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过喧嚣嘈杂,急于合群从众的人往往容易迷失。而一个人很好的状态,无非是既能享受得了繁华,也能安顿一个人的时光。钱红丽以深情妙笔,描写生活中可触可感之物,小到一粒微尘、一丝风、一棵草,大到一湖碧水、一座山坡、一片荒原,所有生物在她笔下仿佛都有了温度,有了感情,让凡尘琐事开了花。
◎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里,哪能容忍“文艺气质”的存在呢?文青早已沦为“成功人士”的取笑对象。而作者一直保持这种气质,以对文字的尊重,对书籍的贪婪,以遗世独立的姿态过着自己的日子。
◎钱红丽曾经的文字里尚可见金戈铁马的激越之气,而今刀兵渐收,激烈越来越淡,代之以——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漫山遍野都是。她劝自己要常面水自修,这本书仿佛回到了水的迂阔汤汤,平静之下却势能十足。她曾经从《低眉》出发,而今,真的到了低眉境界。
◎那些优美又痛楚的灵魂,那些对人世的慨叹,那些遗世独立的孤高,让我们在嘈杂无助的世界里寻找一份精神力量!有了这份支撑,日子才能笃定地过下去。
钱红丽,“70后”,独立撰稿人,出版有《诗经:ZUI古老的情歌》《一辈子历历在》《华丽一杯凉》》《低眉》《风吹浮世》《读画记》《当我老了》《育婴记》《万物美好,我在其中》《四季书》等,现居合肥。
我想跟随作家钱红丽,在四季之中隐身。她的心意是秋实冬雪的苦雨斋,有深夜平原的静气;情致是春风夏雨中的汪曾祺,有瓜甜醪醇的得意。但她的文字又仿佛写在上世纪的欧洲印制的民国信笺,处处有家宴相邀的亲切,时时有心事赋流云的淡然。 ——周公度
在这样一个快速贩卖成功的躁狂时代,我们鲜衣怒马,追赶刹那芳华,不知不觉就跑偏了。幸好还有一本这样沉静的书可以读,让我们重新感觉节令更替,重新回到柴米油盐和烟雨江南的庸常日子,从此放慢脚步,慢慢地、低碳地、诗意盎然地活着。
——李开周
红丽近年来的文章,其丰美是因为有理有情:“理”不是论理说教,而是对生命的贴肤体恤,“情”不是煽情滥情,而是对万物、对天地有情。
——黎戈
“正午抑或黄昏,如果你恰巧路过那里,就会听见鱼咬菱角菜‘呼嚓呼嚓’的回声,清脆又悦耳。”钱红丽通过写作自我疗愈的效果相当好。饥饿时代真的结束了,食欲清新强劲地归来,正等着吞噬一道按正规程序烹饪的菜品。
——曾园
辑一 岁时记
春天的跑步机
早春
小城三月
春天的风与鸟
诗里的春天
开往夏天的列车
慵懒的小满
芒种
忧伤的小暑
大暑记
盛夏时光
童年之夏
小雪
大寒
冬日流水
辑二 书中自有香气
本味汪曾祺
读诗札记
被低估的张爱玲
白发的先生,诗词的女儿
读书如行旅
十分冷淡存知己
与植物为友
孤独的村上君
那些闪亮的珍珠
溽暑句读
辑三 又见炊烟
荒坡笔记
长恨此生非我有
犹如梦中
杯水中年
旧信
孤独的勃拉姆斯
离别
——关于肖邦与舒曼
白发的月光
杜普雷的琴音
精神视野里的陈冲
何以解忧
几曾湖上不经过
——千岛湖三章
杭州流水
山行
春去西庐寺
早春
一
电影《立春》里,有一段旁白:“每年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什么也没发生……”
每到春来,总想起重温这段话,仿佛一次次历经着生命里的错过。到底错过了什么呢?我也说不清。
每一年,都是这么神奇。立春的节气一过,冷藏在冰箱里的青菜都管不住自己了,偷偷抽了薹,花蕾闷在心子里久了,捂得像琥珀似的黄。
每天清晨买菜回来,我都要在小区里绕几个弯,巡视一番,草本、木本植物到底把自己安排得怎样了。
吹了几夜的风啊,垂丝海棠绛褐色枝干上芽苞初绽,晚樱、紫叶李同样如此,锥形的芽苞,顺时针方向鼓胀着,拿手指轻轻触摸,湿漉漉的,婴儿肌肤那样柔软,犹如刚蒸好的蛋液,微微晃动着……那一刻,站在树下,暗自激动,仿佛与生命的厚度久别重逢。即便是阴天,人在情绪上都是春风十里的怡荡感。
大面积的枯草仍在酣睡。拔一条草根出来,一样湿润的,不比寒冬那么枯槁干涩。造物真是法力无边,人类可以依据温度的高低去感知季节的转换,那么,蔬菜、野草们是依据什么来感应的呢?
