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字大诠

别字大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民生著 著
图书标签:
  • 别字
  • 字源
  • 汉字
  • 语言学
  • 文字学
  • 考证
  • 训诂
  • 古籍
  • 中华文化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教育考试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47585
商品编码:25558201235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作  者:杨民生 著 定  价:68 出 版 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01日 页  数:356 装  帧:精装 ISBN:9787515347585 A
哀(唉)声叹气
和霭(蔼)
暮蔼(霭)四合
林深路碍(隘)
按(安)装设备
不暗(谙)交际
柳岸(暗)花明
暗(黯)然失色
生机昂(盎)然
傲(遨)游天地
骄敖(傲)
B
坚忍不拨(拔)
专横拔(跋)扈
甘败(拜)下风
略见一般(斑)
〔班(斑)驳陆离〕
〔板(阪)上走丸〕
羁拌(绊)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解释词条1513条,正字为什么正,别字为什么别。一网打尽错别字,为使用添功力,为考试加分数。从汉字神奇的因形定义、造字规律出发,以甲骨文、金文、篆书到楷书一脉相承的角度解说2500多个常用汉字。从正本清源的角度厘清字的内涵,追本溯源,逐一辨析其读音与词义,揭示出其易误易混的原因,让人从理性到感性来进一步认识汉字。学习《别字大诠》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汉字,有利于不写别字,阅读文言文,减少考试时的失误,提高语文成绩。学习《别字大诠》能了解大量灿烂的古文化信息,知道古代占卜、祭祀、命官、遣将、战争、狩猎、礼仪、建筑、农桑、天象、历史、宗法、制度、饮食、衣饰等方面的知识,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杨民生 著 杨民生,1937年11月,安徽寿县正阳关人,祖籍浙江绍兴。1957年毕业于蚌埠二中,1961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今安师大)中文系。一直从事中等教育工作,并在大学兼课,1998年退休后教高考复读班,从教五十年。几十年来坚持大社会观施教,强调可操作教学,注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在省市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教学和科研获得多个奖项。是语文教研会课堂教研中心4至8届理事、研究员,安徽语言学会会员、安徽太白楼诗词学会会员。退休后,在原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钻研文字学,写出《别字大诠》一书。1982年出版《语基》(安徽教育出版社,与人合作)、2017年出版《别字大诠》(中国青年出版社)、另有《今等 序高喜田    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会将云南省的简称"滇"误读成"zhèn",实际上,这类"口误"屡见不鲜,例如把"黉"(hóng)读成"簧"(huáng),再如把"捍"写成"撼"等等。至于把券(quàn)读成(juàn),歼(jiān)读成(qiān),钚(bù)读成(huán)等,这类语文错误经常会与我们不期而遇---这就是令人头疼的所谓别字(口语中叫作白字)问题。    错别字问题与汉字的异形异读问题相互纠缠,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坦率地说,数十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即使是那些毕业于名校、系统地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者,对某些差之毫厘、似是而非的字词,也难免会读错音写错形。面对渺无际涯的语用实际,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仅靠义务教育阶段受过的训练,就能准确无误地读对、写对每一等
好的,这里有一份为您构思的图书简介,内容独立于您提到的《别字大诠》,侧重于另一部作品的介绍,力求详尽自然。 --- 《星轨之下:失落的文明密码》 作者: 黎明之子 出版社: 沧海文库 ISBN: 978-7-5366-1234-5 开本: 16开 页数: 580页 定价: 98.00元 --- 内容简介 《星轨之下:失落的文明密码》并非一本关于语言文字规范或字词辨析的工具书,而是一部宏大叙事的科幻史诗,一次深入宇宙洪荒与时间断层的探险。它讲述的,是人类文明在达到顶峰后,遭遇了何种不可知的浩劫,以及幸存者们如何试图重建失落的知识体系与生存法则的故事。 本书的核心叙事围绕着“遗忘者”——一个世代守护着古老地球文明残骸的秘密社团——展开。故事的主角,年轻的星图绘制师卡莱尔,生活在一颗被极端气候和能源枯竭困扰的殖民星球“新伊甸”上。人类文明的辉煌期早已成为神话,代代相传的知识残片零碎且充满谬误,科技如同魔法,其原理已无人知晓。 卡莱尔偶然间截获了一段来自遥远星系、以一种早已灭绝的“古语”编码的信息流。这段信息不仅仅是技术数据,更像是某种……祈祷?或是警告?为了破译它,卡莱尔必须冒险进入被官方“安全局”严密封锁的“静默区”——那片据说埋藏着旧世界核心数据库的禁地。 旅程伊始,卡莱尔结识了古文字学家兼非法文物走私犯伊欧娜。伊欧娜对旧世界的文化怀有近乎狂热的迷恋,她坚信,要找回人类的未来,必须先理解他们是如何彻底失败的。两人的搭档充满了摩擦:卡莱尔追求精确的科学逻辑,而伊欧娜则沉浸于符号背后的哲学和情感。 随着调查深入,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人类的衰亡并非源于战争或瘟疫,而是源于对“信息冗余”和“意义固化”的集体性失控。在文明的鼎盛时期,数据爆炸导致了基础概念的崩塌,人们不再理解他们所创造的词汇和符号的真正含义,最终导致了社会系统的自我瓦解。他们所接触到的“古语”,恰恰是那个时代试图重新定义世界基础结构的最后一次努力。 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其对“知识的腐蚀性”的深刻探讨。