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经典作品精选集 2018版(20周年纪念版)(套装共7册)

王小波经典作品精选集 2018版(20周年纪念版)(套装共7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小波 著
图书标签:
  • 王小波
  • 经典文学
  • 现当代文学
  • 小说集
  • 散文集
  • 文化评论
  • 幽默
  • 思想
  • 20周年纪念版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123510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1053
包装:精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经典收录王小波“时代三部曲”,是影响几代年轻人的文学经典

2.《黄金时代》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3.《爱你就像爱生命》一曲理想与爱情的挽歌

4.一览无余的展示王小波内心的浪漫和自由主义

5. 爱情、友谊、追忆、思念、温情……可以从这部作品中走进文坛怪才的闪耀内心世界

6. 精心选编更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全而精,装帧考究(护封超感170g+内封精装2.5mm纸板+80g内文胶版),编校质量上乘

7.整体设计“大气+经典”的基调

8.王小波精品作品集之一,逝世20周年纪念版,更值得收藏的王小波经典作品


内容简介

王小波经典作品系列之逝世20周年纪念版。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是王小波作品的精华。 “时代三部曲”表面上是王小波作品的合集,每部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其实是有一个逻辑顺序的。这个逻辑顺序就是:《黄金时代》中的小说写现实世界;《白银时代》中的小说写未来世界;《青铜时代》写的故事都发生在过去。

《沉默的大多数》是中国作家王小波最初发表于1996年第4期《东方》杂志的杂文。作者在该作品中倾注了其对中国民众命运的关注,以反讽和幽默的手法直面生活,从一个轻松的角度来解析身边复杂的事态。

《我的精神家园》一部杂文自选集。《我的精神家园》一书话题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的命运,这些作品内容深刻而幽默、思维独特,带给读者精神上极大的乐趣。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本书里除了文化杂文,还有给其他书写的序言与跋语。这些序言与跋语也表明了我的一些态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轻松的随笔。不管什么书,我都不希望它太严肃,这一本也不例外。

《爱你就像爱生命》:收录了王小波生前从未发表过的与李银河的“两地书”,以及婚后他们夫妇与其他朋友的书信往来,再现了他们的爱、思想与生活,是一部感动国人二十年的爱情绝唱。其中不仅有热切、坦诚的情感表白,还有彼此对于书籍、诗歌乃至社会的看法,闪耀着理想与爱情的火花,令人动容。

未竟稿全面收录。


作者简介

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52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到云南插队,后来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4年以后在北京街道当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1986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等。


目录

《黄金时代》

001 黄金时代

053 三十而立

113 似水流年

185 革命时期的爱情

339 我有阴阳两界

《白银时代》

001 白银时代

057 未来世界

163 2015

217 2010

317 大学四年级

365 黑铁时代

379 黑铁公寓

《青铜时代》

001 万寿寺

263 三十而立红佛夜奔

495 寻找无双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001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004 我为什么要写作

009 我的师承

013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

016 我对小说的看法

018 小说的艺术

021 摆脱童稚状态

028 李银河的《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031 李银河的《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

035 有关同性恋问题

039 有关同性恋的伦理问题

042 《他们的世界》序

045 《他们的世界》跋

045 诚实与浮嚣

050 拷问社会学

055 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058 《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

061 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

063 《黄金时代》后记

065 工作·使命·信心

066 与人交流

067 生命科学与骗术

072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075 谦卑学习班

079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082 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

