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无限的清单(平装版) 翁贝托.艾柯编著 三部曲 套装共3册

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无限的清单(平装版) 翁贝托.艾柯编著 三部曲 套装共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哲学
  • 文学
  • 艾柯
  • 意大利文学
  • 西方文化
  • 思想
  • 知识
  • 平装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环球视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07383001
商品编码:1540318444
出版时间:2010-10-01

具体描述

正确信息如下:

一、书名:美的历史(平装版)

定价:98元

作者:翁贝托?艾柯 著,彭淮栋 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15

ISBN:9787511707383

字数:20万

页码:440页

版次:1

     

二、书名:丑的历史(平装版)

     

定价:98元

作者:(意)艾柯 编著,彭准栋 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1

ISBN:9787511707406

字数:

页码:4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三、无限的清单

定价:198元

作者:【意大利】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 编著,彭淮栋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1

印次:2014年11月第3次印刷

ISBN:9787511717535

字数:210000

页码:40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三本套装共394元 昊文价513

一、美的历史

导论 比较表
裸体的维纳斯
裸体的阿多尼斯
穿上衣服的维纳斯
穿上衣服的阿多尼斯
维纳斯脸与发
阿多尼斯有脸与发
圣母
耶酥
君主
女王
比例
第一章 古希腊人的审美理想
1.缪斯的合唱
2.艺术家的“美”观
3.哲学有谈美
第二章 阿波罗式与戴奥尼索斯式
1.德尔斐神
2.从希腊人到尼采
第三章 美:比例与和谐
1.数字与音乐
2.建筑比例
3.人体
4.宇宙与自然
5.其他艺术
6.合目的性
7.比例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中世纪的光与颜色
1.光与颜色
2.神是光
3.光、财富、贫穷
4.装饰
5.诗与神秘主义里的色彩
6.色彩与日常生活
7.颜色的象征意义
8.神学家与哲学家
第五章 怪物之美
1.以美丽刻画怪物
2.传说中的畸怪生物
3.普遍象征系统如何处理“丑”
4.将“丑视”为美的一个条件
5.丑:天然的好奇心
第六章 从田园到天使般的女性
1.神圣与世俗之爱
2.淑女与游吟涛人
3.淑女与骑士
4.诗人与难圆的爱
第七章 15至16世纪间的美
1.发明与模仿自然之间
2.拟像
3.超感官之美
4.维纳斯
第八章 淑女与英雄
1.淑女
2.英雄
3.实用之美
4.官能之美
第九章 从优雅到不安的美
1.朝向一种主观、多重的美
2.风格主义
3.知识危机
4.忧郁
5.尖锐、机锋、巧喻……
6.追求绝对
第十章 理性与美
1.美的辩证法
2.严格与解放
3.王宮与花园
4.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5.英雄、肉体与废墟
6.新观念、新题材
7.女性与激情
8.美的自由发挥
9.残酷与郁黯的美
第十一章 崇高
1.新的审美观
2.崇高是伟大灵魂的回响
3.自然里的崇高
4.废墟诗学
5.文学上的“哥特”风格
6.柏克
7.康德的崇高论
第十二章 浪漫主义之美
1.浪漫主义之美
2.浪漫主义的美与旧传奇的美
3.“我不知道是什么”的模糊美
4.浪漫主义与反叛
5.真理、神话、反语
6.阴暗、丑怖、忧郁
7.抒情的浪漫主义
第十三章 美成为宗教
1.美学宗教
2.丹第主义
3.肉体、死亡、魔鬼
4.为艺术而艺术
5.逆理而行
6.象征主义
7.唯美的神秘主义
8.事物内在的狂喜
9.印象
第十四章 新的对象
1.殷实的维多利亚式审美
2.铁与玻璃:新的美
3.从新艺术到装饰艺术
4.有机美
5.日用物品:批评、商业化、大量生产
第十五章 机器之美
1.“美丽的”机器?
2.从古代到中世纪
3.从15世纪到巴洛克
4.18与19世纪
5.20世纪
第十六章 从抽象形式到物质的深度
1.“到石头堆里寻找他的雕像”
2.当代对物质材料的重估
3.现成艺术
4.从复制到工业材料到物质的深度
第十七章 媒体之姜
1.挑激之美?消费之美?
2.前卫,或挑激之美
3.消费之美
参考书目索引
作者索引
艺术家及箕作品索引

