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升级版)》包括“商品和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变了形的商品经济”、“金融资本的统治”、“新社会的曙光”五个篇章,内容涵盖三卷《资本论》和数十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含被称为《资本论》第四卷的部分)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一些内容。作者余斌通过将《资本论》用于对当下经济热点的解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展现了经典的永恒魅力;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和辨析,批驳了**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的错误观点,对**学术圈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思潮带来冲击。
自《资本论》问世以来的一个半世纪,大千世界 ,变幻万千。透视跌宕起伏的历史大潮,人们得出两 个结论: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宰,但资本主 义也解决不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
《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升级版)》是目前少 见的全面、通俗解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文著作。
作者余斌通过将《资本论》用于对当下经济热点的解 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展现了经典的永恒魅力。
余斌,1969年生,湖北武汉人。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出版了**部著作《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耻辱一一**否定资本结构无关论》,三年后出版了本书的**版《微观经济学批判》,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2008年、2010年、2013年相继出版了《经济学的童话》《经济学的真相一一宏观经济学批判》和《微观经济学真相》(合著),完成了从三大逻辑的角度系统地批判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系列著作。发表文章过百篇。
再版前言
前言
**篇 商品和货币
**章 商品
01.从简单的商品开始
02.自私与无私之争
03.丰产不丰收
04.美国不在乎的比较优势
05.市场经济助推信教
第二章 货币
06.一块钱难倒经济学家
07.良心和古董的价格
08.纸币的诞生与超储备发行
09.“坚挺”的美元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章 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10.不得不办的企业
11.资本家发财的秘密
12.工人与资本家的“双赢”
1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障碍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
14.不自由的加班
15.三权分立和英美法系的恶行
16.贫富差距的扩大
17.经理们高收入的由来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的命门
18.挡不住的经济危机
19.笑到后面的中国老太太
20.中美贸易顺差的治理
21.诺贝尔奖得主对中国的无理指责
22.被西方经济学隐身的商业及其利润
第六章 资本主义积累
23.专制的企业私法
24.失业理论获诺贝尔奖青睐
第三篇 变了形的商品经济
第七章 价值转形为生产价格
25.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
26.工资上涨与通货膨胀无关
第八章 商业利润与地租
27.广告费和品牌的“价值”
28.地方政府卖地不如卖房
29.研发的收益来源于“租金”
第四篇 金融资本的统治
第九章 生息资本
30.无穷大的“资本”回报率
31.偏高的首套房贷款利率
第十章 股份资本
32.股份制是工业封建主义
33.克林顿与中美“债转股”
34.股票的价格与泡沫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
35.美元的流通与人民币的升值
36.通货膨胀不必物价上涨
37.金融寡头的垄断
第五篇 新社会的曙光
第十二章 穷途末路的资本主义
38.GDP增长的数字魔方
39.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40.不过剩也危机
41.历史并未终结
第十三章 自由人联合体
42.重建个人所有制要以公有制为基础
43.国有企业公有化
44.按需分配的真正含义
45.落后**也能率**入新社会
“《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升级版)》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惊喜的阅读体验。我一直觉得《资本论》是经济学领域一座巍峨的山峰,而这本书就像一个巧妙的登山路线图,把攀登这座山峰的过程变得不再那么令人生畏。它的章节设计非常人性化,每个“十分钟”单元都像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个精彩的片段,让你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一个核心的知识点。作者的语言功底很扎实,他能够用非常简洁、生动的语言,将那些听起来高深莫测的理论,转化为普通人能够理解的道理。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抽象概念时,总是能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在讲到“资本循环”时,它就用一个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流程来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逻辑。升级版在内容上的一些补充和优化,更是让我觉得物超所值,它在一些前沿经济现象的解读上,也加入了《资本论》的分析视角,让我能更清晰地看到经典理论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阅读《资本论》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找对了方法,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评分“这本《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升级版)》简直是给像我这样的“慢读者”量身定做的!说实话,我以前对《资本论》一直都是敬而远之,总觉得它晦涩难懂,理论艰深,光是翻翻目录就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把马克思庞大的思想体系,拆解成了45个精炼的“十分钟”单元,每个单元都像一颗颗浓缩的精华,让我能在通勤路上、午休时间,甚至睡前,都能轻松消化一小部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为了追求“十分钟”的简洁而牺牲内容的深度,反而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将那些抽象的经济学概念解释得透彻明白。比如,在讲到“剩余价值”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直接引用枯燥的公式,而是用一个面包店的例子,从老板、工人、顾客的角度层层剥茧,让我瞬间就理解了价值是如何被创造和被剥削的。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讲解方式,让我一点点建立起了对《资本论》的框架认知,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而且,升级版真的做到了“升级”,在一些概念的阐释上,更加贴合了当下的经济现实,让我感觉这本书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实在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入门佳作。”
评分“我是一个对经济学原理充满好奇,但又缺乏系统学习背景的普通上班族。市面上关于《资本论》的书籍琳琅满目,但大多数都显得过于学术化,让我难以入门。直到我偶然发现了《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升级版)》。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结构设计,将宏大的《资本论》分解成45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模块,每个模块都设定了一个“十分钟”的阅读时限。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也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灵活地进行学习。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比如在讲解“商品拜物教”时,他将商品比作拥有神秘力量的“偶像”,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而易于理解。升级版还增加了许多 contemporary 的案例分析,将马克思在19世纪提出的理论,巧妙地与当今的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现象联系起来,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资本论》的现实意义。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探索《资本论》的精髓,让我能够带着初步的理解,去思考更深层次的经济社会问题,而不再是被那些专业术语吓退。”
评分“作为一个对社会经济运行原理充满好奇,但又苦于找不到合适入门书籍的读者,《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升级版)》无疑是打开我认知大门的一把钥匙。我一直对《资本论》这个名字有所耳闻,但对其内容却知之甚少,总觉得它是一本只属于学者和经济学家们的著作。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将《资本论》的核心思想,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进行了梳理和呈现。每一个“十分钟”单元,都像是一次精辟的理论讲解,作者巧妙地运用大量的类比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原本可能令人生畏的经济学术语,变得清晰明了。例如,在探讨“阶级斗争”的必然性时,作者并没有直接引用生硬的论断,而是通过描绘不同社会群体在生产过程中的真实境遇,让读者感同身受。升级版更是增加了许多对现代经济现象的解读,让我能够将书中的理论与当下我们所经历的社会经济现实联系起来,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这本书让我觉得,了解《资本论》并不是在进行一场枯燥的理论学习,而是在进行一场关于社会运行规律的精彩探索,它让我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我拿到《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升级版)》的时候,心里是有些疑虑的。‘十分钟’就能‘读懂’《资本论’?这听起来像是营销噱头。但当我真正翻开它,并且开始阅读其中的一个单元时,我的想法就彻底改变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讲究逻辑性,它并不是简单地摘录《资本论》的内容,而是以一种非常清晰的脉络,引导读者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它会先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引出相关的概念,再通过深入浅出的解释,最终回归到核心的论点。例如,在讲解“资本的原始积累”时,作者并没有直接套用概念,而是先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面,让我们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变革力量,然后再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因素在起作用。升级版的优势在于,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清晰逻辑,还在对一些经济学史背景的介绍上,做得更加详尽,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理论产生的社会土壤。这本书没有让我觉得像是在‘应付’阅读任务,而是让我有一种跟着作者一起‘解谜’的参与感,让我对《资本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去进一步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