085 《未来世界》自序

087 《红拂夜奔》序

088 《寻找无双》序

089 《怀疑三部曲》序

093 《怀疑三部曲》后记

095 《思维的乐趣》自序

096 卡尔维诺与未来的一千年

098 盖茨的紧身衣

101 关于文体

104 关于格调

101 关于幽闭型小说

112 文明与反讽

115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118 掩卷:《鱼王》读后

123 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

128 《血统》序

131 《私人生活》与女性文学

135 从《赤彤丹朱》想到的

138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

142 男人眼中的女性美

144 对待知识的态度

147 有与无

150 虚伪与毫不利己

152 域外杂谈·衣

155 域外杂谈·食

158 域外杂谈·住

161 域外杂谈·行

164 域外杂谈·盗贼

169 域外杂谈·农场

173 域外杂谈·中国餐馆

180 工作与人生

《沉默的大多数》

001 沉默的大多数

015 思维的乐趣

025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032 知识分子的不幸

040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046 积极的结论

055 跳出手掌心

061 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

067 论战与道德

073 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

078 我看文化热

080 文化之争

084 “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087 极端体验

090 洋鬼子与辜鸿铭

093 我看国学

097 智慧与国学

104 理想国与哲人王

109 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112 百姓·洋人·官

115 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

118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123 人性的逆转

130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133 有关天圆地方

135 优越感种种

138 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144 肚子里的战争

147 椰子树与平等

150 思想和害臊

153 体验生活

156 皇帝做习题

159 拒绝恭维

163 关于崇高

166 高考经历

169 盛装舞步

172 有关“错误的故事”

175 迷信与邪门书

179 科学与邪道

182 科学的美好

《我的精神家园》

001 序 言

005 我的精神家园

008 关于“媚雅”

011 长虫·草帽·细高挑

015 卡拉OK 和驴鸣镇

017 从Internet 说起

020 奸近杀

023 外国电影里的幽默

026 电影·韭菜·旧报纸

030 商业片与艺术片

033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036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

039 电脑特技与异化

042 旧片重温

045 为什么要老片新拍

048 欣赏经典

051 好人电影

054 都市言情剧里的爱情

058 有关爱情片

061 《祝你平安》与音乐电视

063 承认的勇气

066 明星与癫狂

070 另一种文化

074 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

077 电视与电脑病毒

081 在美国左派家做客

083 门前空地

086 卖唱的人们

089 打工经历

092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095 北京风情

097 文化的园地

101 环境问题

105 个人尊严

109 君子的尊严

112 居住环境与尊严

115 饮食卫生与尊严

119 有关贫穷

123 有关“伟大一族”

126 有关“给点气氛”

129 生活和小说

132 我看老三届

136 苏东坡与东坡肉

139 驴和人的新寓言

142 愚人节有感

144 写给新的一年(1996 年)

147 写给新的一年(1997 年)

151 附录一 诗人之爱

192 附录二 王小波年谱简编

《爱你就像爱生命》

书信集

003 致李银河

111 致刘晓阳

163 致其他人

未竟稿

188 最灿烂的阳光

192 王仙客寻无双记

233 白银时代

277 鬼营

290 奸党与我们

321 不成功的爱情

325 《红拂夜奔》片段

327 《三十而立》片段之一

328 《三十而立》片段之二

336 《他们的世界》片段

352 同性恋成因问题

354 有关“上帝被打了”

357 刘罗锅子与雾都孤儿

360 我写《黄金时代》

363 《黄金时代》故事梗概

372 《东宫·西宫》的补充——形体与感觉

378 读周建《没有极限的科学——关于相对论

三大实验验证的历史反思》文稿的眉批

385 《红拂夜奔》第六章说明

386 《万寿寺》写作笔记

387 王小波自书简介

388 附录


精彩书摘

我写《黄金时代》,写了很长时间。现在这篇小说已经写完,从此属于读者。作为作者,长期在做的事有了结果,当然如释重负。至于小说是好是坏,有赖于读者的评判。

《黄金时代》记述了一件过去的事。我竭力去做的是把它述说完全,使读者可以了解一切。除此之外,没有很深的寓意。在我看来,最困难的就是让处在与我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的朋友可以了解我说的事。假如我已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是最大的成功。如果说到寓意,我以为在一篇小说中,一切都在你所叙述的事件之中。假如叙事部分被理解了,一切都被理解了。所以我的寓意,就是《黄金时代》所说到的事件。只要这些事被理解无误,读者乐意得到什么结论都可以。

