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大佛·世界最大的鑄造佛:日本經典建築(08)

奈良大佛·世界最大的鑄造佛:日本經典建築(0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香取忠彥 著,穗積和夫 绘,李道道 译
图书标签:
  • 奈良大佛
  • 东大寺
  • 佛教艺术
  • 日本建筑
  • 雕塑
  • 历史
  • 文化遗产
  • 宗教
  • 铸造
  • 世界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馬可孛羅
ISBN:9789867247520
版次:1
商品编码:16022282
包装:平裝
丛书名: 日本經典建築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5-29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0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商品尺寸:19cm×25.7cm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動員260萬人(約占當時日本一半的人口)齊心協力建造的奈良鑄銅大佛提及奈良,必定想到日本華嚴宗大本山的東大寺。
  平成10年(西元1998年),古都奈良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身為「古都奈良文化財產」之一的東大寺,也隨之走出日本,成為全人類應加以保護重視的文化寶藏。
  在整個東大寺伽藍院區,人人必得前往佇足仰望的,就是大佛殿中凝然端坐的盧舍那佛大佛像。
  這尊盧舍那佛也就是聞名遐邇的奈良大佛,其鑄造年代在西元8世紀的天平時代,由聖武天皇在天平15年(西元743年)頒布「建立大佛之詔書」,至天平勝寶4年(西元752年)佛像完成,舉行開光點眼儀式,前後九年的時間成就了一尊高約16公尺的銅鑄大佛像;放眼當時的佛教世界,高度雖遠不及敦煌石窟的石塑像和巴米揚崖壁的石佛,卻是世界首見的銅鑄大佛像。
  這不禁讓人思索:聖武天皇下詔鑄造大佛的動機為何?當時的日本已具有成熟的技術鑄造這麼厚重高大的銅鑄佛像了嗎?後人不能解體奈良大佛,藉以研究其中的技術領域;再則這尊大佛歷經戰火無數,除了極少部分之外,屬於天平時代的遺緒已經不多。
  幸而當代留下的文獻資料稍微彌補此中缺憾,加上專攻古代鑄造技術、日本金工史的作者香取忠彥的研究,鑄造技術的謎霧總算撥雲見日;插畫家穗積和夫也乘著想像的翅膀,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作,帶著後人重回一千二百年前的鑄造現場,與古人重溫奈良大佛的鑄造工序。

作者简介

  香取忠彥
  1930年出生於東京。東京教育大學教育學部藝術科畢業。東京國立博物館名譽會員。曾任文化女子大學教授,現任財團法人子規庵保存會理事長。是極少數專攻古代鑄造技術、日本金工史的研究者之一。祖父香取秀真首開研究奈良大佛鑄造方法的先河,發表了研究成果。香取忠彥繼承祖父的論述,並深入具體考證。主要論文有:〈東大寺大佛創造時的鑄造技術相關調查研究〉、〈日本鑄造技術中的鑄模問題〉、〈鎌倉大佛鑄造考〉。
  
