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定价:46.00元
作者:(美)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著,熊姣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04685
字数:
页码:3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2014中国好书奖获奖图书
2014年《新京报》年度好书
2013年美国国家学院**图书奖
2013年普利策奖虚构类*终入围作品
2012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这本书,文字介于“科学和诗歌之间”,是“一部真正的博物学家宣言”。可以说:这本书是一位生物学教授的生态学课程,是一本观测翔实的物候记,也是一部流动生机的纪录片,更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画卷。
此书是以一系列对古老森林的一小部分进行观察发现的形式展开的。每天的叙述记录了发生于每一次寻访中的事件。作者清晰地解释了这些事件以及他们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并带我们领略了被大家所忽视的自然现象。书中,作者着重介绍了生物间的相互联系,读罢此书,会产生亲近大自然的迫切愿望。
目录
1月1日——伙伴关系
1月17日——开普勒的礼物
1月21日——实验
1月30日——冬季植物
2月2日——脚印
2月6日——苔藓
2月28日——蝾螈
3月13日——獐耳细辛
3月13日——蜗牛
3月25日——春生短命植物
4月2日——电锯
4月2日——花朵
4月8日——木质部
4月14日——飞蛾
4月16日——日出的鸟
4月22日——行走的种子
4月29日——地震
5月7日——风
5月18日——植食性昆虫
5月25日——波纹
6月2日——探求
6月日——蕨类
6月20日——混乱
7月2日——真菌
7月13日——萤火虫
7月27日——太阳光斑
8月1日——水蜥和郊狼
8月8日——地星
8月26日——蝈蝈
9月21日——医
9月23日——毛虫
9月23日——秃鹫
9月26日——迁徙的鸟
月5日——预警波浪
月14日——翼果
月29日——面容
11月5日——光线
11月15日——条纹鹰
11月21日——嫩枝
12月3日——落叶堆
12月6日——地下动物世界
12月26日——树梢
12月31日——观望
跋
致谢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地域里的秘密。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小的微生物和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年甚至数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文摘
.....................
...............
这本《包邮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绝对是我近期阅读的惊喜之作。戴维·乔治·哈斯凯尔先生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他将科学的严谨与文学的诗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笔下的森林,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引人入胜的故事。他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在“讲述”森林的故事。我被他对那些我们通常会忽略的微小生命的关注所打动。他让我们看到,即便是一片小小的苔藓,一个不起眼的真菌,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轨迹和生存智慧。他打破了我们对于“生命”的狭隘认知,让我们明白,生命的形式是如此多样,而每一种形式,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赞美。他对于“看不见”的探索,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他揭示了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复杂生态系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看到的森林,只是冰山一角。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让我们能够轻松地领会其中蕴含的智慧。这本书,让我对自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奇心,它激发了我想要亲自去探索,去感受,去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的愿望。
评分说实话,我起初对这本书的期待并不高,以为可能就是一本普通的自然科普读物。然而,《包邮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戴维·乔治·哈斯凯尔的文字,带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去描绘他所钟爱的森林。他不是在“研究”森林,而是在“对话”森林,在倾听森林的秘密。我最被震撼的是他对“可见”与“不可见”的解读。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只是森林表面的景象,而真正支撑起这个生态系统的,是无数我们肉眼难以察觉的生命活动。他用优美的文字,揭示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繁忙工作,解释了真菌与树木之间共生关系的奥秘,让我们明白,这片看似宁静的森林,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活力、生生不息的生命共同体。他提出的“自然笔记”的概念,也让我耳目一新。这不是冰冷的记录,而是充满个人情感和思考的观察。每一次的记录,都包含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赞叹。我仿佛看到了作者在林间,带着笔记本,默默地观察、记录、思考,他的每一次呼吸,都与森林的脉搏一同跳动。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平凡”的定义,原来,最平凡的生命,也拥有最深刻的意义。它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書,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
评分《包邮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读到过最能引起我共鸣的作品之一。戴维·乔治·哈斯凯尔先生的文字,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魔力,它能够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自然细节,并将它们转化为永恒的诗篇。他笔下的森林,不是一个被动的背景,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每一个元素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他对于“连接”的强调,让我深受启发。他让我们看到,森林中的每一个生命,无论大小,都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网络。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他用生动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生态学的美妙之处,让我们在惊叹于自然的神奇的同时,也对人类在其中的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时间”的描写,他不是简单地记录事件的发生,而是将时间作为一种重要的维度,展现生命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和发展。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生命的演变和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存在”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关于森林的知识,更是关于生命、关于宇宙、关于我们自己的深刻哲学探讨。
评分这本《包邮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光是书名就充满了诗意与神秘感,让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翻开书页,仿佛踏入了一个我从未真正认识的森林。作者戴维·乔治·哈斯凯尔的文字,不是那种枯燥的科学报告,而是充满情感与细腻观察的自然笔记。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森林并不陌生,从小到大也去过不少,但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他笔下的林间,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无数的故事,每一片叶子、每一声虫鸣都诉说着生命的智慧。我特别喜欢他描述那些我们通常会忽略的微小生命,比如地衣、苔藓,甚至是土壤中的微生物。他让我们看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多么关键的角色。他对森林的观察是如此深入,以至于我阅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放慢速度,想象自己也置身于那片林中,用他的眼睛去观察,用他的耳朵去聆听。他的语言非常有画面感,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暂时忘却了现实的烦恼,完全沉浸在自然的神奇之中。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森林的知识科普,更是一种对生命、对自然敬畏之情的唤醒。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思考我们在地球上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自然充满好奇,或者渴望寻找内心平静的朋友们。它会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比我们想象中更加丰富、更加精彩的世界。
