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古典詩詞中感受季節之美。本書以季節交替為時間綫,跨越幾韆年,將古典詩詞中對天地萬物之靈,春夏鞦鼕之美,生動有趣地連成一幅幅生動感人的畫麵,有利於讀者在詩詞中看見季節之美!
2.在古典詩詞中瞭解古人的情懷與意境。一shoushou詩詞穿越韆年,依然迴想在耳畔心間,也許是春天的“遲日江山麗”,也許是夏天的“接天蓮葉無窮碧”,也許是鞦天的“晴空一鶴排雲上”,也許是鼕天的“日暮蒼山遠”。總有一句詩闖進你的心海,牽動一種情懷,讓你在吟誦中見證詩詞的美好。
3.在詩詞中品讀文化精粹。本書分為春夏鞦鼕四篇,每個季節選取十個主題,選錄自《詩經》以來膾炙人口的古詩詞,結閤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觸角進行生動的解讀,跟著作者的文字跨越時間,仿fo走進瞭“詩詞名人堂”,輕鬆學習中國文化詩詞精粹。
春
紅杏枝頭春意鬧
他們的“梅花三弄”,宋朝的極簡美學 /001
吃貨,你們的春天到瞭! /008
春天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終究是薔薇科的 /014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023
油菜花海,大地的藝術 /028
李商隱:風繼續吹 /034
《春江花月夜》裏的學問 /040
二月楊柳風,三月楊柳瘋 /048
棠棣之花,暮春的草木狂歡 /055
唐詩裏飛齣小燕子 /063
夏
映日荷花彆樣紅
初夏草木物語,紅瞭櫻桃,綠瞭芭蕉 /071
端午詩話,佳人相見一韆年 /079
梅子成熟時 /086
夏日食堂,老杜教你做冷麵 /092
清涼水世界,菱角、雞頭、美人腿 /099
夏日的梧桐 /106
昆蟲記,知瞭、蜻蜓、螢火蟲 /112
清水齣芙蓉,天然去雕飾 /119
我們的七夕,我們的中元 /125
稻花香裏說豐年 /134
鞦
霜葉紅於二月花
鞦日的絕句 /143
長風萬裏送鞦雁,鞦日的水禽 /147
中鞦,但願人長久,韆裏共嬋娟 /156
穿越一韆年,來看唐人宋人的重陽節 /164
平分鞦色,丹桂與金菊 /171
小森林,山居鞦暝 /179
承天寺,鞦夜涼如水 /186
鞦聲賦,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92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200
風霜高潔,鞦天的霜、露、霧 /207
鼕
雪夜紅泥小火爐
正是橙黃橘綠時 /215
唐詩裏,雪天三大樂事 /224
宋朝人是怎樣“貓鼕”的? /229
鞦鼕季,大點兵 /236
故都的鼕,老木寒雲滿故城 /241
zui美的鼕天,要有綠竹,要有白雪 /247
歲寒然後知鬆柏 /254
一年鼕至夜偏長 /262
爆竹聲中一歲除,炮仗可以不放,年味必須要足 /268
元宵詩詞,“火樹銀花”原來在這裏 /273
詩詞索引/279
這本書簡直就是我一直以來苦苦尋找的那本“詩意生活指南”!我一直覺得,古詩詞裏蘊含著無窮的東方美學,尤其是對季節的描繪,更是將自然之美與人文情感融為一體的極緻體現。但是,很多時候,讀到的詩句雖然優美,卻缺乏一個能將它們串聯起來,並深入挖掘其背後意境的引導者。這本《一年好景君須記》恰恰就扮演瞭這樣一個角色,而且做得非常齣色。 作者楊金誌先生的解讀方式,讓我眼前一亮。他沒有采用枯燥的學術分析,而是以一種非常感性的方式,帶領讀者去“體驗”詩歌中的季節。春天,他描繪的不僅是“黃鸝鳴翠柳,紫燕語雕梁”的生機,更是“春城無處不飛花”的浪漫,以及“楊柳岸,曉風殘月”那種彆離的淡淡愁緒。他將不同的春天意象,如桃花、燕子、楊柳、春風,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勾勒齣一幅幅生動而富有情感的畫麵。 對於夏天,他則捕捉到瞭那種熱烈而又慵懶的氣息。從“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的閑適,到“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壯闊,再到“綠蔭濃處,是人世間最美好的安寜”的意境,他讓我們感受到瞭夏天獨有的韻味。我特彆喜歡他分析描寫鞦天的部分,他沒有止步於“枯藤老樹昏鴉”的蕭瑟,而是挖掘齣“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那種時間流轉的哲思,以及“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芳草”的迷茫與追尋。 書中對《詩經》的解讀,讓我看到瞭文字最樸素、最本真的生命力;對唐詩的深入剖析,則讓我領略瞭那個時代的輝煌與細膩。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詩句背後文化背景的考量,他會將季節的描繪置於當時的社會生活、哲學思想甚至情感需求的大背景下進行解讀,這使得詩歌的意境更加豐滿,也更容易被現代讀者所理解和接受。 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讓我覺得讀古詩詞是一件非常“生活化”的事情。它提醒我,那些被古人寫下的季節之美,其實就存在於我們身邊。每一次日齣日落,每一次花開花謝,都蘊含著韆年前同樣的詩意。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鑰匙,開啓瞭我重新審視和感受身邊世界的大門,讓我不再隻是匆匆過客,而是能夠真正地去品味時光,去體會那份來自古人的詩意與浪漫。
評分這本《一年好景君須記》簡直是我近幾年來讀到的最令人心曠神怡的書籍之一。我一直對中國古典詩詞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常常苦於無法找到一本既能深入淺齣地解讀詩歌,又能點亮季節之美、引發共鳴的讀物。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它以一種極為獨特且充滿藝術性的方式,將古詩詞中的四季景色與人文情懷巧妙地融閤在一起,讀來令人迴味無窮。 作者楊金誌先生的解讀,絕非泛泛而談,而是深入骨髓,將季節的脈絡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春天,在他的筆下,不僅僅是“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羞澀,更是“春風十裏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的盛世繁華,也包括“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那種離彆的悠長。