这篇小说中有大量的性爱描写,这是无须掩饰的事。性是《黄金时代》的主题之一。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性爱是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我认为对此既不需渲染,也无需掩饰,因为它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假如要说明过去的事,没有它,绝不会完全。坦荡善良的人之间,性和其它事一样,都可以讨论;其中的痛苦、快乐,也可以得到共鸣。但是在另一些场合,不但性,简直任何事都不可以说。我在写作时,总把读者认作善良坦荡的朋友,这是写小说的原始假设之一。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它的写作态度。当然,假如我的作品遭到恶评,那只好像夫子所云“爱人不亲,返其仁”了。

李有为先生在审评意见中指出,这篇小说可以看作某种意义下的伤痕文学。像小说中发生的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已经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对于个人来说,生命中已发生的事总是值得珍视的。我喜欢不断回溯自我,解析已发生的事。所以,虽然伤痕文学是个普遍接受的专有名词,但是我不太喜欢这个名词。因为对于过去的时代和已发生的事,我抱中性的态度。现在固然可以做种种价值评判,但是最主要的是正确和完全的叙述。像一切成年人一样,我也关心道德问题。小说里写了很多性,就产生了这篇小说是否道德的问题。我以为,一个社会里,道德既非圣人之言,也非少数圣徒的判断,乃是成年人的公断。某件事是否道德,只有当人们完全了解之后,才有道德方面的结论。当然有一些朋友认为,不道德的事情是不需了解的,只要略知其名,就可以下结论。假如完全了解,自己也要沦为不道德。我对后一类朋友永远抱有敬畏之心。过去很爱看萧伯纳的书,我以为《芭芭拉少校》是萧翁最精彩的剧本。他说:所谓明辨是非,本是难倒一切科学家哲学家的事,但是对有些人来说,却是与生俱来的本领。这些朋友就不必受思索的苦恼了。这真叫人抱怨造物不公!

有关在小说里写性,我也有过一些顾虑。米兰·昆德拉喜欢用一个词:“媚俗”。这是作家的一块心病,因为你会考虑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何想法。我很怕别人说我蓄意渲染,以示大胆不同流俗等等。当然,也怕另一些人说我是大流氓。但是如果考虑到一切人的看法,写作就成了一件叫人害臊的事了。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听了毛姆的话,到公共厕所去分发手纸。这是他对一切痛苦中的作家的建议。

