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作 者:许宏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 S B N: 978-7-108-05683-2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定 价:42.00
【签名本】
作者简介:
许宏,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中国古代城市考古、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国家的考古学研究。
已出版著作《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zui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主编考古报告《二里头(1999-2006)》。
目录:
解题1
一 陶寺的兴衰
陶寺“革命”了?
都城与阴宅的排场
龙盘、鼍鼓和特磬
“革命”导致失忆?
“拿来主义”的硕果
大邑小国
小铜器的大问题
是字吗?什么字?
寻“夏墟”找到陶寺
禹都乎?尧都乎?
衰亡的谜团与意义
二 嵩山的动向
“地理王国”出中原
两大集团
林立的聚落群
扑朔迷离话城址
城邑分布有玄机
危险来自邻人?
近看大邑王城岗
“王城”是怎样造出的
大洪水,传说还是史实
大禹在哪儿治水?
“王城”下游有大邑
大邑瓦店的气派
方正城池的由来
“贵族社区”平粮台
不可小瞧古城寨
暴力:现象与动因
三新砦的发轫
新砦的分量
众说纷纭话新砦
困惑与收获
从围垣到环壕
铜礼器的讯息
古书中“挖”出铜鬶
龙形象,权贵的秘符?
墨玉璋的来龙去脉
那年月,有国家吗?
逐鹿何以在中原
四 大邑二里头
山北的政治图景
二里头人从何而来?
此洛河非彼洛河
一水冲三都
“半岛”上的新居民
都邑大建设
走向全盛
持续辉煌与都邑终结
不堪重负的陶器
难哉,一刀断夏商
五 中原与中国
文化大扩张
二里头国家的“疆域”
“畿外”的殖民据点?
长江边的“飞地”
铜与盐,扩张的动因?
国家群与“国上之国”
软实力催生“中国”世界
余论
后记
“这本《签名本》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精),简直是我近期阅读清单里的重磅炸弹!我一直以来对中国早期历史,尤其是夏代那个充满争议又极其重要的时期,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何以中国》这四个字,简直就是一语道破天机,它不单单是在讲述一个历史事件,而是在追问一个文明是如何从无到有,从混沌走向有序的根本逻辑。‘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这个精确的时间与空间坐标,像是指引我进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代世界。我不是历史科班出身,但却是一个对我们民族的源头有着深深眷恋的普通读者。我渴望的,是一本能够让我触碰到历史肌理,感受到先民们智慧与挣扎的书。‘精’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严谨性、学术深度和呈现方式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它会是一次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一次对中国文明黎明时分的深刻洞察。”
评分“哇,拿到这本《签名本》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精),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盒。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早期文明的形成过程感到非常着迷,特别是那个模糊而又关键的‘夏商周’时期。总觉得那个时候,一切都刚刚开始,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何以中国》四个字,仿佛是抛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而《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则像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作为一名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渴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而不仅仅是那些教科书中简略的介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构建起一个关于那个遥远时代的清晰脉络,了解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他们的信仰又是怎样的。我特别看重书籍的‘精’字,这通常意味着内容的严谨和品质的保证。精装本的触感和分量,也让我觉得这是值得珍藏的一本书。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对中国文明的源头产生更深刻认识的书,而这本书,无疑是我目前最期待的那个答案。”
评分“这本书,【签名本】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精),简直就是我心目中对中国早期文明探寻的终极之书!‘何以中国’——这四个字,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是一种深沉的追问,叩问着我们民族文明的基因密码。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夏商周的起源阶段充满着好奇与敬畏,总觉得那个时代,埋藏着我们今日一切的伏笔。‘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这个清晰的时间和空间定位,让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的笔触,去勾勒出那幅古老的画卷。我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但却是一个对民族历史有着天然情感连接的普通读者。我渴望从书中获得的不只是冰冷的事实,更是那种能够让我感受到时代脉搏的鲜活描绘,那种能够让我理解先民们是如何在那个蛮荒而又充满创造力的时代,一步步奠定我们文明的基石。‘精’字,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深度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它一定是一部能够引导我进行深度思考的佳作。”
评分“这本《签名本》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精),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文明的起源非常好奇,总觉得那个遥远的年代,孕育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一切。书名里的‘何以中国’四个字,就已经把我牢牢抓住了,它在问我们,中国,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则明确了时间与空间的定位,仿佛是要为我们徐徐展开一幅古老的画卷。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历史学家,但我却是一个极度渴望理解我们民族根源的普通读者。我常常会陷入对那个时代的遐想,想象着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思想是怎样的?他们的社会又是怎样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一块知识上的空白,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面貌,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精’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充满信心,我相信它会是一本内容充实、考据严谨的著作,能够带给我深刻的启发和阅读的愉悦。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简单的读物,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拿到这本《签名本》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精)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所吸引。我一直对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特别是那些模糊却至关重要的时期,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何以中国’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深刻的哲学意味,它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历史时期,更是在探寻中华文明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则将我们的视野锁定在了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时代,让我忍不住想去窥探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社会形态是怎样的,他们又创造了怎样的文明。我并非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但我始终认为,了解我们民族的根源,是认识当下和未来的重要基础。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那个遥远的时代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看到那些塑造了我们民族性格的早期印记。‘精’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充满信心,相信它能够提供扎实的学术支撑和引人入胜的叙述,成为一次令人难忘的阅读体验。”