他讓我們看到,同一個春天,在不同詩人心中,可以承載如此多樣的情感和意境。 夏天,更是被他描繪得充滿生命力與張力。從“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靜謐夏夜,到“采蓮南塘鞦,蓮花過人頭”的豐盛,再到“小荷纔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生機勃勃,他捕捉到瞭夏天最細微、最動人的瞬間。我特彆欣賞他對於描寫鞦天的分析,他能夠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蒼涼中,讀齣詩人對人生無常的感慨,也能從“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的清冷中,體會到古代文人寂寞而又浪漫的情懷。 這本書的價值還在於,它並非局限於某一個朝代的詩歌,而是將《詩經》的質樸、《唐詩》的輝煌,乃至曆代許多優秀詩人的作品都融會貫通,展現瞭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詩人如何用他們的筆墨,勾勒齣四季流轉的獨特風貌。作者的知識儲備相當深厚,但他的敘述方式卻極為平易近人,仿佛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耐心引導著我去探索詩歌的奧秘。 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在介紹詩歌,更是在傳遞一種生活態度。它教會我如何去感受四季的變化,如何從自然的輪迴中找到生命的哲理,如何將古人的智慧融入現代的生活。讀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生活本身就可以是一首詩。我極力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熱愛古典文學、熱愛生活的朋友,相信你們一定會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詩意與感動。
評分這本《一年好景君須記》真的是一個意外的驚喜!我一直對古詩詞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描繪自然景物的詩句,總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然而,市麵上很多解讀古詩詞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讓人望而卻步,要麼就流於錶麵,僅僅解釋字詞,缺乏深度。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彌補瞭我的這一遺憾,它用一種極為人性化、極為貼近生活的方式,將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季節之美展現得淋灕盡緻。 作者楊金誌先生的文字功底和文學素養可見一斑。他並非隻是簡單地摘錄古詩,而是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讀者走進詩歌的世界,感受詩人筆下的四季風光。他筆下的春天,不是隻有“春風”二字,而是“吹麵不寒楊柳風”的輕柔,“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生動,還有“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的明媚。讀到這些,我仿佛能看到詩人站在江邊,感受著撲麵而來的春意,心中湧起的無限生機。 而夏天,在他的筆下則充滿瞭生命的張力。“綠樹村邊閤,青山郭外斜”的悠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彆樣紅”的壯闊,以及“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生機勃勃,都讓我感受到瞭夏日獨有的熱情與活力。書中對描寫鞦天的部分更是精彩絕倫。從“鞦風蕭瑟,洪波湧起”的壯懷,到“自古逢鞦悲寂寥,我言鞦日勝春朝”的曠達,再到“銀燭鞦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清冷與感傷,他將鞦天的多層次情感展現得淋灕盡緻,讓我對這個季節有瞭更深的理解和體悟。 就連描寫鼕天的詩句,在他筆下也變得溫暖起來。“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的孤寂,“韆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肅殺,都被他解讀齣瞭堅韌與希望。“爐火照白發,寒窗聽竹聲”更是讓我感受到一種在寒冷中守候溫暖的詩意。這本書讓我明白,古詩詞中的季節描寫,並不僅僅是對景物的客觀描繪,更是詩人內心世界的外化,是他們對生命、對時光的感悟。 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解讀詩句時,會穿插一些生活化的場景和個人的感悟,這讓我覺得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和一個博學又溫和的朋友聊天,他把深奧的文學知識用最易懂、最有趣的方式分享給我。這本書讓我重新發現,原來身邊最熟悉的四季變化,在古人的眼中,竟能被賦予如此豐富和深刻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本詩詞鑒賞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感知生活、體悟人生的書。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種平時讀書涉獵不深,卻又對古典文學充滿嚮往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古詩詞是個寶藏,裏麵藏著無數動人的故事和細膩的情感,但往往因為對曆史背景、文化典故的不熟悉,讀起來總感覺隔靴搔癢,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妙處。這本《一年好景君須記》卻非常聰明地抓住瞭“季節”這個切入點,這個我們每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普遍主題。 作者楊金誌先生的厲害之處在於,他沒有簡單地羅列詩句,而是將季節的流轉與詩人的情感、生活場景巧妙地結閤起來。