评分《包邮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这本书,从书名到内容,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作者戴维·乔治·哈斯凯尔的文字,有着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最美的风景,也忽略了与自然最本真的连接。这本书,就像一股清风,吹散了我们内心的浮躁,让我们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宁静。他笔下的森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远方,而是触手可及的神秘花园。他用极其细腻的观察,记录下了森林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每一个生命的诞生与消亡。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会想象自己也置身于那片林间,听着鸟儿的歌唱,看着蝴蝶的飞舞,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柔。他对于“时间”的理解,也让我受益匪浅。他让我们明白,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在经历着自己的生长、繁衍、衰老和死亡。这种对生命轮回的深刻体悟,让我对生命充满了敬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它引导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去感悟生命的价值,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评分我一直对自然界充满好奇,但总觉得与它隔着一层纱。《包邮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这本书,恰恰帮助我揭开了这层面纱。戴维·乔治·哈斯凯尔先生的文字,带着一种亲切的温度,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耐心而细致地带领我走进神秘的森林。他所描绘的场景,真实而生动,让我身临其境。我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感受到微风拂过肌肤的轻柔。他不仅仅关注那些宏伟的景象,更着迷于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微小生命。他让我明白,即便是一颗种子,一片枯叶,都承载着生命的力量,都与整个生态系统紧密相连。他对于“时间”的独特视角,也让我受益匪浅。他让我们看到,生命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演变的过程,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意义。他用他的文字,传递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一种对自然的感恩之情。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启迪。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评分这本《包邮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简直就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的一股清流。作者戴维·乔治·哈斯凯尔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似乎有一种将平凡事物赋予生命和灵魂的能力。他笔下的森林,不是单调的绿色海洋,而是充满了无数微小生命的交响乐章。我常常在阅读时,脑海中会浮现出他所描绘的画面:阳光穿透层层叠叠的树叶,在林间投下斑驳的光影;隐藏在草丛中的昆虫,用尽全力发出微弱却坚韧的鸣叫;腐朽的落叶,在看不见的微生物作用下,悄然回归大地,孕育着新的生命。他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惊叹,仿佛他拥有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双重视觉,能够看清宏观景象的同时,也能洞察最微观的生命活动。我特别欣赏他对于“时间”的理解,他不是简单地记录事件,而是将时间作为一种重要的维度,展现森林在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甚至更长远尺度下的变化。这种长远的视角,让我对生命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教会我,生命的存在,即使渺小,也自有其价值和意义。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成为了一个参与者,一个能够与森林共情,能够感受到生命脉搏的读者。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引导我们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哲学之书。
评分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包邮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时,我并没有立刻被它吸引。我对“森林”的印象,停留在儿时读的童话故事里,充满了神秘和未知,但更多的是一种遥远的感觉。然而,当我开始阅读,我才发现,这片森林,就在我的身边,只是我从未真正看见过。戴维·乔治·哈斯凯尔的文字,如同一个熟练的向导,带着我深入这片“看不见的森林”。他打破了我们对于“森林”的固有认知,让我们看到,森林不仅仅是树木的集合,更是无数生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他用一种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方式,阐述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但这种阐述,一点也不枯燥。他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例子,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关于“食物链”的描写,他不仅仅告诉我们谁吃谁,更是描绘了其中错综复杂的联系,以及每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对整个系统造成的影响。他让我明白,我们看似渺小的每一个生命,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这本书,让我对“生命”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无数个体交织而成的宏大乐章。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是被“包邮”这个词吸引了,想着大概是一本价格实惠又能带来点知识的书。但当真正读进去,《包邮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所呈现的内容,远超我的预期。戴维·乔治·哈斯凯尔先生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将最寻常的自然现象变得生动有趣,甚至触动人心。他不是那种站在高高的学术象牙塔上,用冷冰冰的术语来解读自然的学者,而是像一位亲切的长者,带着我们走进森林,细细地讲述他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我尤其喜欢他对时间流逝的描绘,在书中,森林不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充满动态的生命体,经历着春夏秋冬的更替,新生命的诞生与旧生命的凋零。他让我们看到,一棵树的生长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积累,是一场与光合作用、养分汲取、抵御病虫害的漫长斗争。他笔下的动物,也不是简单的物种介绍,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甚至情感世界的生灵。我读到他描述一只鸟如何精心地筑巢,如何耐心地孵化幼鸟,如何教会它们生存的本领,那种生命的韧性和母性的光辉,让我深受感动。这本书的科学性体现在字里行间,但又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因为他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充满人文关怀的故事中。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本打开的宝箱,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惊喜,每一次阅读都能获得新的感悟。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与自然是如此紧密地相连,理解自然,就是理解我们自己。
评分《包邮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这本书,是我近期读到的最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一本书。戴维·乔治·哈斯凯尔先生的文字,像是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他笔下的森林,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空间,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命网络。他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讲述了森林中的故事,让我仿佛看到了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奋斗与坚持。我尤其喜欢他描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生命,比如在树皮上爬行的蚂蚁,在草叶上露珠中闪烁的微生物。他赋予了这些小生命以极高的尊严和价值,让我开始反思,我们人类在地球上,是否过于自大了?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却忽略了无数微小生命的存在,它们同样在努力地活着,为这个世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观察是如此细致入微,以至于我读到他对一种植物的生长周期,一种昆虫的繁殖方式的描述时,都会感到由衷的赞叹。这种对生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更是一本关于爱与尊重的教科书。它让我学会用更谦卑的姿态去面对自然,去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