二、丑的历史

导 论
第一章 古典世界里的丑
1. 一个由美主宰的世界?
2. 希腊世界与恐怖
第二章 受难、死亡、殉道
1. 宇宙至美论
2. 基督受难
3. 烈士、隐士、忏悔者
4. 死亡的胜利
第三章 启示录、地狱和魔鬼
1. 恐怖的宇宙
2. 地狱
3. 魔鬼的变形
第四章 怪物和凶兆
1. 奇观和怪物
2. 不受节制的新美学
3. 怪物道德化
4. 奇迹异闻
5. 怪物的命运
第五章 丑、诙谐与猥亵
1. 普利阿普斯
2. 对农民的讽刺与嘉年华狂欢
3. 文艺复兴与解放
4. 漫画式讽刺
第六章 女人的丑:古代到巴洛克时期
1. 反女性的传统
2. 风格主义和巴洛克
第七章 近代世界的魔鬼
1. 从造反的撒旦到可怜的墨菲斯特菲里斯
2. 将敌人妖魔化
第八章 巫术、撒旦主义、虐待狂
1. 女巫
2. 撒旦主义、虐待狂、对残忍的爱好
第九章 对自然的好奇心
1. 开肠破肚的尸体
2. 面相学
第十章 浪漫主义以及对丑的拯救
1. 丑的哲学
2. 丑而堕入地狱的人
3. 丑又不幸的人
4. 不幸兼生病
第十一章 阴森
第十二章 铁塔和象牙塔
1. 工业之丑
2. 颓废主义和丑的放纵
第十三章 前卫运动与丑的胜利
第十四章 别人的丑、媚俗、坎普
1. 别人的丑
2. 媚俗
3. 坎普
第十五章 今天的丑
参考书目
关于本书引文
书目作者索引
艺术家索引
影片索引

三、无限的清单

导论
第一章:阿喀琉斯之盾及其形式
第二章:清单和目录
第三章:视觉清单
第四章:难以言喻
第五章:事物的清单
第六章:地名清单
第七章:清单,清单,还是清单
第八章:往返于清单与形式之间
第九章:枚举式的修辞
第十章:奇迹清单
第十一章:收藏和宝藏
第十二章:奇珍柜、百宝箱
第十三章:属性清单与本质清单
第十四章:亚里士多德的望远镜导论第一章:阿喀琉斯之盾及其形式第二章:清单和目录第三章:视觉清单第四章:难以言喻第五章:事物的清单第六章:地名清单第七章:清单,清单,还是清单第八章:往返于清单与形式之间第九章:枚举式的修辞第十章:奇迹清单第十一章:收藏和宝藏第十二章:奇珍柜、百宝箱第十三章:属性清单与本质清单第十四章:亚里士多德的望远镜第十五章:过度:拉伯雷以降第十六章:过度而连贯第十七章:混乱的枚举第十八章:大众媒体里的清单第十九章:令人晕眩的清单第二十章:实用的和诗性的清单第二十一章:非正常的清单附录作者与出处索引艺术家索引佚名作者插图剧照参考书目图片来源

翁贝托·艾柯(UmbertoEco),意大利人,生于1932年,现居米兰,执教于博洛尼亚大学。他是享誉国际的作家、符号语言学quan、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艾柯被誉为“当代达芬奇”,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出版过140多部著作,横跨多个领域,都有经典性的建树。他在欧洲已成为知识和教养的象征,知识分子都以书架上放一本艾柯的书为荣。彭淮栋,生于1953年,台湾新竹县竹东镇人,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肄业,曾任出版公司编辑,现任报纸编译。译文以典雅著称。曾译《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无限的清单》《西方政治思想史》《现实意识》《格格不入》《论晚期风格》等数十部著作。


