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永不結束的童話,永遠的安房直子。「變成風,變成風,我要變成山風!」
小夜能到得了山姥的村子,見到媽媽嗎?
小夜的爸爸和奶奶經營著一家溫泉旅館,她的媽媽是山姥鍾愛的女兒,山姥就是山裡的精靈。小夜生下來沒多久後,媽媽就回到娘家去了,那是一個要翻過許多座大山、梅花開得非常好看的村子,就連小夜的爸爸也沒去過。
一天,奶奶煮著花豆,小夜問起了奶奶關於媽媽的事。自此,小夜便很想變成風去找媽媽,小夜試了好多次,差不多都失敗了,只成功過一次。有一天,小夜變成了風,她飛起來了,她飛到了深谷,捎走花的香味,她參加了鹿的婚禮,她遇到了火精,就在熊熊大火即將蔓延之際,她突然間聽見變成了風的媽媽呼喚的聲音……
作者安房直子,是日本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童話大師,她的作品唯美,空靈,鬼魅,如夢似幻,擅長將現實與虛幻來回交織,充滿奇情異想。她的文字與故事絕美雋永,被日本評論家譽為「如庭院角落默默綻放的蒲公英」,這正是安房直子的作品所帶給人們的感受──美麗又令人難以忘懷。
作者简介
安房直子(1943-1993),日本女子大學國文科畢業,日本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童話大師。她雖英年早逝,作品卻廣為流傳。1969年發表成名作《花椒娃娃》,獲得第三屆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新人獎,從此走上文學創作之路。其作品精美雋永,想像奇絕。
主要作品有《被施了魔法的舌頭》、《風與樹的歌》、《手絹上的花田》、《白鸚鵡的森林》、《銀孔雀》、《紫丁香大街的帽子店》、《黃昏海的故事》、《天鹿》、《遙遠的野玫瑰村》、《花香小鎮》、《冬吉和熊的故事》、《山的童話:風的旱冰鞋》,《狗尾草的原野——豆腐店主的故事》、《紅玫瑰旅館的客人》、《直到花豆煮熟──小夜的故事》等。其中《風與樹的歌》獲第二十二屆小學館文學獎,《遙遠的野玫瑰村》獲第二十屆野間兒童文藝獎,《山的童話:風的旱冰鞋》獲第三屆新美南吉兒童文學獎,《直到花豆煮熟──小夜的故事》獲第二屆廣介童話獎。
味戶桂子,1943年於北海道函館市出生,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從事圖畫書、裝幀、插畫等工作多年,作品曾獲第一屆三多利美術獎、波隆那書展插畫獎;《直到花豆煮熟》的插圖描繪出一個看似靜謐卻強而有力的世界,榮獲赤鳥插畫獎。
彭懿,1958年出生於瀋陽。
畢業於復旦大學及日本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碩士。現任職於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
為著名的小說作家,曾任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編輯十多年,除了寫書、翻譯之外,他還有個更瘋狂的愛好,就是攝影。曾被形容為──如果寫作是彭懿的右手,那攝影就是他的左手。
主要學術著作有《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宮澤賢治童話論》等;長篇幻想小說有《我把爸爸養在魚缸裡》、《瘋狂綠刺蝟》等;攝影旅行筆記有《獨去青海》、《邂逅白狐——我的新疆之旅》等;譯作有《安房直子文集》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個故事:直到花豆煮熟
第二個故事:變成風
第三個故事:硫磺花
第四個故事:紅葉的季節
第五個故事:小夜和鬼怪娃子
第六個故事:大木蘭樹
奇妙的冒险与成长的故事合集 第一部:星辰下的秘密探险家 (适合9-12岁) 主题:友谊、勇气、解谜 在被古老森林环绕的宁静小镇“枫叶谷”,生活着一群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故事的主角,十二岁的莉娜,拥有一双能捕捉到微小细节的眼睛,和她最好的朋友——沉着冷静的马克,以及总是充满奇思妙想的“发明家”小胖——组成了“星辰侦探社”。 这个夏天,侦探社接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任务:镇上最古老的钟楼,每到午夜时分,都会传出神秘的“滴答”声,声音似乎在指引着什么。当地的传说流传着关于钟楼之下隐藏着“时间之钥”的故事,据说这把钥匙能开启通往失落的工匠之地的入口。 他们的探险从翻阅尘封的图书馆旧档案开始。那些泛黄的羊皮纸上记录着奇怪的符号和星象图。他们发现,要解开谜题,必须按照特定的季节顺序,找到散落在小镇各处的“自然信物”:春天的第一朵雪滴花、夏天的萤火虫之光、秋天的红枫叶尖,以及冬天的冰棱碎片。 旅途中,他们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穿越泥泞的沼泽,攀爬陡峭的岩壁,还要应对来自对这把钥匙同样感兴趣的神秘人物的阻挠。这些人物并非全然邪恶,他们往往代表着不同的立场和对传统的解读。 莉娜的敏锐观察力帮助他们在被遗忘的灌木丛中发现了被苔藓覆盖的指示牌;马克的逻辑推理能力,让他们成功破解了隐藏在石板上的古代文字谜题;而小胖的临时“发明”——一个由弹簧和橡皮筋组成的简易抓取器——则在一次紧急关头救了他们。 