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小词典-第2版

汉英小词典-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义盟 著
图书标签:
  • 词典
  • 汉英
  • 英语
  • 工具书
  • 语言学习
  • 第二版
  • 参考书
  • 双语
  • 便携
  • 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王府井书店旗舰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2903
商品编码:23162957600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汉英小词典-第2版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7-11-01
作者:刘义盟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45.00 页数: 印次: 6
ISBN号:9787517602903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2

内容提要

刘义盟主编的《汉英小词典》(第2版)是专门针对大中学生、中初级英语学习者以及学习汉语的国外读者设计编纂的学习型汉英工具书。《汉英小词典》(第2版)共收录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21000余条,条目内含例词和例句35000余条。专门收录初中、高中、大学英语教材或课外读物中的单字、常用字、复音词或词组等,同时收录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用的字词,兼顾常用百科词汇及近几年出现的新词。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有多个义项时,提供简明、准确、地道的中英文释义。附录丰富,27大类的分类词汇,涵盖家庭生活、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


经典永恒:一部跨越时代的文化桥梁 《世界名著精选导读》 这部厚重的文集,并非简单的名著汇编,而是一部精心策划、旨在引领读者深入理解世界文学殿堂的导览之作。它以宏大的视角,遴选了自古希腊悲剧到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本书的编纂理念,在于构建一座坚实的文化桥梁,让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思想精髓得以在中外读者的视野中交汇、碰撞。 全书共分六卷,每一卷都聚焦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文学运动,配以详尽的背景分析、文本细读和深层解读。 第一卷:古典的回响与启蒙的曙光(公元前5世纪—17世纪) 本卷精选了西方文学的基石之作,旨在展现人类文明早期对于命运、道德和理性哲思的探索。 核心内容导读: 古希腊悲剧的深度剖析: 重点解读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与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我们不仅提供精准的译文,更侧重于分析古希腊“命运观”与“宿命论”的哲学内涵,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引发的伦理困境。对合唱队(Chorus)的功能、三一律(时间、地点、动作)的戏剧结构进行详细解析。 罗马史诗的宏伟叙事: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作为罗马精神的象征,被置于重点分析的位置。导读部分深入探讨了“罗马和平”(Pax Romana)的意识形态构建,以及埃涅阿斯从个人情感向国家责任转变的史诗性张力。 中世纪的信仰与象征: 选取但丁·阿利吉耶里的《神曲》(尤其是“地狱篇”的象征主义)。文本侧重于解读中世纪神学体系对文学想象力的塑造,分析但丁笔下七宗罪与七美德的阶梯式结构如何映射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 文艺复兴的“人”的觉醒: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本卷的高潮。导读部分着重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张力”,分析堂吉诃德的荒诞行为如何折射出人文学科对中世纪骑士精神的解构与重塑。书中收录了关于“堂吉诃德式”精神在后世文学中流变的多篇学术评论。 第二卷:浪漫的激情与理性的反思(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 这一卷聚焦于文学从启蒙运动的理性秩序中挣脱,转向对个体情感、自然伟力以及民族精神的狂热追求。 核心内容导读: 德语浪漫主义的先声: 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的文本细读,着重于魔鬼墨菲斯托的哲学辩证法,以及浮士德对“无限知识”的永恒追求如何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原型。 英国抒情诗的自然颂歌: 重点分析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诗歌,探讨“想象力”(Imagination)在浪漫主义美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导读特别关注他们如何将自然景观视为心灵的投射场,以及“对平凡事物中蕴含的崇高之美的发现”。 哥特小说的兴起与心理幽暗: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被置于“科学的伦理边界”这一主题下进行探讨。分析小说如何预示了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异化和反人性后果,并将其置于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下考察。 俄国文学的早期基石: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分析“多余人”(Superfluous Man)这一经典形象的诞生,以及它对后续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深远影响。 第三卷:现实的重量与社会的批判(19世纪下半叶) 本卷深入探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文学如何担当起记录社会矛盾、揭示阶级冲突与人性深渊的重任。 核心内容导读: 批判现实主义的巅峰: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与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者侧重于剖析金钱对社会结构和家庭伦理的腐蚀,后者则聚焦于个体自由意志与僵化社会规范的悲剧性碰撞。导读提供详细的巴黎和俄国贵族社会阶层对照表。 自然主义的冰冷视角: 左拉的作品被用作“社会实验”的范例。重点分析其如何运用“环境决定论”来解释人物的命运,特别是对底层工人阶级生存状态的残酷描摹。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灵魂拷问: 《罪与罚》的解析超越了简单的侦探叙事,直指“理性主义的虚妄”与“信仰救赎”的哲学命题。书中包含对拉斯科尔尼科夫“超人哲学”的辨析,区分其与尼采哲学的细微差别。 第四卷:现代性的迷宫与内在转向(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 随着科学(尤其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人类心智的颠覆性揭示,文学开始从外部世界转向人类意识的深处。 核心内容导读: 意识流技法的革命: 重点分析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Stream of Consciousness)技巧。本书不回避其晦涩性,而是通过图表和时间线索辅助读者理解都柏林一天内的事件与人物思维的交织。 启示录般的预言: 卡夫卡的《变形》与《审判》。导读将卡夫卡置于“官僚体制的异化”这一背景下考察,分析其笔下荒诞、无助的主人公形象如何成为现代都市人精神困境的精准写照。 现代主义诗歌的碎片化: 艾略特的《荒原》。本书提供了对书中大量引文(拉丁文、希腊文、梵文)的背景注释,并论述了诗歌如何通过意象的跳跃来表达现代文明的破碎感。 第五卷:战争的创伤与反乌托邦的警示(20世纪中叶) 这一卷聚焦于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信心的毁灭性打击,以及知识分子对极权主义和技术统治的深刻反思。 核心内容导读: 反乌托邦文学的警世恒言: 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导读着重对比两种极权模式:“高压控制”与“舒适麻醉”的异同,并探讨“历史的修正”在当代信息环境中的现实意义。 存在主义的哲学根基: 萨特的《恶心》与加缪的《局外人》。本书清晰阐释了“荒谬感”(The Absurd)的哲学概念,以及主人公在面对世界无意义时所选择的行动伦理——反抗或接受。 后殖民文学的萌芽: 选取部分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早期作品,探讨“魔幻”元素如何作为一种反抗西方理性叙事、重构本土历史记忆的文学策略。 第六卷:后现代的解构与多元的探索(20世纪后期至今) 本卷关注文学如何瓦解既有的叙事结构,拥抱不确定性、戏仿和对媒介本身的审视。 核心内容导读: 后现代叙事的特征: 选取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分析其家族史如何映射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循环性,并讨论“时间”在小说中被多重处理的方式。 对语言和意义的质疑: 探讨博尔赫斯短篇小说中“迷宫”、“图书馆”和“无限”等核心意象的哲学指涉,分析其如何挑战读者的阅读惯性,指向语言本身的局限性。 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学图景: 选取近现代的非西方重要作家作品(如印度、非洲作家的代表篇目),探讨他们在吸收西方文学技巧的同时,如何成功地将地方性叙事提升至全球关切的层面,实现文化上的双向对话。 本书特色附录: 1. 文学术语深度解析: 对“元小说”、“互文性”、“陌生化”等现代批评术语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 2. 作家生平与时代背景年表: 附有详细的文学史时间线,帮助读者定位每位作家所处的文化脉络。 3. 跨文化主题追踪索引: 读者可以根据“爱情与背叛”、“权力与腐败”、“个体与群体”等主题,快速检索在不同文学作品中这些主题是如何被处理和演变的。 《世界名著精选导读》旨在提供一种深刻、系统且富有洞察力的阅读体验,它不仅让你“读到”名著,更让你“理解”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内在逻辑与不朽价值。它是一份伴随终生的文学智囊,引导你在浩瀚的经典海洋中,清晰地辨识航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词典的排版简直是场灾难,尤其是对于需要快速查找词汇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噩梦一场。字体的大小和行间距的设置似乎完全没有经过细致的考量,导致查找效率低下,眼睛也容易疲劳。我记得有一次为了找一个常用的短语,我花了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那感觉真是令人抓狂。而且,有些常用词的释义似乎过于简略,甚至有些地方的翻译显得有些生硬和不自然,读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人情味”,更像是机器硬生生翻译出来的结果。总而言之,如果设计者能在用户体验上多下点功夫,这款工具的实用性会大大提升,但就目前的版本来看,阅读和使用过程中的挫败感是真实存在的,让人不禁怀疑它是否真的考虑到了普通用户的实际需求。