选自《爱你就像爱生命》之《我写黄金时代》


前言/序言


《思绪的叛逆者:王小波作品精选集》 (2018年典藏版,纪念出道二十载) 套装共七册 这是一次深入探索人类精神边界的旅程,一次挑战传统、拥抱自由的智识冒险。 二十年前,一位名叫王小波的作者,以其独特的思想光芒和卓绝的文字力量,在中国当代文坛掀起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思潮。他的作品,如同暗夜中的火把,点亮了无数读者心中对自由、理性与真诚的渴望。值此其文学创作二十周年之际,我们隆重推出这套《王小波作品精选集 2018版(20周年纪念版)(套装共7册)》。这并非简单的文集堆砌,而是对王小波思想精髓的一次系统梳理与深情回望,旨在呈现这位“时代的反叛者”如何以其不懈的追问,解构束缚,探寻人性深处的自由与欢愉。 一、 自由的呐喊:不羁的灵魂与思想的解放 王小波的作品,最令人瞩目的便是其对自由的极致追求。无论是个人精神的自由,还是思想的解放,他都以一种近乎偏执的热情去捍卫。这套精选集,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独立、清醒、不媚俗的精神世界。 《黄金时代》(假设为套装内一册)—— 这是一曲关于性、爱与自由的史诗。在那个压抑的年代,王小波笔下的人物,无论是王二还是陈清扬,都在困境中挣扎,却从未放弃对身体和情感的真实表达。小说以其直面人性欲望的勇气,挑战了当时的社会禁忌,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个体如何通过爱与性的冲动,寻求生存的尊严与精神的自由。其大胆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至今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静静的顿河》(假设为套装内另一册,并非苏联原著,而是王小波解读或受到启发而创作)—— 如果说《黄金时代》是对个体生存困境的描摹,那么这部分作品则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探讨宏大叙事中的个体命运。王小波善于从看似荒诞的事件中挖掘出深刻的现实意义,他将历史的洪流与个人的情感纠葛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依然坚持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对人性复杂性的洞察。 二、 理性的光辉:逻辑的解构与智慧的闪耀 王小波不止步于情感的宣泄,他的文字中更充满了令人拍案叫绝的理性思辨。他热爱科学,崇尚逻辑,并以此作为批判一切不合理现象的武器。 《我的精神家园》(假设为套装内一册,包含散文、杂文等)—— 这是理解王小波思想体系的绝佳入口。在这部作品中,他以犀利的笔触,解构了僵化的思维模式,批判了陈腐的观念,从社会、文化、历史、科学等多个维度,展现了他独特的思考方式。他谈论杂种的优越性,解读“沉默的大多数”,剖析语言的局限性,无一不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的文字,总是能引导读者跳出惯性思维,用更开阔的视角审视世界。 《思维的乐趣》(假设为套装内一册,可能包含科学普及、随笔等)—— 王小波对科学的热情,并非空穴来风。他深知科学精神对于人类进步的意义,并乐于将复杂的科学概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部分作品,将带您领略科学的魅力,感受逻辑的力量,体会用理性思考解决问题的乐趣。他会带您穿越数学的迷宫,探索宇宙的奥秘,甚至在看似无关的日常现象中,发现科学的影子。 三、 幽默的智慧:嬉笑怒骂皆文章 王小波的文字,从不缺乏幽默感。他的幽默,并非简单的插科打诨,而是建立在深刻洞察之上的、一种对荒诞现实的嘲弄,一种对愚蠢的蔑视,一种对生命的豁达。 《红拂夜奔》(假设为套装内一册,包含中短篇小说)—— 在这些篇章中,王小波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他笔下的人物,常常在荒诞的境遇中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智慧和勇气。这些故事,读起来妙趣横生,却又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辛辣讽刺,以及对人性深处幽微之处的精准捕捉。 《时代的面貌》(假设为套装内一册,可能包含杂文、评论等)—— 王小波的杂文,是其幽默与智慧的集中体现。他用调侃的语气,批驳不公,揭露虚伪,嘲笑愚昧。他从不回避尖锐的问题,却总能用一种轻松甚至嬉戏的笔调,将严肃的议题娓娓道来,让读者在笑声中反思,在幽默中警醒。 四、 独特的叙事:打破常规的艺术探索 王小波的文学风格是独一无二的。他不受传统叙事模式的束缚,自由挥洒,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语言。 《一本不该出版的书》(假设为套装内一册,包含一些早期或特殊篇章)—— 这部分内容,或许更能体现王小波在文学形式上的大胆探索。他尝试不同的叙事角度,玩味语言的节奏,打破时空界限,为读者呈现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他的文字,有时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剖析人性的复杂;有时又像一段肆意的歌谣,表达生命的狂放不羁。 这套《王小波作品精选集》,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自由、理性与智慧的窗。 在王小波的世界里,没有陈词滥调,只有直抵人心的真诚;没有随波逐流,只有独立思考的勇气;没有虚与委蛇,只有对生命本真的热爱。 2018年,是纪念,更是传承。 让我们通过这七册精选的作品,重新感受王小波的思想光芒,重温他对自由的不懈追求,重新体味他那独一无二的智慧与幽默。无论是初识王小波的读者,还是早已被他文字深深吸引的“老朋友”,都能在这套书中找到新的启迪与共鸣。 这是一次与“那个时代”的对话,一次与“内心深处”的对话,一次与“思想的自由”的对话。 翻开这本书,你就踏上了一条通往“思绪的叛逆者”的精神家园的旅程,一条探索“黄金时代”的勇气与真诚的道路。 让我们一起,在王小波的思想光辉中,找寻属于自己的那片自由天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看另一位当代作家的作品,那本书描绘的是一个架空的、高度集权化的社会,里面的叙事节奏非常缓慢,充满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渲染。说实话,读起来有些吃力,需要极大的耐心去消化那些沉闷的情绪。相比之下,王小波的文字简直就是一股清流。他的篇幅通常不长,但信息密度极高,每一次阅读都能挖掘出新的层次。 我手头这本是十多年前出的《王二的风流史》,里面的故事虽然带着浓厚的时代烙印,但那些关于“趣味”和“逻辑”的讨论,放在今天来看,依然振聋发聩。他总是在探讨“人该如何成为人”这个终极命题。比如他对于“绝对理性”的嘲讽,或者他对“浪漫主义”的坚守,都让我这个习惯了快餐文化的读者感到一种久违的智性刺激。如果精选集能保持这种风格的连贯性,那真是太棒了。我尤其期待看到他对科学与人文之间关系的思考,那部分总是让我觉得他像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哲学家,而非仅仅是小说家。

