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本丛书通过精选中国书 法史的名碑名帖,对每一作品背后的故事深入浅出的 讲解,从作者、技法、师承、书法趣闻以及在书法史 上的地位等诸方面立体解读,让读者*好地了解作品 的精神内涵,领会中国书法艺术的文脉与迷人魅力。
丛书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宋元明清》四册。本册为文师华著的《书法的故事 (隋唐五代)》。
文师华,1961年出生,江西瑞昌人。文学博士。任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导,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政协委员,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及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楹联学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金元诗学理论研究》《书法纵横谈》,主编《赣文化通典》(江西书画卷),参编《全宋诗》,编著《黄庭坚·砥柱铭》《中国十大行书集》《庐山历代书法精品百幅》《王羲之尺牍》等古代法帖50多本。合著有《中国诗学史》(宋金元卷)、《历代唐诗论评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江西卷》等。加13年1月受聘为江西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龙藏寺碑》:隋代*煊赫的一块楷书碑刻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平中寓险的唐楷范式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温润平和的唐楷风范
唐太宗《晋祠铭》:***块行书大碑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典雅华丽的唐楷范式
锺绍京《灵飞经》:精妙秀逸的小楷
孙过庭《书谱》:书论名著和草书名帖
李邕《麓山寺碑》:笔力雄健的行楷书
张旭《古诗四帖》:飘逸潇洒的狂草
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方正壮美的新书风
颜真卿《祭侄文稿》:饱含血泪的“天下第二行书”
怀素《自叙帖》:奇特矫健的狂草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道劲峭拔的唐楷典范
杜牧《张好好诗卷》:潇洒风流的诗书墨迹
杨凝式《韭花帖》等:意趣萧散的行书名帖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不同于一般学术著作的严谨和枯燥,它更像是一篇篇充满个人见解和情感的文章。作者在讲解书法理论时,并没有生硬地罗列概念,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抽象的艺术语言变得通俗易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某位书法家的用笔特点时,用了“如龙飞凤舞,又如泉涌山川”这样的词句,一下子就勾勒出了那种动态的美感,让我对抽象的笔法有了直观的感受。而且,作者的语言很有感染力,读起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他对于书法作品的赞美,对于历史人物的惋惜,都让我能感受到他深厚的热情和真诚。有时,我甚至会觉得他是在跟我对话,分享他多年来对书法的热爱和感悟。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叙述方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
评分我一直以为,书法史就像是一部枯燥的教科书,充满了年代、名字和流派的堆砌,直到我读到这本书。它打破了我对历史书籍的刻板印象,用一种充满故事性的方式,把我带入了那个风起云涌的隋唐五代时期。作者在叙述时,总能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书法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我不仅了解了书法的美学演变,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例如,书中对唐朝盛世时期书法繁荣景象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长安城,看到各路书法家挥毫泼墨,将盛唐的气象融入笔尖。又如,在描述战乱频仍的五代时期,书法艺术如何依然能在夹缝中求生存,甚至涌现出别具一格的风格,这一点更是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任何艺术形式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而书法,更是中华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的绝佳载体。读完这本书,我对那个时代的了解,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更增添了一层文化艺术的维度,让我觉得更加立体和鲜活。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会是一本比较严肃的学术著作。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书中那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所吸引。作者不仅仅在梳理书法史的脉络,更是在解读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密码。他善于从细微之处着眼,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并从中提炼出富有洞察力的观点。例如,他对某个时期书法风格转变原因的分析,就非常有深度,让我对书法史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张力。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许多作者个人的思考和感悟,让这本书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人文的温度。这种将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相结合的叙事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启发性,它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引导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书法艺术。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种艺术,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法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它所处的文化土壤和历史背景。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孤立地讲述书法,而是将其置于广阔的历史画卷中,让我看到书法艺术如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孕育、发展和演变。书中对于当时社会制度、文人阶层、甚至宗教信仰对书法风格产生影响的分析,都让我耳目一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地域书法风格差异的讨论,比如南北方书法的不同气质,让我看到了地域文化对艺术风格的塑造力。这本书让我明白,书法不仅仅是个人技艺的展现,更是承载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审美取向。读完这本书,我再去看那些书法作品,会觉得它们不仅仅是美丽的文字,更是鲜活的历史见证,充满了时代的印记和人文的温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黑色的背景衬着金色的书名,瞬间就勾起了我想要探究一番的兴趣。我一直对书法有着朦胧的好感,总觉得那一个个方块字里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能跳跃的生命力,能沉淀的千年文化。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虽然我并非科班出身,对书法的专业术语也知之甚少,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却十分亲切,仿佛是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友,娓娓道来,将那些繁复的书法史料化作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不同书法家性格与笔法的关联的描写,比如王羲之的飘逸灵动,颜真卿的端庄雄浑,仿佛通过他们的字,我们能直接触摸到他们的灵魂,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书中引用的那些经典碑帖的拓片,在放大后更是清晰可见,每一笔每一画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故事,我常常会对着这些字迹出神,想象着当时书写者的心境,以及这幅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经历的风雨。这本书让我感觉,书法并非只是冰冷的笔画组合,而是与历史、与文化、与人本身紧密相连的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