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内容丰富,堪称中华文化和东方生活智慧的集大成者,特别是涉及中国人伦情、衣食住行方面,既循循善导又琳琅满目,既有趣味性又有可操作性,足以成为代代相袭的传家心得。
全书设计精美,制作考究,为读者提供愉悦的视觉享受,确实称得上是一本“美的百科全书”。其印制也体现了较高的书籍制作工艺和美学标准。
内容推荐
《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被称为“美的百科全书”,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艺术的集大成者。事实上姚任祥女士创作这套书的动机,只是为了“传家”——向自己的三个孩子传递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很多读者次知道《传家》,多是通过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栏目。2011年4月底,姚任祥女士在《天天向上》演播室向观众介绍“精美如斯”的这套书。主持人汪涵说,任祥女士写了二十七万字,上山下海拍了十多万张照片,后集结成了这套传承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将妈妈的唠叨落实在文字上。南怀瑾大师不仅为这套书写了序,题了书名,还专门刻了一方印“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实属难得。
这套定价两万台币的书在台湾出版,也是为了给圣严法师筹建中的法鼓大学募款,到2012年8月,台版《传家》总共募得新台币七千二百万元,在不扣除成本的情况下全数捐出。
2012年母节,《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简体中文版由新星出版社推出,广受好评。姚任祥女士为普及“传家”善念,主动放弃全部版税所得,以求降低定价,惠及更多读者。这套制作精美的图书被读者称为“传家宝”,屡屡加印,销量已达十三万套。
几乎是在版刚出版上市,姚任祥女士就开始了再版的资料整理工作。2014年,精心修订、增加了诸多新鲜内容的《传家》增订版在台湾出版,又经传家编辑团队努力,2015年初夏,《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增订版也在大陆面世。
在此期间,姚任祥女士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及美国、英国等地举办了多场读者分享会,与全世界读者面对面分享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读者带着即将出国留学的女儿来参加活动,留书道:“姚任祥讲出了我想说不知从何说,不知从哪说,不知怎么说的所有。我的不放心都寄托到行囊里的书了。”
《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前后历时七年,后两年为了新的增订版本,动员的人力物力并不亚于个版本。
全书分春、夏、秋、冬四卷呈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每本内容都以“气氛生活”、“岁时节庆”、“以食为天”、 “匠心手艺”、“齐家心语”、“生活札记”六个单元,用文字、图像与生活结合的方式展现日常生活的中国文化精粹。“气氛生活”是运用每个季节不同的光影来赞美这个季节;“岁时节庆”介绍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介绍庆典的由来、怎么吃、怎么玩等等;“以食为天”是全书所占分量重,分主食、文化食物和零食三个单元来介绍,包括了米、面、蔬菜、肉类的制作手法,以及茶、酒的分类等等;“匠心手艺”部分则着眼于生活四周任何跟生活有关的手艺,以现代的手法介绍传统艺术的特质,如插花、女红、服饰等等;“齐家心语”以动情的文字挖掘家族秘密,再现中国人的历史悲情,并与家庭成员分享生活哲学、相处之道与爱意传达;同时搜集整理了中国人的诗词、成语谚语、戏曲列表、格言妙语等,很有实用价值。“生活札记”部分主要介绍现在的生活,包括了种菜买菜、饮食、家计等。
《传家》巨著以创新的手法整理了我们的文化资产,以诚恳的心意宣扬家庭价值与环保养生,描绘了一张崭新的生活地图送给中华儿女,亦是一位中送给儿女的宜其室家的“锁麟囊”。任祥从女儿、妻子、母的三重角度,串连全套书的内容架构,让读者明白“我们的精致生活并不只留存于博物馆”,并“对自己所拥有的珍贵血液感到骄傲、对我们厚实的文化底蕴深深的叹服”。
增订内容
本次增订,比初版增加了五十六页内容,且大部分都是双开拉页。增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匠心手艺”、“齐家心语”和“生活札记”三个部分,包括绘画、器物、音乐、家具、朝代、历史事件、成语谚语、穴位图表、搭配食材表、好习惯建置等。除此之外,还对原有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如将上一版有价值的“成语谚语卡”全部内容排在书中,方便读者查阅),对有些文章进行了更新和新的编排,甚至重新绘制了一些拉页图,让整套书的内容更丰富、结构更合理。
相较版,除内容方面的增订外,本次增订版也更换了质地更好的感纸,使得印刷效果更加精美,整套书色彩鲜艳明快,层次感强。外包装也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方案,用全封闭的印花外盒和两层瓦楞纸盒包装,比初版更上层楼。
作者简介
姚任祥
是京剧名伶顾正秋和台湾前“财政部长”任显群的小女儿,南怀瑾和圣严法师的学生,也是和杨祖珺同期出道的代校园民歌手,十六岁就出了两张唱片。她是建筑师姚仁喜的妻子,以及三个孩子的妈妈。她也是珠宝设计师,二十几年来设计过许多美丽的作品。
姚任祥女士以七年时间完成《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这套结合文字、影像与生活的创作,成为“美的百科全书”,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艺术的集大成者,不仅在台湾创造了筹集善款的纪录,在大陆推出后行销十几万套,也使她又多了一个身份:作家。
目录
《传家》春
《传家》夏
《传家》秋
《传家》冬
媒体评论
任祥是带着“宿慧”来此生的,所以可以使身边朋友领悟许多事。任祥的“宿慧”,看起来大多不是大事,体现在日常一般食、衣、住、行之中,是在生活间小小的细节里做好一些认真的“小事”。……我想,“传家”,传的其实就是这样的“宿慧”,宿世累积的智慧,而且因为是在众生生活的平实中传承累积,所以是可以安稳于人间的“福慧”。
----蒋勋
这是一本美的百科全书,任祥把我们传统文化映浮在日常生活中的花容月貌,用文字记载、用图片定格,长久保留下来。……每一项项目都能搜集无穷的资料,精挑细选,然后以详尽的图表,标明分类,后在文字解说上,附以精美影像,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白先勇
原来任祥这套书,有两个实相:表面那一层是衣食住行育乐、春夏秋冬五行,里头那一层,其实是生活的态度,是文化的承载,是时代深刻,鲜活,摸得着、闻得到的声音、气息和面貌。一粒芝麻,一个时代。我看见任祥的慎重和敬畏。
----龙应台
任祥花了无数的时间收集与整合资料,从女儿、妻子、母的三重角度,串连全套书的内容架构;以生活化的方式,叙述中国人生活中的文化面向,并配以各种精心设计的图片,系统化介绍中国人的文化财产,内容深入浅出,文笔流畅易读,是一套生活文化教材。
----李连杰
任祥生当此际,并不热衷追逐富贵荣华,而能做出一般人漠不关心,却与中国人生活为切要的大事,极为可钦可佩。
----南怀瑾
我说任祥像个记者,采访的对象是“生活”和“中国”;也像做学问一样的,每个主题都身体验、分析才下结论,居然完成这么大一幅生活地图。
----顾正秋
