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参数
著者:[日]大岩俊之
译者:陈怡萍                                           字数:72千
书号:978-7-210-09651-1                   页数:176
出版:江西人民出版社                           印张:5.5
尺寸:889毫米×1194毫米                    开本:1/32
版次:2017年10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印次:2017年10月第1次印刷              定价:36.00元
编辑推荐
每年阅读300本书以上的日本知名讲师,告诉你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二八法则”“艾宾斯曲线”牢牢掌握每一本书中的知识,让你每一次的读书都不再是无用功。
书中整理记录了大量作者亲身实践的读书案例和思维导图,如“读书+创业”“读书+资格考试”“读书+提升工作技能”等,用更直观的方式教你带着目的去读书,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著者简介
大岩俊之
        Role Job 法人、研讨会培训指导。1971 年出生。大学毕业后,分别在电子部件制造商、半导体商社等 4 家公司担任法人销售。在以上公司任职期间,销售额年均增速 1.5 倍,并且销售业绩始终保持。
之后在走向独立创业的道路上,他发现了“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于是开始尝试一年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
  他在学习各种速读法的过程中,逐渐达到了所有速读法的极限,因此致力于开发谁都能掌握的、并且绝不会遭遇瓶颈的读书法“缓速读书”,举办了许多场演讲。
  2010 年正式独立创业之后,作为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能力的讲师,开展了更多的读书、讲座活动。2013年起,成为指导教学的讲师。
内容简介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读书这一行为或多或少会带有目的性,有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时为了提升工作能力,有时想要从书中获得灵感,等等。但是,有时候我们明明读了很多书,却还是没有彻底掌握书中的内容;有了新的灵感和见解,也没有马上付诸行动。读书是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实在是一种浪费。
  这本书介绍了作者在创业时如何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行动中,他用大量的书和实例讲解自己是如何做笔记、如何牢记书中的内容,以及如何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其中更有作者精心总结的实用性读书技巧,能够帮助你提高阅读效率,缩短阅读时间。例如,如何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给书中内容创建形象、联系记忆,将书中的关键词整理成故事等。这本书,让你的读书不再只是“读书”。
简目
序言
第    章?有效率地读书
第二章?边读边做笔记?
第三章?牢记读到的内容?
第四章?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
第五章?读书对人生产生影响的实例
后记
出版后记
前言
学生时期的我,是一个“不读书”的人,语文课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阅读理解力基本为零,可以说就是个“无能之人”啊。开始上班之后,迫不得已也稍微锻炼出了些许阅读和写作技能,但因为仍旧讨厌读书,所以在写文件、书面报告等笔头工作上,吃了不少苦头。我开始认真地阅读,是过了30 岁之后。
那时候我正准备独立创业。某天,我突然看到一本书,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
我天真地认为,即使无法立刻创业成功,只要模仿成功人士的做法,总有一天我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于是,在一年里竟然读完了 300 本书。
那段时间,真的是在“阅读”这一件事上付出了很多努力。
然而,不管我怎么拼命地读,感觉还是完全记不住,读过即忘。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前,花了不少时间在网上搜索和比对,因为我之前踩过不少“标题党”的书籍的雷。那些书总是承诺能让你在最短时间内成为阅读高手,结果往往是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我对【后浪直营】这个品牌有一定的信任度,这多少是促成我下单的一个因素,但最终决定还是基于我对“实用性”这个关键词的执着追求。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个可执行的、可持续的阅读改进计划,而不是一堆空洞的口号。如果书中有提供一些可量化的阅读目标设定和进度追踪的工具或框架,那会是巨大的加分项,能帮助我将阅读从一种爱好转变为一种强大的个人竞争力。
评分最近我正在尝试转型到一个新的行业领域,阅读相关的专业资料是必经之路,但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复杂的逻辑结构常常让我望而却步,效率极其低下。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动机之一,就是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破壁”的方法论,让我能够快速穿透这些专业壁垒。我需要的不是哲学思辨,而是立竿见影的工具,比如如何构建知识地图,如何梳理复杂文本的脉络,以及如何高效地利用索引和目录来定位核心信息。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抽象的阅读策略应用于具体的、高难度的专业文献阅读中,那对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能大大缩短我适应新领域的时间。
评分我对市面上那些鼓吹“速读”的书籍一直持保留态度,因为真正的阅读提升,我认为是一个建立系统、培养习惯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技巧展示。我更倾向于那些倡导深度思考和批判性阅读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探讨如何与作者进行“对话”,如何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质疑、反思和连接已有的知识体系。如果它仅仅停留在教我如何标记重点的层面,那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期望它能引导我超越文字本身,去理解作者的意图、时代的背景,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层面的提升,才是衡量一本阅读指南是否真正“实用”的关键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说实话,比我想象的要用心很多。很多工具书或者指南类的书籍,为了追求内容的塞满,往往忽略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字体太小、行距太挤,读起来非常费劲,更别提在其中做笔记和划重点了。我非常看重书籍的“手感”和视觉舒适度,毕竟阅读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专注和沉浸的行为。这本书的用纸质感很不错,拿在手里有分量,但又不至于太沉重,而且页边距设计得恰到好处,留出了足够的空白区域供读者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态度有了更高的期待,相信内容上也会是经过精心打磨和筛选的精华。
评分拿到这本新书的时候,我就被它充满力量的书名吸引住了。我一直都在寻找那种能真正指导我如何高效阅读,而不是停留在泛泛而谈的理论层面的书籍。市面上的阅读指南太多了,很多都像是把一些老生常谈的技巧简单拼凑起来,读完之后感觉还是有点茫然,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真的深入到了阅读的本质。我特别期待它能在实用性上给我带来惊喜,比如具体的阅读方法、如何快速抓住重点,以及如何将读到的知识真正内化。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新鲜的视角,让我不再是漫无目的地翻阅书页,而是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攻克”一本书。如果它能帮我解决掉“读了很多书,但好像什么都没记住”的困境,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