评分

从一本工具书的角度来看,它的检索系统设计得似乎不太友好。虽然是纸质词典,但缺乏清晰的检索引导和巧妙的布局安排,使得查找效率大打折扣。比如,对于一些多义词的排列顺序,没有明确的区分度,初学者很容易混淆主要的释义和次要的释义。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在好几个相似的解释之间来回切换,才能找到我真正需要的那个含义,这极大地打断了我的学习思路和阅读节奏。一本优秀的词典,应该像一位高效的向导,引导读者迅速找到目标;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迷宫,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适应它的内部逻辑,而不是让读者自然而然地去运用它。这种人机交互上的不顺畅,是它作为工具书的一大败笔。

评分

关于它的例句部分,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失望的环节。很多单词后面提供的例句,结构过于简单,甚至有些例句的语境设置得非常刻板和脱离实际生活。它们更像是为了“凑数”而硬塞进去的“教科书式”的句子,完全没有体现出英语在不同场景下的灵活运用方式。学习语言,例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词汇在实际对话和写作中是如何“呼吸”的。如果例句本身质量不高,不仅帮不了理解,反而会误导学习者形成僵硬的语言表达习惯。我更期待能看到一些更地道、更生活化的场景例句,哪怕数量少一些,质量也远胜于这种数量堆砌而成的“无效信息”。

评分

从内容深度上来说,我感觉这本书在收录词汇的广度上做得还算过得去,基本覆盖了日常交流中大部分需要的词汇,但进入到专业领域或者更细致的语境时,它的短板就暴露无遗了。比如,在涉及到一些近几年才兴起的网络热词或者特定行业的术语时,它显得力不从心,更新速度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我希望一本“第二版”的词典,能在紧跟语言发展趋势上做得更出色一些,毕竟语言是活的,词汇库也应该与时俱进。如果只是在旧版的基础上做微调,而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内容革新,那么它的竞争力相较于那些持续在线更新的电子词典来说,就会大打折扣。对于追求全面性和前沿性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覆盖范围可能略显保守了。

评分

我必须吐槽一下这本书的装帧质量,拿在手里感觉非常轻薄,这让我对它的耐用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书页的纸张质量也比较一般,那种微微泛黄、纸张偏薄的感觉,让我在翻阅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留神就把纸张弄坏了。考虑到它作为一本工具书,经常需要被携带、翻阅和标记重点,这种略显“廉价”的做工实在让人不太放心。我更偏爱那些用料扎实、拿在手里有分量的词典,那样才能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仿佛它能陪伴你度过漫长的学习旅程。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应急的、不太耐用的辅助读物,实在让人难以产生长久使用的热情和信赖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