精彩展示: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籍,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它能否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的思考,甚至改变读者的生活方式。《传家》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生硬地灌输道理,而是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的故事、精美的插图,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讲”出来,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去感受,去体会。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敬畏自然”的部分所打动。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沉浸在科技带来的便利中,却渐渐遗忘了与自然的连接。书中关于节气、农耕、物候的描述,让我重新认识到自然的力量和规律,也让我反思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从春生夏长,到秋收冬藏,每一个时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值得遵循的生活方式。书中对这些的细致描绘,让我感觉到一种久违的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智慧,恰恰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对自然的尊重,体现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饮食的“不时不食”,到起居的“顺时而作”,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
评分翻开《传家》的这套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全”。它不仅仅是泛泛地介绍一些生活习俗,而是从更广阔的维度,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系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节气时令下的农耕生活,到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的由来与庆祝方式;从饮食文化的演变与讲究,到服饰的变迁与象征意义;从起居空间的布局与风水,到人际交往的礼仪与道德规范;甚至包括了孩童的教育、婚嫁的仪式、丧葬的习俗,以及医药养生、戏曲艺术、工艺美术等方方面面,几乎囊括了中国传统生活中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全”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因为它打破了我之前零散的认知,将许多碎片化的文化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生动的中国传统生活图景。我尤其喜欢它在每一个章节的开头,都会引用一些古老的诗词、谚语或者故事,这些引文不仅优美,而且往往能精准地概括该章节的核心内容,让我一下子就能进入情境,感受到那种古朴的韵味。这种编排方式,既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使得知识的传达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时代,感受着先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
评分在我看来,《传家》最宝贵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生活哲学。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外界的喧嚣所裹挟,遗忘了内心的宁静。这套书仿佛一股清流,将我拉回了那个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代,让我重新审视我们与时间的关系。书中关于作息、起居、饮食的建议,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强调“适度”和“适时”。它让我意识到,许多看似不经意的生活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例如,书中对于饮食的讲究,不仅仅是口味,更包括了食材的选择、烹饪的方式、进食的时间,都与身体的健康和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这种“慢”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懂得享受生活,把握分寸的智慧。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过于匆忙,是否忽略了身边美好的事物。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加入一些“慢”的元素,比如放慢吃饭的速度,感受食物的味道;比如在阅读时,不再追求速成,而是细细品味;又比如在与家人交流时,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倾听。
评分《传家》这套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在于它所强调的“平衡”与“中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处不体现着这种思想。比如,“阴阳调和”,在生活中的体现就是劳逸结合,动静相宜;“五行相生相克”,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就是懂得变通,保持适度的距离;“天人合一”,在对待自然时,就是尊重规律,不妄为。书中对于各种生活习俗和行为规范的解读,都深深地体现了这种“中庸”之道。它不是极端,也不是偏颇,而是在各种矛盾和对立中找到一种平衡,一种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这种平衡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宏大的哲学层面,也体现在微小的生活细节中。例如,关于饮食,强调“不偏不倚”,既要营养均衡,也要适度满足口腹之欲;关于起居,强调“张弛有度”,既要保持精力充沛,也要懂得适时休息。这种“中道”的生活哲学,让我学会了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冷静和理性,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心平静。
评分阅读《传家》的过程,就像与一位博学而温厚的长者对话。它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以一种平等、友好的姿态,娓娓道来。书中充斥着中国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这种情怀深深地感染了我。它让我看到了,即使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古代,人们依然能够过得有滋有味,有情趣。这套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于物质的富足,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丰盈。它引导我去关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细节,去体会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仪式所蕴含的深意。比如,书中关于“除夕守岁”的描写,不仅仅是辞旧迎新,更是家人团聚,感恩过去,期盼未来的重要时刻。又比如,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的精神。这些都让我重新审视传统节日的意义,不再仅仅是放假休息,而是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这套书让我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评分《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这套书,初次接触是在一个朋友家中,那套书的厚重感和精美的封面就立刻吸引了我。