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新华书店 正版图书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特价 9787517402572

现货新华书店 正版图书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特价 978751740257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匡济 著
图书标签:
  • 家风家训
  • 名人故事
  • 传统文化
  • 修身养性
  • 国学
  • 中华文化
  • 正版图书
  • 新华书店
  • 特价书
  • 励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云书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ISBN:9787517402572
商品编码:1473759311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38.00元

作者:匡济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7402572

字数:

页码:2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选取了四十位历史名人,从为人、做官、求学、处世四个角度,生动讲述了历代名人及其家族在遵循家风家训方面的不同做法,以及这些做法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深入地揭示了家风家训的真谛与力量。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采取以史为纲、以训为目、以人为本、以事为据的叙述方式,内容丰富,正反对比鲜明;采用讲故事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

目录


为人之道
01 颜之推:平实家训传大义
02 司马迁:大孝之道在立身
03 苏洵:兄弟团结共患难
04 王祥:五德传世家门旺
05 陶渊明:兄弟不和祸害大
06 李鸿章:寡欲养生挡诱惑
07 刘备:教子无方养庸主
08 方孝孺:严以修身养贞节
09 高攀龙:好人何需怕吃亏
10 杨继盛:人当立志为君子

做官之道
11 周公:子孙忘德难保国
12 司马光:清廉家风天下名
13 范仲淹:莫营私利做清官
14 李世民:自违家训损国运
15 包拯:家门不容贪腐者
16 杨震:传子当传清白德
17 曹操:奢靡不是我家人
18 曾国藩:居官不以钱为本
19 彭玉麟:钱财贪多祸患大
20 郑板桥:世道污浊为官怒

求学之道
21 孔子:家师同道文脉传
22 诸葛亮:英才误子深为憾
23 韩愈:书中自有成才路
24 刘邦:草莽向学家风良
25 欧阳修:宝玉不琢不成器
26 康熙:帝王求学尤需勤
27 胡林翼:文武全才苦学来
28 王守仁:家风不传学风传
29 严复:启蒙大师家教严
30 左宗棠:求学切勿为功名

处世之道
31 纪昀:偏狭总惹烦恼事
32 马援:祸从口出遭大难
33 白居易:言行不一难知足
34 于成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5 陆游:仇怨之心不可有
36 梁商:家风缺德训无用
37 太史慈:孝义双全行乱世
38 林则徐:随波逐流不可取
39 刘向:谦虚谨慎免祸患
40 朱熹:宽容随和化仇怨

