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帝制外交

洪宪帝制外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启华著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政治
  • 外交
  • 清史
  • 晚清
  • 革命
  • 洪宪
  • 袁世凯
  • 政治制度
  • 君主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教育考试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0457
商品编码:25564306014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作  者:唐启华 著 定  价:59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8月01日 页  数:370 装  帧:平装 ISBN:9787520110457 前言
 英国购买中国军火交涉
 欧战爆发后的东亚局势
第二节 巴克斯军火案
第三节 巴克斯案的后续发展
第四节 梁士诒军火案
第二章 帝制推动时期的外交(1915年7月~10月中旬)
 顾维钧出使与帝制外交
第二节 日本对帝制的态度
第三节 英国对帝制的态度
第四节 帝制正式推动与各国反应
第三章 列强次劝告(1915年10月14日~11月11日)
 东京决定干涉
第二节 三国劝告
第三节 北京的答复
第四节 中日延缓帝制交涉
第四章 1915年11月中国参战交涉
 中国参战问题
第二节 英国与法、俄、日政府的咨商
第三节 日本反击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洪宪帝制外交》主要研究取向是将洪宪外交回归到历史学术研究。迄今国人对此案的理解,受到革命史观及民族主义影响甚深,百年之后应可平心静气,超YUE过去政治宣传及意识形态之束缚,重新探索与理解帝制外交相关的诸问题。 唐启华 著 唐启华,1955年生于台湾地区基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靠前关系史博士,台湾地区东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从事民国外交史的研究,著有《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北京政府与靠前联盟(1912~1928)》《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等。 前    言 本书探讨1915年6月中日“二十一条”交涉结束,到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约一年间围绕帝制问题的中国外交。严格来说,“洪宪”年号之决定与采用在1915年底,到1916年3月22日撤销,即俗称的83天,但后来一般都称袁世凯的帝制运动为“洪宪帝制”,本书采用约定俗成的说法,以“洪宪帝制外交”指称这一年的中国外交。 中文学界对洪宪帝制相关历史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绝大部分集中于中国内政发展,外交史方面的著作数量不多,而且早有定论,即袁世凯为达到称帝目的而向日本出卖国权;并且欠缺与当时国际政治背景相结合,能与他国观点对话的严谨研究。 事实上,洪宪帝制之成败与当时的外交关系密不可分,若只从国内因素考察,很难有较全面的理解。1914年夏欧战爆发,波及远东和中国。欧洲列强分裂成两大阵营,集中全力于欧陆争胜,日本乘等
《洪宪帝制外交》是一部深入探讨清末民初一段特殊历史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书籍。本书并非仅仅罗列史实,而是通过细致的梳理和严谨的分析,揭示了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中,中国如何在外患内忧的夹击下,尝试重塑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以及帝制复辟思潮对这一进程产生的复杂影响。 本书的叙事起点,聚焦于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并最终走向复辟帝制的历史节点。作者并未将此简单视为个人野心,而是深入挖掘了当时社会思潮、政治派别以及国际背景下,帝制复辟何以成为部分势力心中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外交政策如何调整,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是本书着重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 书中详细阐述了袁世凯及其政府在外交领域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这包括对列强的态度变化,例如在“二十一条”问题上的纠缠,以及在民国初年如何试图与各国建立起新型的、以“主权平等”为基调的外交关系。然而,历史的局限性在于,即便有着这样的尝试,当时的中国依然深陷于半殖民地的泥沼之中,列强的干涉无处不在,使得每一次的外交博弈都充满了挑战。 《洪宪帝制外交》特别关注了在袁世凯称帝前后,外国列强对这一政治变动的反应。各国政府的态度,其背后的利益考量,以及中国国内各派势力与外国力量的勾结与博弈,都被一一呈现。书中分析了日本、英国、美国等主要列强在中国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和策略,以及他们如何利用中国政治的动荡来维护和扩大自身的利益。 本书的一个重要视角在于,考察了帝制复辟思潮本身对中国外交的内在影响。当中国试图回归古老的君主制度时,这在世界范围内已属逆流。在民主共和思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袁世凯的帝制尝试,不仅在国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反对,也在国际上遭受了普遍的质疑和孤立。本书深入剖析了这种“反时代潮流”的行为,是如何从根本上削弱了中国在国际外交中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同时,书中也触及了当时中国外交界内部的分歧与努力。有主张强硬抵制外来干涉的爱国者,也有试图在现有国际秩序下寻求务实外交出路的官员。这些不同的声音和行动,共同构成了那个复杂而充满矛盾的外交图景。作者通过对相关外交文件、通信、回忆录等一手史料的引用和解读,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细节。 此外,《洪宪帝制外交》也探讨了洪宪帝制时期,中国在与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等国关系上的演变。在那个帝国主义力量扩张的时代,这些关系也充满了权力博弈和地缘政治的考量。 本书并非简单地批判或肯定,而是力求客观地呈现历史的复杂性。它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在一个内政不稳、国力衰弱的时期,帝制复辟的政治幻想,如何与现实的外交困境相互作用,最终将中国推向何方?它揭示了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政治决策的失误,尤其是对国际潮流的误判,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洪宪帝制外交》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洞察力的著作,它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充满争议和教训的时期,通过对外交史的梳理,展现了一个国家在转型期的艰难抉择,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它为理解中国近代外交的曲折历程,以及那个时代中国人的国家认同与国际视野,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洪宪帝制外交》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那个充满戏剧性的时期。我脑海中浮现出袁世凯试图恢复帝制的野心,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世界列强之间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深入剖析了袁世凯政府是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寻求支持,或者至少是避免被列强孤立和制裁的。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描述,当时中国的外交官们,是如何在列强之间周旋,运用各种策略来维护国家利益的。那些与日本、英、美等国的外交往来,是否会在这本书中得到详细的阐述?我期待书中能够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例如,袁世凯政府是否曾试图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列强又是如何利用洪宪帝制的出现,来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华的权益?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关于那个时代中国如何在一个弱肉强食的国际环境中,努力寻找自己定位的教科书。

