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
作 者:許宏
齣 版 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 S B N: 978-7-108-05683-2
齣版日期:2016年5月
定 價:42.00
【簽名本】
作者簡介:
許宏,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裏頭工作隊隊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考古學會理事、夏商考古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研究方嚮為夏商周考古、中國古代城市考古、中國文明形成與早期國傢的考古學研究。
已齣版著作《先秦城市考古學研究》、《zui早的中國》、《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主編考古報告《二裏頭(1999-2006)》。
目錄:
解題1
一 陶寺的興衰
陶寺“革命”瞭?
都城與陰宅的排場
龍盤、鼉鼓和特磬
“革命”導緻失憶?
“拿來主義”的碩果
大邑小國
小銅器的大問題
是字嗎?什麼字?
尋“夏墟”找到陶寺
禹都乎?堯都乎?
衰亡的謎團與意義
二 嵩山的動嚮
“地理王國”齣中原
兩大集團
林立的聚落群
撲朔迷離話城址
城邑分布有玄機
危險來自鄰人?
近看大邑王城崗
“王城”是怎樣造齣的
大洪水,傳說還是史實
大禹在哪兒治水?
“王城”下遊有大邑
大邑瓦店的氣派
方正城池的由來
“貴族社區”平糧颱
不可小瞧古城寨
暴力:現象與動因
三新砦的發軔
新砦的分量
眾說紛紜話新砦
睏惑與收獲
從圍垣到環壕
銅禮器的訊息
古書中“挖”齣銅鬶
龍形象,權貴的秘符?
墨玉璋的來龍去脈
那年月,有國傢嗎?
逐鹿何以在中原
四 大邑二裏頭
山北的政治圖景
二裏頭人從何而來?
此洛河非彼洛河
一水衝三都
“半島”上的新居民
都邑大建設
走嚮全盛
持續輝煌與都邑終結
不堪重負的陶器
難哉,一刀斷夏商
五 中原與中國
文化大擴張
二裏頭國傢的“疆域”
“畿外”的殖民據點?
長江邊的“飛地”
銅與鹽,擴張的動因?
國傢群與“國上之國”
軟實力催生“中國”世界
餘論
後記
“這本《簽名本》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精)》我一直惦記著,終於入手瞭!翻開書頁,那種厚重感就撲麵而來,精裝的質感,紙張的觸感,都讓我覺得物有所值。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史,特彆是夏商周時期充滿瞭好奇,總覺得那是一個充滿神秘和想象的時代。雖然我並非曆史專業的學者,但我一直是個熱衷於閱讀曆史書籍的普通讀者,希望通過閱讀,能更深入地瞭解我們民族的起源,瞭解那些塑造瞭今日中國的古老文明。這本書的書名就直擊我心,《何以中國》這四個字,仿佛在叩問著曆史的深層奧秘,《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更是將我的思緒拉迴到瞭那個遙遠的、充滿未知與可能性的時刻。我期待它能為我描繪齣一幅生動鮮活的畫麵,讓我不再隻是從零碎的史書中看到隻言片語,而是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息,觸摸到那些先民的生活痕跡。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非常考究,那種古樸而又大氣的設計風格,讓我還沒有閱讀內容,就已經被深深吸引。我非常喜歡這種能夠引起我強烈求知欲的書籍,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一種對過去的迴溯與探尋。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氣息,去理解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思考、生活、構建他們的世界的。”
評分“當這本書,《簽名本》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精),終於擺在我麵前時,我心中湧起的是一種久違的激動。一直以來,我都對中國文明的起源,特彆是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夏’時代,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嚮往。‘何以中國’,這四個字,就像是一把鑰匙,開啓瞭我對中國曆史最深層思考的大門。它不僅僅是關於‘中國’這個概念的形成,更是關於‘中國’這個文明形態是如何一步步孕育而生的。‘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則清晰地為我們劃定瞭探索的範圍,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麵?那裏的人們,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信仰,他們的社會結構,又是怎樣的?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書,能夠為我描繪齣那個時代的真實麵貌,讓我不再隻是從零星的傳說和考古發現中零散地拼湊。‘精’字,更是讓我對這本書的嚴謹性和深度充滿期待,我相信它一定能夠提供給我前所未有的見解和知識,讓我對我們悠久的文明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評分“拿到這本《簽名本》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精),我的內心是充滿期待的。一直以來,我對中國文明的起源,尤其是那個籠罩著神秘麵紗的夏朝時期,都懷有濃厚的興趣。《何以中國》這個書名,本身就引人入勝,它不僅僅是在陳述一個曆史事實,更是在探究一個文明得以形成的原因和路徑。‘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則將我們的目光聚焦在那一個至關重要的曆史坐標上,讓我無比好奇那個時代的真實麵貌。作為一名熱愛閱讀曆史的普通讀者,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我們民族的根源,看到那些塑造瞭今日中國的古老基因。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紮實的論據和生動的描繪,讓我能夠觸摸到那個時代的溫度,感受到先民們的智慧與力量。‘精’字,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品質和深度充滿信心,我相信它會是一次引人入勝的閱讀之旅,一次對中華文明源頭的深刻探索。”
評分“這本《簽名本》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精),簡直是為我這樣的曆史愛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來都對中國文明的起源非常好奇,總覺得那個遙遠的年代,孕育瞭我們今天所熟知的一切。書名裏的‘何以中國’四個字,就已經把我牢牢抓住瞭,它在問我們,中國,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則明確瞭時間與空間的定位,仿佛是要為我們徐徐展開一幅古老的畫捲。我不是一個專業的曆史學傢,但我卻是一個極度渴望理解我們民族根源的普通讀者。我常常會陷入對那個時代的遐想,想象著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們的思想是怎樣的?他們的社會又是怎樣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在這一塊知識上的空白,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那個時代的麵貌,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息。‘精’字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品質充滿信心,我相信它會是一本內容充實、考據嚴謹的著作,能夠帶給我深刻的啓發和閱讀的愉悅。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就讓我覺得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讀物,而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終於拿到《簽名本》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精)瞭,這本書的名字就足夠吸引人,我一直都對中國早期曆史,尤其是夏朝那個模糊而又關鍵的時代非常感興趣。《何以中國》這四個字,仿佛拋齣瞭一個巨大的命題,引人深思,它不僅僅是在問‘為什麼是今天的中國’,更是在追溯‘中國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而‘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更是將我們帶迴到瞭那個充滿瞭未知與可能性的年代,讓我非常好奇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他們的社會組織是怎樣的,他們的文化又孕育瞭怎樣的影響。我是一個對曆史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一直希望能夠通過閱讀,更深入地瞭解我們民族的根源。這本書的‘精’字,讓我對它的內容深度和學術價值充滿瞭期待,我相信它一定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古老中原的大門,讓我對中華文明的起源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覺得它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書。”
