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信息如下:
一、書名:美的曆史(平裝版)
定價:98元
作者:翁貝托?艾柯 著,彭淮棟 譯
齣版社:中央編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0-15
ISBN:9787511707383
字數:20萬
頁碼:440頁
版次:1
二、書名:醜的曆史(平裝版)
定價:98元
作者:(意)艾柯 編著,彭準棟 譯
齣版社:中央編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8-1
ISBN:9787511707406
字數:
頁碼:4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三、無限的清單定價:198元
作者:【意大利】翁貝托·艾柯(Umberto Eco) 編著,彭淮棟譯
齣版社:中央編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0-1
印次:2014年11月第3次印刷
ISBN:9787511717535
字數:210000
頁碼:408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三本套裝共394元 昊文價513
一、美的曆史
導論 比較錶
裸體的維納斯
裸體的阿多尼斯
穿上衣服的維納斯
穿上衣服的阿多尼斯
維納斯臉與發
阿多尼斯有臉與發
聖母
耶酥
君主
女王
比例
第一章 古希臘人的審美理想
1.繆斯的閤唱
2.藝術傢的“美”觀
3.哲學有談美
第二章 阿波羅式與戴奧尼索斯式
1.德爾斐神
2.從希臘人到尼采
第三章 美:比例與和諧
1.數字與音樂
2.建築比例
3.人體
4.宇宙與自然
5.其他藝術
6.閤目的性
7.比例的曆史演變
第四章 中世紀的光與顔色
1.光與顔色
2.神是光
3.光、財富、貧窮
4.裝飾
5.詩與神秘主義裏的色彩
6.色彩與日常生活
7.顔色的象徵意義
8.神學傢與哲學傢
第五章 怪物之美
1.以美麗刻畫怪物
2.傳說中的畸怪生物
3.普遍象徵係統如何處理“醜”
4.將“醜視”為美的一個條件
5.醜:天然的好奇心
第六章 從田園到天使般的女性
1.神聖與世俗之愛
2.淑女與遊吟濤人
3.淑女與騎士
4.詩人與難圓的愛
第七章 15至16世紀間的美
1.發明與模仿自然之間
2.擬像
3.超感官之美
4.維納斯
第八章 淑女與英雄
1.淑女
2.英雄
3.實用之美
4.官能之美
第九章 從優雅到不安的美
1.朝嚮一種主觀、多重的美
2.風格主義
3.知識危機
4.憂鬱
5.尖銳、機鋒、巧喻……
6.追求絕對
第十章 理性與美
1.美的辯證法
2.嚴格與解放
3.王宮與花園
4.古典主義與新古典主義
5.英雄、肉體與廢墟
6.新觀念、新題材
7.女性與激情
8.美的自由發揮
9.殘酷與鬱黯的美
第十一章 崇高
1.新的審美觀
2.崇高是偉大靈魂的迴響
3.自然裏的崇高
4.廢墟詩學
5.文學上的“哥特”風格
6.柏剋
7.康德的崇高論
第十二章 浪漫主義之美
1.浪漫主義之美
2.浪漫主義的美與舊傳奇的美
3.“我不知道是什麼”的模糊美
4.浪漫主義與反叛
5.真理、神話、反語
6.陰暗、醜怖、憂鬱
7.抒情的浪漫主義
第十三章 美成為宗教
1.美學宗教
2.丹第主義
3.肉體、死亡、魔鬼
4.為藝術而藝術
5.逆理而行
6.象徵主義
7.唯美的神秘主義
8.事物內在的狂喜
9.印象
第十四章 新的對象
1.殷實的維多利亞式審美
2.鐵與玻璃:新的美
3.從新藝術到裝飾藝術
4.有機美
5.日用物品:批評、商業化、大量生産
第十五章 機器之美
1.“美麗的”機器?
2.從古代到中世紀
3.從15世紀到巴洛剋
4.18與19世紀
5.20世紀
第十六章 從抽象形式到物質的深度
1.“到石頭堆裏尋找他的雕像”
2.當代對物質材料的重估
3.現成藝術
4.從復製到工業材料到物質的深度
第十七章 媒體之薑
1.挑激之美?消費之美?
2.前衛,或挑激之美
3.消費之美
參考書目索引
作者索引
藝術傢及箕作品索引
二、醜的曆史
導 論
第一章 古典世界裏的醜
1. 一個由美主宰的世界?
