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7版修订)
:120.00元
作者: 【美】Vance Dickason 编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115358806
字数:630000
页码:472
版次: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第0章 扬声器是怎样工作的 1
0.1 电动式扬声器 1
0.2 驱动系统 1
0.2.1 气隙/音圈结构与B1 3
0.2.2 短路环及法拉第环 5
0.2.3 音圈——骨架材料与卷绕结构 6
0.3 振膜 8
0.3.1 锥形振膜共振模式 9
0.3.2 锥形振膜指向性 9
0.3.3 锥形振膜形状 10
0.3.4 防尘罩 10
0.3.5 球顶形状 13
0.4 支撑系统 13
0.4.1 折环 13
0.4.2 定心支片 15
0.4.3 线性及渐进式支撑系统 15
0.5 扬声器阻抗建模 15
0.6 功率、效率及房间大小 16
0.7 高级换能器设计 17
0.7.1 为闭箱设计低频扬声器 18
0.7.2 为开口箱设计低频扬声器 23
0.7.3 为带通箱设计低频扬声器 24
0.7.4 为紧凑型箱体设计低频扬声器 26
0.7.5 加长型导磁柱动力学 28
0.8 高级换能器分析研究 30
0.8.1 Bl及顺性的线性 31
0.8.2 短路环与失真 38
0.8.3 音圈温度与磁路质量 40
0.8.4 音圈温度与导磁柱气孔 42
第1章 闭箱低频系统 45
1.1 定义 45
1.2 历史 46
1.3 扬声器的“Q ”和箱体响应 46
1.4 低频扬声器的选择与箱体结构 51
1.5 箱体尺寸的决定以及相关参数 52
1.6 其他参数 64
1.6.1 参考效率(η0) 64
1.6.2 位移限制下的声功率输出(Par) 65
1.6.3 大输入功率(Per) 66
1.7 设计图表示例 67
1.7.1 低截止频率 68
1.7.2 频率响应的动态变化 68
1.8 箱体内的填充物 71
1.8.1 箱体填充的设计程序 72
1.8.2 箱体填充材料的实验比较 73
1.9 多低频扬声器格式 82
1.9.1 标准式 82
1.9.2 推挽式 84
1.9.3 复合式低频系统 85
1.10 电子辅助闭箱系统 86
1.11 质量加载技术 88
1.11.1 简单质量加载调整法 88
1.11.2 被动式辅助质量加载扬声器 90
1.12 闭后腔带通式音箱 93
1.12.1 定义 93
1.12.2 补充术语 93
1.12.3 历史 93
1.12.4 低频扬声器单元选择 94
1.12.5 确定箱体大小 94
1.12.6 设计图表示例以及计算机模拟 97
1.12.7 带通箱的类型 100
1.13 非常规闭箱 101
第2章 开口箱低频系统 105
2.1 定义 105
2.2 历史 106
2.3 扬声器单元的“Q”和箱体响应 106
2.4 低频扬声器单元选择 107
2.5 调整 107
2.6 箱体大小的确定及相关参数 111
2.6.1 箱体损耗 124
2.6.2 设计表2.1~表2.10的用法 125
2.7 计算导声管尺寸 126
2.7.1 开口谐振与互耦 134
2.7.2 箱体调谐 137
2.8 附加参数 137
2.8.1 参考效率(η0) 137
2.8.2 位移限制下的声功率输出(Par) 138
2.8.3 大电输入功率(Per) 138
2.9 设计表格示例 139
2.10 QL的测量 140
2.11 调整失当导致的频率响应变化 141
2.12 次声滤波 144
2.13 箱体阻尼 145
2.14 双低频扬声器类型 146
2.15 阻力式和分布式导声管 146
2.16 电子辅助式开口箱的设计 147
2.17 后开口式带通音箱 149
第3章 被动辐射式低频系统 153
3.1 定义 153
3.2 历史 153
3.3 扬声器单元“Q”与箱体响应 154
3.4 调整 154
3.5 确定被动辐射器的δ 157
3.5.1 使用设计表3.1159
3.5.2 被动辐射器的位置和互耦 161
3.5.3 箱体调谐 161
3.5.4 附加参数 161
3.5.5 设计图表示例 161
3.5.6 QL测量 162
3.5.7 频率响应变化 162
3.5.8 次声滤波 162
3.5.9 阻尼 162
3.6 被动辐射器带通箱 162
3.7 扩大式被动辐射器 164
3.7.1 定义 164
3.7.2 历史 165
3.7.3 结构 165
3.7.4 低频扬声器单元选择 165
3.7.5 调整 166
3.7.6 箱体尺寸确定 166
3.7.7 使用设计表3.4166
3.7.8 扬声器单元与扩大式被动辐射器的互耦 167
3.7.9 箱体调谐程序 167
3.8 附加参数 168
3.8.1 扩大的被动辐射器系统的Vpr 168
3.8.2 设计图表示例 168
3.8.3 调整失当的响应变化 169
3.8.4 次声滤波 169
3.8.5 阻尼 169
3.8.6 双低频扬声器单元结构 169
3.9 声杠杆 169
第4章 传输线低频系统 174
4.1 定义 174
4.2 历史 175
4.3 管线阻尼的有关事项 182
4.4 传输线音箱调整表 186
4.5 设计成功的论文 187
第5章 箱体结构:形状与阻尼 190
5.1 箱体形状与频率响应 190
5.2 中频箱体 203
5.3 箱体形状与驻波 204
5.4 箱体阻尼 205
第6章 扬声器障板:扬声器单元位置、分布及其他注意事项 210
6.1 扬声器单元障板位置引起的声压级的变化 210
6.2 扬声器单元间隔导致的响应变化 234
6.3 障板面积(阶状响应)引起的响应变化 242
6.4 障板阻尼 245
6.5 衍射作用的主观评 247
第7章 被动及主动式分频网络 256
7.1 被动式分频网络 256
7.2 分频器基本理 257
7.2.12路高、低通分频网络的合成频率响应 260
7.2.2 全通及线性相位分频器 261
7.2.3 声合成:扬声器单元声中心和零迟延平面 262
7.2.4 分频网络功率响应 266
7.32路分频器的特性 267
7.43路分频器网络 288
7.4.13路分频滤波器的特征 289
7.4.23路全通分频(APC)网络设计公式 289
