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历史学统考考研教材全9册(北师大版)
总定价:424(全9册)
本套餐共包含9本书
1正版 中国古代史(上册)第4版 (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 定价:¥45.00
作者:晁福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6月第4版
ISBN:9787303195336
页码:378页
2正版 中国古代史(下册) (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40元
作者:宁欣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5月第2版 2015年印刷
ISBN:9787303041879
页码:407页
3正版 中国近代史 (郑师渠)第4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38.00
作 者: 主编出 版 社:
4正版 中国现代史 (王桧林)第4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45.00
作者:王桧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6月第4版 2016年印刷 449页
ISBN:9787303183388
5正版 中国当代史第4版 (郭大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56.00
作者:郭大钧 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9月第4版
页数:481页
ISBN:9787303183234
6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世界上古史 第4版 |
| 作 者: | 周启迪 著 |
| 定价: | 35.00 |
| ISBN号: | 9787303183371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开本: | 32 |
| 装帧: | |
| 出版日期: | 2016-6-4版 |
| 印刷日期: | 2016-6-1 |
书名:世界中古史-(第4版)
定价:35元
作者:孔祥民 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303187188
字数:360000
页码:313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4年7月第3版,2015年印刷
书名:世界近代史 刘宗绪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65
ISBN:9787303044412
版次:3
装帧:平装
定价:35.00
书 名:世界现代史
作 者: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2008年9月第2版2015年印刷
这套书的编排逻辑总体来说是清晰的,但某些断代的衔接处理得略显生硬。比如从某个朝代的终结过渡到下一个时代开篇时,那种历史演进的连续性在我阅读时感觉略有缺失,需要我自己在大脑中进行大量的补白和转场。更让我困惑的是,针对“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中一些交叉重叠的概念和时间节点,不同分册之间的表述口径似乎存在细微的偏差,虽然也许是出于不同作者的视角差异,但对于需要统一记忆的考生来说,这种不一致性无疑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和记忆的负担。我不得不拿着好几本书来回比对,才能确定哪个解释才是最权威或最符合出题人倾向的。如果能有一个统一的校对和术语规范,会更加友好。
评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套书在对“近代史”和“现代史”的梳理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特别是关于社会思潮和文化变迁的部分,它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政治军事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思想的碰撞与融合,这对于提升历史理解的深度非常有帮助。文字流畅度和学术水准兼具,阅读起来有一种被高水平学者引领的愉悦感。虽然整体难度较大,但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想冲击顶尖学府的考生来说,这套书的价值无可替代。它提供的是一种接近研究生的视角和深度,而非仅仅是应付考试的工具书,这使得它的长期学习价值远远超出了短期应试的范畴,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细细品味和消化。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翻阅起来手感极佳。我特别喜欢它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色调,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里面内容的厚重与专业性。不过,说实话,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复杂的图表还是让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对于一个初次接触这么系统的历史学考研资料的“小白”来说,初期的阅读门槛确实有点高,需要极大的耐心去啃。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勉强适应这种信息密度。如果能有配套的思维导图或者更直观的图示来辅助理解那些复杂的历史脉络,哪怕只是在关键章节穿插一些彩色插页讲解重点,相信会大大降低学习的焦虑感,让学习过程不那么枯燥。我期待着能从这些书中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对概念的记忆。
评分我本来是冲着这套书声称的“全套九本,涵盖中外古今”的宏大体系来的,心想终于可以一站式解决所有考点。但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它更像是一部深度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精简的应试宝典。它对史料的引用和细节的考证做得非常扎实,这对于真正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同学来说无疑是宝藏,但对于我这种更侧重于抓住主干、快速构建框架的应试者来说,信息过载是最大的挑战。很多章节的论述深度已经超出了我目前对考研真题的预判,我经常会陷入“这知识点是不是考纲要求之外的细枝末节”的纠结中。个人觉得,如果能为每一章配备一个清晰的“考点提炼”小节,标明哪些是必考的、哪些是拓展阅读,学习效率肯定能翻倍。现在我不得不自己花大量时间做减法和筛选,这占据了宝贵的复习时间。
评分作为一套面向高强度备考人群的教材,我非常看重它的“实战性”。这本书在史料的深度挖掘上无可挑剔,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论述题的答卷,指导性略显不足。例如,在讲解到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时,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对于如何构建一个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标准答案”的结构、论点和论据的组织顺序,书中着墨不多。我希望看到更多范例性的解析,比如“如何用这五段史料来论证某项改革的必然性”,而不是单纯地堆砌知识点。毕竟,考研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和表达的较量,这方面的“软技能”辅导,是这套厚重教材目前相对薄弱的一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