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书客

猎书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奇幻
  • 冒险
  • 异世界
  • 魔法
  • 战斗
  • 成长
  • 轻松
  • 幽默
  • 悬疑
  • 收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
ISBN:9787552007602
商品编码:1513833526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猎书客
  • 作者:(英)约翰·希尔·巴顿|译者:杨理亚//张同林
  • 定价:59.8
  • 出版社:上海社科院
  • ISBN号:978755200760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5-02-01
  • 印刷时间:2015-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92
  • 字数:425千字

编辑推荐语

《猎书客》是一部缅怀英国中世纪和18、19世纪那些醉心痴迷于图书、一生孜孜不倦收藏的爱书家们的传记,也是一部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介绍西欧各国如何印刷出版和保护图书文献的文化传承摘要。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作者约翰·希尔·巴顿以诙谐、幽默、写实的手法,从描写猎书家因爱书而在收藏书籍时出现的种种嗜好和怪异行为,以及他们为建立个人藏书而苦心经营的情景开始,依次介绍了那个时代图书市场交易、大图书馆的创建、图书俱乐部的形成和俱乐部的文献出版状况,等等。作者时而带领读者徜徉在文化艺术王国的森林里,时而又把读者引入历史法律文献的峰峦叠嶂中,一路上引人入胜地指点迷津,诙谐**地披露所经之处的奇文珍书和伟人怪杰。 读《猎书客》,称得上是一次对西方文化的穿越之旅!

内容提要

《猎书客》出版于私人藏书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人 类史上前所未有程度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
     这是一部冠*于世的近代藏书文化先驱著作,内 容涉及西方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哲学、历史、 文学、艺术和图书出版等多个领域,实为一部社会科 学百科全书式著作。
     约翰·希尔·巴顿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叙述藏书家 事迹,与图书史、印刷史和出版史等文化史的情景互 为表里,悄然之间,勾勒出一道清晰的西方文化传承 轨迹,并悠然描绘出一连串流淌着时代文明气息的人 文景观。
    

作者简介

约翰·希尔·巴顿(JohnHillBurton,1809—1881年),出生于苏格兰阿伯丁市(Aberdeen)。早年就读于阿伯丁大学,后到爱丁堡进修法律。 他曾在爱丁堡开办一家律师事务所,经常向《爱丁堡论坛》、Blackwood等杂志投稿。1839年出版了《苏格兰法概要》,并因此跻身作家的行列。1843年与人共同编辑《本瑟姆选集》。1846年出版了《大卫·休谟传》,这部著作确立了巴顿在英国文坛上的地位和荣誉。1849年,他受爱丁堡的钱伯斯出版社的委托编写《政治经济学入门——实际应用手册》,并于同年出版。史学著作《苏格兰历史》(7卷)于1870年完成,是巴顿的主要代表作。对于苏格兰历史研究来说,这是一部**保持国史级地位的著作。 早年,他曾短期担任过《苏格兰人》杂志的编辑,1854年45岁时被任命为监狱理事会秘书。巴顿从自己给Blackwood投稿的大量文章中,选编了两册文集,其中之一就是1860年出版的《猎书客》,即这本译作的原文。如果我们把文明定义为它提供生活便利,把文化定义为分泌大众安心立命的养分,那么巴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通过《猎书客》和他1849年撰写的经济著作,为英国文明和文化发展脉络归纳整理出一部摘要。此外,他在1864年还出版了《苏格兰人·出国》,该书共有两卷。1877年,他出任监狱理事会特别委员以及苏格兰皇家史官。1880年,他的*后一部著作《安妮女王统治时期的历史》出版发行。1881年,巴顿因患急性支气管炎在爱丁堡逝世,享年72岁。

目录

译者的话
**篇 猎书家的宿命
**章·引言
第二章·猎书大师的面影
第三章·怀古情趣
第四章·猎书家的分类及其类型
第五章·旧书店的熟客和拍卖场的猎人
第二篇 猎书家的作用
第六章·个人嗜好
第七章·泛读家或文艺界的吉普赛
第八章·收藏家和学者
第九章·拾穗和收获的时候
第十章·冒牌收藏家
第十一章·图书馆的丰功伟绩
第十二章·保存图书
第十三章·图书管理员们
第十四章·图书文献目录
第三篇 图书俱乐部
第十五章·图书俱乐部的概况
第十六章·图书俱乐部的组织结构
第十七章·罗克斯伯拉俱乐部
第十八章·几位图书俱乐部会员的素描
第四篇 图书俱乐部出版的图书
第十九章·各种相关事业的开展
第二十章·约翰·斯波尔丁
第二十一章·罗伯特·伍德劳
第二十二章·英国北部基督教初期的圣人们
第二十三章·刻石的传承


