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王泽祥,李佩林,蔡燕青 主编 定 价:69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6月01日 页 数:226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1313516 ●第1章 声音质量听音评价概述 / 1
●1.1 听音评价概述 / 1
●1.2 声音质量听音评价的必要性 / 3
●1.3 声音质量听音评价的必备条件 / 4
●1.4 声音质量听音评价的可行性 / 4
●1.5 声音质量听音评价的应用范围 / 5
●1.6 声音质量听音评价的普及和规范化、标准化 / 5
●1.7 客观技术参量与主观听觉感受的差异和统一 / 6
●第2章 声音质量听音评价的必备条件 / 11
●2.1 必备条件 / 11
●2.2 声音质量听音评价《评价术语》的选定 / 11
●2.3 声音质量听音评价用《节目源》 / 13
●2.4 声音质量听音评价用《听音环境的技术要求》 / 14
●2.5 声音质量听音评价用《电声系统的技术要求》 / 14
●2.6 声音质量听音评价方法与步骤 / 23
●2.7 评分方法与步骤 / 25
●第3章 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用节目源编辑、制作规范 / 32
●3.1 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用节目源规范 / 32
●3.2 声音节目源质量与主观评价用节目源标样实物说明 / 37
●3.3 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聘请音质评价节目带”编委会委员的函 / 39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全书共12章,每章各自独立阐述一个完整的专题。本书的特点是“全、新、特”:全书采用的素材大部分未曾与读者见面;波形与说明图文并茂,是一次新的创举;特点是读者看到声音波形图如同听到其声,可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本书内容主要有听音评价的基本知识,听音评价的推荐条件,节目源编辑制作规范,国家标准节目源实物标样波形图与说明,欧洲广播联盟声音质量听音评价素材,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广播节目、音像制品、电声产品、电声系统、声音信号传输质量等声音质量听音评价,模拟声听音训练实践方法,数字声听音训练实践与听感变化解析,以及电声标准与听音感受等。本书适合作为录音工程、专业音视频工程听音评价、听音训练本科生学习的教材,也可作为专业音视频工程培训听音评价师的考核教材,并适合电声爱好者阅读。 王泽祥,李佩林,蔡燕青 主编 王泽祥:1959-1964年就读北京广播学院无线电系,1964-1998年在中国靠前广播电台从事技术工作,任教授级高工,完成多项科研并获奖励,1984年获部级“二等奖”(卫星通信音质主观评价)。96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先后,北广、中戏院校聘为兼职教授、1998年-至今,任聘为红旗大学和昆光职业学校教授,讲授听音评价师课程。发表过30多篇技术文章,其中有:声音质量主观评价、听音训练方法等,书籍有:声音质量主观评价(并且作为北广录音艺术系讲授教材)、现代音响技术设计、数字声频技术、广播播控与电声技术等、起草标准,GY75-89广播调音运行技术指标、GY76-89广播调音台运行技术指标测量方法等
《听音评价师手册》:开启声音的深度探索之旅 您是否曾经在欣赏音乐时,被某个微妙的音色细节所打动,却又难以言传?您是否在观看电影时,对背景音乐的烘托效果赞叹不已,却又不知道其背后蕴含的精妙之处?您是否在体验游戏时,被逼真的音效所震撼,身临其境,却又对其制作流程充满好奇?《听音评价师手册》正是一本为您量身打造的指南,它将带领您深入声音的世界,揭示声音的本质,培养您敏锐的听觉洞察力,让您能够以专业的眼光去理解、去分析、去评价,乃至去创造令人难忘的声音体验。 这本手册并非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它汇聚了声音艺术、声学原理、心理学感知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精华,以一种系统而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您。如果您是音乐爱好者,希望提升欣赏水平,理解不同乐器音色的细微差别,感受混响与空间感的魅力,那么这本书将是您不容错过的伴侣。它将帮助您超越简单的“好听”或“不好听”的层面,挖掘声音背后的情感表达、艺术意图和技术实现。 如果您是影音制作的从业者或爱好者,无论是电影导演、录音师、混音师,还是游戏开发者,亦或是希望提升自身作品音质表现力的创作者,《听音评价师手册》将为您提供宝贵的指导。它将帮助您理解声音在叙事中的关键作用,如何通过声音设计来营造氛围、塑造人物、推动情节。从前期录音的细节捕捉,到后期混音的艺术平衡,再到母带处理的最终润色,每一个环节的奥秘都将在本书中得到详尽的剖析。您将学会如何从听众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作品,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更广泛地说,这本书也适合任何对声音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声音包围的环境中,从自然的虫鸣鸟叫,到城市的喧嚣嘈杂,再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语言,声音无处不在。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对这些声音的细致感知。本书将引导您重新关注身边的声音,学会倾听,学会辨别,学会理解声音所传递的信息。您将认识到,声音不仅仅是物理信号,更是一种强大的信息载体,一种能够唤起情感、影响情绪、甚至塑造认知的力量。 