7.4.3 分频器公式的应用 294
7.4.4 分频器应用示例 297
7.4.5 分频器设计的频率响应测量 302
7.5 扬声器单元负载补偿电路 303
7.5.1 串联陷波滤波器 303
7.5.2 阻抗补偿电路 304
7.6 扬声器单元衰减电路 305
L型电路设计 317
7.7 响应形状调整电路 317
7.8 分频网络电感 321
7.8.1 分频网络中的电容 324
7.8.2 扬声器单元带宽与分频频率 325
7.8.32路与3路分频方案 326
7.8.4 界面响应与分频频率 327
7.8.5 高级被动网络设计话题 328
7.9 扬声器调声 328
7.10 主动式分频网络 335
第8章 扬声器测试 339
8.0 引言 339
8.1 术语定义 339
8.2 老化 340
8.3 测量谐振频率(fs) 342
8.3.1 测量阻抗 344
8.3.2 测量复数阻抗 346
8.4 计算扬声器单元空气负载质量 348
8.4.1 测量扬声器单元质量 349
8.4.2 计算扬声器单元顺性 350
8.4.3 测量扬声器单元Bl 351
8.5 计算扬声器单元音圈电感LC 352
8.6 计算放大器的电源内阻RG 353
计算总串联电阻Rx 354
8.7 计算扬声器单元顺性等效空气体积Vas 354
8.8 测量扬声器单元“Q ”——Qts、Qes和Qms 355
8.8.1 频率响应测量技术 359
8.8.2 频率响应测量设备 362
8.8.3 相位测量 365
8.8.4 测量用传声器 365
8.8.5 箱体机械振动测量 366
8.8.6 测量音圈温度—时间关系 367
8.9 可能用得到的换算关系 368
第9章 扬声器系统设计以及扬声器—房间界面的CAD软件 372
9.1 扬声器系统设计软件 372
9.2 房间设计软件 388
9.3 声卡房间分析仪 391
第10章 家庭影院扬声器 397
10.1 家庭影院与Hi—Fi 397
10.2 家庭影院扬声器系统概述 399
10.3 左/右前置音箱 400
10.4 屏蔽要求 401
10.5 中央声道音箱 402
10.6 垂直指向性控制 406
10.7 后声道环绕声音箱 407
10.8 Dolby Digital Surround EX—7.1声道 411
10.9 超低频 413
第11章 汽车音响扬声器 415
11.1 汽车音响扬声器与家用扬声器 415
11.2 密闭场与自由场声学空间 415
11.3 低频扬声器单元在密闭场中的低频性能 416
11.4 密闭场表现的计算机模拟 418
11.5 中央声道声像表现的设计 425
11.6 噪声控制 428
第12章 2路系统设计实例:家庭影院音箱及录音室监听音箱 430
12.1 LDC6家庭影院系统 430
12.2 前置音箱 431
12.2.1 中、低频扬声器单元 431
12.2.2 高频扬声器单元 434
12.2.3 分频器模拟 435
12.2.4 成品 437
12.2.5 装配细节 440
12.3 中置扬声器箱设计 441
12.3.1 低频扬声器单元 441
12.3.2 高频扬声器单元 443
12.3.3 分频器模拟 443
12.3.4 成品 445
12.3.5 装配细节 447
12.4 后置环绕声扬声器箱设计 448
12.4.1 低频扬声器单元 448
12.4.2 高频扬声器单元 450
12.4.3 分频器模拟 451
12.4.4 成品 453
12.4.5 装配细节 454
12.5 有源超低频音箱设计 455
12.5.1 扬声器单元模拟 456
12.5.2 成品 458
12.5.3 装配细节 458
12.6 LDC6家庭影院扬声器系统的表现 459
12.7 LDC6监听音箱设计 459
12.7.1 低频扬声器单元 459
12.7.2 高频扬声器单元 463
12.7.3 分频器模拟 463
12.7.4 成品 465
12.7.5 装配细节 467
12.8 LDC6监听扬声器箱的主观性能 468
后记 469
附录 常用计量单位的转换 470
内容提要
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7版修订)》是对国外扬声器系统设计新技术的一个概括。全书紧密围绕高性能扬声器系统设计,结合大量图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扬声器的基本特性、密闭式、倒相式和传输线式扬声器箱的理与设计要点、扬声器箱结构与障板效应,以及被动和主动式分频网络的设计。书中特别介绍了新的扬声器及扬声器系统测量技术与软件工具,以及扬声器系统和声重放环境的计算机辅助模拟设计软件与技术,并将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贯穿全书。后还介绍了家庭影院和汽车音响的扬声器设计以及两个扬声器系统的设计制作实例。
《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7版修订)》适合扬声器系统设计制造行业的技术人员、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具备电声基础知识的音响爱好者阅读。
Vance Dickason是美国扬声器设计师、电声专业作家,同时为众多扬声器厂商提供咨询服务。他是《Voice Coil》杂志的编辑,《Speaker Builder》杂志的特约编辑,以及担任1992年和1994年AES测试与测量分会主席。他于1978年开始出版的《Loudspeaker Cookbook》目前已出到第7版,并以英语、德语、法语、荷兰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等多种语言出版,同时还出版了扬声器计算机辅助系统设计教程《Loudspeaker Recipes》,在电声专业人员和爱好者群体中受到广泛好评。
