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上海》以20世紀初的上海市總商會為背景,以稱霸上海灘的甬商大佬為主角,以金融業(錢莊、銀行、股市)為主戰場,徐徐展開瞭一場以財富人生、傢國天下、愛恨情仇、義利恩怨等為主綫的年代畫軸。
1906年,伍挺舉、甫順安、陳炯、章虎四個有為青年抱著不同的夢想來到上海灘,因為際遇、誌嚮、境界的不同而選擇瞭不同的人生之路。失意秀纔伍挺舉飽受儒傢經世濟民理想浸潤,在科舉夢斷之後,參與實業救亡,從榖行學徒做起,成為掌控上海銀業的金融巨頭,欲使上海總商會成為有尊嚴、利國民的純淨商業組織;甫順安為擺脫伶倡齣身而拋棄尊嚴,隱姓更名,藉女人上位,躋身上流社會,欲掌握上海銀業,實現其飛黃騰達之夢;一身邪氣的章虎拜租界華人探長為師父,在上海灘施展拳腳,打開一片天地,欲建立一套為我所欲的黑道體係;陳炯則緻力於推翻滿清的革命壯舉,光復上海、建立一個由革命黨人一統天下的全新世界……
歲月流轉,一晃十年,他們的夢想實現瞭嗎?他們的目標達到瞭嗎?
寒川子,原名王月瑞,河南省鎮平縣人,1981年畢業於西峽師範,1985年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1987年服軍役,1989年畢業於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研究生院,1998年退役,從事自由撰稿,現為譯者、作者和編劇。2009年矚意上海灘,前後曆時10年,完成五捲本長篇年代小說《金上海》。已齣版作品:《鬼榖子的局》係列曆史長篇小說。
第17 章 挺舉揚名上海灘 章虎算卦遇強梁 / 001
第18 章 魯碧瑤戀父生怨 甫順安妒兄勵誌 / 027
第19 章 江擺渡蓄意陷害 傅曉迪成心上位 / 053
第20 章 中國人有理難伸 伍挺舉據理力爭 / 073
第21 章 伍挺舉節外生枝 總商會協力勝訴 / 099
第22 章 葛荔嫉妒洋小姐 陳炯殺迴上海灘 / 129
第23 章 藉華工廣肇挑事 占鰲頭四明謀對 / 163
第24 章 再選舉粵商陰勝 販美貨麥基失手 / 189
第25 章 麥基絕境覓商機 挺舉情陷風波裏 / 215
第26 章 兩兄弟同愛一女 甫跑街藉詩乘龍 / 247
第27 章 橡皮股橫空齣世 癡情女因詩迷情 / 275
第28 章 橡皮股大鬧上海 伍挺舉一力質疑 / 307
魯俊逸麵對觀世音,心緒漸漸冷靜,耳邊再次響起齊伯的聲音:“……他維護的不隻是他自己的尊嚴,也是生意的尊嚴,大米的尊嚴,還有老爺你的尊嚴!老爺,無論何時,做人,做生意,都要適可而止,貪心不可起啊!”(摘自《金上海·捲二》)
順安跳下床來,再度在房間裏來迴走動,拳頭漸捏漸緊,麵孔由扭麯轉為剛毅,心裏發齣一個聲音:“傅曉迪,你已經不是甫順安瞭。你不再是伍傢的書童,你也不再是戲班主的兒子。你,世傢齣身,你,進舉生員,你與伍挺舉、徐把頭是排在同一條食槽前麵的犍牛,草料隻有這麼多,他們吃多瞭,你就吃少瞭!”
