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金匮要略注释
原价:29.80元
作者:吕志杰 编著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7-1
ISBN:9787801741486
字数:578000
页码:68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为方书之祖,而治杂病之宗也。
自古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要读圣贤之书,良医要学医圣之术。“医门之仲景,即儒门之孔子也。”
张为弘扬仲景学说,积30年读书、教学、临证之心得,以阐发经义为宗旨,完成《金匮要略注释》。
本书“校勘、词解追本穷源,细致详尽;简释言简意赅,明白流畅;按语说理透彻,有所发挥,选注议论精当,有代表性。附文开拓思路,求真务实。”
本书既是中医院校师生学习和研究《金匮要略》的重要参考书,又是中医工作者求得深造的应读之书。
目录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
《金匮要略方论》序
绪论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栝蒌桂枝汤
葛根汤
大承气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防已黄芪汤
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白虎加人参汤
一物瓜蒂汤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百合知母汤
滑石化赭汤
百合鸡子黄汤
百合地黄汤
栝蒌牡蛎散
百合滑石散
甘草泻心汤
苦参汤
雄黄熏法
赤小豆当归散
升麻鳖甲汤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杂疗方第二十三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附文
附录
作者介绍
吕志杰,1952年5月生。河北省文安县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毕业后留校从事中药教学;转年调入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几科,任住院医师;1988年调到河北中医学院《金匮》教研室任教至今。目前,参加教材编写,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五年制、七年制规划教材《金匮要略》编委。本人潜心研究仲景学说,擅长内科杂病的诊治。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多种中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次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编著、主编和参编著作20余部。
文摘
序言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对于《金匮要略》这样一本医学史上的巨著,我始终怀有深深的敬意,同时也深感其学习之不易。平日里,我尝试着去阅读原文,但总是在一些关键之处卡壳,无法窥得全貌。这让我十分渴望能够得到一本能够真正“点亮”《金匮要略》的注释。我理想中的注释,应该能为我打开一扇理解的窗户。它不仅要解释字词的含义,更要深入到原文的精髓,揭示其背后蕴含的诊疗思路和临床应用价值。比如,书中提到的“吐血”、“咳血”等症状,我希望注释能清晰地辨析其发生的病机,以及《金匮要略》所提供的不同治疗方药的差异化应用。我尤其关注的是,注释能否帮助我理解张仲景在创立方剂时的“立法”与“遣药”的智慧。每一味药的选择,每一个方剂的组合,背后都应该有着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道理。如果注释能够对此进行细致的阐述,比如药物的君臣佐使关系,方剂的寒热温凉、补泻升降等,那将是极大的帮助。同时,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解读,引导读者思考《金匮要略》的理论在现代医学实践中的借鉴意义,而不仅仅是复述古人的经验。
评分一本厚重的医学典籍,初翻开时,心中不免有些忐忑。毕竟,《金匮要略》自古以来便是医家必读的经典,其博大精深之处,非一般学子能轻易掌握。而这本《金匮要略注释》,究竟能否为我这样初窥门径的读者拨开迷雾,指引方向,着实令人期待。我最看重的是注释的详尽程度。中医理论,尤其是经典理论,往往言简意赅,字字珠玑,背后蕴含着深厚的道理。如果注释只是简单地解释字面意思,那未免有些流于表面。我期望的,是能够深入到方剂的配伍意图、药物的性味归经、证候的辨析要点,甚至是背后所代表的哲学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书中是否能引用历代名家的医案,对同一条文的不同理解进行辨析,也是我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毕竟,经典的学习,往往是在不同视角、不同解读中不断深化理解的过程。同时,对于一些可能较为晦涩难懂的病症和治法,注释能否提供清晰的脉络梳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能辅以图表,如经络循行图、病理演变图等,那就更妙了,能够极大提升学习的效率和乐趣。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金匮要略注释》能成为我的良师益友,伴我在这浩瀚的中医海洋中,稳健前行,收获满满。
评分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平时喜欢阅读一些中医古籍,但《金匮要略》对我来说一直是个难以逾越的鸿沟。市面上关于《金匮要略》的注释版本不少,但总感觉有些版本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或者有些版本又过于简化,缺乏深度。我这次拿到这本《金匮要略注释》,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注释”二字所蕴含的可能。我希望能看到一套真正能够“注释”出《金匮要略》精髓的书。例如,在解释“金匮肾气丸”时,我期望它不仅能说明药物的组成和剂量,更能深入剖析其“温肾助阳,化气行水”的功效是如何通过药物的君臣佐使来协同实现的。对于书中提到的“胸痹”、“真心痛”等病证,我希望注释能够清晰地梳理其病因病机,并与现代医学的认识进行一定的对比和补充,这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另外,我对于医案的引用非常感兴趣。如果注释中能精选一些历代名家运用《金匮要略》方剂治疗相关病症的典型医案,并对这些医案的辨证施治思路进行详尽的分析,那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临床指导意义。我希望这本书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本能够激发我学习兴趣,帮助我融会贯通的“活”的经典。
评分说实话,我并非专业的医学人士,但对中医养生和一些基础的中医理论颇有兴趣。在阅读《金匮要略》原文时,常常会因为文言的晦涩而感到力不从心,很多时候只能大致领会其意,却难以深入。因此,一本好的注释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救星。我希望这本《金匮要略注释》能够做到“言简意赅,又深入浅出”。也就是说,它既要能准确地解释原文的含义,又不能过于冗长,让读者望而却步。我特别看重的是注释在解释方剂时,能否清晰地阐明每一个药物的作用,以及这些药物组合在一起的协同效应。比如,在解释“桂枝汤”时,我希望能知道为什么会有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和炙甘草这样的配伍,它们各自在方剂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而整体上又能治疗什么样的病症。此外,对于书中记载的病证,我希望注释能够提供更直观的描述,或许可以引用一些现代医学的病名来对照,这样更容易理解。《金匮要略》中的许多思想,我希望注释能够帮助我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推理过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上。如果能有一些简要的图示,比如病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或者方剂的配伍原理示意图,那将极大地方便我的学习。
评分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读者,我对《金匮要略》这本医书一直心怀敬意,但其古奥的语言和深奥的理论常常让我望而却步。这次偶然翻阅到这本《金匮要略注释》,便立刻被其厚重感所吸引。我最期待的是,这本注释能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同时,用一种更加现代、更加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解读经典。例如,对于《金匮要略》中一些描述相对抽象的病理概念,例如“水气”、“血痹”等,我希望注释能够提供更具象化的解释,甚至可以借助一些图示或者类比,帮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快速建立起概念。我特别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药物性味、归经的详细解释,并说明这些药物在方剂中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产生治疗效果的。再者,《金匮要略》中记载了许多经典的方剂,我希望能看到对这些方剂的详细剖析,包括其组方原理、加减变化、适应症以及禁忌症等。如果注释能结合一些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成果,对某些药物的功效进行科学解释,那就更加难能可贵了。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注释能够像一座桥梁,连接起古老的医学智慧和现代人的认知,让我能够更轻松、更深入地领略《金匮要略》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