坦白说,我之前对扬声器系统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好听”或者“不好听”的直观感受上,但对于“为什么好听”或“为什么不好听”,却总是云里雾里。《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七版)》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声音科学的窗户。作者Vance Dickason先生以一种非常系统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将扬声器设计中那些看似复杂深奥的原理,一点点地揭示出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单元参数的讲解,以前我看到那些参数只觉得是天书,但这本书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图示,让我明白了这些参数是如何影响扬声器的低频响应、效率以及失真度。而且,书中关于箱体设计的部分,也让我对密闭箱、倒相箱等不同类型的箱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是盲目地选择,而是能够根据单元的特性和我的听音需求,做出更明智的设计决策。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关于分频器设计的详细内容,这部分往往是很多DIYer容易忽略的环节,但这本书却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让我明白了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分频器,来平衡不同单元的声音,从而获得更流畅、更自然的整体音色。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扬声器系统的理论认识,更激发了我动手实践的兴趣,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设计出更符合我期待的声音。
评分对于我这种对声音品质有着极致追求的音频爱好者来说,《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七版)》简直是一本“圣经”。我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尝试和理解各种音箱的设计理念,但总是感觉隔靴搔痒,无法真正触及其核心。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作者Vance Dickason先生以一种庖丁解牛的方式,将扬声器系统设计中那些看似神秘的原理层层剥开,让我看到了设计的全貌。我尤其赞赏书中对单元参数的细致解读,以前我只是知道有这些参数,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些参数是如何决定一个单元的“性格”,以及如何在箱体设计中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对于不同箱体类型的讲解,我更是细细研读。无论是追求极致瞬态响应的密闭箱,还是力求低频下潜的倒相箱,亦或是追求高效能量输出的带通箱,书中都给出了详尽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书中还强调了声学环境对扬声器表现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摆位和房间声学处理来优化听音体验,这一点往往被很多DIYer所忽略。读完这本书,我不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音箱的声音,而是能够主动地去理解声音的来源,去探究声音的奥秘。这本书给了我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设计思路,让我有信心去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卓越的扬声器系统。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门技术,不能只看表面,更要去探究其背后的原理和精髓。而《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七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它从最基础的物理原理出发,解释了扬声器单元的驱动机制、共振现象、声波的传播方式,以及这些基本原理如何影响到最终的扬声器系统性能。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箱体声学处理的章节,它详细讲解了驻波、衍射、反射等声学效应,以及如何通过箱体材料、内部吸音结构、箱体形状等手段来控制和优化这些效应。这些细节往往是影响音箱最终声音表现的关键,而很多普及性的书籍往往会忽略这些。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模型和仿真图例,这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也更容易被理解和应用。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扬声器系统“内脏”的读者,这本书绝对是首选。它不仅提供了理论框架,还提供了实践指导,让你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设计方案。我个人通过学习这本书,对扬声器系统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更加理解了为什么一些高端音箱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