《古籍秘闻录》 一卷沉寂千年的墨痕,一桩横跨百年的迷局,探寻被时间掩埋的真相。 《古籍秘闻录》并非一部讲述寻书人传奇的故事,它是一部关于古代文献的深度考察与考据,聚焦于那些因历史尘埃、权力更迭或偶然遗失而几乎从世间消亡的珍贵典籍。本书以严谨的史学笔法和如同侦探般细致入微的求证精神,解构了数个流传于学术界半个世纪的未解之谜。 第一章:失落的《河图洛书》残卷与方士遗迹 本书开篇,便将读者带回战国末期,一个关于宇宙运行法则与帝王权术的传说——《河图洛书》。我们并未追逐任何虚构的寻宝者,而是专注于追溯现存史料中关于这两部奇书的最早记载,并将其与同时期方士集团的活动轨迹进行交叉比对。 我们详尽分析了出土的秦汉简牍中关于天文、历法、五行哲学的零星记载,尝试重建《洛书》在早期官方文献中的理论基石。重点在于对“图”与“书”的文本结构进行分离式研究,揭示它们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何被儒家、道家乃至方技之士进行“挪用”与“改写”。书中细致描摹了汉代学者在整理宫廷藏书时,如何将这些神秘文本边缘化,以及这些边缘化记载如何在魏晋玄学复兴中被重新激活的学术脉络。 第二章:唐代抄本中的“禁毁”痕迹 本书的第二部分,转向唐代藏书制度的崩溃与重建。我们聚焦于一个核心问题:唐朝政府对异端思想的管控,是如何通过官方修史与对私家藏书的清查,从物理上和观念上“抹去”特定著作的。 选取了《隋书·经籍志》中记载明确,但在宋代以后却完全销声匿迹的十余部重要典籍作为研究样本。我们通过分析敦煌和吐鲁番出土的大量残卷残页,比对唐六典中关于“秘书省”的职能变迁,推演出这些书籍可能在何种政治高压下被系统性销毁或转移。书中引用了大量尚未被完全整理的寺院藏经目录数据,试图在这些间接文献中寻找被禁毁文本的“回声”——那些与其观点相近或名字相似的作品。这部分内容,是对古代图书“物理死亡”过程的冷峻记录。 第三章:宋元版刻的“地域性偏见”与文献流向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普及,并未带来文献的全面解放,反而催生了地域性的文化壁垒。《古籍秘闻录》第三章探讨了宋元时期雕版印刷对学术传播的影响,特别是南方(如福建、浙江)与北方(如山西、河北)刻书群体的差异。 我们详细比对了现存宋版《史记集解》与元代地方志中对特定地方史料的记载频率,发现许多地方性史料在雕刻成书后,仅在小范围内流传,极易因战乱或地方士族的衰落而彻底绝版。书中呈现了对一座明代中叶江西望族家谱的细致考证,该家谱中附录了一篇关于宋代江西诗人群体的论述,该论述中引用的三篇诗文,在其他任何公开发行的选本中均未曾出现。我们推测,这三篇诗文很可能随着该家族的没落,从官方视野中彻底消失。本书试图揭示,在印刷史上,版刻的地域性往往决定了一部文献的“生死”。 第四章:清代考据学的“盲点”与民间抄本的价值 清代中叶,乾嘉学派将古籍考据推向巅峰。然而,本书指出,即便是乾嘉大儒,也存在其时代局限性下的“盲点”。他们过度依赖于官方正史、科举文献以及流传有序的官刻本,往往轻视或忽略了民间流传的抄本、医案、以及戏曲底本中蕴含的珍贵信息。 我们选取了清代中后期关于江南水利工程的民间手稿作为案例。这些手稿记录了大量朝廷档案中从未出现的关于漕运改道的细节,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康乾盛世背后的经济压力至关重要。本书通过对这些“非主流”文献的梳理,展示了它们如何在主流学术视野之外,默默地保存了历史的另一面。我们探讨了抄本的易损性,以及它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如太平天国运动)遭受的毁灭性打击,这种打击往往比官方禁书的销毁更为彻底,因为它们缺乏官方的“存档”记录。 结语:文献的“呼吸”与历史的延展 《古籍秘闻录》的目的,并非重现那些失落的书名,而是重构出古代文献从产生、流传、被重视、被忽视到最终可能消亡的全过程。它是一部关于“档案学”的历史,关于权力如何塑造知识的形态,以及知识如何在夹缝中顽强生存的深沉思索。全书语言沉稳,数据翔实,为严肃的史学研究者和对中国古代文献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与深度阅读体验。它所呈现的,是文献世界中永恒的“缺席”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用户评价

