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慈溪上林湖為越窯的中心産區,其中後司嶴 窯址是燒造秘色瓷的*主要窯場。2015-2016年浙江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瞭發掘,發現晚唐五代時 期的堆積,齣土瞭大量的秘色瓷器,産品種類豐富, 不僅為法門寺地宮和臨安錢氏傢族墓地齣土秘色瓷找 到瞭産地,許多器物為**麵世。瀋嶽明、鄭建明主 編的《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 瓷器)》選取後司嶴窯址齣土秘色瓷器及窯具、裝燒 標本近200件,並選取法門寺地宮和臨安錢氏傢族墓 地齣土秘色瓷做比對,展示其*新發掘和研究成果。
秘色探秘 瀋嶽明
後司嶴窯址發掘收獲鄭建明
晚唐
1.八棱淨瓶TN06W04⑤—1—6:6
2.八棱淨瓶TN06W04⑤—1—2:30
3.八棱淨瓶TN06W04⑤—1—5:14
4.八棱淨瓶TN02W01③:4
5.八棱淨瓶TN02W01③:2
6.淨瓶TN06W04⑤—2—3:168
7.八棱淨瓶TN06W04⑤—1—6:35
8.八棱淨瓶TN06W04①:17
9.執壺TN04W04⑤—3—8:36
10.執壺TN02W04⑥—1—3:17
11.穿帶壺TN06W04⑤—2—3:167
12.穿帶壺TN06W04⑤—2—2:18
13.葫蘆瓶TN04W04⑤—3—6:28
14.盆TN01W02③:3
15.鉢TN02W04⑥—1—5:47
16.鉢TN02W04⑥—1—6:38
17.鉢TN06W04①:15
18.鉢TN01W01④:13
19.鉢TN02W04⑥—1—5:46
20.鉢TN02W04⑥—2—6:2
21.鉢TN05W03①:7
22.小鉢TN06W03①:2
23.小鉢TN02W04①:16
24.小鉢TN02W04⑥—1—5:44
25.小鉢TN06W04①:9
26.小鉢TN02W04⑥—1—3:25
27.小鉢TN02W04⑤—2—6:2
28.枕TN06W04⑤—1—2:24
29.枕TN06W04⑤—1—5:16
30.枕TN06W04⑤—1—6:39
31.枕TN04W04⑤—2—9:37
32.碗TN02W04⑥—1—6:37
33.碗TN02W04⑥—2:32
34.碗TN03W04⑦—1:1
35.碗TN02W04⑥—2—4:33
36.玉璧底碗TN03W04⑩—1—1:1
37.玉璧底碗TN04W04⑤:53
38.玉壁底碗TN06W04⑤—3:48
39.玉璧碗TN02W01③:11
40.玉璧底碗TN04W 04⑤—3:45
41.玉璧底碗TN06W04②b:28
42.玉環底碗TN02W01①:1
43.玉環底碗TN02W04⑧—1:44
44.玉環底碗TN02W01①:25
45.玉環底碗TN02W04⑥—2—8:30
46.盤TN05W03②:9
47.盤TN02W04⑥—2—8:29
48.盤TN01W01④:11
49.盤TN02W04③:18
50.盤TN02W01①:1
51.花口盞TN02W04⑥—1-2:5
52.花口盞TN02W04⑧—1-2:5
53.花口盞TN01W01④:12
54.花口盞TN02W04⑧—2-2:1
……
五代
窯具
裝燒
其他
一直對宋代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這五大名窯的瓷器情有獨鍾,總覺得它們身上承載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極緻的審美追求。然而,最近偶然翻閱到一本關於“秘色越器”的書,書名是《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這名字本身就帶著一股神秘和古老的韻味,讓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雖然書中內容具體涉及哪些器物、紋飾、工藝細節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僅憑書名和其所代錶的“秘色瓷”這一概念,就足以勾起我強烈的興趣。越窯,作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青瓷窯場之一,其曆史可以追溯到漢代,而唐五代時期更是越窯青瓷發展的巔峰。尤其是“秘色瓷”,更是傳說中的存在,據說隻有皇傢纔能享用,其製作工藝和釉色都極為神秘,不為世人所知。這本書的齣現,似乎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瞭解這段失落文明的窗口。我期待著書中能夠詳細介紹這些齣土於上林湖後司嶴窯址的秘色瓷器,它們或許能解答我們關於秘色瓷釉色之謎、製作工藝之謎,甚至其在唐五代社會中的地位和流通範圍。想想看,那些埋藏在地下的韆年古物,帶著時代的印記,承載著先人的智慧和技藝,一旦重見天日,便如同穿越時空與我們對話,這本身就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我非常好奇,這些器物在當時是如何被製作齣來的?工匠們是如何調配齣那種絕世的釉色?那種溫潤如玉、青翠欲滴的釉色,究竟是如何在窯火中煉成的?書中是否會有相關的考古發掘細節、器物修復的圖片,甚至是當時的製瓷環境的描繪?這些都讓我充滿瞭期待。
評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充滿興趣的讀者,我一直關注著那些能夠填補曆史空白、揭示古代社會麵貌的考古發現。《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這本書名,立刻就吸引瞭我的注意力。越窯,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極其輝煌的篇章,而唐五代時期的秘色瓷,更是其中最為璀璨的明珠,其稀有和珍貴程度,使其成為無數收藏傢和研究者夢寐以求的目標。這本書以“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為關鍵詞,點明瞭其考古學上的重要性。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地介紹這次發掘的整體情況,包括窯址的地理位置、結構布局、燒造技術特徵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所齣土的秘色瓷器進行細緻的描述和分析。它們具體有哪些種類?造型上有什麼特點?釉色究竟是如何呈現的?上麵是否帶有精美的紋飾?這些器物是否能夠解答關於秘色瓷“秘”之所在——即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和釉料配方?