在解谜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信任彼此的优势,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他们意识到,真正的“时间之钥”可能并非物质上的宝物,而是一种对知识和历史的尊重。最终,在星光最亮的那个夜晚,他们站立在钟楼之上,理解了钟声的真正含义——那不是一个等待开启的宝箱,而是一种世代相传的责任感,提醒着他们守护小镇的历史和自然的和谐。他们最终发现,所谓“工匠之地”,其实是祖先们留下的关于可持续生活和精妙手工艺的记录。 这个故事侧重于团队合作,以及如何用现代的眼光去理解古老的智慧。 --- 第二部:风语者的古堡与失落的音符 (适合10-13岁) 主题:音乐、创造力、克服恐惧 故事的背景转移到遥远的“静默山脉”脚下的一座宏伟却被遗弃的“回音古堡”。传说中,这座古堡曾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风语者”的居所。然而,在一次突如其来的“大静默”事件后,所有的乐器都失去了声音,城堡也变得死气沉沉。 主角艾米丽,一个对声音有着超乎寻常敏感度的九岁女孩,和她的祖母——一位退休的音乐修复师,来到了这座古堡。艾米丽发现,这座城堡的“寂静”是有形的,它像一层厚厚的灰尘,阻碍了声音的振动。 为了恢复古堡的“歌声”,艾米丽必须找回被分散在古堡各个角落的“七个失落的音符”。这些音符并不是实体,而是需要用特定的方式去“唤醒”的振动频率。 探险充满了奇特的挑战: 1. 迷宫图书馆: 墙壁会根据特定的节奏变化位置,艾米丽必须用拍手的方式,创造出古堡遗失的“谐振”节奏才能通过。 2. 镜厅的幻象: 镜子会扭曲声音的来源,让她分不清东西南北,她必须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基准音”。 3. 花园里的沉默之泉: 泉水不再流动,必须用一种特定的、极其轻柔的旋律才能让水重新涌动。 在修复音符的过程中,艾米丽遇到了古堡的“守护者”——一个脾气古怪的机械师老头,他坚信机械比情感更可靠。他试图用复杂的齿轮和发条来“制造”音乐,但总是失败。 艾米丽通过细心观察,发现“风语者”留下的线索都与自然界的声响有关:风吹过松针的声音、冰雪融化的滴答声、蝴蝶翅膀震动的频率。她意识到,真正的音乐不是被制造出来的,而是被感受和聆听到的。 最终,艾米丽成功汇集了所有的音符,但她面对的最后一个挑战是——如何演奏它们。她没有找到“风语者”的乐器,她只能用自己找到的材料:一根古老的木笛,和她那颗勇敢的心。当她吹响木笛,那声音不再是机械的完美,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真实的情感,唤醒了整个古堡。失落的音符汇集成了一首宏大的交响乐,古堡重新焕发生机,机械师也明白了情感在创造中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着重探讨了创造力的源泉,以及如何克服对失败和不完美的恐惧。 --- 第三部:海底灯塔下的守护者 (适合11-14岁) 主题:环保、责任、科学与想象力的结合 故事的舞台设定在一个被海洋环绕的偏远岛屿——“潮汐角”。岛上矗立着一座古老的海底灯塔,它不仅指引船只,更被认为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的关键。 主角是十四岁的少年海登,他住在灯塔管理员的家庭,对海洋充满了敬畏。近来,灯塔的光芒开始变得微弱,随之而来的是海洋生物的异常行为:海龟偏离了迁徙路线,珊瑚礁失去了颜色,甚至连海浪的规律也变得混乱起来。 灯塔的“核心动力”是一种罕见的、需要特定矿物质才能维持光芒的“深海晶石”。海登发现,晶石能量衰退的原因是近海域遭受了人类无意的污染——一种新型的、缓慢分解的“塑胶微粒”,正在堵塞晶石的“呼吸”通道。 为了拯救灯塔和海洋,海登必须潜入深海,去寻找传说中能净化晶石的“月光海藻”。 这次探险是一场与时间和深海压力赛跑的较量: 1. 适应深海环境: 海登必须利用他学到的物理知识,改良旧式的潜水服,并利用他制作的声呐装置来规避深海中巨大的、性情暴躁的生物。 2. 与科技为敌: 他们发现,污染的源头可能与一个正在进行深海资源勘探的现代企业有关。海登需要巧妙地避开他们的探测器,潜入他们设置的障碍区。 3. 生态平衡的智慧: 在海底,海登遇到了当地的海洋生物学家——一位隐居的老妇人。她教导海登,修复生态不能仅仅依靠高科技,更需要理解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特定的藻类是“月光海藻”的天然伴生植物,必须同时采集。 在最深的黑暗中,海登用他收集到的海藻和自己对灯塔运作原理的理解,成功地为晶石进行了“清洁”。当灯塔的光芒再次以完美的频率亮起时,它发出的不仅仅是可见的光,更是一种对海洋的“治愈波”。海洋生物开始恢复正常,珊瑚礁也重新焕发出色彩。 海登明白了,守护自然环境需要的不仅是热情,更是科学的严谨、对细节的关注,以及承担起影响未来的责任感。他不仅是一名灯塔的继承者,更成为了海洋的倡导者。 这个系列故事旨在通过引人入胜的冒险,引导小读者思考友谊的力量、创造的意义,以及我们对自然环境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