2. 希臘世界與恐怖
第二章 受難、死亡、殉道
1. 宇宙至美論
2. 基督受難
3. 烈士、隱士、懺悔者
4. 死亡的勝利
第三章 啓示錄、地獄和魔鬼
1. 恐怖的宇宙
2. 地獄
3. 魔鬼的變形
第四章 怪物和凶兆
1. 奇觀和怪物
2. 不受節製的新美學
3. 怪物道德化
4. 奇跡異聞
5. 怪物的命運
第五章 醜、詼諧與猥褻
1. 普利阿普斯
2. 對農民的諷刺與嘉年華狂歡
3. 文藝復興與解放
4. 漫畫式諷刺
第六章 女人的醜:古代到巴洛剋時期
1. 反女性的傳統
2. 風格主義和巴洛剋
第七章 近代世界的魔鬼
1. 從造反的撒旦到可憐的墨菲斯特菲裏斯
2. 將敵人妖魔化
第八章 巫術、撒旦主義、虐待狂
1. 女巫
2. 撒旦主義、虐待狂、對殘忍的愛好
第九章 對自然的好奇心
1. 開腸破肚的屍體
2. 麵相學
第十章 浪漫主義以及對醜的拯救
1. 醜的哲學
2. 醜而墮入地獄的人
3. 醜又不幸的人
4. 不幸兼生病
第十一章 陰森
第十二章 鐵塔和象牙塔
1. 工業之醜
2. 頹廢主義和醜的放縱
第十三章 前衛運動與醜的勝利
第十四章 彆人的醜、媚俗、坎普
1. 彆人的醜
2. 媚俗
3. 坎普
第十五章 今天的醜
參考書目
關於本書引文
書目作者索引
藝術傢索引
影片索引
三、無限的清單
導論
第一章:阿喀琉斯之盾及其形式
第二章:清單和目錄
第三章:視覺清單
第四章:難以言喻
第五章:事物的清單
第六章:地名清單
第七章:清單,清單,還是清單
第八章:往返於清單與形式之間
第九章:枚舉式的修辭
第十章:奇跡清單
第十一章:收藏和寶藏
第十二章:奇珍櫃、百寶箱
第十三章:屬性清單與本質清單
第十四章:亞裏士多德的望遠鏡導論第一章:阿喀琉斯之盾及其形式第二章:清單和目錄第三章:視覺清單第四章:難以言喻第五章:事物的清單第六章:地名清單第七章:清單,清單,還是清單第八章:往返於清單與形式之間第九章:枚舉式的修辭第十章:奇跡清單第十一章:收藏和寶藏第十二章:奇珍櫃、百寶箱第十三章:屬性清單與本質清單第十四章:亞裏士多德的望遠鏡第十五章:過度:拉伯雷以降第十六章:過度而連貫第十七章:混亂的枚舉第十八章:大眾媒體裏的清單第十九章:令人暈眩的清單第二十章:實用的和詩性的清單第二十一章:非正常的清單附錄作者與齣處索引藝術傢索引佚名作者插圖劇照參考書目圖片來源
翁貝托·艾柯(UmbertoEco),意大利人,生於1932年,現居米蘭,執教於博洛尼亞大學。他是享譽國際的作傢、符號語言學quan威、哲學傢、曆史學傢、文學評論傢和美學傢。艾柯被譽為“當代達芬奇”,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齣版過140多部著作,橫跨多個領域,都有經典性的建樹。他在歐洲已成為知識和教養的象徵,知識分子都以書架上放一本艾柯的書為榮。彭淮棟,生於1953年,颱灣新竹縣竹東鎮人,東海大學外文係畢業,颱灣大學外文研究所肄業,曾任齣版公司編輯,現任報紙編譯。譯文以典雅著稱。曾譯《美的曆史》《醜的曆史》《無限的清單》《西方政治思想史》《現實意識》《格格不入》《論晚期風格》等數十部著作。
關於那本《無限的清單》,簡直是作者對人類收集癖和分類狂熱的一次終極緻敬,也是對所有試圖給世界劃定清晰邊界的努力的無情嘲諷。艾柯用近乎戲謔的方式,搜集瞭古今中外所有可能被列入“清單”的事物——從亞裏士多德的貓到博爾赫斯圖書館裏的書目,從科學分類到文學隱喻,無所不包。我感覺自己像個被扔進世界最大博物館的孩童,每翻開一頁,都會被無數陌生的、奇特的條目淹沒。一開始我會嘗試去理解他羅列的邏輯,試圖找齣一條貫穿始終的主綫,但很快就放棄瞭。因為這本書的精髓恰恰在於它的“無序性”和“包容性”。它不是要提供一個答案,而是要展示“清單”這種行為本身——它既是知識的組織工具,也是權力的象徵,更是人類麵對混沌宇宙時尋求秩序的徒勞掙紮。讀它的時候,你必須放下批判性思維中那種追求“結構”的執念,轉而擁抱那種百科全書式的、近乎禪宗的接納。對我個人而言,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靈感庫,每次寫作卡殼的時候,翻到隨機一頁,總能被那些光怪陸離的條目點燃新的火花。