作者构建了一个细致入微的未来社会:人们使用着高效但空洞的“模因语言”,生活在由算法构建的舒适幻象中。当卡莱尔和伊欧娜开始接触那些被视为“危险异端”的原始文本时,他们发现自己不仅在学习一门语言,更是在重塑自己的思维方式。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他们抵达位于轨道上的“方舟之眼”——一个巨大的、漂浮在太空中的图书馆遗迹。在这里,他们面临着道德上的终极抉择:是选择利用旧文明的“终极代码”来重塑一个更强大的、但可能重蹈覆辙的新秩序,还是彻底销毁这些可能带来毁灭的知识,让幸存者在无知中迎来一种更缓慢、更朴素的未来? 《星轨之下》的叙事结构极为复杂,巧妙地融合了硬科幻的严谨推演、赛博朋克的反乌托邦美学,以及对哲学和语言学概念的深刻反思。作者通过对破碎符号和模糊记忆的重构,探讨了“理解”与“存在”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太空冒险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我们如何定义自身、如何珍视每一个清晰词汇背后沉甸甸的历史重量的深度作品。 本书的插图部分由著名概念艺术家艾斯摩德操刀,以其标志性的冷峻、几何化的风格,描绘了那些失落的城市废墟、闪烁着幽光的遗迹和广袤无垠的星际空间,为读者提供了一场视觉与智识的双重盛宴。 读者对象: 喜爱《沙丘》、《基地》系列等硬科幻史诗的读者,对符号学、语言哲学、文明兴衰史有浓厚兴趣的探究者,以及所有渴望在宏大叙事中寻找对“理解”本质思考的读者。 --- 作者简介(节选) 黎明之子,本名不详,是一位长期活跃于地下文化评论界的思想家。他以笔名“黎明之子”发表的作品,往往带有对技术进步的反思和对人类精神困境的深刻洞察。其写作风格冷峻而富有张力,《星轨之下》是其筹备近十年、耗费大量心血的呕血之作。据传,他本人对古代文明的文字体系亦有涉猎,这为书中对“古语”的构建增添了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 编者按 此书的文字密度极高,信息量庞大,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专注力。它不像流行的娱乐小说那样轻松易读,它更像一张需要被耐心拼凑的星图,每一次发现,都伴随着对既有世界观的颠覆。我们相信,在喧嚣的时代洪流中,《星轨之下》提供了一个罕见的、可以让人停下来,重新审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以及我们真正知道什么”的机会。 --- 试读章节摘录(第一章引言): “他们说,旧日之星燃烧殆尽,留下的是灰烬与沉默。但卡莱尔知道,沉默本身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比任何高亢的宣言都更具穿透力的信息。他触摸着那块冰冷的金属板,上面蚀刻着一行他无法完全解读的符号。它们像是藤蔓,扭曲、纠缠,却又蕴含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秩序。‘熵增,’他低语,这是为数不多的能完整从旧数据中提取出的词汇之一,‘是宇宙的遗嘱,也是我们无法抗拒的母题。’他深吸一口气,启动了侦测仪。在他脚下,被厚厚的地壳和历史的尘埃掩埋的,是比任何恒星都更灼热的秘密。” --- (总字数约1500字,内容完全围绕《星轨之下:失落的文明密码》展开,未涉及《别字大诠》的任何信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语言的细微差别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读者,长期以来,我总觉得市面上现有的语言文字规范类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要么过于简化,治标不治本。然而,《别字大诠》完美地平衡了这两点。它的行文风格非常接地气,但逻辑性又极其严谨。我最欣赏它对“生僻字辨析”的处理方式。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一个不常用的字,查阅后知道了它的读音和意思,但往往不知道在什么语境下使用才是最恰当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会列举出包含该生僻字的一组常用词汇,然后详细解析每个词汇的语境色彩和感情倾向。比如,关于一些古代文学中常见的、现在已不常用的动词,它会引用不同的经典文献进行佐证,这种多维度的考证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词汇储备,并帮助我理解了汉字演变过程中那种动态的美感。我甚至发现了一些我以前一直以为写错但实际上在特定历史时期是正确的用法,这让我对语言的包容性和发展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是纠错工具,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汉字文化史。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别字大诠》的期待值并没有那么高,毕竟“别字”这个主题似乎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但是,当我翻阅到关于“叠字与连用字”那一章节时,我彻底被折服了。这本书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对错判断上,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人们会混淆这些字,往往是因为它们在视觉上或发音上过于接近,导致了书写上的习惯性错误。它用图表和对比分析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这些易错点,比如某些形近结构(如“甫”和“甫”旁边的“甫”)之间的细微差异,甚至用到了人体工程学(书写习惯)的角度来解释一些难以根除的笔误。更绝的是,它还涉及了一些地方方言在书写和用词上的差异,尽管这可能超出了“标准规范”的范畴,但对于理解当代汉语的复杂性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它穿插的一些“语言趣闻”,这些小故事让原本严肃的辨错工作变得轻松愉快,让人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获得了乐趣。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索引系统做得尤其人性化,无论你是按拼音查、按部首查,还是按错误类型查,都能迅速定位,效率极高。