  穗積和夫
  1930年出生於東京都。東北大學工學院建築系畢業。先是就職於松田平田設計事務所,之後獨立成為自由插畫家。原本十分活躍於汽車、男性時尚等領域,之後,積極投入帶有歷史風味的日本建築和城町為主題的插畫創作,並以本系列作品為代表。目前在Setsu.Mode.Seminar和京都設計專科學校擔任講師。著有《畫出日本建築和都市風貌》(彰國社)、《成熟的男人更需要追求時尚》(草思社)、《穿衣服還是被衣服穿》(三一書房)、《汽車插圖》(David社),合著《建築繪本——日本建築的形式》(彰國社)、《社會和生活的繪本——人是怎樣造房子的》(岩崎書店);譯作有《男人的穿著》(草思社)等。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经典建筑主题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避免提及您提到的那本关于奈良大佛的书籍,并力求内容详实自然。 --- 《世界建筑瑰宝:探寻历史的印记与创新的灵魂》 导读: 本书并非聚焦于单一的宗教建筑,而是将目光投向全球范围内那些定义了人类文明进程、承载了厚重历史记忆与非凡工程智慧的建筑杰作。我们穿越时空,从宏伟的古代奇观到精妙的现代结构,试图理解建筑如何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实用构造,更是特定时代精神、技术水平与文化信仰的物质载体。这是一次对结构、材料、美学与哲学的深度对话。 第一部分:古典的辉煌与永恒的秩序——古代文明的基石 1. 古埃及:金字塔与神庙的永恒谜团 我们首先抵达尼罗河畔,探索古埃及文明的壮丽遗产。重点解析吉萨大金字塔群的建造技术及其天文学意义。我们将深入剖析其精确的几何构造、巨石的运输与堆叠之谜,并探讨法老陵墓作为“永生之门”的宗教功能。随后,我们将转向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研究多柱厅(Hypostyle Hall)的宏大叙事、方尖碑的象征意义,以及建筑如何服务于神权统治的意识形态。书中将详细比较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演变,例如从早期的阶梯金字塔到真正意义上的斜面金字塔的转变。 2. 古希腊:理性、比例与民主的殿堂 雅典,人类理性思维的摇篮。本书将集中分析帕特农神庙的建筑语言。我们不仅关注其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的庄严简洁,更会深入探讨其“视错觉矫正”技术,如柱身的微凸(Entasis)和基座的轻微弧度,这些精妙的调整如何使建筑在视觉上达到完美的和谐。此外,本书还将对比爱奥尼柱式(Ionic)和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的差异,解析柱式系统如何成为西方古典美学的核心法则。我们会探讨围绕雅典卫城的建筑群,揭示其在古典城邦民主实践中的作用。 3. 古罗马:工程的革新与帝国的疆域 罗马人是伟大的实用主义者和工程大师。我们将详细考察万神殿(Pantheon)的革命性穹顶结构,分析其直径与高度相等的完美比例,以及如何通过中央的奥库卢斯(Oculus)将自然光引入殿堂,创造出令人屏息的空间体验。书中会详述罗马人对混凝土(Opus Caementicium)的掌握,正是这种材料使得跨度更大的拱券、拱廊和巨大的公共浴场(如卡拉卡拉浴场)成为可能。从罗马斗兽场的模块化设计到宏伟的引水渠系统,本书展现了建筑如何支撑起庞大的帝国运转。 第二部分:信仰的表达与文化的交融——中世纪的转型 4. 拜占庭的穹顶艺术:圣索菲亚大教堂 从罗马转向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代表了东西方文明交汇处的建筑巅峰。本书将着重分析其核心的技术成就:如何将巨大的中央穹顶成功地悬置于一个方形的基座之上。我们将剖析半圆拱顶(Pendentives)的巧妙运用,这一结构创新不仅解决了工程难题,更营造出一种“悬浮于光芒之中”的神秘神学空间感。同时,我们会探讨其内部金色马赛克装饰的叙事功能及其对后续东正教教堂设计的影响。 5. 哥特式飞翔的颂歌:大教堂的向上精神 从中世纪的法国开始,建筑开始追求高度与光线。我们将系统解读哥特式建筑的三大支柱:尖拱(Pointed Arch)、肋状拱顶(Rib Vault)和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通过分析巴黎圣母院和沙特尔大教堂的结构,读者将理解飞扶壁如何解放了墙体,使其可以被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这些教堂不仅仅是宗教场所,它们是中世纪教育民众、讲述圣经故事的“石头的圣经”。本书将细致描绘花窗玻璃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第三部分:文艺复兴的回归与巴洛克的激情 6. 文艺复兴的几何学:布鲁内莱斯基的挑战 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是文艺复兴建筑精神的宣言。本书将聚焦于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如何仅凭对古罗马工程的深入研究和创新的双壳结构设计,在没有使用传统脚手架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一壮举。这标志着建筑师从工匠身份向知识分子的转变。我们会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比例(如黄金分割)的重新推崇,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城市规划和宫殿设计中。 7. 巴洛克的动感与戏剧性:贝尼尼的塑性空间 与文艺复兴的静态和谐相对,巴洛克建筑追求运动感、情感冲击和光影的戏剧性。我们将考察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的设计,分析贝尼尼如何利用椭圆形的柱廊“拥抱”信众。随后,深入分析教堂内部的雕塑与建筑的融合,例如圣德肋撒的狂喜,建筑如何被用来服务于强烈的宗教情感表达,空间和装饰如何达到极致的华丽与交响。 第四部分:工业革命的冲击与现代主义的诞生 8. 钢铁与玻璃的解放:水晶宫与埃菲尔铁塔 19世纪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建筑材料与建造方式。我们将分析1851年伦敦水晶宫的预制化、模块化设计,它象征着新材料——特别是标准化的铸铁和玻璃——如何实现前所未有的跨度和速度。随后,聚焦于埃菲尔铁塔,探讨其作为工程奇观如何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并预示了高层建筑时代的到来。 9. 现代主义的理性宣言:包豪斯与国际风格 20世纪初,建筑界发起了对历史装饰的彻底“净化”。本书将深入探讨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理论,分析萨伏伊别墅等作品如何将功能主义推向极致。我们会对比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哲学,以及玻璃幕墙在现代办公建筑中的应用,理解现代主义如何试图通过透明、简洁的几何形式,为工业社会提供普遍适用的、公平的建筑范式。 结语: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跨越数千年的建筑全景图,强调建筑的连续性、中断与创新。每一座被选入的建筑,都是一个文明关于“如何建造”和“为何建造”的最有力回答。通过对这些杰作的剖析,我们得以理解人类面对自然、挑战极限、表达信仰与组织社会的深层驱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每一页都经过精心设计,文字流畅,重点突出,阅读体验极佳。我尤其欣赏书中所附的详细图解,对于那些复杂的建筑结构和佛教造像的象征意义,都做了清晰的说明。这对于我这种对日本建筑和佛教文化了解不深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就像一位耐心而博学的向导,引导我一步步深入了解奈良大佛背后的故事。而且,书中提供的参考资料和相关历史事件的介绍,也为我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评分