評分坦白說,這套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沉浸式”的,但沉浸的方式並不是小說那種代入感,而是一種智力上的“被拉扯感”。艾柯的行文風格看似娓娓道來,充滿瞭知識分子的溫文爾雅,但其背後蘊含的批判力量卻是相當尖銳的。他會毫不留情地揭示,我們今天奉為圭臬的審美標準,在曆史上可能隻是短暫的、地域性的偏好,甚至是某種政治或宗教權力鬥爭的副産品。我記得有一段分析文藝復興時期透視法的段落,錶麵上是在講繪畫技巧,實際上卻是在剖析歐洲中心主義如何通過數學化的視覺語言來確立其對世界的統治權。這種將美學分析提升到社會批判和權力結構分析的層次,是我覺得這套書超越一般藝術史讀物的關鍵所在。它要求讀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曆史和哲學基礎纔能完全領會其深意,對於隻是想輕鬆閱讀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感到略微吃力,但隻要你願意投入,迴報是巨大的——它能重塑你對“何為真理”的理解。
評分這三本書放在一起,呈現齣一種奇妙的辯證統一。如果說《美史》和《醜史》是在建立關於“判斷”的坐標係——即人類是如何定義和接受美的範疇,又是如何排斥和邊緣化醜的形象——那麼《無限的清單》則像是對所有坐標係本身提齣的質疑。艾柯高明之處在於,他沒有將美和醜簡單地對立起來,而是展示瞭它們在曆史長河中是如何互相滲透、互相定義、甚至互相轉化的。比如,某些在當時被視為“醜惡”的現象,經過時間的沉澱,最終被納入瞭某種更高層次的“審美”體係,反之亦然。閱讀過程就像在走一個螺鏇上升的樓梯,你總是在迴到同一個主題(美與醜),但每次觀察到的角度都因吸收瞭新的信息而變得更加立體和復雜。我特彆欣賞作者處理那些灰色地帶的功力,他從不輕易下定論,而是把選擇權和解釋的重擔交給瞭讀者。這套書對那些熱衷於“標簽化”和“非黑即白”思考模式的人來說,絕對是一劑強效的清醒劑。
評分這套書,說實話,我拿到手的時候心裏是有點忐忑的。標題就夠抓人瞭,《美醜之辯》加上那個聽起來就讓人頭皮發麻的《無限的清單》,感覺像是要被拉進某個極其復雜的思想迷宮裏。我本來以為會是那種純粹的學院派解讀,枯燥乏味地羅列美學理論的演變,但讀進去之後纔發現,艾柯這傢夥簡直是個文字煉金術士。他不是在告訴你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他是在帶你進行一場橫跨曆史、哲學、藝術、甚至日常審俗的“考古挖掘”。比如,他會追溯某種特定時期對“完美比例”的癡迷,然後無縫銜接到現代廣告中對“缺陷美”的刻意營造,這種跨度之大,視角之刁鑽,讓人不得不佩服他那強大的知識整閤能力。更絕的是,他總能找到那些被主流敘事忽略掉的角落,比如中世紀手稿插畫中那些怪誕的生物,或者文藝復興時期畫傢如何處理“令人不適”的主題。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看世界的方式都變瞭,走在街上,看到一個建築的綫條或者一件衣服的剪裁,都會不自覺地在腦子裏進行一場關於“此物之美/醜”的即時辯論。這絕不是一本能輕鬆讀完的書,它需要你不斷地停下來,查閱資料,或者乾脆陷入沉思,但這種“被挑戰”的感覺,恰恰是閱讀的極大樂趣所在。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的曆史愛好者,我發現這套書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對“邊界模糊”的迷戀。美與醜、自然與人工、完整與殘缺、已知與未知——艾柯似乎對所有被認為是清晰的二元對立都抱有一種審視甚至顛覆的態度。特彆是當他談到“醜”的時候,那種深入骨髓的、帶有原始震撼力的醜,他處理得比談論“美”要更加細膩和富有激情。這不僅僅是反嚮操作,而是在探索人類精神深處對“異質性”的恐懼與著迷。《無限的清單》在這方麵起到瞭完美的補充作用,它展示瞭人類社會如何試圖用無數的“例外”和“雜項”來堵住“無限”可能帶來的威脅。整套書讀下來,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共鳴:我們所棲居的世界,遠比我們日常感知的要鬆散、要多義、要充滿著難以名狀的“非理性”的魅力。它不是教科書,更像是與一位博學而略帶頑皮的智者進行的一場漫長而深刻的對話,對話結束後,你感覺自己收獲的不是知識點,而是一種全新的看待萬物的“鏡頭”。
評分包裝的還是不夠仔細 還是有磨損 遺憾
評分還行
評分美的曆史邊角都壞瞭!這麼貴的書可是花瞭我半個月的生活費!太不負責任瞭!
評分包裝的還是不夠仔細 還是有磨損 遺憾
評分非常棒的說
評分包裝的還是不夠仔細 還是有磨損 遺憾
評分還行
評分美的曆史邊角都壞瞭!這麼貴的書可是花瞭我半個月的生活費!太不負責任瞭!
評分非常棒的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