为什么每到立春这个节气,气温仍在零下,地里的蔬菜们都一齐感应到了节气的变换?也许植物们的基因里自带一种认知密码,它们与人类一样,通过几千年的观察比对,在心里早已把四季节序一一做了对应,甚至比人类还要高级,无须日历的提醒。
二晨起,开窗,竟然下着雪。是春雪了,雪花一齐从西边来,斜斜地,和风细雨不须归。冒雪去超市买一块豆腐,炖青菜。快到家时,又想起,不能不去看看雪中的梅花啊。
又把一块豆腐往回拎,走到小区某地,仰头与它们对视。雪中的绿萼,比红梅更有格,青玉色,缀在枝头,像一个个纯洁的念头,更像谁遗忘的绿扣子忘了拿走。
谁说过:一下雪,世界就静了。梅花也开得静,寂寂地开,寂寂地谢。它们短暂的一生都是清淡的。
等梅树长出新叶,春天也走了。
远处隐约传来鞭炮声,轰隆隆撞钟一样拖着长长的尾音,还在正月里。日子原本琐碎平庸,人类却不忘一次次赋予它仪式感,久而久之,日子仿佛不好意思继续凡俗下去,就也变得庄重起来了。
我拎着一块豆腐,站在那里看,傻白甜一样喜不自禁。无数东西翻涌,可惜,说不出,一直困在心里。又拐到小区另一处芭蕉生长的地方。巨大的叶子早被冻死,全部砍掉,剩下焦黄的主干,盛不住雪。陈成周先生在《品园》里讲:芭蕉易种院落拐角处。初读这一句,如醍醐灌顶,特地去小区比对过。小区共有芭蕉三丛,只有一处种植在拐角处,看上去真的是比其他两丛更具审美。植物与建筑共生共存,位置得当,便有了另一层境界。前阵子,读西西的《看房子》,也是无尽的学问——人类一直在进化中,文明结成一个个纽带,有时不小心打了结,需要耐心,一点点地去解。我每次切洋葱的时候,就会条件反射地想起车前子把该物比喻为“圆顶建筑”,连带着,悉尼歌剧院、土耳其伊斯坦丁堡的皇宫、欧洲小镇上的教堂一齐呈现在眼前……
夜里读诗,北岛写: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同样一句诗,年少时读,甚觉平平,等到当下,竟读出哀意——字字沉痛。
你,我,所有的人,一旦临近中年,基本上都在运用生命经验阅读了。
拿到《独自美好》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名字真好听”的冲动。封面设计一如书名,简洁而带着一种淡淡的温柔,仿佛能从指尖传递过来。我喜欢那些能够唤起内心某种微妙情感的书,它们不一定惊心动魄,不一定荡气回肠,但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投下一束光,照亮我们常常忽略的角落。我期待着,这本书能成为那个能让我沉静下来,与自己对话的伴侣。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常常被各种声音裹挟着前行,仿佛停下脚步就是一种落后。但“独自美好”这个词,却像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独处并非孤单,而是自我滋养,是找回内心力量的过程。我想,这本书或许会讲述一些关于如何与自己相处的故事,关于如何在一个人的时光里,发现生活的美好,如何去爱自己,接纳自己。也许它会像一位老友,在你疲惫时,递上一杯温茶,轻声细语地讲述一些关于成长的感悟,关于内心的宁静,关于如何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它会为我描绘怎样的“独自美好”的风景,又会给我带来怎样的心灵触动。
评分《独自美好》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的,当时就被它的书名吸引了。那种“独自”却又不失“美好”的感觉,一下子就击中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渴望陪伴,是因为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相处,甚至有些害怕独处。但这本书,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可能性,一种即使一个人,也可以活得丰富多彩,活得闪闪发光的状态。我猜想,书中可能描绘了一些关于独立女性的生活片段,她们可能拥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社交圈,但更重要的是,她们拥有一种强大的内心,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并且从自己身上获得快乐和满足。这种“美好”,不是外在的物质堆砌,也不是别人的评价,而是源自内心的丰盈和自信。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去刻画这种“独自”的魅力,会通过哪些故事来展现这种“美好”的力量。是关于如何在孤独中找到乐趣,如何在自我否定中获得成长,还是如何在不被理解中坚守自我?我期待着,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视野,让我重新审视“独自”的意义,并从中汲取力量,去创造属于我自己的“独自美好”。
