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
:54.00元
作者:张一春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0403859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是研究和介绍信息化教学的理念、技术与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指导书。
《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在阐释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信息化教学以及编制教学方案、获取教学资源、处理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开发网络课程、摄制视频课程、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实施教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设计了10个单元、30多项活动。每个单元设有“活动导图”“活动思考”“活动实践”“知识卡片”等栏目。
《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以研究习、行动学习、合作学习为原则,强调参与、动手、合作,突出“融理论于技术,用技术辅助教学”的理念,力求结构新颖、内容充实、图文并茂,以充分展现实用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
本书主要用于帮助教师学习信息化教学知识,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可作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师范生专业发展训练用书和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还可为承担教学培训任务的企业培训师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目录
单元一了解信息化教学
活动导图
活动思考
活动1初识信息化教学
步骤1观察身边的信息化教学
步骤2讨论什么是信息化教学
活动2研讨信息化教学案例
步骤1研读信息化教学案例
步骤2分析信息化教学案例
活动3理解信息化教学
步骤1了解什么是信息化教学
步骤2讨论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
活动实践
单元二编制教学方案
活动导图
活动思考
活动1规划教学方案
步骤1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
步骤2规划课程教学资源
步骤3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活动2使用知识可视化工具
步骤1了解知识可视化工具
步骤2绘制思维导图
步骤3绘制概念图
步骤4绘制图表
活动3设计演示文稿
步骤1熟悉PowerPoint
步骤2设计制作演示文稿
步骤3制作教学方案演示文稿
活动实践
单元三获取教学资源
活动导图
活动思考
活动1了解教学资源
步骤1了解教学资源
步骤2整理教学资源
活动2获取教学资源
步骤1了解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
步骤2学习教学资源的获取方法
步骤3查找网上的教学资源
活动3存储教学资源
步骤1了解资源存储方式
步骤2打印输出教学资源
步骤3压缩存储教学资源
活动实践
单元四处理教学资源
活动导图
活动思考
活动1处理图像资源
步骤1了解图像的有关概念
步骤2使用Windows画图软件绘图
步骤3使用ACDSee管理图像
步骤4使用Photoshop处理图像
步骤5使用HyperSnap截取屏幕图像
活动2处理音频资源
步骤1了解声音的相关知识
步骤2使用Windows录音机录制声音
步骤3利用CoolEdit处理音频素材
活动3处理视频资源
步骤1了解视频的相关知识
步骤2学习视频文件格式的转换
步骤3使用屏幕录像专家录制屏幕
步骤4使用Premiere处理视频素材
活动实践
单元五制作教学课件
活动导图
活动思考
活动1制作Flash教学动画
……
单元六开发网络课程
单元七摄制视频课程
单元八组织教学活动
单元九进行教学评价
单元十实施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书中对案例的选取和呈现方式,可以说是其一大亮点。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只是简单罗列技术名词,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学科背景下,信息化工具如何真正赋能于教学场景。我特别欣赏它对“情境化教学”的解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特定的软件工具和网络资源,构建出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举例来说,书中对某个虚拟实验平台的介绍,不仅描述了平台的功能,更细致地勾勒出了教师在导入、操作指导、数据分析反馈等各个环节中的角色转变,这种深度挖掘,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技术变革对传统师生互动模式带来的冲击与机遇。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这些详实的案例远比空泛的口号来得更有价值,它们提供了可以直接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模仿和创新的“蓝图”。
评分从教学法的角度去审视这本书,它展现了一种非常现代和前瞻的教育理念。它不仅仅是在介绍“工具”,更是在倡导一种“教学范式”的转变。书中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学习者中心地位的不可动摇性。作者似乎在反复提醒读者,技术永远是手段,教学目标的达成才是核心。这一点在讨论学习评估和反馈机制时体现得淋漓尽致——书中并没有过度推崇那些花哨的即时反馈系统,而是更注重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反思和优化教学设计本身的有效性。这种回归教育本质的思考深度,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技术手册的范畴,更像是一本关于未来教育哲学的思考集,对于提升读者的专业视野,助益良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封面采用了一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触感温润而不失稳重,主色调是沉稳的深蓝色,与书名和作者信息的烫金字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既专业又不失典雅。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它作为“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所应有的分量和质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精良,洁白适中,对眼睛非常友好,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印刷的清晰度无可挑剔,无论是文字的边缘还是插图的细节,都处理得非常锐利到位,这对于一本技术性较强的教材来说至关重要。侧边切口平整,装订工艺扎实,可以预见它能够承受课堂上频繁翻阅和携带的考验,这体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贯对教材品质的把控标准,让人对内部内容的严谨性也因此增添了几分信心。整体而言,从物理接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让人愿意珍藏并时常翻阅的实体书,而不是那种随波逐流、一眼即弃的快消品。
评分作为一本由知名学者编撰的“十二五重点教材”,它的学术严谨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的许多论述都引用了最新的教育学研究成果和行业标准,这保证了内容的时效性和权威性。比如,在涉及到学习分析(Learning Analytics)的部分,其数据模型的介绍就体现了相当高的专业水准,对于有志于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读者来说,这些部分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石。更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内容深入,但作者在行文风格上却保持了一种非常克制和沉稳的语调,没有为了拔高自身理论而故作深奥,而是脚踏实地地将高深的理论转化为清晰易懂的文字,这种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文字处理能力,实属不易,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教学实践的深刻洞察。
评分阅读这套教材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它逻辑结构的清晰与严密性。作者在内容组织上似乎下足了功夫,每一章节的过渡都像是经过精心编排的乐章,层层递进,水到渠成。初学者可能担心“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这个主题过于宽泛和抽象,但这本书巧妙地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可操作、可理解的模块。从基础概念的界定,到具体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再到教学设计层面的宏观战略部署,结构如同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框架,让人能够循序渐进地建立起完整的知识图谱。特别是书中对某些前沿概念的阐述,并没有采用晦涩难懂的学术腔调,而是大量结合了国内高校的实际教学场景进行剖析,这种“理论指导实践”的编写思路,大大降低了知识吸收的门槛,使得复杂的理论也变得鲜活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