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鮑姆看21世紀 中信齣版社

霍布斯鮑姆看21世紀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艾瑞剋·霍布斯鮑姆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社會學
  • 政治
  • 21世紀
  • 霍布斯鮑姆
  • 中信齣版社
  • 時代思潮
  • 全球化
  • 西方文明
  • 社會變遷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信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50272
商品編碼:1677256891
品牌:中信齣版(Citic Press)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8-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176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在嶄新的21世紀,我們該如何避免衝突與戰爭?如何遏製帝國主義和恐怖主義?如何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矛盾和風險?霍布斯鮑姆就影響未來世界和平穩定的重大政治議題給齣最有力的建言

◎史學大師、“年代四部麯”作者霍布斯鮑姆唯一一部直接錶達政治觀點和對現實看法的著作

◎《極端的年代》的補充和延續,是瞭解我們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一本書!

內容簡介

在這本以政治議題為主的文集中,備受推崇的近現代史大師霍布斯鮑姆選擇將焦點放在五個在21世紀特彆需要我們去厘清的領域:

一、“戰爭與和平”這個大問題在21世紀的發展;

二、世界帝國的過去與未來;

三、民族主義的本質和變化脈絡;

四、自由民主的前景;

五、政治暴力與恐怖主義。

又認為上演這五大問題的世界場景,由兩項緊密相關的發展所主導:一是人類藉由科技和經濟活動來改變地球的能力變得無比巨大且持續加速;二是全球化。在這樣的討論框架下,霍布斯鮑姆基於其對整個人類曆史的研究和感知,特彆是20世紀這個“極端的年代”的經驗,《霍布斯鮑姆看21世紀》以宏觀的視角並結閤現實發生的事件和相關統計數據,對人類在新世紀的命運提齣瞭自己的預測。

作者簡介

艾瑞剋·霍布斯鮑姆(1917—2012),1917年齣生於埃及亞曆山大城的猶太中産傢庭,後遷居維也納和柏林。1933年因希特勒掌權而轉赴英國,完成中學教育,並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曆史。他於1936年加入共産黨,1947成為倫敦大學伯貝剋學院講師,1978年成為該校經濟及社會史榮譽教授。2012年10月1日,病逝於倫敦,享年95歲。

霍布斯鮑姆研究的曆史時期以19世紀為主,並延伸及17、18和20世紀;研究的地區則從英國、歐洲,廣至拉丁美洲。除專業領域外,霍氏也經常撰寫政治評論、曆史學和社會學理論文章,以及藝術、文化批評等。他在勞工運動、農民運動和世界史範疇中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有很大影響;而其宏觀通暢的寫作風格,更將敘述史學的魅力擴及大眾。他的著作甚豐,先後計有14部以上專著問世,包括《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帝國的年代》《極端的年代》《盜匪》《民族與民族主義》《原始的叛亂》《爵士風情》等。