评分

“洪宪帝制外交”这个书名,让我立即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那个充满政治斗争和国际角力的时期。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深入探讨了袁世凯政府在推行洪宪帝制期间,是如何与世界列强进行外交活动的。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一个试图恢复帝制的中国,必然会面临来自列强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披露,袁世凯政府是如何通过外交手段,试图争取列强的支持,或者至少是避免他们干涉的?那些当时的外交官们,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又是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来维护国家利益的?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部关于那个时代中国如何在一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国际环境中,努力寻找自己生存之道的史诗。

评分

仅仅从书名《洪宪帝制外交》来看,我就能联想到一个充满政治斗争和国际博弈的时代。我好奇的是,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袁世凯及其幕僚们,在推行洪宪帝制的过程中,是如何预判和应对国际社会反应的。一个试图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举动,必然会引起世界列强的警觉甚至反对。我推测,作者在书中应该会详细描述,袁世凯政府是如何通过各种外交途径,向英、美、法、俄、日等主要国家进行游说的,试图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或者至少是保持中立。而这些游说,又采用了何种策略?是承诺在经济上给予更多优惠,还是在政治上进行某些交换?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当时中国的外交人员,在与列强打交道时,是如何把握分寸,既要维护国家尊严,又要避免过度刺激这些强大的国家。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关于那个时期中国如何在一个充满挑战的国际环境中,努力寻找自己定位的外交史。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外交官们,是如何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争取一线生机的。