评分“当这本书,《签名本》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精),终于摆在我面前时,我心中涌起的是一种久违的激动。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国文明的起源,特别是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夏’时代,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向往。‘何以中国’,这四个字,就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中国历史最深层思考的大门。它不仅仅是关于‘中国’这个概念的形成,更是关于‘中国’这个文明形态是如何一步步孕育而生的。‘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则清晰地为我们划定了探索的范围,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那里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社会结构,又是怎样的?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为我描绘出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让我不再只是从零星的传说和考古发现中零散地拼凑。‘精’字,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严谨性和深度充满期待,我相信它一定能够提供给我前所未有的见解和知识,让我对我们悠久的文明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尤其是夏朝和早期商朝的历史,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签名本》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精),书名就足以吸引我的目光。‘何以中国’,这是一个宏大的追问,它不仅仅是在问‘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更是在探寻‘中国是如何成为这样的’。而‘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则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在了那个至关重要的节点,那个可能决定了中华文明走向的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对历史充满热情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解读这段历史的书籍,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叙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更丰富的细节,更详实的证据,帮助我构建起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世界。‘精’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和编排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它会是一部严谨而不失可读性的学术力作,能够让我领略到那个时代先民们的智慧与创造力,理解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
评分“这本《签名本》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精)》我一直惦记着,终于入手了!翻开书页,那种厚重感就扑面而来,精装的质感,纸张的触感,都让我觉得物有所值。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夏商周时期充满了好奇,总觉得那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想象的时代。虽然我并非历史专业的学者,但我一直是个热衷于阅读历史书籍的普通读者,希望通过阅读,能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民族的起源,了解那些塑造了今日中国的古老文明。这本书的书名就直击我心,《何以中国》这四个字,仿佛在叩问着历史的深层奥秘,《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更是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时刻。我期待它能为我描绘出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让我不再只是从零碎的史书中看到只言片语,而是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触摸到那些先民的生活痕迹。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非常考究,那种古朴而又大气的设计风格,让我还没有阅读内容,就已经被深深吸引。我非常喜欢这种能够引起我强烈求知欲的书籍,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对过去的回溯与探寻。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去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思考、生活、构建他们的世界的。”
评分“终于拿到《签名本》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精)了,这本书的名字就足够吸引人,我一直都对中国早期历史,尤其是夏朝那个模糊而又关键的时代非常感兴趣。《何以中国》这四个字,仿佛抛出了一个巨大的命题,引人深思,它不仅仅是在问‘为什么是今天的中国’,更是在追溯‘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而‘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更是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充满了未知与可能性的年代,让我非常好奇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社会组织是怎样的,他们的文化又孕育了怎样的影响。我是一个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一直希望能够通过阅读,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根源。这本书的‘精’字,让我对它的内容深度和学术价值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它一定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古老中原的大门,让我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觉得它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
评分“拿到这本《签名本》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精),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一直以来,我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尤其是那个笼罩着神秘面纱的夏朝时期,都怀有浓厚的兴趣。《何以中国》这个书名,本身就引人入胜,它不仅仅是在陈述一个历史事实,更是在探究一个文明得以形成的原因和路径。‘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则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在那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坐标上,让我无比好奇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作为一名热爱阅读历史的普通读者,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们民族的根源,看到那些塑造了今日中国的古老基因。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扎实的论据和生动的描绘,让我能够触摸到那个时代的温度,感受到先民们的智慧与力量。‘精’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和深度充满信心,我相信它会是一次引人入胜的阅读之旅,一次对中华文明源头的深刻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