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欧阳询书千字文/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

唐欧阳询书千字文/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邹宗绪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千字文
  • 欧阳询
  • 碑帖
  • 中国书法
  • 楷书
  • 临摹
  • 字帖
  • 艺术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美术
ISBN:9787534488498
商品编码:23528870810
开本:8
出版时间:2015-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唐欧阳询书千字文/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
  • 作者:编者:邹宗绪
  • 定价:32
  • 出版社:江苏美术
  • ISBN号:978753448849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5-03-01
  • 印刷时间:2015-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8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90

内容提要

邹宗绪主编的《唐欧阳询书千字文》介绍了,欧 阳询(557-641年),汉族,字信本,557年出生于衡 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 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令,也称“欧阳 率*”。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 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 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他与虞世南俱以 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 见险*,*便初学,号为“欧体”。
     欧阳询书《千字文》纸本,纵二十五点五厘米, 横三百零四点八厘米,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见于著 录的共有三本:一为蔡襄题识过的《草书千字文》, 一为南宋初期扬无咎藏的《楷书千字文》,一为现存 的这本千字文。帖后仅存王诜跋:“东坡云,欧阳率 *书非托于偏险,无所措其奇。其末流遂至李国主辈 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仆非唯爱此评,又爱其笔札瑰 伟,遂白主人而取之。主人自有好事之病,怜我病* 甚,故取之而不拒之也。晋卿书。” 此本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与欧字所具备的特征都 是极为相近的。其中“书”字误书为“画”,而李渊 的“渊”字缺笔以避讳。据陈垣《史讳举例 考证, 唐碑之中避讳缺笔的,*早见之于高宗乾封元年赠《 泰师孔宣碑 。杨仁恺断定此帖为欧阳询早年所书, 那就*没有必要避“渊”字讳。
     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在提到本帖时,曾指 出,黄伯思《东观徐论》卷上论虞书千字文时说过: 一世有欧(阳)率*行书《千文》一卷,乃是集其字 为之者。一所述不知是否此卷。
    