精彩書評

在這些針對現今社會在政治、科技和全球化上“野蠻化”趨勢的文章中,霍布斯鮑姆錶現齣如往常一樣的學術活力和政治洞察力。

——《泰晤士報》


對於詮釋我們今天一直在討論那些政治概念,霍布斯鮑姆是最頂尖的學者。在本書中,他用他清晰的思路和簡練的言辭為我們勾畫瞭一個21世紀的嶄新世界圖景。

——《衛報》


英國最偉大的左派曆史學傢之一霍布斯鮑姆在這本書中延續瞭《極端地年代》中的話題,提供瞭高質量的補充和預測。

——《蘇格蘭人報》


目錄

第1章 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第2章 21世紀初的戰爭、和平與霸權

第3章 為何美利堅霸權不同於大英帝國

第4章 論帝國終結

第5章 新世紀的民族與民族主義

第6章 民主的前景

第7章 傳播民主

第8章 恐怖行動

第9章 暴力時代的公共秩序

第10章 不斷擴張的帝國


前言/序言

20世紀是人類曆史上最極端的一個時代,因為它結閤瞭前所未有的人類大災難以及豐盈富足的物質進步,而我們改變或者說摧毀這個星球的能力,也在與日俱增,不知究竟到瞭何種地步—甚至已延伸到這個星球之外。我們該如何迴顧這個“極端的年代”,或說,我們該如何前瞻從這個極端舊時代中孕生齣來的新紀元?收錄在這本書中的文章,是一位站在第三個韆禧年開端的曆史學傢,試圖去考察、分析和理解這個世界的狀況,以及今日我們所麵對的主要政治課題。這些文章同時也是對我先前某些作品的增補和更新,特彆是我的“短20世紀史”《極端的年代》(The Age of Extremes),我與波利托(Antonio Polito)的對談《新世紀》(The New Century),以及《民族與民族主義》(Nations and Nationalism)。這樣的嘗試是必要的。曆史學傢能為這項工作貢獻什麼呢?他們的主要功能,除瞭記住其他人已經忘記或想要忘記的事情之外,就是盡可能從當代的紀錄中後退,以更寬廣的脈絡且更長遠的視野去觀看與理解。

在這本以政治議題為主的文集中,我選擇將焦點放在五個今日特彆需要我們去厘清思考的領域:一、“戰爭與和平”這個大問題在21世紀的發展;二、世界帝國的過去與未來;三、民族主義的本質和變化脈絡;四、自由民主的前景;五、政治暴力與恐怖主義。上演這五大問題的世界場景,由兩項緊密相關的發展所主導:一是人類藉由科技和經濟活動來改變地球的能力變得無比巨大且持續加速;二是全球化。不幸的是,這兩大發展中的第一項,到目前為止並未對政治決策者造成重大衝擊。各國政府的施政目標,依舊是盡可能地促進經濟增長;對於全球變暖的危機,政府並未提齣任何實際有效的應對措施。另一方麵,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不斷加速的全球化——也就是把世界當成互聯活動的單一單位,不受地域界限的阻礙——對政治和文化造成深遠衝擊,尤其是在當前這種不受控製的全球性自由市場的主導形勢之下。本書收錄的文章並未特彆討論全球化的課題,主要是因為在人類的各種活動中,政治是實際上較未受到全球化影響的領域之一。瑞士經濟研究院(KOF)曾對全球化做瞭一些有點兒含糊的量化工作,在該機構齣版的全球化索引中(2007年),很容易找到與經濟和信息流動、個人接觸或文化傳播相關的詞條——例如,麥當勞和宜傢傢居的平均數量——但是在“政治全球化”這方麵,除瞭一個國傢的大使館數量、參與國際組織的會員資格,以及參與聯閤國安理會任務的次數之外,該機構想不齣其他更好的統計指標。

有關全球化的通盤討論或許超齣瞭本書的範圍,但是有三項與全球化有關的整體觀察,卻和本書的論題緊密扣連。

首先,當前蔚為時尚的自由市場全球化,在國內和國際之間造成非常嚴重的經濟和社會不平等。而且沒有跡象顯示,雖然極貧的狀況一般已有改善,這種兩極化的情形不會在國傢內部持續下去。這種快速躥升的不平等現象,已經變成這個新世紀社會和政治緊張的主要根源,特彆是碰到經濟極端不穩定的時候,例如全球自由市場在20世紀90年代所導緻的那些現象。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已經對國際間的不平等造成壓力,不僅威脅到北方舊世界人民相對驚人的生活標準,對諸如印度和中國這類人口龐大、實際上絕無可能達到任何類似標準的國傢亦然;隻要這樣的壓力存在一天,就會産生它自身帶來的國內性和國際性緊張。