順安二目放光,又走幾步,臉上現齣決戰前的果決與剛毅:“你要拱,你必須拱,你必須左騰右挪,把徐把頭拱到一邊去,把伍挺舉拱到一邊去,再把魯小姐拱到懷裏來!傅曉迪,你沒有退路,你隻有拱!拱拱拱,你必須一拱到底,把槽裏的犍牛全部拱走,獨占整個食槽!”(摘自《金上海·捲二》)
“伍兄所評極是!”陳炯敲擊幾案,聲音激憤,“我們的敵人不在海外,就在國內。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海戰,到火燒圓明園,再到八國聯軍入侵,歸根結底,我們沒有敗給西夷,也沒有敗給東夷,而是敗在我們自身……”(摘自《金上海·捲二》)
這部鴻篇巨製,簡直讓人沉浸在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裏,作者對於社會風貌的捕捉細膩入微,那些繁華背後的掙紮與光怪陸離,都被描摹得入木三分。我尤其喜歡他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那些在時代洪流中浮沉的小人物,他們的每一個選擇、每一次猶豫,都牽動著讀者的心弦。讀這本書,仿佛穿越迴瞭那個紙醉金迷又暗流湧動的上海灘,耳邊似乎還能聽到十裏洋場的喧囂與低語。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懸念迭齣,讓人一頁接一頁地讀下去,根本停不下來。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像是一部那個特定時期的社會切片,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復雜性。每一次翻開,都有新的感悟,那種對往昔歲月的追憶與反思,久久不能散去。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一絕,宛如一座精心雕琢的迷宮,每一條綫索看似獨立,最終卻巧妙地匯聚在同一個宏大的主題之下。作者在處理多綫敘事時,展現齣瞭高超的掌控力,人物眾多,時間跨度較大,但情節的銜接卻流暢自然,毫無生硬之感。讀到高潮部分時,那些原本看似無關緊要的伏筆一一揭開,那種豁然開朗的閱讀快感是無以復有的。對於習慣瞭綫性敘事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更具立體感和沉浸感的閱讀體驗。它不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像是在編織一張巨大的時代網,將所有參與者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展現齣命運的不可抗拒性。
評分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在主題的探討上顯得尤為深刻和老辣。它沒有簡單地將曆史描繪成黑白分明,而是展現瞭灰色地帶的廣闊與復雜。那些所謂的“英雄”與“惡棍”,界限往往是模糊不清的,他們的動機往往是多重且相互矛盾的。這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使得整部作品的立意拔高瞭不止一個層次。它迫使讀者去思考,在特定的曆史壓力下,個體如何安放自己的良知與欲望。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社會階層差異的展現,那種無形的壁壘和尖銳的衝突,在不動聲色之間就已爆發,力量強大得令人心悸。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細品的佳作,每一次重讀都會發現新的解讀角度,顯示齣其內在的文學價值和思想深度。
評分這本書的背景資料搜集之詳實,令人嘆為觀止。我能感受到作者為瞭還原那個特定時期的氛圍,下瞭多少番功夫。無論是建築風格、服飾細節,還是當時的俚語習慣,都處理得一絲不苟,使得虛構的故事建立在瞭無比堅實的曆史基石之上。這不僅僅是一部小說,簡直可以作為研究那個年代側麵曆史的參考讀物。它成功地避免瞭曆史架空小說的通病——即浮於錶麵的裝飾性描寫,而是將曆史細節內化為人物行為和環境設定的有機組成部分。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去查證某些名詞或事件,那種探究的熱情,正是這本書所激發齣來的。它讓曆史不再是課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觸手可及、鮮活生動的過往。
評分初讀此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字的質感。作者的筆觸如同老上海的霓虹燈光,既有炫目的光彩,又不失歲月的沉澱感。語言的運用非常考究,既有那個時代特有的韻味,又保持瞭現代讀者的閱讀舒適度。敘事的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張弛有度,不會讓人感到拖遝或倉促。書中描繪的場景,無論是弄堂深處的煙火氣,還是租界洋房裏的奢靡生活,都構建得極其真實可感。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香煙味、脂粉味和黃浦江水的潮濕氣息。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讓你在享受故事的同時,也接受瞭一場關於曆史細節的深度洗禮。看完之後,那些鮮活的人物形象久久盤桓腦海,讓人不禁感慨,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留下的痕跡卻是如此清晰而深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