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原书第3版) |
| 图书定价: | 139元 |
| 图书作者: | (美)兰德尔?E.布莱恩特(Randal E.Bryant)等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11/1 |
| ISBN号: | 978711154493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
| 版次: | 1 |
| 作者简介 |
| Randal E. Bryant 1973年于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获得学士学位,随即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生院,并在1981年获计算机博士学位。他在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做了三年助教,从1984年至今一直是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的教师。他现在是计算机科学的大学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和计算机科学学院的院长。他同时还受邀于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 |
| 内容简介 |
| 和第2版相比,本版内容上*的变化是,从以IA32和x86-64为基础转变为完全以x86-64为基础。主要更新如下: ? 基于x86-64,大量地重写代码,首次介绍对处理浮点数据的程序的机器级支持。 ? 处理器体系结构修改为支持64位字和操作的设计。 ? 引入更多的功能单元和更复杂的控制逻辑,使基于程序数据流表示的程序性能模型预测更加可靠。 ? 扩充关于用GOT和PLT创建与位置无关代码的讨论,描述了更加强大的链接技术(比如库打桩)。 ? 增加了对信号处理程序更细致的描述,包括异步信号安全的函数等。 ? 采用*函数,更新了与协议无关和线程安全的网络编程。 |
| 目录 |
出版者的话 ................ |
| 编辑推荐 |
| 1.第二版销售突破100000册,第三版重磅上市! 2.理解计算机系统*书目, 10余万程序员的共同选择 3.卡内基-梅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选用指定教材 4.从程序员视角全面剖析的实现细节,使读者深刻理解程序的行为,将所有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5.新版本全面基于X86-64位处理器 6.全新的阅读和学习体验:由国内名师录制章前导读,使读者可以了解各章的重点内容和知识关联,形成关于计算机系统的知识架构。并开设了本书的网络社区,读者可加入社区,获得本书相关学习资源,了解活动信息。 |
坦白说,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它的难度有所顾虑,毕竟“深入理解”这几个字就足以让不少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编写风格却出乎意料的引人入胜。它不是那种堆砌理论、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引导你探索计算机系统的奥秘。它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例子,将复杂的计算机概念娓娓道来,让我能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甚至动手去验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系统级 I/O”的部分,以往我只会简单地调用文件读写函数,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底层,数据是如何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传递,I/O请求是如何被操作系统处理,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I/O模型来提高效率。这种对细节的挖掘,让我对“如何高效地进行系统编程”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我将来从事更底层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是一个对计算机底层原理充满好奇的学习者,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讲解计算机系统从硬件到软件全貌的书籍。这本书无疑是我的“宝藏”。它就像一个万花筒,将计算机世界的各个组成部分——从二进制的数字世界,到汇编指令的低语,再到操作系统的宏观调度——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之前对计算机的理解是碎片化的,比如知道有CPU、内存、硬盘,也知道有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但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就一知半解。这本书则像一条清晰的主线,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不仅讲解了“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比如为什么需要存储器层次结构,为什么需要虚拟内存,为什么进程切换会带来开销。这种探究本质的精神,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方向有了更明确的指引。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对“操作系统”这个概念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操作系统就是给电脑提供一个界面,然后运行各种软件的“管家”而已。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操作系统背后那庞大而精密的运作体系。它详细地讲解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并发控制等操作系统核心功能,并将其与底层的硬件原理紧密结合。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把操作系统描述成一个高不可攀的巨兽,而是通过清晰的逻辑和实例,展示了操作系统设计中的权衡与取舍,以及各种经典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巧妙应用。比如,它讲解的虚拟内存机制,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的程序可以使用比物理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以及页表、TLB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本书让我对操作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操作系统内部机制的兴趣。
评分作为一名有一定编程基础但对底层原理知之甚少的开发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帮助我构建起对计算机系统更全面的认知。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甚至远超我的预期。它并没有停留在“如何写代码”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代码是如何被执行”以及“程序是如何与硬件交互”的本质。我曾花费了大量时间去优化性能瓶颈,但很多时候都是在“猜测”和“试错”,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它详细讲解了数据表示、指令集架构、存储器层次结构、链接、进程、虚拟内存、I/O等核心概念,并且这些概念的讲解都非常严谨,同时又兼顾了可读性。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某些代码写法会影响性能,为什么某些数据结构在特定场景下表现更好,为什么并发编程需要如此小心谨慎。这本书让我从一个“代码搬运工”进化成一个更具洞察力的开发者,对程序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能够写出更高效、更健壮的代码。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计算机世界的大门,虽然名字听起来有点硬核,但实际上它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带领我这个“小白”一步步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我之前一直觉得计算机就是个“黑盒子”,按下电源键,输入命令,然后就能得到结果,至于中间发生了什么,完全是一片空白。但这本书不一样,它从最底层的硬件构架讲起,比如CPU是如何工作的,内存是如何存储数据的,再到操作系统如何管理这些资源,如何让无数的程序井然有序地运行,每一个概念都讲得清晰透彻,而且配合大量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它讲解程序编译和链接的部分,过去我只知道写完代码要“运行”,但现在我理解了代码是如何从人类可读的文本变成机器可执行的指令,中间经历了哪些精妙的转换。这本书让我不再对计算机产生畏惧,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