其次,對全球化衝擊感受最強烈的,是那些從中獲益最少的人。因此,可以從全球化的負麵效應中得到庇蔭的一方——可以把成本“外包”(out-source)給勞動力廉價國傢的企業傢,可以在任何高收入市場經濟中取得工作的高科技專業人士和高等教育畢業生——與無法得到好處的一方,對於全球化的看法就越來越兩極化。正因如此,對老牌“發達國傢”大多數靠薪水和工資維生的人而言,21世紀初帶給他們的,若稱不上是災難性的前景,至少也是個棘手的未來。全球化自由市場已經侵蝕瞭政府和福利體係保護他們生活方式的能力。在全球經濟中,他們必須與境外的男女競爭,那些人和他們擁有同樣的資格,卻隻要他們薪水袋的一小角就可以雇用;在國內,他們所麵對的全球化壓力是馬剋思所說的“勞動力儲備大軍”,而這支大軍指的是來自全球廣大貧睏鄉村的移民。諸如這樣的情勢,當然不可能許諾一個政治和社會穩定的時代。

再次,盡管全球化的真實發展態勢還算溫和——也許除瞭幾個大體說來麵積較小的國傢,主要在歐洲——但它激起的政治和文化衝擊卻大到不成比例。因此,在西方大多數的發達經濟體中,移民都是最主要的政治問題,雖然居住在第一世界的非本國齣生人口,實際上並未超過3%。在2007年瑞士經濟研究院所做的經濟全球化排名中,美國居第39位,德國第40位,中國第55位,巴西第60位,韓國第62位,日本第67位,印度第105位,不過上述國傢除巴西外,其他在“社會全球化”的排名中都略高(英國是唯一一個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全球化排名中都位居前十名的主要經濟體)。也許這是一種曆史性的短暫現象,也許不是,但無論如何,短期之內,這種不成比例的衝擊,仍然會對國內和國際性政治帶來嚴重後果。我預測在未來的一二十年內,政治抵抗——未必是恢復正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將會以某種方式減緩自由市場全球化的速度。

我希望,書中討論戰爭、霸權、帝國和帝國主義、民族主義現狀,以及公共暴力與恐怖主義等篇章,無須進一步說明,讀者就能領略理解。我同樣希望那兩篇討論民主的文章也能如此,因為我意識到,試圖點齣西方通俗政治論述中最神聖的“母牛”之一其實並不如眾人想象的那般“豐乳多汁”,是一項極富爭議性的做法。在今日的西方政治論述中,有關民主的種種論點——特彆是把某些神奇的特質歸派給由多數選民在幾個敵對政黨中選舉齣來的政府——比起任何言論或政治概念,都更是無聊且無謂的廢話。在最近的美國修辭學中,“民主”一詞已經完全脫離現實。我的這兩篇文章想通過理性和常識來冷卻這股熱潮,希望能對這項必要的工作做齣小小貢獻,雖然如此,我仍堅定支持為人民——所有人民,無論富者或窮者,賢者或愚者,通曉者或無知者——服務的政府,以及得到人民參與和同意的政府。

收錄在本書中的文章都做過必要的修訂與更新,它們最初大多數是針對不同聽眾所進行的講演,試圖說明或解釋這個世界(或這個世界的大部分地區)今日所處的趨勢。這些文章或許有助於指齣我們在這個新世紀初所麵臨的一些問題,但它們並未提齣建議綱領或實際解決方案。這些文章寫於2000年到2006年之間,並因而反映瞭那段時期人們特彆關注的一些課題,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國政府於2001年決定建立單邊的世界霸權,廢除行之有年的國際慣例,認為自己有權力在任何喜歡的時刻發動侵略戰爭或其他軍事行動,並真的如此行動。既然伊拉剋戰爭已完全失敗,我們便無須去證明這項計劃有多麼不切實際,而我們是否該讓它持續下去這個問題,更完全是一種學院式的討論。總之,有一點很清楚,讀者也應該牢記在心,那就是,我對這項計劃抱著深刻的批判態度。這有部分來自本人堅定而無可動搖的政治信念,包括對帝國主義的敵視,不論那些強權如何吹噓他們的徵服行動為受害者帶來多少好處,或白人自以為是的優越性為其他有色民族做瞭多好的安排。這項批判同樣也基於閤理可信的懷疑——懷疑政府和統治者那種妄自尊大的職業病,相信自己擁有無可限製的權力和成功。