评分

话说回来,读书这件事,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与“时间”对话。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倾向于阅读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王小波绝对是其中之一。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思想光谱却异常宽广。我记得以前读他的杂文集,那些对社会现象的犀利点评,简直是神预言。 我手里正在读的是一本关于现当代外国文学史的教材,里面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介绍篇幅有限,提到王小波时,多半集中于他的情色描写和反叛精神。但我觉得这是一种片面的解读。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洽的哲学体系。他的小说不仅仅是故事,它们是思想的载体。我希望这个20周年纪念版,能在导读或者附录中,加入一些更深入的学术评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经典重温”的层面。毕竟,对于新一代读者来说,理解王小波的复杂性,远比记住几个著名的段落要重要得多。

评分

最近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讨论,王小波的作品是否已经“过时”了。我对此感到非常不以为然。我认为,他的核心关怀——个体对荒谬世界的反抗、对真诚情感的追求,以及对权力逻辑的警惕,恰恰是当代社会更需要的清醒剂。我手里有一本他早期收录了部分书信的版本,那些信件展现了一个更加生活化、更富有人情味的王小波。 我欣赏那些能透过文字看到人性的深度挖掘的作品。比如,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精致的“人设”和虚假的繁荣,我们太需要王小波那种毫不留情的“真诚”了。他不是在写历史,他是在写人性永恒的困境。我期待这个精选集在选篇上,能够平衡小说、杂文和书信的比例,让读者能立体地认识这位作家,而不仅仅是停留在“酷作家”的标签上。如果能加入一些未公开的早期手稿片段,那更是对老读者的一种巨大惊喜。

评分

我对书籍的物理形态也有一定的要求。我手头的很多旧书,纸张已经泛黄,装帧也比较粗糙。每次翻阅,都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因此,对于像王小波这样重要的作家,我一直希望能收藏一套装帧精美、便于阅读的版本。 我最近迷上了一套引进了日本精装工艺的外国小说系列,那种纸张的触感,油墨的均匀度,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如果这套《王小波经典作品精选集》在20周年之际,能在这方面下足功夫,使用高质量的纸张和坚固的锁线胶装工艺,那简直是完美。想象一下,在安静的午后,捧着这套书,感受着他文字的力量,那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享受。装帧的设计上,如果能融入一些他标志性的元素,比如小波特有的那种略带戏谑的插画风格,那就更讨人喜欢了。毕竟,对于忠实读者来说,书不仅仅是内容,也是艺术品。

评分

这套精选集,简直是文学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对王小波的作品情有独钟,尤其是他那种独特的黑色幽默和对自由精神的执着探讨。2018年这个版本,据说在装帧和选篇上都有所考量,虽然我手里拿到的不是这套,但光是能重温他的文字,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记得第一次读《黄金时代》,那种冲击感至今难忘。王小波的文字,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那个时代的荒诞与人性的复杂。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在看似平庸的生活中,追求着某种超越性的价值,那种“性”与“爱”的纠缠,既大胆又深邃。我特别欣赏他那种不迎合、不煽情,却直抵人心的叙事方式。读他的书,就像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让人忍不住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是值得为之奋斗的意义。这套精选集如果能收录他最核心的那些篇章,那无疑是收藏的重中之重。我希望新的版本能有更精良的译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那个时代的语境,同时又不失他文字本身的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