虽然当时只是匆匆翻阅,但其中散发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那种朴实而又深邃的生活哲学,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总觉得丢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这套书的名字“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就直接击中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它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古老的传承,一种关于如何安身立命、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融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是体现在衣食住行、礼仪节庆中的。所以,当我知道有这样一套系统地梳理和呈现这些智慧的书籍时,我毫不犹豫地决定要把它带回家,细细品读,慢慢领悟。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重新认识和理解我们民族根植于血脉中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来自祖辈的馈赠,一份关于如何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的指南,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感受那份历经岁月沉淀的东方韵味。
评分《传家》这套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的“美”。这里的“美”不仅仅是指封面设计、装帧印刷的精美,更在于内容本身所散发出的文化美学。书中大量的插图,有的是古籍中的绘画,有的是民间艺术家的创作,有的是作者根据史料复原的场景,每一幅都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情。这些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将抽象的生活智慧具象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雅趣”的描写,比如茶道、香道、插花、古琴等,这些不仅仅是消遣,更是提升个人修养、陶冶情操的方式。书中对这些技艺的介绍,让我看到了中国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那种精致、内敛、含蓄的美,是西方文化中很难找到的。它让我明白,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体验,为了感受美,为了追求精神的充盈。这种对“美”的追求,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建筑的飞檐斗拱,到陶瓷的青花釉彩,再到刺绣的丝丝缕缕,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审美的智慧。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传家》中对于“人情”的阐述。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视人际关系的民族,家庭、亲戚、朋友、邻里之间的情谊,构成了我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石。书中对于家族的传承、孝道的意义、师徒的规矩、邻里守望相助的传统,都有着非常细腻的描绘。我喜欢书中对于“礼”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外在的礼节,更是内在的道德修养,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润滑剂。比如书中关于拜访、宴请、婚丧嫁娶等场合的礼仪,虽然有些已经不再完全适用,但其中蕴含的尊重、谦逊、感恩等精神,至今依然是我们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我常常在阅读这些内容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长辈,他们是如何言传身教,将这些宝贵的品质传递给下一代的。这套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空间,更是情感的港湾,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让我更加珍视与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也让我更加明白,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去维系和经营这些珍贵的情感。
评分《传家》这套书的增订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更多更新的内容,这对于像我这样渴望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惊喜。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传承”的部分,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传承,更是精神上的传承。书中提到了许多家族代代相传的规矩、故事和技艺,这些都是无价的宝藏。在现代社会,很多传统都在逐渐消失,而这套书的出现,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去学习、去传承那些即将被遗忘的智慧。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们能够将书中的一些生活智慧,应用到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中,那将是对下一代最好的馈赠。比如,关于节令的传统习俗,关于待人接物的礼仪,关于勤俭持家的美德,这些都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更健全的人格,更深厚的文化根基。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海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提醒我们要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评分读《传家》,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所体现出的“生活即艺术”的理念。中国古人并不将生活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是将它看作是一种可以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从衣食住行,到待人接物,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和美学。书中关于“节气”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中国人如何将对自然的感知融入到日常生活,如何通过调整作息、饮食来顺应自然的变化。例如,在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养生之道,有不同的时令蔬果,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健康和自然的尊重。又比如,书中关于“器物”的描写,从家具的榫卯结构,到餐具的材质选择,再到香炉的纹饰设计,都蕴含着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美学。这些器物不仅仅是实用的工具,更是承载着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传递着主人的品味和情怀。读完这套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尝试去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而是追求更有品质、更有意义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