评分

《猎书客》最让我着迷的一点,是它在宏大的叙事背景下,对人性的细腻刻画。即使在这样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冒险元素的故事里,人物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依然真实而动人。我可以看到,那些为了追寻书籍而奔波的“猎书客”们,他们并非是冷血无情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普通人。他们在面对诱惑时会犹豫,在遭遇挫折时会痛苦,在获得胜利时会喜悦。作者通过对他们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选择”的探讨,在很多关键时刻,主角和配角们都需要做出艰难的抉择,而这些选择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轨迹,甚至改变整个故事的走向。我开始反思,如果我身处同样的环境,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代入感,让阅读体验更加深刻。我非常期待看到,在接下来的剧情中,这些人物的命运将如何交织,他们又会在彼此的影响下发生怎样的改变。

评分

不得不说,《猎书客》在构建世界观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似乎对古籍、历史以及各种知识体系有着深厚的了解,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之中。我读到很多关于古老文明、失传技艺、甚至是一些哲学思想的描述,这些内容并非生硬地堆砌,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情节中,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文化底蕴和学术气息。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一个冒险故事,更像是在进行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每一次“猎书”,都像是在打开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让我窥见历史深处的奥秘。我对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庞杂的信息组织起来,并将其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感到非常好奇。这种将知识与故事完美结合的能力,着实令人赞叹。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个书中世界里,还有多少未知的知识等待我去发现,又有哪些历史的真相等待被揭露。

评分

这本《猎书客》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古朴的书卷和潜藏在暗影中的人物轮廓,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书籍、秘密和冒险的古老故事。迫不及待地翻开,我立刻被作者营造的氛围所吸引。那种纸张特有的淡淡墨香,以及字里行间流淌出的古韵,让人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一个被知识和智慧所包围的世界。故事的开篇并不直接抛出惊心动魄的事件,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徐徐展开一个神秘的“猎书”世界。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书”值得如此“猎取”?又是什么样的人,甘愿成为一名“猎书客”?作者在人物塑造上也颇具匠心,每个角色都似乎有着自己的过往和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的言谈举止,细微的神情,都透露着一种深邃的内涵。我开始猜测,这些角色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羁绊?他们是敌人还是盟友?他们追寻的书籍,又承载着怎样的命运?这种悬念的设置,让我对后续的剧情充满了期待,恨不得一口气读完,探寻这个故事的终极答案。

评分

读《猎书客》的过程,就像在解开一个层层包裹的谜团。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情节推进上的节奏感,不会让你觉得过于仓促,也不会让你觉得拖沓。很多时候,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或者一句不经意的对话,在后面的剧情中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精妙的伏笔设置,让我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指向真相的线索。我沉浸在主角的视角中,与他一同经历那些在字里行间穿梭的惊心动魄,一同感受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遗忘的智慧。每一次的“猎书”过程,都不仅仅是文字的搜寻,更像是一次对过往的探索,对历史真相的挖掘。我开始思考,知识的力量究竟有多大?那些古老书籍中蕴含的秘密,又会对现在产生怎样的影响?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猎书”定义为一种功利的行为,而是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它关乎传承,关乎守护,甚至关乎一个时代的命运。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主角最终能否完成他的使命,又将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评分

《猎书客》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小说的流畅与生动。文字之间充满了画面感,仿佛能让我看到那些古老的书卷在指尖翻飞,听到那些低语在耳边回荡。作者的遣词造句十分讲究,每一个词语都恰到好处,每一个句子都充满了张力。我特别喜欢那些充满哲思的段落,它们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蕴含在人物的对话和行动中,引人深思。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种对文字、对知识、对历史的致敬。我享受着这种在文字海洋中畅游的感觉,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品味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还能继续领略到作者更加精彩的文字表达和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