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朱树英主编的《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案件观点集成(第2版)》共十一章,每一章为一个专题,每个专题开始均有一篇综述,对该专题所涉及类型纠纷案例的司法观点和司法处理原则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在综述之后为该专题所选取的案例,每个案例分为案例信息简介、案情简介、各方观点、法院观点、关联案例、律师点评等几个部分。全书从施工合同的主体、施工合同的效力、施工合同工程价款、施工合同工程质量、施工合同工程工期、建设工程专业分包、施工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实际施工人的权利保护、建设工程(造价、质量、工期)鉴定、施工合同其他类型纠纷及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其他纠纷等角度,对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案件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建设工程纠纷案件的司法观点和处理原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朱树英 主编 朱树英,1949年5月生,江苏吴县人。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主任、不错合伙人。本科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任上海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常委,中华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与房地产业务委员会主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兼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上海、北京、武汉、厦门、济南、台州、苏州、常州、渭南九城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以及中国靠前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建设专业仲裁员。被聘担任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法学客座教授。先后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首届“东方大律师”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好建设者、很好律师称号。作为一名对建筑行业法律法规感兴趣的在校研究生,我一直致力于深入了解建设工程领域的司法实践。在众多的参考书中,《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案件观点集成(第2版)》无疑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本。它的价值在于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具体的司法判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清晰、系统的理论框架。书中对于“工程合同的效力认定”、“工程造价的鉴定方法”、“工程款的支付顺序”等核心问题,都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并且引用了大量来自不同层级法院的判决,展现了司法实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工程风险的分配”这一内容的论述,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风险,更是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如何在合同双方之间进行合理划分,以及法院在判定风险责任时所依据的标准。这种深入的理论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建设工程法律的内在逻辑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于一些新兴的、在实践中尚未完全明确的法律问题,也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这对于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建设工程法律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我是一名资深的建设工程律师,从业二十余年,处理过无数起大小案件。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法律条文虽然规定得很清楚,但到了具体审理时,法院的判决尺度却会有所不同,这其中涉及到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司法解释的适用、以及地方的司法习惯等等。《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案件观点集成(第2版)》正是弥补了这一知识鸿沟。它系统地梳理了法院在审理建设工程案件时,那些“藏在条文后面”的考量因素和裁判逻辑。例如,书中关于“建设工程未经批准而实际施工”问题的处理,就详细分析了不同法院在认定合同无效后的工程款结算方式,以及如何处理“事实合同”的法律关系。这一点在我处理一些复杂案件时,提供了非常直接的指导。书中还对“工程合同解除”的条件和后果、以及“装饰装修工程”、“市政工程”等不同类型工程案件的特点和审理思路进行了区分论述,这对于我们制定庭审策略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一般的法律书籍,绝对是建设工程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必备读物。
评分我是一名独立承建商的老板,多年来,工程项目上的事情我都是亲力亲为,大大小小也处理过不少纠纷,但总觉得在处理与业主、与监理方之间的法律事务时,总是有些底气不足。尤其是涉及到工程款的催讨、工程质量的争议,总感觉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和法院实际操作的尺度有偏差。直到我偶然看到了《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案件观点集成(第2版)》,我才如获至宝。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接地气,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法律术语,而是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建设工程案件中那些看似复杂的问题一一剖析。书中对于工程款支付的条件、工程质量鉴定机构的选择、工程款的计算方法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给出了很多非常有用的参考标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隐蔽工程”的章节,因为这是我们承包商最容易在工程款上产生争议的地方,而这本书详细地讲解了法院在这类问题上的考量,以及如何收集和固定证据。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工程实践中,不仅要懂技术,更要懂法律,并且要理解法律是如何在实践中被法院适用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工程款项的收取、工程质量的把控、以及如何规避法律风险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处理将来的工程项目了。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法律的书籍浩如烟海,很多都显得理论化、空洞化。但《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案件观点集成(第2版)》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法律条文汇编,也不是一本陈旧的案例集,而是真正地将法院在审理建设工程案件中的“潜规则”和“内心逻辑”给挖掘了出来。书中对于如何界定“实际施工人”的范围、如何处理“转包”和“违法分包”的法律后果、以及在“工程竣工验收”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法律风险,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证据规则”的讲解,它不仅列举了哪些证据是被法院认可的,更重要的是阐述了为什么这些证据会被认可,以及在证据链不完整的情况下,法院会如何进行推定。这一点对于我们律师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官的思维方式,从而在庭审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组织辩论,提出更有力的证据。这本书让我对建设工程案件的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法律的严谨与灵活并存,充满了智慧的火花。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个常年与施工方、业主打交道,时常要面对各种合同纠纷和工程款项的法律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法院在建设工程案件中的裁判思路和核心观点的权威著作。终于,《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案件观点集成(第2版)》出现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仅仅罗列了一些案例,而是深入剖析了法院在处理这些复杂案件时所遵循的逻辑、考量因素以及最终的裁判尺度。比如,在关于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问题上,它不仅仅解释了法律条文,还详细分析了不同法院在实践中是如何界定“工程款”的范围、如何处理配套设施的款项问题、以及在涉及多个承包人的情况下如何分配受偿权。这一点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法院的判决往往需要结合个案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种深入的分析。此外,书中对于工程质量异议、工期延误、签证变更等建设工程案件中的常见疑难问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结合最新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给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解读。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我迷茫时指点迷津,在我遇到难题时提供解决方案。我强烈推荐所有从事建设工程法律实务的同仁们阅读这本书,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