评分我是一名学生,主修声学工程,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觉得扬声器系统设计是一个非常庞杂的领域,很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非常重要,但往往教材上提供的只是基础知识,而真正需要深入研究的却很少。《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七版)》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学习空白。作者Vance Dickason先生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扬声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梳理得井井有条。书中对于单元的选型、参数的分析,特别是Thiele-Small参数的深入剖析,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参数来匹配合适的箱体类型和容积,让我对低频的产生和控制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书中关于箱体设计中声学原理的讲解,比如箱体内的驻波、衍射、吸音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以及不同箱体结构(如密闭箱、倒相箱、带通箱、传输线箱等)的设计要点和声学特性,都为我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分频器设计的章节,它不仅仅介绍了常见的二阶、四阶滤波器,还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扬声器单元的阻抗特性和相位响应来设计复杂的有源或无源分频网络,以实现最佳的系统整体性能。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清晰明了,图表丰富,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声学概念。对于我这样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本能够帮助我打下坚实扬声器设计基础的宝藏。
评分我是一名独立音响设计师,一直以来,我都在不断地探索和优化我的设计流程,以期达到更高的音质和客户满意度。在众多的专业书籍中,Vance Dickason的《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七版)》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本。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技术说明书”,更是提供了一种“设计思维”。从单元的细致分析,到箱体的声学优化,再到精密的电声匹配,每一个环节都被作者以一种严谨且实用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单元参数(如Fs, Qts, Vas等)如何指导箱体设计的部分,这不再是简单的公式套用,而是基于对物理原理的深刻理解,让我能够为每一个单元找到最适合它的“家”。书中对各种箱体类型的优缺点、适用场景以及设计计算方法的介绍,更是让我的设计选择更加丰富和精准。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分频器设计的详细阐述,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根据不同单元的特性,设计出能够最大化系统整体表现的声学滤波器。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面临挑战的设计师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不仅巩固了我的理论基础,更拓宽了我的设计视野,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扬声器设计项目。
评分作为一名在音频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寻找能够真正提升我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的专业书籍,而Vance Dickason的《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七版)》无疑达到了这个标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在于其作者对扬声器系统设计这一复杂学科的深刻洞察和系统性梳理。从单元的电声学原理分析,到不同箱体结构的声学特性评估,再到精密的电声耦合与声学反馈的优化,这本书几乎覆盖了扬声器设计的所有关键环节。作者在介绍单元参数时,不仅仅是罗列公式,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参数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在实际设计中所扮演的角色,这对于工程师进行精确的模拟和优化至关重要。书中关于分频器设计的章节,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过去,分频器的设计往往是一个经验主义和试错的过程,但通过这本书,我学习到了如何根据单元特性和设计目标,系统地选择滤波器类型、阶数,并进行精确的阻抗补偿和相位校正。这种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极大地缩短了我的设计周期,并提升了最终产品的性能稳定性。此外,书中对声学测量与分析技术的介绍,也为我提供了更先进的工具和方法来验证设计成果。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在专业领域深耕的从业者而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能够不断提供启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典之作,它帮助我不断刷新对扬声器设计的认知边界。