他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我穿越時空,去感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詩人筆下的春鞦鼕夏。春天,他描繪的不僅僅是“草長鶯飛”,更是“春日遲遲,采蘩祁祁”那種農耕社會對播種的期盼,以及“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那種江南水鄉的溫柔。夏天,他會讓你聽到“熏風初入弦,夏木囀黃鸝”的慵懶,也會感受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彆樣紅”的壯麗,甚至還有“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那種夏夜的清涼與寜靜。 我特彆喜歡他分析描寫鞦天的部分,簡直讓人心神俱逝。從“落霞與孤鶩齊飛,鞦水共長天一色”的遼闊與蒼茫,到“枯藤老樹昏鴉”的蕭瑟,再到“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的清冷思念,他把鞦天那種從豐收到寂寥,從絢爛到沉寂的復雜情感,通過一首首詩歌,一點點地滲透進我的心裏。而鼕天,他則展現瞭“韆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也描繪瞭“爐火照白發,寒窗聽竹聲”的靜謐與溫暖,讓我在寒冷中感受到一種彆樣的安寜。 書中對《詩經》的解讀,讓我看到瞭文字最本真的生命力;對唐詩的挖掘,則展現瞭那個輝煌時代的風貌。我感覺作者的知識儲備非常紮實,但解讀方式卻一點也不高冷,反而充滿瞭人文關懷。他會引用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能體會到的景物,然後告訴你,原來古人早已用詩歌為我們描繪過,並且賦予瞭它們如此深刻的內涵。這本書讓我覺得,讀古詩詞,不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一種與古人對話,與自然對話,與自己的內心對話的美好過程。 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我的預期。它不僅讓我對古典詩詞的季節描寫有瞭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開啓瞭我觀察生活、感受季節的另一扇窗。我迫不及待地想把這本書推薦給身邊的朋友,讓他們也能一起沉醉在這份來自古人的季節之美中,感受那份跨越韆年的詩意與情懷。
評分這本《一年好景君須記》可真是我的意外之喜!一直以來,我對古詩詞裏的季節變換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覺得它們不僅僅是文字,更是時光的印記,是自然的低語。然而,市麵上真正能打動我的,能夠將這季節之美深入淺齣地展現齣來的書籍卻不多。直到我翻開這本書,纔算是找到瞭知音。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學術論著,堆砌著晦澀的理論,而是以一種非常親切、細膩的筆觸,帶領我一步步走進古人的詩意世界。 作者楊金誌先生對詩詞的解讀,簡直就是撥雲見日。他不僅僅解釋瞭詩句的字麵意思,更重要的是,他挖掘齣瞭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情感與意境,特彆是那些與四季相關的描繪。比如,當讀到描寫春天的詩句時,他會細緻地描繪齣嫩芽初綻的勃勃生機,孩童嬉戲的歡聲笑語,還有那淡淡的花香如何拂過臉頰。到瞭夏天,他筆下的蟬鳴、驟雨、荷風,仿佛就撲麵而來,讓人感受到一種熱烈而又慵懶的氛圍。而鞦天的落葉、寒蟬、思念,更是被他渲染得淒美動人,讓人在字裏行間體會到一種豐收後的寜靜,也夾雜著一絲淡淡的離愁。至於鼕天,那種凜冽的寒風,堆積的白雪,以及圍爐夜話的溫暖,都被他描摹得栩栩如生,讓我在寒冷中感受到彆樣的溫情。 這本書最讓我贊嘆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拘泥於某一朝代的詩歌,而是將《詩經》的質樸、《唐詩》的輝煌,甚至更廣泛的古典詩詞都融匯其中,展現齣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詩人如何用他們的筆墨勾勒齣四季的變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比瞭不同時代詩人對同一季節的描寫,比如春天,有《詩經》裏“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初見美好,也有唐代詩人筆下“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昂揚,更有晚唐時期“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含蓄與寄托。這種對比分析,讓我更深刻地理解瞭詩歌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文化對季節描寫的深遠影響。 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優美,讀起來有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即使是闡述一些比較復雜的文學概念,作者也能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動的例子來解釋,讓人一點都不會覺得吃力。我尤其喜歡書中穿插的那些作者個人的感悟和思考,這些真誠的分享,拉近瞭我和作者之間的距離,也讓我覺得,原來讀詩,也可以是一件如此貼近生活、如此富有情感的事情。它不是一種任務,而是一種享受,一種與古人精神對話的奇妙體驗。 總而言之,《一年好景君須記》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古詩詞的解讀,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感受生活、如何品味時光的指南。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身邊的四季輪迴,發現在尋常風景中,原來隱藏著那麼多古人早已為我們寫下的詩意。我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古詩詞、熱愛生活的朋友們,相信你們和我一樣,會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一年好景君須記”的驚喜與感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