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这本书在内容上也给了我很多惊喜。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并没有枯燥地堆砌历史数据,而是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奈良大佛从建造之初到如今的历程。我了解到建造如此庞大的佛像所面临的巨大技术挑战,以及当时工匠们的智慧和毅力。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佛教在日本传播的背景知识,这让我对大佛的文化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尊佛像,更是那个时代人们信仰、技术和艺术的结晶。每读一页,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感受着古人的匠心独运。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日本建筑的新世界!《奈良大佛·世界最大的铸造佛:日本经典建筑(08)》这个书名一开始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佛像能被称为“世界最大的铸造佛”。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被那些精美的图片深深吸引。书中的插图和照片,色彩饱满,构图讲究,将奈良大佛的宏伟与细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从高耸的佛身到细腻的佛面,再到周围环境的衬托,每一张图片都仿佛能带领我穿越时空,亲临其境。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张俯瞰视角的大佛照片,那种磅礴的气势,真的让人心生敬畏。

评分

坦白说,在阅读《奈良大佛·世界最大的铸造佛:日本经典建筑(08)》之前,我对奈良大佛的了解仅限于“一个很大的佛像”的模糊概念。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佛的建造背景、历史变迁,甚至还谈到了它在不同时期的修复与维护。我这才知道,原来这尊佛像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雨,却依然屹立至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书中对大佛的每一个细节的描绘都充满了敬意,仿佛能感受到工匠们倾注在其中的心血。

评分

我一直对日本的古老建筑情有独钟,但真正能让我如此沉浸其中的却不多。这本《奈良大佛·世界最大的铸造佛:日本经典建筑(08)》无疑是我近期读过的最满意的一本书。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建筑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信仰和人类创造力的百科全书。书中的内容详实,观点独到,让我对日本的建筑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的连接,也更加渴望亲身去奈良,感受那份震撼人心的庄严与古朴。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