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43:呼啸山庄(中英双语对照) | ||
| 定价 | 24.80 | |
| 出版社 | 中国宇航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4年08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艾米莉·勃朗特,李静 注译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15907536 | |
Chapter 1
Chapter 2
Chapter 3
Chapter 4
Chapter 5
Chapter 6
Chapter 7
Chapter 8
Chapter 9
Chapter 10
Chapter 11
Chapter 12
Chapter 13
Chapter 14
Chapter 15
Chapter 16
Chapter 17
Chapter 18
Chapter 19
Chapter 20
Chapter 21
Chapter 22
Chapter 23
Chapter 24
Chapter 25
Chapter 26
Chapter 27
Chapter 28
Chapter 29
Chapter 30
Chapter 31
Chapter 32
Chapter 33
Chapter 34
第壹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
这本书的“美文阅读”定位,也从侧面反映出出版方对于其文学价值的尊重。它不是一本为了应试而生的教材,它的价值在于引导读者去欣赏语言本身的美感。当我看到某些描写自然景色的段落时,那种如诗如画的意境,即便是隔着一层语言的转换,依然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宏大气势。特别是对于那些热爱西方古典文学风格的读者而言,这种阅读体验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仅是情节的推进,更是对那个特定时代社会风貌、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我发现,通过这种对照阅读,我能更好地体会到原著中那些不易察觉的讽刺意味和微妙的社会批判,这些层次往往在简单的故事梗概中会被完全忽略,但在这本精心编排的对照版本中,却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呈现。
评分我尝试着去阅读其中一些我自认为已经比较熟悉的章节,发现这次的“双语对照”体验远超出了我以往接触的许多译本。我并非是想苛求译者能完全还原原作的每一个音节和韵律,毕竟语言的壁垒在那里,但好的译本应该是能搭建一座坚固的桥梁。这次的翻译,在我看来,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过度地“直译”到生硬的中文,也没有为了追求流畅而“意译”到失了原著的“骨相”。比如,某些描绘人物内心挣扎的复杂句式,在中文译文中依然保持了那种层层递进的张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这个英语非母语的读者,能够更精准地捕捉到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复杂情绪的层次感。对于学习者来说,这种高质量的对照参考价值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是查阅生词的工具,更是理解高级文学表达方式的绝佳范本,让我对英语长难句的构造有了更直观的领悟。
评分阅读文学名著,尤其是像这种跨越时代的巨著,常常会伴随着一种“疏离感”,仿佛自己只是一个站在时间长廊外旁观的局外人。然而,这本书提供的这种“沉浸式”的阅读环境,有效地拉近了我和故事之间的距离。我并不是一个精通英语的学者,很多时候,我的阅读路径是先快速浏览一遍中文译文,建立起对情节和情感基调的初步感知,然后再回过头去看英文原文,尝试去对应和理解那些更精妙的词汇选择和句式结构。这个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重构”——重构作者构建的世界和情感。这种主动参与的阅读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它将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对照学习,转化成了一种主动探索文本深意的智力游戏,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大量的语境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是希望能系统性地提升我的文学英语能力,而不是仅仅应付考试。从目前的阅读体验来看,它完全满足了我对“文学小说精读”的期待。它提供的语料是真实、复杂且富有挑战性的,这正是提升阅读水平所需要的“阻力训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对阅读体验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我发现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展现出的专业性让人安心。无论是印刷的稳定性,还是译文质量的可靠性,都表明这不是一个粗制滥造的版本。它提供了一个稳定且高质量的平台,让读者可以放心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文本内容的消化和理解上,而不用分神去纠结于排版错误或者低劣的译文,这对于深度阅读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褒奖。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带着一丝陈旧感的米黄色纸张,配上烫金的字体,仿佛真的能从指尖感受到时光的流逝,触摸到那个十九世纪英格兰高地的风声。内页的排版也着实下了功夫,中英对照那一栏一栏分得清清楚楚,字号和行间距的调整,显然是经过细致考量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让人在捧读经典名著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体验本身的愉悦。我特别欣赏他们选择的字体,那种略带衬线的字体,自带一种古典的韵味,使得原本就厚重的文本内容,在视觉上更具仪式感。装帧的质量也令人放心,书脊结实,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架。对于一个痴迷于实体书质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呈现,已经成功地在我心中拔得头筹,它让我更愿意放下电子设备,沉浸在这段文字的厚重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