作者介绍


文摘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平原郡?不错,正是他的先祖颜之推做过太守的那个平原郡。
  一百七十多年后,颜之推的子孙再度到此地为父母官,表面上没有当年死守孤城的凶险,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乱世即将再起。
  原来这平原郡位于河北地区,属于安禄山的管辖范围,而此人早就蓄谋反叛。颜真卿一到任上,就察觉到大事不妙。当时安禄山对中央来的官吏都是采取拉拢策略,只是颜真卿身为颜之推后代,自幼便秉承家训大义,怎么可能和他去搞叛乱?然而颜真卿也不可能是家训中批判的那种不知所措的酒囊饭袋,在一番冷静思考之后,决定采取表面温顺、暗中备战的策略。安禄山见颜真卿表现得文弱又,以为不过是个只知道写写毛笔字的书呆子,便没有再多加监视,甚至在叛乱开始后,还要颜真卿去帮他守黄河。
  颜真卿绝不会与叛贼为伍。
  他立即派密使进京,将叛军军情报于唐玄宗。
  须知当时那些河北地区的太守们,一遇到叛军打来,不是开门投降就是直接开溜,唐玄宗为此哀叹竞无一个忠臣义士。直到颜真卿密使的到来,他才由哀叹化为惊叹。
  趁安禄山长驱直人、后方空虚之际,颜真卿毅然起兵抗贼,一时间河北多地纷纷响应,短短一月内,竟然汇聚起了二十多万人马。河北二十四郡中,只有六郡还在叛军手中,其余都已随颜真卿起兵,眼看安禄山的老巢就要被端了。
  当时安禄山已攻下洛阳,正忙着进攻长安,得知后方大乱,急急忙忙撤兵而还,结果让仓皇出逃的唐玄宗等人有了喘息之机,得以收拾残兵败将,稳住局面。
  就在形势大好之际,唐朝内部一些将领却各怀鬼胎,手握重兵却坐视河北义军而不救,没过多久,颜真卿之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就因为孤立无援而被叛军击败,以残酷的手段,一同殉难的还有颜杲卿之子颜季明等颜家成员三十多人。
  噩耗传来,颜真卿悲愤异常,却又无暇悲愤,因为他要抵挡那气势汹汹杀回来的叛军。针对河北义军缺乏协同,易被叛军各个击破的致命伤,他听从一个名为李萼的谋士之建议,紧密联合附近几个大郡,组成联军对抗叛军,一场血战后获得大胜,再度扭转河北局势,连叛军方面一些将领都开始动摇起来。
  此时却又有噩耗传来。
  在年迈昏聩的唐玄宗瞎指挥之下,好不容易汇聚起来的朝廷大军在潼关被叛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长安陷落,唐朝中央权力核心西逃,本来已经河北的郭子仪等人只得匆匆回师救驾。气焰高涨的叛军再度反攻回来,夺得多地,只剩下颜真卿据守的平原郡与附近两郡还在苦苦支撑。
  随着叛军包围圈的逐渐缩小,难以继续支撑下去的颜真卿只得率部突围。
  唐朝皇帝则已从唐玄宗换作了唐肃宗。
  新皇帝没有让颜真卿继续领军平叛,而是让他干回了老本行,负责监察工作。
  当时朝廷尚未从混乱中完全恢复过来,跟随唐肃宗的官员也是良莠不齐,时有违法违规之举,朝风极为不正,许多人却认为乱世不同平常,何必大惊小怪。但在传承了“乱世乱,家风不可乱”之精神的颜真卿看来,这恰恰是需要正风的时候。
  于是颜真卿便开始脚踏实地地履行监察职责。因而他也就又得罪了不少人。
  在那个大唐王朝已经衰落的年代里,颜真卿这样认真严肃的人无疑属于异类,久而久之连皇帝都失去了容忍心。到了唐德宗继位后,又有新的叛军来犯,于是早就想除掉颜真卿的奸臣卢杞便建议让颜真卿去做使者说降叛军。
  送羊入虎口!而唐德宗居然是一口答应。
  朝中正直大臣听闻,无不骇然变色,纷纷劝阻颜真卿,这名颜之推的子孙却毫无畏惧地慷慨上路了。
  《颜氏家训》虽然平实,却从来就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现在到了自己要用鲜血为之殉道的时候。辱没家风的罪名,他担当不起!颜真卿去了。面对这样一位年近八十、一脸刚毅的天下名臣,叛军头目李希烈又能怎么样呢?他一时半会儿还不敢妄动杀念!只有先软禁起来,当作要挟朝廷的一张,殊不知,那个昏暗的朝廷早已放弃了这位忠臣……软禁数月之后,颜真卿终被李希烈。
  他,还有他的兄长颜杲卿,在《颜氏家训》之训诫下成长起来,终又以自己的生命向世人诠释了那二十篇平实家训所蕴含的大义。
  这种精神也潜藏在了他所开创的颜体之中。这种平卖凝重、雄浑道劲的书法风格,正是其人格以及家风品格的真实写照,观其字,知其人,更知其家风。
  今人何不去寻一本以颜体写成的《颜氏家训》,细细品读,用心感受那股平实而不平凡的力量呢?
  ……

