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书籍背部提供资源下载链接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2版) |
| 作者: | 汤国安 杨昕 著 |
| 市场价: | 69元 |
| ISBN号: | 9787030338969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2-04-01 | 版次:2 | 页数:579 |
| 印刷时间:2012-04-01 | 印次:12 | 字数:858.00千字 |
| 内容简介 | |
|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是作者在总结多年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并分析总结了上一版教材的应用情况及arcgis 10软件新特点的基础上编写完成。书中主要介绍arcgis的应用基础、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以及地学分析实例。内容包括arcgis简介、arcgis应用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gis空间分析导论、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三维分析、地统计分析、水文分析、空间分析建模,以及综合分析练习。 |
| 目录 | |
|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地理信息系统 1.1.1 基本概念 1.1.2 GIS系统构成 1.1.3 GIS功能与应用 1.1.4 GIS技术与发展 1.2 GIS空间分析 1.2.1 空间分析 1.2.2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 1.2.3 常用GIS平台空间分析功能比较 1.3 ArcGIS 10概述 1.3.1 ArcGIS 10体系结构 1.3.2 ArcGIS 10软件特色 1.3.3 ArcGIS 10空间分析 第2章 ArGIS应用基础 第3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 第4章 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 第5章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第6章 GIS空间分析导论 第7章 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第8章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第9章 三维分析 第10章 地统计分析 第11章 水文分析 第12章 空间分析建模 第13章 综合分析练习 主要参考文献 |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操作手册升级版”,如果说市面上大多数教程是教你“怎么按按钮”,这本书就是在教你“按钮背后的电路图是怎样的”。我对它最满意的一点是,它极其注重“环境配置”和“依赖管理”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很多时候,项目失败不是因为算法不行,而是环境配置出了问题,这本书对此给出了极其详尽且易于复现的解决方案,甚至连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细微差别都考虑进去了。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在不同平台间切换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这简直是无价之宝。而且,它的排版和图示质量极高,很多复杂的流程图绘制得简洁明了,逻辑线条非常清晰,让人一看就懂。阅读体验极其流畅,完全没有传统技术文档那种生硬、晦涩的感觉,读起来非常舒服。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它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不像那些传统教材那样严肃刻板,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跟你面对面、手把手地交流心得。这本书的重点似乎完全放在了“解决实际问题”上,书中提炼出的那些“反直觉”的操作技巧,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我之前一直在用更复杂的方式绕弯子。举个例子,关于模型构建的章节,它没有陷入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巧妙地用生活中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让我这个对数理背景有点虚的人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每一章的末尾都有一个“经验总结”和“易错点提醒”,这简直是为我们这些经常踩坑的人量身定做的保险机制。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内功心法”修炼,对未来的挑战更有信心了。
评分说实话,我对技术书籍一向抱持着谨慎的态度,很多号称“前沿”或“权威”的书,读完后发现内容陈旧得可以拿去做年代史料了。但这本《XXX系统深度解析》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令人敬佩的水平。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它大胆地探讨了行业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并且提供了应对这些变化的初步框架。书中的“前瞻性思考”部分,让我对我们目前工作的局限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是在简单地描述现状,而是在引导我们去思考“下一步应该往哪里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批判性分析现有工具和方法时的那种坦诚和深刻,那种不盲从权威、敢于质疑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这本书读起来需要一定的专注力,但绝对物超所值,它能提升的不仅仅是你的操作技能,更是你的行业洞察力。
评分哇,最近淘到一本超级实用的书,叫《XXX技术实践指南》,简直是打开了我对这个领域认知的一扇新大门!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真的不是那种光说不练的理论堆砌。作者简直是把自己的“独门秘籍”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实战的智慧。比如,在讲解数据处理流程时,它不仅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更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这么做”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和权衡。我记得书里提到一个关于性能优化的案例,通过调整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参数,最终将处理时间缩短了近一半,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我们这些天天跟数据打交道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而且,它的配图和代码示例都清晰得不像话,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跟着敲出结果,完全没有那种看了半天还是云里里雾里的挫败感。这本书绝对是工具箱里不可或缺的一件“神器”,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要从入门迈向精通的同行们!
评分我通常不太容易被一本书“迷住”,但这本书确实有种魔力,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好几章。它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将枯燥的技术点与实际的商业价值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作者似乎非常擅长从宏观的商业目标出发,反向推导出需要的技术实现路径,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孤立的技术点训练,而更像是一场围绕最终目标的战略部署。书中的案例研究部分选取得非常精妙,都是当下行业热点中那些棘手的问题,而作者提供的解决方案既巧妙又高效,兼顾了技术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特别是针对跨部门协作的章节,提出的沟通和数据共享策略,对于提升团队整体效率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全能的技术顾问,而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技术在整个组织价值链中的定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