发表于2024-11-27
1.作者何炳棣先生堪为文科诺贝尔奖级的学者。与杨振宁先生是同期清华留美公费生。是西方中国学界公认的中坚人物。
2.这是一部内容详尽的个人成功史,书中传递了艰忍自强的奋斗精神和永不停息的学术追求。
3.何先生拥有超乎常人的记忆力,书中复原了三四十年代清华和西南联大的人情故事,还原大师诞生的现场。
4.与以前的版本相比,因书中提到的近现代学术名家不胜枚举,为方便读者,特编制人名索引附于书后。书中插入若干珍贵照片,多为首次披露。封面所选照片,更是何先生近年照片中满意的一张。
5.此书由中华书局获大陆授权。何炳棣先生著作将全部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先生的回忆录,其中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六十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反映出早期前辈留学海外的青年知识分子探求学问、开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学思历程,也是近现代教育史、学术史辉煌的一页,实有传世意义。何炳棣先生不幸于6月7日去世,本书为特别制作的纪念版,以纪念这位真性情的真学者。
何炳棣先生,1917年出生,浙江金华人。1938年清华大学毕业,任职西南联大。1944年与杨振宁同期考取了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52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校。
何炳棣先生在中国史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其著作《明清社会史论》、《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中国会馆史论》、《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等著作影响广泛。
何炳棣先生1966年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被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获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是西方中国学界公认的中坚人物。
序言
上篇国内之部
第一章家世与父教/
专忆1何家的两根砥柱/
附录家族与社会流动论要/
第二章天津私立第一小学/
专忆2少年时代的朱英诞/
第三章南开中学/
专忆3爱国纪录的创造者/
第四章一年插曲:山东大学/
第五章清华大学(上)/
1.考试与入学/
2.“发现”自己,磨炼意志/
3.培养自修习惯/
4.30年代的清华历史系/
第六章清华大学(中)/
学运史料的几点考证/
第七章清华大学(下)/
“天堂”与“精神”/
专忆4雷海宗先师/
第八章两年徬徨:光华与燕京/
第九章西南联大(上)/
1.留美初试失败/
2.“尽人事”/
3.再“尽人事”/
4.否不单临/
5.东山再起/
附录1留学考试的英文水平/
附录2第四届中英庚款英文试题/
第十章西南联大(下)/
1.建校史略/
2.联大社群/
3.学风(上):人文社科/
4.学风(下):理工/
5.个人生活漫忆/
第十一章师友丛忆/
1.郑天挺/
2.钱端升/
3.陈体强/
4.张奚若附:罗应荣/
5.潘光旦/
6.闻一多/
7.孙毓棠/
8.丁则良/
9.冯友兰/
下篇海外之部
第十二章纽约和哥大(上)/
1.选校补忆/
2.旅途观感/
3.令人留恋的纽约生活/
第十三章纽约和哥大(下)/
1.岁月蹉跎的焦虑/
2.导师的选择/
3.课程忆要/
4.两次口试/
5.准备话别/
附录美国人文社科博士生外语考试制度述要/
第十四章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上)/
1.西迁温古华/
2.博士论文计划受创/
3.哥大论文的完成/
4.论文出版的受挫/
第十五章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中)/
1.国史研撰的序幕/
2.埋首国会、哥大、哈燕图书馆/
3.决心踏进汉学以外的世界/
第十六章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下)/
1.哈佛与明清人口史论/
2.哥大与《明清社会史论》/
3.学习“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
4.极不寻常的邀聘与考验/
专忆5胡适/
第十七章芝加哥大学(上)/
1.芝加哥创校及其特色/
2.学校领导对中史教研的重视/
3.国际规模的中国研讨会/
第十八章芝加哥大学(中)/
1.课程的设计/
2.研撰(上):一再出入明清的门槛/
3.研撰(下):探索中国文化的起源/
第十九章芝加哥大学(下)/
1.《东方的摇篮》引起的波折/
2.新中国的号召/
3.衰象:东亚教研的暗斗/
4.师生关系/
附录中国文化的土生起源:三十年后的自我检讨/
第二十章老骥伏枥:先秦思想攻坚/
1.重建与中央研究院的关系/
2.画龙必须点睛/
3.华夏文化中的宗法基因/
4.儒家宗法模式的宇宙本体论/
5.攻坚与翻案:有关《孙子》《老子》的三篇考证/
卷后语/
人名索引/467
出版说明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先生的自传,他把自己一生求学和治学的经历“原原本本、坦诚无忌、不亢不卑地忆述出来”,既是他个人“读史阅世”的学思历程,也是一个大时代的缩影,丰富翔实,启人深思,堪为现代学人自传的杰作。
本书完成于2003年,2004年2月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7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大陆简体字版。2011年,应何炳棣先生要求,此书的大陆简体字版转由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初版面世之后,何炳棣先生曾一再表示,还有不少治学的经验和检讨可以补充到书中,还可以增加一些珍藏的照片,要找时间增订,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本次出版,增加了何炳棣先生多幅珍贵历史照片。正文部分除更正少量手民之误外,一仍其旧。因书中提到了众多现代学人,为方便读者查检,经何炳棣先生同意,我们特别编制了“人名索引”,附于卷末。
封面所选照片,是何炳棣先生2008年5月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举办的小型座谈会上拍摄的,是何先生近年照片中最满意的一张。在这次会上,九十一岁的何炳棣先生细述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侃侃而谈,时过午后,工作人员提醒何先生注意午餐时间,何先生慨然说道:“是学问重要还是吃饭重要!”
2012年6月7日,何炳棣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九十五岁。
谨以此书,纪念这位真性情的真学者。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2年6月8日
读史阅世六十年(纪念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读史阅世六十年(纪念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期待已久的好书,活动买了不少书。
评分印刷清晰,内容丰富,,非常喜欢。
评分还可以吧。。。。。。。。。。
评分包装很好,物流很快,非常满意。
评分价格实惠,很划算,很满意
评分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的族群冲突有所升级,族群问题成为美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20世纪90年代,新文化史逐渐兴起,使得美国的清史研究更加多元化。许多“新文化史”学者受到西方后现代和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的影响,强调重新解读史料,重新认识史料的主观性和局限性,重新审视民族国家的历史框架对历史研究的影响,重新定位在传统史学中被边缘化的群体,例如妇女和少数民族。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史学界开始注重
评分很好,发货送货速度很快!
评分东西很好,我很喜欢。快递给力。
评分印刷清晰,内容丰富,,非常喜欢。
读史阅世六十年(纪念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