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红圈:海豹突击队前狙击手总教练回忆录
39.8元
作者:(美)韦伯,(美)曼著,王岑卉 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550215740
字数:340000
页码:2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1.布兰登·韦伯,美国海豹突击队前狙击手总教练。服役10年,曾被派往阿富汗和伊拉克执行任务,获多次表彰,包括美国前总统布什自授予的“总统嘉奖”。
2.一本讲述海豹突击队总教练成长经历,训练狙击手经历的书。其他讲海豹突击队题材的书偏重于对击毙本·拉登事件的描述,使本书具备差异化优势:侧重写海豹突击队队员的成长。
3.他为什么想成为海豹突击队员?怎么才能成为海豹突击队员?怎么才能熬过艰苦的海豹训练?如何靠强大的意志战胜困难?如果你渴望实现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标,这本书将是你的必读书。
目录
序
永不言弃
前 言
希望打开一扇窗户
成人礼
同样的成人礼
没有一扇门能挡住我
举家搬到美国
摔跤全国
膝盖受损
成为救援潜水员和水手
面对死亡
童年不再来
我开始思索人生
被扔在太平洋上
“追梦者”箭鱼
决心成为一名海豹突击队员
新兵训练营
“真话时刻”
男女混编
远离种族歧视者
报名参加海豹突击队
绕远路
我救了爸爸
搜寻与营救课程
等待机会
“53号战犯”
战俘游戏
03
障碍
从“C”学校的高级项目中毕业
次飞行考核
直升机落水
曲折如愿
好领导,坏领导
被批准参加入门考试
04
复仇女神
开始海豹突击队BUD/S训练
寿林教官
越障训练课
骄傲态度得罪寿林
事事做得完美
地狱周
千万不能自大
通过技能训练
冰冷的海水
麦克险被死亡击溃
终于要成为海豹突击队员了
05
全力以赴
训练永不停止
武器射击
沙漠战场
完成海豹突击队战术训练
成为真正的海豹突击队员
“邋遢鬼”韦伯
未来老婆
保持状态
实弹枪击
遭遇海豚,解救人质
高空跳伞
隐瞒结婚被羞辱
将成为狙击手
06
冷枪射击
狙击手训练
用科学将武器和环境结合
冷枪:命中
“岩石决斗”
弹道课
和神枪手搭档
完美合作
经受突发压力
穿上迷彩服
追踪演练
获得海豹狙击手证书
07
一切发生了改变
巡航穿越太平洋
保卫科尔号驱逐舰
特种部队
加入“埃克排”
小型班聚会
08
进入反恐时代
“9?11”爆发
萨达姆的石油走私船
运输过炸药的恐怖船只
抢占船只
前往坎大哈机场作战
发现危险树丛
遭遇超大号地雷
09
在山洞里
搜查本?拉登宣战之地
荷重负出发
搜到“9?11”宣传海报
建起夜间防线
巡逻遭遇敌人
好好的事被搞砸了
抓住藏匿武器的俘虏
追踪四个阿富汗人
险因战友疏忽丧命
放走可疑分子
对敌人反监视,展开轰炸
10
联军
搜捕基地组织头目
闯过武装分子拦截
英 雄
友军被自己空军误炸
侦察队伍被塔利班残酷袭击
浴血战斗
与空军少校格斗
扫荡村庄
海军特种作战开发团被炸
11
自豪的时刻
加入狙击手小队
减少陆空通信障碍
晋升为中士
卡福军士长退役
被调往海军特种作战中心
设计狙击手核心训练
引入心智管理课
申诉哈维军士长
培养出的学员
“你救了我的命,伙计!”
结语
“红圈”一直在我的生命里
离开海豹突击队
创 业
我的“红圈”
凡事做到卓越
作者的话
致 谢
内容提要
布兰登·韦伯,16岁,被父扔在在太平洋上,完成了自己特殊的“成人礼”,次萌生要加入海豹突击队的愿望。
进入海豹突击队是一场漫长的高难度战争,布兰登·韦伯先进入海军,不断成长着:搜救课程、战俘游戏、飞行……直到23岁,他终于成功了!