评分我总是对那些名字里带着哲学意味的书籍情有独钟,《独自美好》就是其中一本。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上来就给你灌输一套“成功法则”或者“幸福秘籍”。相反,它更像是在邀请你去思考,去体会。我一直觉得,“独自”并非贬义,它代表着一种独立,一种自主,一种对内在世界的探索。而“美好”,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散发,是一种从容,一种淡定。我猜想,这本书可能讲述了一些关于“自我认知”的故事,关于一个人如何去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并最终学会爱自己的过程。它可能不会提供标准答案,但会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一些观察的视角。比如,如何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不迷失自我;如何在面对挫折时,找到内心的支撑;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值得珍藏的瞬间。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引领我进行一场关于“自我”的深刻对话,让我明白,真正的“美好”,并非是外在的喧嚣,而是内心的宁静与丰盈。它可能是一种淡淡的喜悦,一种深深的满足,一种即使独自一人,也能感受到生活的光彩。
评分拿到《独自美好》这本书,就像遇见了一位久违的朋友。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只是用一种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一种关于“存在”的感悟。我一直觉得,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这本书,或许就是在讲述这样一个过程。我猜想,书中可能会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小片段,一些细腻的情感描写,让你在阅读的时候,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它可能是在探讨,如何在不被理解的时候,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如何在失落的时候,找到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如何在喧嚣的时代,守护内心的纯净。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像一盏灯,照亮我内心深处那些模糊的角落,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勇敢地面对生活。它可能不是一本能立刻改变你命运的书,但一定是一本能让你在读完后,对生活多一份理解,对自我多一份珍视的书。它所传达的“独自美好”,不是一种孤芳自赏,而是一种内在的强大,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即使一个人,也能闪闪发光的生命状态。
评分老实说,《独自美好》这本书,我一开始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美好”这个词,在如今这个时代,常常被赋予太多功利的色彩,好像只有达到某种标准,拥有某种成就,才能称得上“美好”。但当我在书店看到它,并随手翻了几页后,内心却泛起了一丝久违的宁静。它的文字,没有刻意的煽情,也没有空洞的大道理,只是平实地叙述着一种状态,一种态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不那么完美,却真实可爱的自己。这本书,或许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它可能不会直接告诉你“如何做”,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描绘,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感悟。我猜测,书中会有一些关于“妥协与坚持”、“得失与成长”的探讨,关于如何在生活中,在人际关系中,找到那个平衡点,既不委屈自己,也不强求他人。它可能是在告诫我们,不必为了迎合外界而改变自己,不必因为别人的眼光而否定自己。真正的“美好”,恰恰在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于享受自己独有的节奏,在于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够从中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