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翔實的證據和專業的論述,讓我們對唐五代時期越窯的輝煌有一個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一直以來,中國古代的青瓷,特彆是越窯的青瓷,都以其溫潤的質感和典雅的色澤吸引著我。當我看到《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這本書的題目時,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秘色瓷,這個詞匯本身就充滿瞭神秘和傳奇色彩,它代錶著中國古代陶瓷工藝的巔峰之一,也承載著許多關於其失傳原因和製作工藝的未解之謎。這本書聚焦於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的唐五代秘色瓷器,這無疑是一個極具考古價值和學術意義的主題。我對書中究竟會呈現哪些具體的器物感到非常好奇。是那些造型優美、綫條流暢的碗、盤、瓶,還是那些工藝精湛、紋飾生動的蓋盒、爐?它們是否都具備傳說中那種“如冰似玉”的釉色,那種在不同光綫下會呈現齣豐富層次感的獨特光澤?我希望書中能夠通過大量高清的實物圖片,讓我們得以一飽眼福,近距離欣賞這些穿越韆年的藝術珍品。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對這些器物的齣土背景、地層信息、文化意義進行深入的探討,幫助我們更全麵地理解唐五代時期越窯青瓷的生産、使用以及其在當時社會經濟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評分當我看到《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這本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關於“秘色”的猜想。我一直對那些流傳下來的古代藝術品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愛,特彆是那些在考古發掘中重見天日的文物,它們身上所承載的曆史信息和文化內涵,是任何文字記載都無法完全替代的。越窯,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唐五代時期的越窯青瓷,更是被譽為“韆峰翠色”,其中尤以“秘色瓷”最為神秘,甚至一度被認為已經失傳。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近距離接觸和瞭解這些傳說中的秘色瓷器的機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書中究竟展示瞭哪些具體齣土的器物?它們的造型、大小、釉色、胎質、燒造工藝等方麵有何獨特之處?上林湖後司嶴窯址作為重要的越窯遺址,其考古發現對於我們理解秘色瓷的生産和流傳有何重要意義?書中是否會引用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並提供詳實的數據和證據?我期待這本書能夠通過精美的實物照片和專業的解讀,帶領我們領略唐五代時期越窯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和卓越創造力,感受那份溫潤如玉、純淨剔透的獨特美感。
評分我對中國古代的青瓷有著一種莫名的情愫,總覺得它們身上有一種寜靜緻遠的東方美學。這本書《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的書名,聽起來就帶著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氣息。越窯,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而唐五代時期的秘色瓷更是其中的瑰寶,傳說中極高的工藝水準和絕美的釉色,讓它充滿瞭傳奇色彩。書中以“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為切入點,這無疑是這本書最大的看點。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展示齣土的那些秘色瓷器,它們或許是碗、盤、碟,也可能是更為復雜的器物,例如燭颱、香爐等。我希望書中能提供清晰的實物圖片,讓我能夠仔細欣賞器物的造型、綫條、釉色變化以及任何細微的裝飾。除瞭器物本身,我也希望書中能對這些器物所處的曆史背景、文化意義進行深入的探討。比如,這些秘色瓷器在唐五代時期是如何被製作齣來的?它們是否僅僅是皇傢禦用,還是也有流入民間?上林湖後司嶴窯址作為重要的越窯遺址,其發掘對於我們理解秘色瓷的生産和流傳又有何重要意義?這本書的齣現,仿佛是一扇打開曆史塵封的窗戶,讓我看到瞭一個曾經輝煌的陶瓷時代。
評分一直對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演變軌跡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唐代之後,陶瓷技術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當我看到《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這本書時,我的目光被深深吸引。這本書的重點在於“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的唐五代秘色瓷器”,這個信息量非常大。越窯,作為中國南方青瓷的代錶,其在唐五代時期達到鼎盛,而“秘色瓷”更是被譽為“秘不外傳”的極品。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書中究竟會呈現哪些令人驚嘆的發現。是否會有那些造型獨特、工藝精湛的器物,能夠讓我們一窺唐五代時期越窯工匠的卓越技藝?我尤其好奇書中對“秘色”的解讀,這種傳說中如翡翠般溫潤、如雨過天青般雅緻的釉色,究竟是如何在窯火中形成的?書中是否會通過科學的分析和實物對比,為我們揭示其釉料配方和燒造工藝的秘密?除瞭器物本身的介紹,我也希望書中能提供關於窯址考古發掘的詳細信息,包括窯爐的結構、陶輪的使用、釉料的提煉等,這些細節對於理解古代陶瓷的生産過程至關重要。這本書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唐五代時期越窯青瓷,特彆是秘色瓷的絕佳機會,我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是一個對中國曆史文化,特彆是古代工藝美術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當我偶然看到《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這本書名時,我的內心便湧起一股強烈的求知欲。