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年鉴2017》全面、系统、准确、及时地记载中国通信业在党中央、 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与改革的历史进程,是一部了解中国通信行业现状、研究中 国通信行业发展的历史资料工具书。
《中国通信年鉴2017》采用追忆上一年的记载方式,即2017年卷原则上只记载2016年发生的事实。
《中国通信年鉴2017》2017年卷共设十六篇:
第一篇重要文献
第二篇通信行政管理机构
第三篇重大事项
第四篇 电信业发展
第五篇通信企业
第六篇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
第七篇 电信与互联网行业管理
第八篇 网络与信息安全
第九篇无线电管理
第十篇通信科技
第十一篇 国际及与港澳台的合作与交流
第十二篇人事与教育
第十三篇精神文明与廉政建设、行风、扶贫工作
第十四篇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发展与管理
第十五篇通信技术与业务发展趋势(专家视点)
第十六篇通信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
《中国通信年鉴2017》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相关厅、司、局,各省、区、
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各通信企业、事业单位和通信专家的大力支持。各文稿撰写单位、撰稿人都
认真、按时完成了撰稿工作。所有参与本卷撰稿、审稿和编辑工作的专家认真负责,积极工作,
为保证本卷高质量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中国通信年鉴2017》在策划、编写、排印等方面难免还有缺点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
指正。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没话说,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厚实,油墨清晰,一看就是正规出版社出品的精品。封面设计得大气稳重,色彩搭配也相当考究,虽然是专业年鉴,但丝毫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反而透着一股严谨的专业范儿。我特别留意了目录的编排,条理清晰得让人佩服,从宏观的国家政策导向,到细致入微的技术标准更新,再到各省市的运营数据,层级分明,索引做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人,也能迅速找到自己想了解的板块。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行业编年史。要知道,要将一整年的海量信息进行如此精细的梳理和归档,背后付出的编辑心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光是核对那些错综复杂的数字和名称,就得耗费巨大的精力。我对那些负责数据收集和校对的团队表达最高的敬意,正是他们的严谨,才保证了这本年鉴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它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专业实力的象征。
评分作为一名金融分析师,我购买这类年鉴更多的是为了捕捉产业投融资的脉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通信行业一直是基础设施投资的热点,但资金的流向往往是分散且隐蔽的。这本书里头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以及“企业并购重组事件回顾”的板块,简直就是一份绝佳的内部参考资料。它把不同层级的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以及新兴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商的年度财务数据和资本运作做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我特别喜欢它用表格形式呈现的各省市在光纤接入率、千兆用户渗透率等指标上的排名和增速,这直接反映了各地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成熟度。通过对比这些硬指标,我能迅速锁定那些基础设施建设超前、未来商业应用爆发潜力大的区域市场。比起那些碎片化的新闻报道,这种系统性的、经过时间沉淀的数据汇总,才能真正支撑起严谨的投资模型构建。它提供的是“事实”而非“观点”,这一点尤为珍贵。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坦白说,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门槛是相当高的。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适应它那种高度浓缩、信息密集的表达方式。它几乎没有使用任何文学性的修饰,全是严谨的陈述句和专业术语,每一个段落都像是一个微型的知识包。例如,介绍某一类新型光传输设备时,它直接列出了关键性能指标(KPIs)的详细参数范围,而不是用“性能卓越”这类模糊的词汇带过。这对于我这种需要撰写深度行业报告的人来说是好事,意味着我可以直接引用其数据,但对于想随便翻阅了解一下行业概况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经常停下来查阅背景知识。不过,正因为它的“不友好”,才保证了其专业性和深度。这本书更像是图书馆里的案头工具,而不是茶几上的消遣读物,它要求读者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去“挖掘”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评分我主要关注的是技术演进和标准制定这部分内容,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未来三到五年的技术路线图规划。市面上很多行业报告都偏向于市场预测和商业模式的探讨,但真正深入到底层技术细节、频谱分配变化以及核心技术专利布局的深度分析,却少之又少。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扎实,它没有绕弯子,直接引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草案和已发布的技术规范,并且将不同技术栈之间的交叉影响也做了简要的分析。比如,在 5G 网络的持续演进和向 6G 探索的过渡期,对于某些关键频段的政策松动或收紧,对基站部署的影响,这本书都有详尽的图表说明。我甚至发现了一些去年底才刚刚在小范围研讨会上露面的技术名词,在这里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定义和应用案例介绍,这说明编撰团队的消息来源极为灵通,可以说是走在了行业信息发布的前沿。对于工程师和研发人员来说,这种前瞻性的、基于官方信息的资料是不可替代的,它能帮助我们避免在技术选型上走弯路。
评分从历史脉络梳理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仅是 2017 年这一年的快照,通过对前几年数据的回顾性引用和对比,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通信业在过去十年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节点。尤其是关于普遍服务基金的使用方向和政策调整部分,非常耐人寻味。它详细记录了政策制定者如何平衡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成本与城市热点地区的网络升级需求。这种对政策制定逻辑的侧面反映,远比单纯的政策原文更有洞察力。我通过对比前几年的年鉴数据,清晰地看到了“提速降费”政策是如何在技术和市场层面逐步落地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时间跨度”和“数据一致性”,它为研究行业政策演变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线。它本身就是一部活着的、不断累积的行业记忆载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