文艺复兴的辉煌与阴影:探寻欧洲思想与艺术的断代史 一部关于欧洲文化巨匠的深度剖析,聚焦于文艺复兴时期知识精英的创造力、困境与时代精神的复杂交织。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编年史,而是通过对特定历史阶段——以文艺复兴为核心的欧洲思想图景——进行细致入微的挖掘与重构,力求呈现一个多维度的文化景观。我们聚焦于知识分子在社会结构变迁中的角色,他们如何面对古典传统的复兴、宗教改革的冲击以及新兴的世俗权力。 第一部分:人文主义的黎明与知识分子的重塑 文艺复兴不仅仅是艺术风格的转变,更是一场深层次的认识论革命。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如何将人类的关注点从神学转向尘世经验与个体价值。 1. 对古典文本的“再发现”与诠释的权力: 我们考察了那些致力于搜集、翻译和校订古希腊罗马文献的学者们的工作。他们并非简单地复制过去,而是通过对文本的精细比对和批判性阅读,构建了一个与中世纪经院哲学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重点分析了语言学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特别是对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规范化努力,这直接影响了学术交流的边界。探讨了“文献考证学”(Philology)如何从一种辅助工具上升为一种掌握真理的独特路径。 2. 宫廷与学者的共生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与赞助人——无论是美第奇家族、教皇还是地方公爵——之间的关系是复杂且充满张力的。本章详述了这些知识分子如何周旋于政治权力的核心,他们既是精英文化的推行者,也可能是权力美化的工具。分析了“理想的廷臣”(Il Cortegiano)形象的塑造过程,探讨了这种理想如何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礼仪、教养和全面发展的追求。 3. 知识的传播与学院的边界: 本书考察了早期印刷术对知识传播的颠覆性影响。印刷机如何打破了修道院和少数大学对知识的垄断?我们对比了口头传播(如讲座和辩论)与印刷品的差异,以及印刷品在加速新思想扩散、同时也固化某些权威观念方面的双重作用。还分析了早期学术社群的形成,如“柏拉图学院”的运作模式,以及这些新兴组织如何挑战传统大学的地位。 第二部分:科学、艺术与宇宙观的冲突与融合 文艺复兴的特征之一是艺术的理性化和对自然世界的深入探索,这与神学世界观产生了微妙的摩擦。 1. 空间、透视与再现的革命: 本部分侧重于文艺复兴盛期艺术中对客观实在的追求。透视法的发明不仅仅是技术进步,它象征着人类中心主义的胜利——将观察者置于宇宙的几何中心。我们详细分析了布鲁内莱斯基、阿尔伯蒂等人在建筑和绘画中对数学原理的应用,以及这种理性化如何影响了人们对“真实”的理解。 2. 解剖学研究与身体的解放: 对人体结构无所畏惧的探索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本书探讨了维萨里等解剖学家如何通过直接的尸体解剖挑战盖伦的权威。这种对身体的科学化研究,不仅推动了医学进步,也深刻影响了雕塑和绘画中对人体动态和情感的描绘,标志着对“神圣躯体”观念的世俗化处理。 3. 炼金术、魔法与早期科学的暧昧地带: 文艺复兴的知识分子并非完全拥抱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科学方法”。本章审视了理性探索与神秘主义思想的交织。例如,一些最重要的自然哲学家同时也是热衷于占星术或炼金术的实践者。分析了他们试图通过“隐秘的自然哲学”来解读上帝创造的秘密,这显示了早期现代思想在理性与魔术之间的摇摆状态。 第三部分:信仰危机与世俗权力的崛起 宗教改革与随之而来的政治动荡,是塑造现代欧洲的关键事件,本部分关注知识分子在这一剧变中的立场与挣扎。 1. 经院哲学的黄昏与《圣经》的个人化: 考察了伊拉斯谟等北方人文主义者对教会弊端的批判,以及他们对回归《圣经》原典的呼吁。重点分析了语言学上的严谨性如何被转化为神学上的激进主张,即个人可以直接与文本对话,绕过教会的中介。这种对解释权的争夺,是宗教改革爆发的深层思想基础。 2. 政治思想的世俗化转向: 马基雅维利的出现标志着政治哲学从道德伦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本书分析了《君主论》的语境,探讨了作者如何基于对历史和现实权力的观察,构建了一套去道德化的政治实用主义。这种对“真实事务”(verità effettuale della cosa)的关注,体现了知识界对绝对主义和城邦政治现实的深刻反思。 3. 思想的流亡与学术的流散: 宗教冲突和政治迫害导致了知识分子的频繁迁徙。本书记录了那些因信仰或政治立场而被迫离开故土的学者们,他们如何在新环境中重建社群,传播被压制的思想。这些流亡者的经历,揭示了知识自由与国家权力之间永恒的紧张关系,以及跨国知识网络的建立过程。 结语:一个未完成的遗产 本书最终旨在揭示,文艺复兴的伟大成就并非源于单一的灵感闪现,而是知识分子在社会、宗教和政治的巨大压力下,通过精密的学术工作、大胆的艺术创新和对古典智慧的创造性挪用共同铸就的。它留给后世的,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自我辩驳和持续探索的文化遗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三本书放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奇妙的辩证统一。如果说《美史》和《丑史》是在建立关于“判断”的坐标系——即人类是如何定义和接受美的范畴,又是如何排斥和边缘化丑的形象——那么《无限的清单》则像是对所有坐标系本身提出的质疑。艾柯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将美和丑简单地对立起来,而是展示了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互相渗透、互相定义、甚至互相转化的。比如,某些在当时被视为“丑恶”的现象,经过时间的沉淀,最终被纳入了某种更高层次的“审美”体系,反之亦然。阅读过程就像在走一个螺旋上升的楼梯,你总是在回到同一个主题(美与丑),但每次观察到的角度都因吸收了新的信息而变得更加立体和复杂。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那些灰色地带的功力,他从不轻易下定论,而是把选择权和解释的重担交给了读者。这套书对那些热衷于“标签化”和“非黑即白”思考模式的人来说,绝对是一剂强效的清醒剂。