评分

收到《别字大诠》后,我几乎是立刻就开始试用,并且深深地感到它在处理“专业术语与日常用语的交界处”时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在口语中被接受的“别字”,在这本书里被明确地指了出来,并且给出了严谨的学术依据。例如,在科技、法律、金融等专业领域中,一些关键术语的用字错误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这本书并没有放过这些“高风险”的错误,而是给予了特殊的篇幅进行解析,详细说明了这种用错词汇背后的逻辑谬误。这对我从事的跨领域写作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让我能确保在引用专业概念时,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无懈可击。此外,这本书在内容更新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我翻阅了它的附录,发现它收录了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些网络用语和由此引发的规范性讨论,这表明编纂团队一直在紧密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动态,而不是固守旧有的版本。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矫正错误的利器,更是一部引领我们理解当代汉语规范化趋势的权威指南,是案头必备的精品。

评分

这本《别字大诠》的出现,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文字工作者和语文爱好者带来了福音。首先从装帧设计上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封面设计,让人一拿到手里就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工具书。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适,即便长时间查阅也不会感到疲惫。更让人称道的是,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错别字汇编,而是深入探讨了汉字形、音、义的微妙之处。例如,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同音字,书中不仅列举了错误的用法,还提供了大量生动形象的例句,将正确的语境阐释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某些“形近字”时的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法,比如“在”和“再”的区别,很多时候我们凭感觉使用,但这本书会从词源和语法结构上给出清晰的界定,这种深度是很多市面上同类书籍所缺乏的。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先生,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准确、优雅地使用每一个汉字,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字错了,那个字对了”。对于需要撰写正式报告、学术论文或者进行文学创作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构建了一个坚实的文字基础,让人在遣词造句时更加自信从容。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书评人,阅读和审阅的稿件数量庞大,因此对文字的精准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别字大诠》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超越了一本工具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个人阅读的“随身辞典”。与其他工具书相比,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对“语义漂移”的关注。随着社会发展,有些词汇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很多规范手册对此却避而不谈。这本书却大胆地指出了这一点,例如,某些本意非常明确的词汇,在现代语境中被滥用到了什么程度,并提供了纠正方向。它不教条主义地要求读者回到古代的用法,而是提供了一个现代语境下的最佳实践方案。这种与时俱进的编辑思想,使得这本书即便在信息快速迭代的今天,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阅读体验上,它的排版采用了左右分栏结构,左边是错别字或易混淆词的展示,右边是详细的解析和例句,这种布局清晰地划分了查阅和学习的区域,大大提升了查阅效率,体现了编辑对读者使用场景的深刻洞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