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离不开碑帖,可能大多人都是第一次买原版碑帖,也有很多是帮孩子或是朋友买的,拿到后就来问我们为什么里面的字印的模模糊糊、还有残缺的,以为是印刷问题。
这里有必要先说下,古碑历时数百年乃至数千年沧桑漫长的时间中,因气候、地理、灾变等自然因素引起的风化剥蚀和战争纠纷无知无厘头等社会因素引发的人为破坏,致使大量珍贵的石碑惨遭残损拓印时字迹模糊、文字或残或缺,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白斑"、模糊,这是历史的痕迹,并非印刷质量问题。上千年中华留下来的珍贵文物,虽然残缺、模糊,却很可贵。让我们怀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去学习吧!
此书包含了《道德经》和《汲黯传》两部分内容,坦白讲,我并非一个追求完美主义的习书者,但我对工具的“实用性”要求很高。这本书在实用性上做得非常出色,尤其是在注解和对照方面,体现了极大的用心。那些细小的旁注,并非简单的解释笔画名称,而是针对性地指出了特定字形在不同碑帖中的微妙差异,这对于纠正我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习惯大有裨益。我发现,在临摹过程中,当我遇到哪个字写得别扭时,回头翻看那些精微的对比图注,总能找到症结所在。这种“手把手”的指导,虽然没有真人老师在旁指点,但其提供的详尽视觉信息,已经无限接近于一位严谨的书法导师的教导。总而言之,这是一套值得反复摩挲、常备案头的精品。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颇具匠心,完全脱离了市面上那种千篇一律的字帖风格。开本拿在手里非常舒服,纸张的选择也极为考究,那种略带米黄色的哑光纸张,不仅保护了视力,更让那些墨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当我翻阅到介绍部分时,那种严谨的考据态度也让人肃然起敬。编者似乎并没有急于推销某种书风,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导游,引领我们一步步深入了解这些碑刻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对于我们这些并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来说,这种“背景知识”的补充,远比单纯的“临摹范本”来得更有价值。它让每一次的临习都变成了一次与历史的对话,而不是机械的复制,这极大地提升了习书的乐趣和深度。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对“过渡期”书风的呈现。我们都知道,书法史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点,而这本书恰好选取了一些承上启下的碑帖作为样本。从字体的结构演变,到笔画的处理方式,都体现出一种清晰的脉络。比如,某些作品在方正中带有圆润的笔意,暗示着某种风格的萌芽。这种细微的差别,如果不是专业人士仔细甄别并编排,普通读者很难在海量的碑帖中自行梳理出来。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临习的工具,更是一部微型的书法史鉴赏手册。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看”碑帖,去理解每一个笔画背后的历史重量,这种深层次的领悟,让我对整个楷书体系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评分初学者可能会觉得这本书的难度稍高,因为所选碑帖的风格都非常成熟老辣,结构上有着高妙之处,但初学者可能难以一下子捕捉到其中的神韵。然而,对于有一定基础,想要寻求突破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简直是一座宝藏。我个人尤其钟爱其中几篇章法疏密得宜的作品,它们在保持独立字形美感的同时,又形成了一种流动的整体气息。这种“形神兼备”的境界,是很多当代作品难以企及的。我尝试着去模仿其气韵,发现这不仅仅是手部肌肉的训练,更是心境的沉淀。每一次放下笔,总感觉心里的浮躁被这古朴的笔画涤荡了一番,这种精神层面的收获,是任何电子设备或碎片化学习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本字帖的选材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它收录的碑刻作品,虽然并非我平日最常接触的类型,却散发着一种沉静而深邃的历史气息。尤其欣赏编者在排版上所下的功夫,那些拓片经过精心处理,线条的细节纤毫毕现,即便是那些被时间磨损得有些模糊的笔画,也能从中窥见古代书家运笔时的力度与节奏。我花了大量时间去临摹其中几篇小字的结构,发现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楷书“法度”的理解。以前总觉得楷书是僵硬的,但这里的作品告诉我,即便是最严谨的字体,也可以在不失规矩的前提下,融入书家个人的性情与洒脱。特别是其中几篇侧锋入笔的巧妙运用,着实让我这个长期以中锋为主的习书者大受启发。这种对传统精髓的挖掘和呈现,远超出了普通字帖的范畴,更像是一本关于书法审美哲学的入门指南。
评分印刷、装订质量非常好,字迹清晰跟图片一致,性价比挺高的,不错,谢谢商家
评分印刷质量非常好,运输也算快,值!
评分印刷质量非常好,运输也算快,值!
评分印刷不错。字迹都很清晰。很喜欢。。非常满意
评分赵孟頫的道德经是小楷中的极品。
评分印刷质量非常好,运输也算快,值!
评分好
评分印刷、装订质量非常好,字迹清晰跟图片一致,性价比挺高的,不错,谢谢商家
评分看到最喜欢的赵孟頫的字 心情都变好啦!祝店家生意兴隆啦,还会再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