评分

"洪宪帝制外交",这个书名本身就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政治的张力。我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一幅画面:在民国初年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袁世凯政府试图恢复帝制,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世界列强之间必然展开一场复杂而微妙的外交较量。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深入探讨,当袁世凯宣布称帝时,国际社会是如何做出反应的。那些曾经支持或默许袁世凯的列强,是否会因为帝制复辟而改变立场?那些怀有敌意的国家,又会采取何种行动来阻止或削弱中国的力量?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例如,当时的中国驻外使节是如何将国内的局势和帝制复辟的消息传递给各国政府的?他们又是如何根据各国不同的反应,调整外交策略的?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悬疑故事,让我渴望去揭开那个时期中国外交的神秘面纱,去了解那个时代中国外交官们是如何在强权环伺的环境下,为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厚重感和历史的沧桑,"洪宪帝制外交",光是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于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好奇心。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民国初年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袁世凯称帝,试图恢复帝制的野心,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世界列强之间错综复杂的外交博弈。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深入探讨了洪宪帝制在外交层面的种种考量和实际运作。例如,袁世凯政府是如何试图利用或规避列强的干涉,以期在国际舞台上为自己的帝制寻求合法性?那些签署的条约、进行的谈判、甚至是不为人知的密约,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外交智慧与政治角力?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揭示那些在历史的尘埃下被埋没的细节,比如当时的国民政府内部,对于外交政策的争论是如何影响着帝制复辟的进程的;又或者,那些驻华外交官们,他们的观察、报告、甚至个人判断,又是如何被各自的国家所采纳,从而左右了对中国局势的认知和政策的制定。我希望作者能够带领我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期中国外交的艰辛与挑战,以及洪宪帝制在其中扮演的独特而又令人唏摸的角色。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那个时代中国外交的复杂图景,以及帝制阴影下国家命运的沉浮。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洪宪帝制外交》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这四个字似乎隐藏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充满了权谋、斗争,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艰难求索。我猜想,书中必然会详细描绘袁世凯政府在推行帝制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压力和外交困境。在那个时代,中国刚刚经历辛亥革命,刚刚摆脱几千年的帝制,这样一个试图“复辟”的举动,必然会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尤其是那些对中国怀有野心的列强。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分析,袁世凯政府是如何利用外交手段来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的。他们是否会通过签订新的条约,或者做出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让步,来换取列强的默许?同时,我也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揭示,当时中国的外交官们,是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周旋于各国之间,既要维护国家主权,又要避免引火烧身。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中国外交的真实面貌。

评分

"洪宪帝制外交",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政治的张力。我立刻联想到民国初年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袁世凯试图恢复帝制,而这必然会在国际舞台上引起轩然大波。我非常好奇,书中将会如何阐述,当袁世凯宣布称帝时,世界列强是如何做出反应的?那些曾经支持或默许袁世凯的西方国家,是否会因为帝制复辟而改变立场?而那些对中国怀有敌意的国家,又会采取何种行动来阻止或削弱中国的力量?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当时中国的外交官们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为国家争取利益的。他们是运用了怎样的策略,才能在列强的夹缝中求生存?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本关于那个时代中国如何在风雨飘摇中,努力寻找自己外交定位的生动写照。

评分

仅仅是“洪宪帝制外交”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民国初年。我想象着,在那段短暂却又影响深远的时期,中国的外交官们是如何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 navigat(导航)的。他们是否会面临来自列强的强大压力,例如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干涉?书中是否会详细剖析,袁世凯政府在推行帝制的过程中,是如何权衡利弊,做出外交决策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揭示,在那个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如何受到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的,反之亦然。那些与列强的谈判、签订的条约、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密约,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是一次对国家命运和外交智慧的深刻反思。我希望它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时代中国外交的艰辛与复杂。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洪宪帝制外交》瞬间勾起了我对那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时代的强烈兴趣。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试图建立共和制,而袁世凯却怀揣复辟帝制的野心,这一举动必然会在国际舞台上掀起波澜。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深入探讨,袁世凯政府在推行帝制的过程中,是如何与世界列强进行外交斡旋的。他们是否会尝试通过外交手段来争取列强的理解和支持,或者至少是让他们保持中立?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当时中国的外交官们,是如何在列强之间周旋,如何运用各种外交策略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中国在国际政治风云中的艰难处境。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吸引我的是"洪宪"这个词,它总让我想起那段短暂却又影响深远的时期。而当"帝制外交"这个组合词出现在书名时,我的兴趣更是被点燃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本我尚未阅读的书里,作者是如何解构洪宪帝制与中国外交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我推测,作者一定花费了大量心血去梳理那些史料,比如当时的电报、照会、官方文件,甚至是一些私人的通信。通过这些一手资料,才能还原出那个时代外交官们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为国家争取利益的。我尤其对那些"秘密外交"或者"幕后交易"的部分充满期待。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国际环境下,一个试图恢复帝制的中国,必然会面临来自列强的强大压力和诱惑。这本书会不会揭示,袁世凯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是否向列强做出过某些让步,或者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又或者,列强又是如何利用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来进一步侵蚀中国的利益的?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向我展示洪宪帝制时期,中国外交官们所面临的巨大困境,以及他们是如何在这种困境中,努力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一段历史的叙述,更是一次关于国家命运和外交智慧的深刻反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