《听音评价师手册》的内容涵盖了声音评价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声学概念到高级的声音美学。 第一部分:声音的基础认知 我们将从声音的物理本质出发,探讨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您将了解频率、振幅、相位等基本声学参数如何影响我们听到的声音。我们将深入研究不同乐器的发声原理,以及它们在频谱上的独特性。理解了这些基础,您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评价不同声音的来源和特性。 第二部分:听觉感知的奥秘 声音的感知并非简单的物理信号接收,而是大脑复杂处理的结果。本部分将探讨人耳的结构和听觉机制,以及大脑如何解读声音信息。我们将深入研究声音的音高、响度、音色和空间感是如何被我们感知和理解的。您将了解掩蔽效应、听觉适应等现象,以及它们在声音评价中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声音的主观感受,例如音乐的情感共鸣、电影音效的沉浸感,以及这些感受与客观声学指标之间的关联。 第三部分:声音的构成元素与评价指标 一个完整的音频作品,是由许多声音元素精心组合而成。本部分将详细分析不同类型的声音元素,包括: 人声: 从语言的清晰度、情感的表达,到歌唱的音准、共鸣和技巧,我们将探讨如何评价人声的质量。 音乐: 乐器的音色、演奏的技巧、编曲的层次感、混音的平衡性,我们将学习如何从多个维度评价音乐的整体表现。 环境音效: 自然环境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鸟鸣)和人工环境的声音(如城市街道、工厂车间),我们将学习如何评价其真实性、细节和氛围营造能力。 特殊音效(SFX): 爆炸声、脚步声、武器开火声等,我们将探讨如何评价其冲击力、质感和在场景中的适配度。 对白: 语言的清晰度、情感的传达、与背景音乐和音效的融合程度,我们将学习如何评价对话的表现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引入一套系统的声音评价指标,涵盖了客观指标(如信噪比、失真度、动态范围)和主观评价(如清晰度、饱满度、空间感、情感冲击力)。您将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指标来分析声音的优劣,并形成具有说服力的评价意见。 第四部分:声音的艺术与技术 声音的设计与艺术息息相关。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声音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应用。 音乐制作与评价: 从乐器录制、混音到母带处理,我们将分析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以及如何通过声音设计来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您将了解不同风格音乐(古典、摇滚、电子、爵士等)在声音处理上的特点和偏好。 电影音效设计与评价: 声音在电影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塑造场景、烘托气氛、暗示危险、揭示角色内心。我们将探讨电影音效的分类(对白、音乐、音效、现场声),以及如何通过声音设计来增强影片的叙事张力和观众的沉浸感。 游戏音频设计与评价: 游戏音频不仅需要逼真的音效,更需要能够与玩家的互动产生反馈,并构建虚拟世界的听觉体验。我们将分析游戏音效的动态性、交互性,以及如何通过声音来提升游戏的沉浸感和可玩性。 播客与有声书: 在这些以声音为主的媒介中,清晰的语音、适度的背景音乐和音效,是保证用户体验的关键。我们将探讨如何优化这些音频内容的听感。 第五部分:声音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理论最终要落实到实践。《听音评价师手册》将提供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涵盖不同领域的声音评价场景。您将看到如何对一段音乐进行细致的赏析,如何评价一部电影的音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何分析一款游戏的声音设计是否成功。通过这些案例,您将学会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声音评价体系。 第六部分:进阶的听觉训练与实践 培养敏锐的听觉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训练。《听音评价师手册》将为您提供一系列的听觉训练方法和练习。您将学习如何进行辨音练习、空间定位训练、细节捕捉训练等,逐步提升您的听觉敏感度和分析能力。手册还将提供一些音频编辑和分析工具的使用指南,帮助您更深入地探索声音的奥秘。 谁适合阅读《听音评价师手册》? 音乐爱好者: 希望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深入理解音乐的每一个细节。 电影、电视、游戏等媒体内容的创作者: 录音师、混音师、音效设计师、后期制作人员,需要提升自身作品的音频质量。 内容审核员、评测人员: 需要对音频内容进行专业性的评价和判断。 声学工程师、音频设备研发人员: 需要理解人耳对声音的感知,以便更好地设计产品。 对声音科学和艺术感兴趣的任何人士: 希望打开声音的新世界,体验前所未有的听觉感受。 《听音评价师手册》是一本致力于赋能您声音探索能力的著作。它将系统地引导您从“听到”到“听懂”,再到“听出”其中的门道。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您所接触到的每一个声音,更能培养一种对声音的直觉和判断力,让您在声音的海洋中,游刃有余,发现无限可能。无论您是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听音评价师,还是仅仅希望提升自己的声音鉴赏能力,这本书都将是您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向导。让我们一起,用耳朵去感知世界,用声音去解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