评分

关于那本《无限的清单》,简直是作者对人类收集癖和分类狂热的一次终极致敬,也是对所有试图给世界划定清晰边界的努力的无情嘲讽。艾柯用近乎戏谑的方式,搜集了古今中外所有可能被列入“清单”的事物——从亚里士多德的猫到博尔赫斯图书馆里的书目,从科学分类到文学隐喻,无所不包。我感觉自己像个被扔进世界最大博物馆的孩童,每翻开一页,都会被无数陌生的、奇特的条目淹没。一开始我会尝试去理解他罗列的逻辑,试图找出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这本书的精髓恰恰在于它的“无序性”和“包容性”。它不是要提供一个答案,而是要展示“清单”这种行为本身——它既是知识的组织工具,也是权力的象征,更是人类面对混沌宇宙时寻求秩序的徒劳挣扎。读它的时候,你必须放下批判性思维中那种追求“结构”的执念,转而拥抱那种百科全书式的、近乎禅宗的接纳。对我个人而言,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灵感库,每次写作卡壳的时候,翻到随机一页,总能被那些光怪陆离的条目点燃新的火花。

评分

这套书,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标题就够抓人了,《美丑之辩》加上那个听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的《无限的清单》,感觉像是要被拉进某个极其复杂的思想迷宫里。我本来以为会是那种纯粹的学院派解读,枯燥乏味地罗列美学理论的演变,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艾柯这家伙简直是个文字炼金术士。他不是在告诉你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他是在带你进行一场横跨历史、哲学、艺术、甚至日常审俗的“考古挖掘”。比如,他会追溯某种特定时期对“完美比例”的痴迷,然后无缝衔接到现代广告中对“缺陷美”的刻意营造,这种跨度之大,视角之刁钻,让人不得不佩服他那强大的知识整合能力。更绝的是,他总能找到那些被主流叙事忽略掉的角落,比如中世纪手稿插画中那些怪诞的生物,或者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如何处理“令人不适”的主题。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世界的方式都变了,走在街上,看到一个建筑的线条或者一件衣服的剪裁,都会不自觉地在脑子里进行一场关于“此物之美/丑”的即时辩论。这绝不是一本能轻松读完的书,它需要你不断地停下来,查阅资料,或者干脆陷入沉思,但这种“被挑战”的感觉,恰恰是阅读的极大乐趣所在。

评分

坦白说,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式”的,但沉浸的方式并不是小说那种代入感,而是一种智力上的“被拉扯感”。艾柯的行文风格看似娓娓道来,充满了知识分子的温文尔雅,但其背后蕴含的批判力量却是相当尖锐的。他会毫不留情地揭示,我们今天奉为圭臬的审美标准,在历史上可能只是短暂的、地域性的偏好,甚至是某种政治或宗教权力斗争的副产品。我记得有一段分析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段落,表面上是在讲绘画技巧,实际上却是在剖析欧洲中心主义如何通过数学化的视觉语言来确立其对世界的统治权。这种将美学分析提升到社会批判和权力结构分析的层次,是我觉得这套书超越一般艺术史读物的关键所在。它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和哲学基础才能完全领会其深意,对于只是想轻松阅读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感到略微吃力,但只要你愿意投入,回报是巨大的——它能重塑你对“何为真理”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发现这套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对“边界模糊”的迷恋。美与丑、自然与人工、完整与残缺、已知与未知——艾柯似乎对所有被认为是清晰的二元对立都抱有一种审视甚至颠覆的态度。特别是当他谈到“丑”的时候,那种深入骨髓的、带有原始震撼力的丑,他处理得比谈论“美”要更加细腻和富有激情。这不仅仅是反向操作,而是在探索人类精神深处对“异质性”的恐惧与着迷。《无限的清单》在这方面起到了完美的补充作用,它展示了人类社会如何试图用无数的“例外”和“杂项”来堵住“无限”可能带来的威胁。整套书读下来,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我们所栖居的世界,远比我们日常感知的要松散、要多义、要充满着难以名状的“非理性”的魅力。它不是教科书,更像是与一位博学而略带顽皮的智者进行的一场漫长而深刻的对话,对话结束后,你感觉自己收获的不是知识点,而是一种全新的看待万物的“镜头”。

评分

非常棒的说

评分

非常棒的说

评分

还行

评分

美的历史边角都坏了!这么贵的书可是花了我半个月的生活费!太不负责任了!

评分

还行

评分

还行

评分

美的历史边角都坏了!这么贵的书可是花了我半个月的生活费!太不负责任了!

评分

还行

评分

美的历史边角都坏了!这么贵的书可是花了我半个月的生活费!太不负责任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