等待他的却是海豹突击队强悍的“地狱训练”,而训练永不停止,韦伯逐渐成为精英中的精英,后担任狙击手总教练。他开创的狙击手核心课程,保持着高的合格狙击手毕业率。
布兰登·韦伯的故事将为人们打开一扇窗户,让大家窥视一个前所未见的世界。
作者介绍
布兰登·韦伯,美国海豹突击队前狙击手总教练,服役10年,曾被派往阿富汗和伊拉克执行任务,获多项表彰,包括美国前总统布什自授予的“总统嘉奖”。
2006年退役后,布兰登·韦伯创办介绍美国特种兵文化的网站SOFREP,并著回忆录《红圈》,解读自己和海豹突击队幕后的故事。
拿到这本新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封面设计,那种带着沧桑感的字体和军旅色彩的色调,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拉到了那个充满挑战和铁血的年代。说实话,我本身对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和纪录片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文字的力量更为深刻和直接。这本书的作者,作为一个曾经身处“海豹”核心的教官,他的视角无疑是独一无二的。我尤其期待他能描绘出那些教科书上不会记载的、关于训练和实战的真实细节。比如,在极端环境下,人体的极限在哪里?精神的韧性又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光荣的战绩,更是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汗水,甚至是失败的教训。一个顶级的训练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它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会产生哪些不可逆转的影响,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切入点。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回忆录,而更像是一份宝贵的实战经验的沉淀。我打算找一个安静的周末,泡上一壶浓茶,沉浸在这份军人的世界观里,去感受那种近乎苛刻的专业精神是如何铸就一代精英的。
评分翻阅这本书的篇章结构,我发现作者在叙事上非常注重细节的还原度,仿佛每一个场景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演练才被记录下来。这使得阅读过程具有一种强烈的临场感。我尤其欣赏他对环境的描绘,那种热带雨林的湿热、沙漠的干燥,以及水下训练的窒息感,都通过文字的触感被清晰地传递出来。这种环境的刻画,不仅仅是背景,更是塑造人物性格和战斗意志的关键因素。我总是在想,一个在那种极端压力下成长起来的人,他的内心世界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他如何处理日常的人际关系?他看待普通生活中的琐事时,是否会有一种超然的疏离感?这些深层次的心理侧写,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勇敢地揭示了精英背后的“人性”部分,让我们看到,即便是最顶尖的战士,他们也需要不断地与内心的恐惧和外界的阻力进行搏斗。
评分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的叙事非常克制,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张力。他没有那种过度渲染的煽情笔法,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技术性的语言来剖析训练的每一个环节。这对我这种追求深度和真实感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喜欢这种不加修饰的风格,它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个故事,而是在参加一场最严格的“内堂教学”。特别是他提到关于团队协作和个体决策的平衡时,那种高压下的选择逻辑,真的让人拍案叫绝。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策略,放到任何一个需要高度执行力的组织中都是适用的宝贵经验。我特别留意了他对于“失败”的定义,在那个精英汇聚的环境里,如何定义一次“不够好”的尝试,以及如何将这种挫败感转化为下一次进步的燃料,这部分内容对我启发很大。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超乎寻常的视角去审视“卓越”背后的艰辛和精细的工程学。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罕有的、深入到骨髓的“精英视角”,去审视“奉献”与“代价”之间的复杂关系。它让我们意识到,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安宁,背后站着一群人,付出了超越常人想象的努力和牺牲。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的人理解特种部队的工作不仅仅是枪火和爆炸,而是一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近乎苦修般的自我超越过程。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超越国界和文化的,具有普遍的激励意义。我会在读完后,把它推荐给身边那些正在为某个目标奋斗的朋友们,因为它不仅仅是关于“海豹”,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强大、更专注的自己”的启示录。这本书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军事回忆录的范畴,升华为一本关于意志力训练的哲学著作。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和分量感,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承载的历史重量。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大师,往往是在最平凡的叙述中透露出最不平凡的洞察力。在这本书里,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模式的展现,而非零散的轶事拼凑。比如,他是如何将复杂的战术理念,拆解成普通人也能理解并执行的步骤?在精神层面,他如何对抗那种深入骨髓的疲惫和自我怀疑?我关注的重点在于“方法论”本身。如果作者能深入探讨,那些被誉为“世界顶级”的训练方法,其核心的哲学基础是什么,那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就大大提升了。我甚至在想,如果能将这些训练理念应用到日常工作中的时间管理和目标设定上,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实战指南,它描绘的不是神话,而是通过科学、纪律和意志力构建起来的现实奇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