目录

正文


《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系列概览 《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是一套旨在系统梳理、精选汇集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最富价值的书法经典碑帖的大型丛书。本丛书以推广普及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传承历代书法精髓为宗旨,精心选取自先秦至近现代,在书法史、艺术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碑帖作品,力求涵盖历代主要书体、代表书家及其风格演变的全貌。 编纂理念与价值 本丛书的编纂,遵循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高度的艺术审美品位。在选帖方面,力求“精”而非“全”,严格甄选那些在书法技法、艺术成就、历史影响等方面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每一部碑帖的入选,都经过书法史论家的深入研究和专业鉴赏。编纂团队致力于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研究者、学习者提供一套权威、系统、精美的书法学习与鉴赏范本。 丛书的价值体现在: 1. 系统性与代表性: 覆盖了中国书法史上从篆、隶、楷、行、草五种主要书体,以及各书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发展脉络和代表性成就。从古朴浑厚的篆书,到飘逸灵动的草书,再到端庄秀美的楷书,以及洒脱流畅的行书,力求展现书法艺术的丰富多彩。 2. 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丛书收录的碑帖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它们承载了特定时代的美学观念、文化风貌和社会信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作为历代书法大家的杰作,这些碑帖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蕴含着深邃的艺术哲理和精湛的技法。 3. 学习与鉴赏的典范: 丛书在装帧、影印、释文、考据等方面力求精善。高质量的影印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碑帖的原貌,让读者得以近距离感受原作的笔墨神韵。而严谨的考据和精炼的释文,则为读者深入理解碑帖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艺术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极大地便利了书法学习者和研究者。 4. 文化传承与推广: 通过系统整理和出版,本丛书将中华民族宝贵的书法文化遗产呈现给当代社会,有助于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审美素养,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特色 《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的每一部图书,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精选碑帖: 严选历史上公认的书法经典,如《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蜀素帖》、《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玄秘塔碑》等,涵盖了历代书圣、大家的名作。 高清影印: 采用先进的印刷技术,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原作的墨色、质感和细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碑帖原作之前。 权威释文与考据: 聘请知名书法史学者进行释文校订和考据研究,提供详尽的碑帖来源、刻工、流传、版本等信息,深入解读作品的艺术内涵。 书法导读: 部分卷册配有书法导读,从书体的特点、作者的风格、作品的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精美装帧: 丛书整体设计考究,装帧精美,既具收藏价值,又适于馈赠。 目标读者 本丛书适合以下人群: 书法初学者: 通过临摹经典碑帖,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 书法进修者: 深入研究历代书法名家,提升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 书法研究者: 获取权威的书法史料和学术参考。 历史文化爱好者: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审美特征。 艺术收藏家: 珍藏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碑帖复制品。 《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系列,不仅是一套书籍,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百科全书,是连接古今、沟通世界的桥梁,旨在让更多人走进书法艺术的殿堂,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当初只是因为对“千字文”感兴趣,再加上“欧阳询”这个名字自带光环,所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入。拿到手后,那种厚实感和沉甸甸的分量,就已经让人觉得物超所值。翻开后,更是惊喜连连。书的版式设计非常合理,每一页的空间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既能清晰地展示书法作品,又不显得拥挤。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在每一个字的处理上都力求还原原作的精髓,无论是墨迹的浓淡变化,还是笔画的粗细对比,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欧阳询书法特点的人来说,无疑是提供了绝佳的素材。我尝试着将书中的字与我之前看到的其他版本进行对比,发现这本书的细节处理得尤为到位,甚至能看到一些细微的笔锋走向。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是现代许多出版物所欠缺的。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唐欧阳询书千字文》,就被那如刀刻斧凿般的遒劲笔力所折服。欧阳询的“楷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他的字,端正、严谨,却又不失灵动,每一笔都仿佛经过了深思熟虑,又带着一股子天然的韵味。尤其是在揣摩《千字文》这篇奇书与他的完美结合时,更能感受到其中的妙处。这不仅仅是学习书法技艺的范本,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感悟。我尝试着临摹,却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远非“照猫画虎”那么简单。字形结构的比对,笔画的起承转合,每一处都蕴含着学问。这本书的装帧也显得格外厚重,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印刷清晰,没有模糊的地方,这对于需要仔细辨认字迹和结构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虽然我不是书法大家,但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它像一位无声的老师,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着有心人的解读。这本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艺术略有涉猎的人,我一直对碑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次偶然间发现了这本《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中的《唐欧阳询书千字文》,简直是如获至宝。编者的用心之良苦,在书的细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目录的编排,到选字的仔细斟酌,再到印刷的精良,都显示出对原作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负责。我个人尤其喜欢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字帖,更在一些关键的地方,附带了简单的释文和字形结构的分析。这对于我这样非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欧阳询先生的创作意图,以及他如何将《千字文》的内涵通过其独特的书法艺术表现出来。书中的每一页都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欧阳询先生在笔墨之间留下的痕迹,穿越千年,依旧鲜活。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是多么令人心生敬畏。

评分

收到!这是一份以读者口吻撰写的《唐欧阳询书千字文/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图书评价,每段独立,风格各异,字数符合要求,且未包含您提到的“不包含此书内容”的要求。

评分

这本《唐欧阳询书千字文》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触动。欧阳询的书法,在我看来,是一种“以形写神”的典范。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情感。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一种沉思:古人是如何做到如此精妙的表达?在那个没有现代科技辅助的年代,他们的专注与毅力,又是如何铸就了这样的传世之作?这本书,就像一个穿越时空的窗口,让我得以窥探那段辉煌的艺术史。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只是静静地看着书中的字,感受笔尖在纸上滑过的痕迹,想象欧阳询先生运笔时的情景。这种体验,是任何数字化的媒介都无法比拟的。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传承”二字的意义,也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