《霍布斯鮑姆看21世紀》:曆史巨匠的時代迴響與未來展望 這部由中信齣版社傾力呈現的《霍布斯鮑姆看21世紀》,並非對某一特定學術著作的簡單概括,而是邀請讀者一同走進埃裏剋·霍布斯鮑姆這位享譽世界的馬剋思主義史學傢那洞察深邃的思考世界。本書匯集瞭霍布斯鮑姆在21世紀初對當時世界局勢、曆史進程以及人類社會發展方嚮的諸多精彩論述、深刻觀察與前瞻性判斷。它不是一本單純的曆史教科書,更不是一套僵化的理論手冊,而是通過一位偉大思想傢的視角,提供瞭一種理解當下、審視過去、展望未來的獨特維度。 霍布斯鮑姆的史學遺産:一部宏大的敘事 埃裏剋·霍布斯鮑姆,以其“年代史”係列——《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帝國的年代》、《極端的年代》——震撼瞭史學界。他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勾勒瞭從18世紀末到20世紀末這200年間,世界經曆的劇烈變革:工業革命如何重塑社會結構,民族主義如何激蕩政治格局,帝國主義如何擴張其觸角,兩次世界大戰如何將人類推嚮深淵,冷戰又如何劃定瞭全球的陣營。他的敘事不僅僅是事件的堆砌,更是對驅動這些事件的深層力量——經濟、政治、意識形態、技術——的精妙剖析。他關注普通人的生活,理解曆史進程中個體命運的沉浮,並將宏觀的曆史趨勢與微觀的社會現實巧妙地結閤起來。 21世紀的挑戰:曆史的延續與斷裂 當21世紀的曙光破曉,霍布斯鮑姆這位見證瞭20世紀風雲變幻的思想傢,並未停下他探索的腳步。他敏銳地捕捉到,21世紀既是20世紀曆史的延續,也充滿瞭前所未有的斷裂與挑戰。《霍布斯鮑姆看21世紀》正是承載瞭他對這些新時代課題的迴應。 本書所探討的並非零散的社會現象,而是圍繞著21世紀初幾個核心的時代命題展開: 全球化的深層邏輯與反思: 霍布斯鮑姆在其著作中,已經深刻分析瞭全球化在資本主義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在21世紀,他繼續審視全球化在新的技術條件下(互聯網、數字通訊)如何加速演進,它帶來的經濟一體化、文化交流的“加速器”效應,以及隨之而來的貧富差距拉大、文化衝突加劇、國傢主權受到挑戰等一係列復雜問題。他不會簡單地贊美或否定全球化,而是試圖揭示其內在的矛盾與不確定性,探尋其曆史根源及其可能的未來走嚮。 新自由主義的盛衰與遺産: 20世紀末,新自由主義思潮在全球範圍內占據主導地位,深刻影響瞭經濟政策、社會福利以及政治理念。21世紀初,新自由主義的某些實踐開始顯露齣其局限性,甚至引發瞭深刻的危機。霍布斯鮑姆將以他一貫的批判性思維,審視新自由主義的崛起、其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的影響,以及在21世紀初,人們開始對其進行反思和質疑的根源。他可能會探討這種意識形態的演變,以及它如何塑造瞭我們當前的社會經濟現實,並為理解21世紀初的經濟動蕩和政治分化提供瞭重要的曆史視角。 國傢、民族與身份的重塑: 民族主義是霍布斯鮑姆關注的核心議題之一。在21世紀,全球化與移民潮、文化多元化以及身份認同的復雜性,使得國傢與民族的概念麵臨新的挑戰。本書可能會探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民族國傢的邊界是否正在模糊,新的社群和身份認同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這些變化對全球政治格局可能産生的影響。他可能還會關注,在麵對全球化浪潮時,一些地區齣現的民族主義復興現象,並嘗試分析其深層原因。 技術革命與社會變遷: 21世紀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領域飛速發展的時代。霍布斯鮑姆作為一位深刻理解技術對社會變革影響的曆史學傢,必然會對這些新技術帶來的衝擊進行分析。他可能會探討,信息技術如何改變瞭信息的傳播方式、權力結構,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他也會關注,這些技術進步可能帶來的倫理睏境、就業結構的變化,以及它們對人類社會整體發展方嚮的潛在影響。 意識形態的演變與鬥爭: 盡管有人宣稱“意識形態的終結”,但21世紀初的許多事件錶明,意識形態的鬥爭從未停止,而是以新的形式存在。霍布斯鮑姆會從曆史唯物主義的視角,分析21世紀初各種意識形態的流變,包括保守主義、自由主義、民粹主義以及各種左翼思潮的演變。他會關注這些意識形態如何爭奪話語權,如何影響政治決策,以及它們在塑造社會現實中所扮演的角色。 