序言



《古今贤达:家风家训的智慧传承》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敬仰的先贤。他们不仅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更重要的是,他们以身作则,将宝贵的家风家训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本具体图书的介绍,而是意在深入探讨中国历代名人所传承和践行的家风家训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一、 何为家风家训? 家风,是家庭代代相传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集合,是家庭成员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格的体现。家训,则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诲和嘱咐,往往以简洁精炼的语言,凝练出治家、处世、修身的经验智慧。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塑造着家庭成员的品德,影响着家族的兴衰。 二、 历代名人家风的闪光点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一同走进那些璀璨的星辰,感受他们家风家训的独特魅力: 孔孟之道,仁爱为本: 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和孟子及其后辈,无不将“仁爱”、“忠恕”、“孝悌”视为家之根本。他们教导子孙要以人为本,关爱他人,尊重长辈,和睦兄弟,这种博大的仁爱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 诸葛亮之《诫子书》: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短短二十余字,道出了为官为人的最高境界。他告诫儿子要保持清廉淡泊的生活,专心于学业和事业,方能实现远大的志向。这简练而深刻的家训,至今仍是无数仁人志士修身养性的座右铭。 颜氏家训,经世致用: 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系统、影响深远的家训。它既讲治家之道,又涉育儿之法,更包含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强调勤俭节约、尊师重道、读书明理,是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 包拯之“清廉传家”: 北宋名臣包拯以铁面无私、清正廉洁著称,他的家训更是直接有力:“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家。”严厉的训诫,展现了他对家族清廉的极致追求,也成为后世官员廉洁奉公的警示。 朱熹的“耕读传家”: 南宋理学家朱熹,不仅是学问大家,更是治家典范。他倡导“耕读传家”,鼓励子孙通过辛勤耕耘获取生计,通过读书明理提升修养,将勤劳与智慧相结合,奠定了家族长久发展的基石。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明代大儒王阳明,不仅强调“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也将此融入家风之中。他要求子孙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言行一致,知错能改,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曾国藩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晚清重臣曾国藩,其家书家训更是被誉为“中国官场百科全书”。他强调“勤”、“俭”、“孝”、“忠”、“恕”等传统美德,并以自身严苛的自律精神,为子孙树立了榜样。他尤其注重教育,认为“读书是第一等大事”。 三、 家风家训的时代意义 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信息传播飞速发展,家风家训的意义愈发凸显: 涵养道德品格: 优秀的家风家训是滋养个体道德品格的温床。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定力,辨别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承优秀文化: 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传承和弘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继承民族的智慧结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构建和谐家庭: 良好的家风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互敬互爱、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为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抵御不良风气: 在充满诱惑和挑战的时代,家风家训能够成为我们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精神盾牌,引导我们走上正途。 培养社会栋梁: 受到良好家风熏陶的个体,往往具备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更容易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 如何汲取家风家训的智慧? 本书并非提供一套现成的模板,而是倡导读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汲取。我们可以: 深入了解历史: 阅读相关的历史传记、家书、文集,了解先贤的生平事迹和治家理念。 反思自身家庭: 审视自己家庭的优良传统和尚待改进之处,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 注重言传身教: 作为长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后代。 提炼与创新: 将传统家风家训的精髓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结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古今贤达:家风家训的智慧传承》旨在唤醒读者对家风家训的重视,引导大家在汲取历史智慧的同时,也积极构建属于自己家庭的时代新风尚。通过对历代名人智慧的品读,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为我们自己和下一代的成长,找到一条坚实的精神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在书店里闲逛,无意间瞥见了《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这本书。说实话,我一直对那种能够揭示人物深层性格和行为模式的书籍情有独钟。而“家风家训”这个主题,恰恰触及了最根本的灵魂塑造过程。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不是凭空产生的,他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这个最初的摇篮。而家风,就是这个摇篮里弥漫的最重要的空气。这本书的标题非常直观,让我立刻联想到许多历史上的伟人,诸如那些为民族作出贡献的英雄,那些在艺术领域闪耀的巨匠,还有那些在学术上开辟新篇章的大师。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孕育出了如此卓越的人物?是严格的律己,还是开明的引导?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是更强调品德的培养?我对这些“内幕”充满了好奇。这本书被标注为“特价”,这无疑增加了我的购买欲,毕竟,在确保正版质量的前提下,价格优惠总是令人欣喜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些名人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去体会他们在家中的点滴成长,去感受那些朴素却深刻的家风家训,是如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最终塑造了他们伟大的人生。