越窯,在中國的陶瓷史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秘色瓷”更是其最為神秘和珍貴的代錶。這本書以“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為主題,這直接指嚮瞭考古學上的重要發現,也意味著書中將包含大量一手的研究資料和實物證據。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盡地介紹這些齣土的秘色瓷器,包括它們的器形、尺寸、釉色、胎質、工藝特點等。我希望能夠看到書中提供高質量的圖片,讓我們能夠近距離地欣賞到這些韆年古物的風采。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對這些器物的齣土背景、地層信息、年代斷代等進行深入的學術探討,以及分析這些器物在唐五代時期社會文化背景下的意義和價值。對於“秘色”究竟為何,其釉色呈現的獨特魅力,書中是否會有科學的解讀和分析?這些都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
評分每當我看到那些關於中國古代藝術品的介紹,總會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震撼感。而《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這個書名,更是讓我對那些沉睡在地下的韆年古物産生瞭無限的遐想。越窯,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而“秘色瓷”更是其中的巔峰之作,其神秘和珍貴程度,一直以來都令人著迷。這本書以“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為主題,這暗示著書中將包含大量具有考古學價值的實物資料。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盡地介紹這些齣土的秘色瓷器。它們的外形、大小、釉色、胎質、燒造工藝等方麵,是否都如傳說般完美?書中是否會提供精美的圖片,讓我們能夠近距離地欣賞這些絕世珍品?我更希望書中能夠通過對這些器物的深入分析,來揭示“秘色”的奧秘,包括其釉料的成分、燒造的溫度、窯爐的結構等,從而讓我們對唐五代時期越窯的製瓷技術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此外,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探討這些秘色瓷器在當時的社會地位和文化意義,它們是如何被製造、使用和傳播的?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展示精美的古瓷器,更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一段失落的曆史,感受一個輝煌的時代。
評分看到《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瞭那些關於唐代“秘色瓷”的傳說。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陶瓷藝術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帶有神秘色彩的古瓷器,總能激起我無限的好奇心。越窯,作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青瓷窯場之一,其産品在唐代已享有盛譽,而“秘色瓷”更是被視為極品中的極品,隻供宮廷禦用,其製作工藝和釉色都被嚴格保密。這本書以“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為切入點,這本身就意味著它將帶我們走進一次重要的考古發現。我非常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介紹這些齣土的秘色瓷器。它們的造型、紋飾、尺寸、胎質、釉色等各個方麵,是否都符閤我們對秘色瓷的想象?書中是否會提供高質量的器物圖片,讓我們能夠清晰地欣賞到它們的細節之美?我更期待書中能夠通過對這些實物的分析,來揭示秘色瓷的製作奧秘,比如釉料的成分、燒造的溫度和氣氛、窯爐的結構等等。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探討這些秘色瓷器在唐五代時期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的意義,它們是如何被製造、使用和傳播的?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展示精美的古瓷器,更在於它能夠為我們解開曆史的謎團,讓我們對中國古代的輝煌文明有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剛拿到這本《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就被封麵那若隱若現的青瓷光澤所吸引。雖然我對於唐五代時期的具體曆史背景和瓷器鑒賞知識不算非常深入,但我對中國傳統工藝的美學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秘色瓷”這個詞,總帶著一種神秘而誘人的光環,仿佛是隱藏在曆史長河中的瑰寶。這本書以“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為主題,這無疑為我打開瞭一個瞭解中國古代瓷器發展脈絡的重要視角。我對書中可能涉及的內容充滿瞭好奇,比如,究竟是什麼樣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孕育齣瞭如此精美的越窯秘色瓷?唐五代時期,越窯的燒造技術達到瞭怎樣的高度?秘色瓷的釉色究竟有著怎樣的變化和特點?書中是否會通過大量的圖片和詳細的文字描述,為我們展現這些瓷器的真實麵貌?我期待能看到那些齣土的器物,它們或許造型古樸典雅,或許紋飾精美絕倫,每一件都可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段曆史的見證。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瓷器的,它更像是一把鑰匙,能夠幫助我們打開通往那個輝煌時代的大門,去感受那個時代人們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我希望書中能有對這些器物在當時社會文化中的地位的解讀,它們是否是達官貴人的玩物,還是文人雅士的雅器?這些都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無限的遐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