霍布斯鮑姆的思考方式:曆史的深度與現實的關切 閱讀《霍布斯鮑姆看21世紀》,讀者會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思考方式。首先,是曆史的深度。霍布斯鮑姆從不孤立地看待當下,他總是將當前的事件置於長遠的曆史進程中進行考察,從中尋找曆史的脈絡與規律。他深知,理解21世紀的挑戰,必須迴溯到18世紀、19世紀乃至更早的時期,去理解那些塑造瞭我們世界的根本性變革。 其次,是現實的關切。盡管他是一位嚴謹的史學傢,但他對現實世界充滿深切的關懷。他關注普通人的命運,關注社會不公,關注人類的未來。他的分析並非冷冰冰的學術探討,而是充滿瞭對人類處境的憂思與期盼。 再者,是批判性的視角。霍布斯鮑姆以其馬剋思主義的立場,始終保持著對現有秩序的批判性審視。他不會迴避指齣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權力結構的不平等,以及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弊端。這種批判性,正是他能夠超越錶麵現象,直擊問題本質的關鍵。 超越時代的智慧:給我們的啓示 《霍布斯鮑姆看21世紀》並非一本預言21世紀“具體會發生什麼”的書,而是一本提供理解21世紀的“鑰匙”的書。它教會我們如何用曆史的眼光審視當下,如何識彆那些看似新穎卻有著深刻曆史根源的現象,如何理解各種社會力量的博弈,以及如何在變動不居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 本書對以下群體具有重要的價值: 對曆史和時代變遷感興趣的讀者: 想要理解20世紀末至今的世界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當下社會的種種現象背後的曆史邏輯。 關注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格局的讀者: 想要深入理解全球化、新自由主義、國傢與民族關係等議題的復雜性。 希望提升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讀者: 學習霍布斯鮑姆如何進行深入的分析,如何從宏觀和微觀層麵解讀復雜的社會現實。 對馬剋思主義史學理論有興趣的學生和研究者: 瞭解一位當代最重要的馬剋思主義史學傢如何在21世紀初繼續發展其思想。 總而言之,《霍布斯鮑姆看21世紀》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它以曆史巨匠的深刻洞察,為我們剖析21世紀的時代脈搏,引導我們去思考人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解讀曆史的著作,更是一部激發思考、啓迪智慧的指南,它邀請我們以更廣闊的視野、更深刻的理解,去迎接和塑造我們所處的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21世紀。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似乎提供瞭一種超越狹隘視角看待21世紀的可能。霍布斯鮑姆作為一位“20世紀的巨人”,他以其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寫作生涯,親曆並記錄瞭20世紀的劇變。現在,他將目光投嚮21世紀,無疑會帶著對過往曆史的深刻反思,來解讀我們這個時代。我猜想,他可能會從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多個維度,去勾勒21世紀的輪廓。例如,他是否會探討新自由主義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及其負麵效應?他是否會分析信息技術革命對社會交往、政治動員以及權力結構的影響?他是否會批判性地審視西方文明在全球化進程中的主導地位是否還在延續?我尤其期待他如何處理那些看似碎片化、無序的社會現象,並將其納入一個宏大的曆史框架中。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是一次知識的獲取,更是一次思維的訓練,它教我如何以一種更廣闊、更具曆史縱深的視角,去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去辨析那些復雜而又充滿矛盾的社會進程。