評分“拿到這本《簽名本》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精)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精美的封麵所吸引。我一直對中國曆史的早期階段,特彆是那些模糊卻至關重要的時期,抱有極大的好奇心。‘何以中國’這個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深刻的哲學意味,它不僅僅是在描述一個曆史時期,更是在探尋中華文明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則將我們的視野鎖定在瞭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時代,讓我忍不住想去窺探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他們的社會形態是怎樣的,他們又創造瞭怎樣的文明。我並非曆史學專業的學生,但我始終認為,瞭解我們民族的根源,是認識當下和未來的重要基礎。我渴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那個遙遠的時代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理解,能夠看到那些塑造瞭我們民族性格的早期印記。‘精’字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品質充滿信心,相信它能夠提供紮實的學術支撐和引人入勝的敘述,成為一次令人難忘的閱讀體驗。”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尤其是夏朝和早期商朝的曆史,都充滿瞭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簽名本》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精),書名就足以吸引我的目光。‘何以中國’,這是一個宏大的追問,它不僅僅是在問‘為什麼是這樣的中國’,更是在探尋‘中國是如何成為這樣的’。而‘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則將我們的目光聚焦在瞭那個至關重要的節點,那個可能決定瞭中華文明走嚮的關鍵時刻。作為一名對曆史充滿熱情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解讀這段曆史的書籍,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敘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更豐富的細節,更詳實的證據,幫助我構建起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生動的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世界。‘精’字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和編排充滿瞭期待,我相信它會是一部嚴謹而不失可讀性的學術力作,能夠讓我領略到那個時代先民們的智慧與創造力,理解他們是如何一步步奠定瞭中華文明的基石。”
評分“這本《簽名本》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精),簡直是我近期閱讀清單裏的重磅炸彈!我一直以來對中國早期曆史,尤其是夏代那個充滿爭議又極其重要的時期,有著非常強烈的求知欲。《何以中國》這四個字,簡直就是一語道破天機,它不單單是在講述一個曆史事件,而是在追問一個文明是如何從無到有,從混沌走嚮有序的根本邏輯。‘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這個精確的時間與空間坐標,像是指引我進入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古代世界。我不是曆史科班齣身,但卻是一個對我們民族的源頭有著深深眷戀的普通讀者。我渴望的,是一本能夠讓我觸碰到曆史肌理,感受到先民們智慧與掙紮的書。‘精’字,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嚴謹性、學術深度和呈現方式充滿瞭期待,我相信它會是一次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一次對中國文明黎明時分的深刻洞察。”
評分“哇,拿到這本《簽名本》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精),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個塵封已久的寶盒。我一直以來都對中國早期文明的形成過程感到非常著迷,特彆是那個模糊而又關鍵的‘夏商周’時期。總覺得那個時候,一切都剛剛開始,充滿瞭無限的可能性。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極具吸引力,《何以中國》四個字,仿佛是拋齣瞭一個巨大的問題,而《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則像是為我們提供瞭一扇窗戶,讓我們得以窺探那個時代的真實麵貌。作為一名對曆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渴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更全麵、更深入的理解,而不僅僅是那些教科書中簡略的介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構建起一個關於那個遙遠時代的清晰脈絡,瞭解當時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他們的社會結構是怎樣的,他們的信仰又是怎樣的。我特彆看重書籍的‘精’字,這通常意味著內容的嚴謹和品質的保證。精裝本的觸感和分量,也讓我覺得這是值得珍藏的一本書。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讓我對中國文明的源頭産生更深刻認識的書,而這本書,無疑是我目前最期待的那個答案。”
評分“這本書,【簽名本】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精),簡直就是我心目中對中國早期文明探尋的終極之書!‘何以中國’——這四個字,不僅僅是一個書名,更是一種深沉的追問,叩問著我們民族文明的基因密碼。我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古代史,特彆是夏商周的起源階段充滿著好奇與敬畏,總覺得那個時代,埋藏著我們今日一切的伏筆。‘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這個清晰的時間和空間定位,讓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這本書的筆觸,去勾勒齣那幅古老的畫捲。我不是專業的曆史研究者,但卻是一個對民族曆史有著天然情感連接的普通讀者。我渴望從書中獲得的不隻是冰冷的事實,更是那種能夠讓我感受到時代脈搏的鮮活描繪,那種能夠讓我理解先民們是如何在那個蠻荒而又充滿創造力的時代,一步步奠定我們文明的基石。‘精’字,更是讓我對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和深度充滿瞭信心,我相信它一定是一部能夠引導我進行深度思考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