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大全》广收古今成语45000余条,源流并重,是一部全面与精当相结合、实用与规范相兼顾的大型成语词典。
《汉语成语大全》2007年第1版,以其“广而全”“全而精”,深受读者欢迎。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编者对其进行了全面修订,于2011年出了第2版。第2版也一如既往地受到读者的欢迎。为了将这部词典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编者从第2版出版之日便开始着手第3版的修订,以将其打造为一部精品词典,使其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第3版历时6年终于面世。
这次修订全面贯彻执行了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在注重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同时,又增强了系统性和实用性。编者对条目、注音、释义、语见、例句、体例等做了全面的梳理和完善。
这次修订的主要方面有(前五项是重点修订项目):
一、增补了部分条目,使收词更加全面。如“蔼然仁人”“安分守命”“按甲束兵”。
二、增补了部分副条的语见,提供了大量书证。原书稿有部分条目缺少语见,补充后,全书的每个条目都配置了语见,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成语条目在古代典籍中的用法。
三、对引文进行了核对,便于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
四、对例句中一些表述不够恰当的地方进行了修改,便于读者掌握和运用。
五、对引书体例进行了统查,使全书系统性更加完备。
六、对条目的主副条进行了统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成语的流变。
七、对条目的注音,进行了梳理。
八、对释义和释义提示词(如“比喻”“形容”“指”)的使用进行了完善,提高其科学性。
九、根据内文变化,重新编制了《词目首字音序索引》和《词目首字笔画索引》。
显示全部信息●一部大型成语词典,收录成语45000余条。
●条目分主条和副条,反映了成语的源流演变。
●释义准确简明,提供了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语见丰富多样,列举了大量的古今书证。
●例句贴近生活,体现了成语在现代社会的使用和传播。作为一名语言爱好者,我购买这类书籍往往更看重其学术的严谨性和版本迭代带来的进步。从上一版到现在,我能明显感受到这次修订在考据上的用心。我特意去比对了几个过去版本中存在争议的成语的出处,发现这次的版本提供了更权威、更具说服力的考证资料,甚至引用了一些近些年考古发现或新出土文献的佐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这部工具书的信誉度。对于那些有多重解释的成语,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会按照历史演变脉络,清晰地勾勒出其意义的流变过程,这种“时间轴式”的解释方法,极大地满足了我对知识溯源的好奇心。而且,书中所附的一些索引和检索方式也进行了优化,查找效率比之前有了显著提高,不再是那种繁琐地从头翻到尾的体验。可以说,这次的“第3版”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增补词条,而是一次深层次的学术重构,让它在同类书籍中保持了领先地位。
评分这本新版的工具书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光是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对它寄予厚望。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收录广度上的表现,毕竟市面上关于成语的书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是在重复劳动。我特意翻阅了几个我印象中比较生僻或者容易混淆的成语,比如“宵衣旰食”和“惓惓于公”,看看它的释义是否准确到位,有没有深入挖掘到词语的语境和历史渊源。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近些年网络上兴起的一些新成语或者被广泛引用的俗语也做了收录和辨析,这体现了编者紧跟时代步伐的专业态度。排版设计上,双色印刷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深色和浅色的墨水交替使用,不仅能有效区分释义、例句和出处,极大地缓解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需要频繁查阅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内容的深度和形式的友好度上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让人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查询手册,更像是一部可以用来学习和沉思的语言宝典,非常值得拥有。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找一本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扎实语言基础的教材。所以,对于面向学习者的友好度,我有非常苛刻的要求。这本新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首先,它的释义语言非常讲究,既有准确的专业定义,又有通俗易懂的白话解释,确保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都能理解。其次,它在处理那些结构复杂或包含古代人名典故的成语时,特别设置了“知识点小贴士”或“典故溯源”的小方框,用一种更生动、更像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背景,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避免了枯燥的说教感。我观察到,孩子在使用这本书查阅时,很少出现“一查完就忘”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在记忆点设计上的巧妙安排。总而言之,它成功地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前提下,做到了对初学者和青少年极大的友好和包容,成功地将一本严肃的工具书,转化成了一把开启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种工具书的期待值通常是“够用就好”,但这次的体验远超预期。我最看重的是它的例句丰富度和实用性。很多旧版本的成语词典,给出的例句往往是文绉绉的、脱离现代生活语境的,读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反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然而,翻开这本书,我惊喜地发现它的例句非常贴近当代人的表达习惯,既有古典文学中的经典用法展示,也有现代新闻报道、日常对话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例如,对于一些含有贬义或褒义色彩非常明显的成语,它会通过不同情境下的例句对比,清晰地展现出其微妙的感情色彩差异,避免我们在日常交流中“用错场合”。这种注重实战应用的编纂思路,无疑大大提升了这本书的工具价值。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同义或近义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也有独到的分析,比如“安步当车”和“信步而行”在语感上的差异,讲解得极为精辟,让人茅塞顿开,感觉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评分这次购买体验,最让我感到物超所值的是它的装帧设计和附录部分的价值。市面上很多工具书为了追求轻便或廉价,往往牺牲了纸张和装订质量,拿在手里总感觉不经久耐用。但这一本,纸张厚实,印刷清晰锐利,即使是细小的笔画也能看得一清二楚,侧边切口平整,看得出厂商在品控上是下足了功夫的。更不用说,它的装帧设计在保持传统厚重感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的元素,放在书架上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文物”。至于附录部分,简直是彩蛋级别的惊喜。它没有简单地堆砌那些人尽皆知的冷知识,而是针对性地整理了与成语学习相关的语言学知识点,比如“四字格的构成规律”、“成语误用辨析”等专题性内容,这些内容虽然不是核心的成语释义,但对于深入理解汉语的结构和逻辑,提供了极佳的辅助视角。这让这本书从一本单纯的“字典”,升级成了一部系统的“学习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