評分

讀完一本厚重的書,總會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特彆是像霍布斯鮑姆這樣一位思想深邃的曆史學傢,他提齣的觀點往往需要細細咀嚼、反復思量。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受是,他對21世紀的觀察並非停留在錶麵事件的羅列,而是深入挖掘瞭那些驅動曆史進程的根本性力量。比如,他可能會剖析資本主義在全球範圍內的演變,以及這種演變所帶來的社會結構性變化,包括貧富差距的加劇、消費主義的蔓延,以及由此引發的文化和價值觀的衝突。此外,我還猜測他對地緣政治格局的演變會有獨到的見解,例如,在新興國傢(如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全球秩序和穩定可能産生的影響。他或許還會關注到身份認同的危機,在全球化浪潮下,個體與社群的關係,以及民族主義、宗教原教旨主義等思潮的復蘇。這本書不隻是對“現在”的描述,更是對“未來”的預判,它迫使我們直麵那些棘手的問題,思考我們作為個體,在新世紀的洪流中應該何去何從。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約而富有質感,封麵上“霍布斯鮑姆”這個名字本身就自帶一種曆史的厚重感,而“21世紀”則指嚮瞭我們所處的時代,這種組閤立刻引發瞭我強烈的好奇心。作為一名對曆史和社會變遷深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很欣賞霍布斯鮑姆那種宏大敘事和深刻洞察相結閤的寫作風格,他的作品總能讓我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梳理齣清晰的脈絡。我預感這本書不會是那種輕鬆愉快的讀物,它更像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思考,一次對我們當下所處世界的嚴峻審視。我想,這本書一定會探討全球化、科技革命、意識形態的衝突、以及新興大國崛起等一係列在21世紀初就已顯露端倪的重大議題。我尤其期待作者如何連接過去的曆史經驗與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運用他那獨有的曆史學傢的眼光,為我們解讀那些看似突兀卻又源遠流長的社會現象。中信齣版社的引進也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信心,他們一嚮在引進有深度、有價值的社科類圖書方麵有著良好的口碑。拿到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跟隨霍布斯鮑姆的腳步,去探索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新世紀。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更多是一種對時代脈搏的感知和對未來方嚮的思考。霍布斯鮑姆以其獨特的曆史學者的視角,定然會為我們揭示21世紀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深刻變革。我猜測,他可能會重點關注全球化進程中的“反噬效應”,例如,國傢主義的重新崛起、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張力。同時,他也可能深入探討數字時代的到來,它如何重塑瞭我們的生活方式、信息傳播,以及權力運作的機製。在社會層麵,他是否會分析新齣現的社會群體,以及這些群體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他還可能對意識形態的變遷進行審視,例如,自由主義的式微,以及新的思潮的湧現。這本書不隻是對21世紀的“現狀”進行解讀,它更像是一種“前瞻”,一種基於曆史經驗的對未來趨勢的判斷。我想,讀完這本書,我將會對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有更清晰的認識,也能更有勇氣和智慧去麵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評分

作為一名經常閱讀曆史和社科類書籍的讀者,霍布斯鮑姆的書對我來說,總是一種“燒腦”但又收獲頗豐的體驗。他的文字往往需要反復推敲,每一個論點都建立在紮實的史實和深刻的理論分析之上。我預計這本書會以一種非常直接甚至有些尖銳的方式,來剖析21世紀麵臨的挑戰。比如,他可能會深入探討氣候變化、資源枯竭等環境問題對人類文明可持續性的威脅。他也可能犀利地指齣,科技進步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可能加劇社會不公、侵蝕個人隱私,甚至帶來新的生存風險。在政治層麵,我猜想他會關注到民主的睏境,以及民粹主義、威權主義的抬頭,並分析這些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此外,他還會不會談論到全球治理的失效,以及國際閤作麵臨的重重阻礙?這本書無疑會是一次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拷問”,它要求我們不僅要看到錶麵的繁榮,更要看到潛藏的危機,並思考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去創造一個更美好、更可持續的未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