评分

最近在书店里,一本关于《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说实话,我对历史人物的私生活,特别是他们的家庭教育部分,一直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与其去关注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不如去挖掘那些能够影响人物性格塑造的家庭教育理念,这更能触及历史人物的真实灵魂。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感,让我觉得内容一定非常扎实。我非常好奇,那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赫赫声名的先贤,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子女教育理念究竟是什么样的?是像严父慈母那样,还是有更为特别的教育方法?这本书的定价是“特价”,而且注明是“新华书店正版图书”,这让我觉得非常放心,可以安心购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这些名人的生活,去了解他们是如何在家庭中传承家风,如何用言传身教来影响下一代的。我特别想知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家风家训会有哪些不同的侧重点?是注重礼仪,还是强调节俭,抑或是培养责任感?这些细节都让我觉得非常吸引人。

评分

我在书店里闲逛的时候,目光被一本《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所吸引。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对那些曾经影响过时代的人物总是充满了探究欲,而“家风家训”这个主题,更是让我觉得能够深入了解这些人物内心世界的入口。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品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教育环境,而家风,就是这个环境中最重要的养分。这本书的封面 design 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古老的故事和智慧。我特别想知道,在历史长河中,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哪些独到之处?是像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还是有更深层次的精神传承?这本书标注着“特价”和“正版”,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购买机会,质量和价格都很有保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这些名人在家庭中的真实一面,去感受那些看似平凡的家风家训,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我也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评分

这次偶然在书店看到这本书,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我一直对历史人物的生活细节,特别是那些能够塑造他们品格和成就的家庭教育方面很感兴趣。总觉得,伟人的伟大,除了天赋和机遇,背后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家庭教育理念。翻开这本书,封面设计典雅,透着一股沉静的书卷气,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古圣先贤的智慧。我仔细看了目录,发现收录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许多名人,这范围很广,应该能涵盖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人物,这一点很吸引我。我尤其期待看到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孔子、孟子这样的先贤是如何教导子女的?古代的帝王将相,他们的家训又有哪些特别之处?是严格管教,还是更注重品德的熏陶?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这本书的定位是“特价”、“正版”,感觉是个不错的入手时机,也保证了内容的质量。读史书,我总觉得,与其去了解那些宏大的政治军事事件,不如去挖掘这些细微之处,因为它们更能反映人性的光辉和历史的温度。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种“以小见大”的阅读偏好,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第一页,开始这段家风家训的寻访之旅,希望能从中汲取养分,也希望能带给我的孩子一些启示。

评分

我最近在逛书店时,注意到了一本叫做《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的书。说实话,最初吸引我的是“名人”这个词,毕竟我们总是对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充满好奇,想知道他们究竟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但当我进一步了解到这本书的主题是“家风家训”时,我的兴趣更是被点燃了。家庭教育,尤其是在古代,往往是个人品格塑造的基石。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从小接受的家庭熏陶。这本书的介绍中提到了“特价”和“正版”,这让我觉得购买起来很放心,也很有性价比。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展现一些我们平时不太了解的名人家庭的教育方式,比如那些大名鼎鼎的学者、艺术家,甚至是政治家,他们的家长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递给下一代的?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罗列一些名人的名言警句,而是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家风家训背后的故事,它们是如何在具体的家庭环境中生根发芽,最终影响了那些名人的品德和事业。我也想看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家风家训会有怎样的侧重点和传承方式,这对于我们现代家庭教育或许也能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和反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