评分作为一名音响产品的测评编辑,我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扬声器产品,并从技术和听感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评判一个产品的好坏时,我深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而《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七版)》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强大的知识库。作者Vance Dickason先生以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将扬声器设计中那些复杂而精密的原理,以一种清晰、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对扬声器单元的电声特性分析,特别是Thiele-Small参数的深入解读,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一个单元的潜力,以及它在不同箱体设计中的表现。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箱体声学设计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箱体类型的声学原理、设计要点以及它们对低频响应、瞬态表现和功率承受能力的影响。这对于我理解和评判市面上各种不同设计的音箱至关重要。而且,书中关于分频器设计的章节,更是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精密的电路设计来协调高、中、低音单元的输出,从而获得平滑的频率响应和良好的相位一致性。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分析和评判扬声器产品的技术深度,也为我撰写更专业、更具洞察力的评测文章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评分这本《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七版)》绝对是我近期读过的技术书籍中最具分量的一本了。我是一名对音响领域颇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平时也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一些音箱。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扬声器系统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知道有高音、中音、低音单元,懂得一些简单的箱体计算,但真正要设计一个性能出色的扬声器系统,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总是在某些环节遇到瓶颈。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作者Vance Dickason先生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扬声器设计中那些看似复杂深奥的原理,以一种非常系统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从最初的单元选择、参数解读,到箱体设计(密闭、倒相、带通等等各种类型),再到分频器网络的构建,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单元参数(如Thiele-Small参数)的讲解,以前我只是知道有这些参数,但对它们如何影响箱体设计、如何决定低频下潜和效率,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表、公式和实例,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茅塞顿开。而且,书中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设计流程和技巧,这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动手实践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扬声器设计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有信心去尝试设计更复杂的音箱了。这本书绝对是每一个对音响有追求的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百科全书,但又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百科全书。它系统地介绍了扬声器设计的所有方面,从单元的特性到箱体的设计,再到分频器的构建,每一个环节都讲得很透彻。我是一名音响发烧友,平时喜欢研究各种音箱,也尝试过一些DIY。但是,很多时候,我总感觉自己只是在模仿,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声音。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揭开了音响设计的“黑箱”。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单元参数的讲解,那些Thiele-Small参数以前对我来说就是一堆字母和数字,但这本书通过清晰的图示和解释,让我明白了它们是如何影响低频的延伸、箱体的体积和功率承受能力的。还有关于箱体设计的章节,各种类型的箱体,如密闭箱、倒相箱、传输线箱等等,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都讲得非常详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声学模拟的部分,通过软件的模拟,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设计参数对声音曲线的影响,这对于我这样的DIYer来说,简直是太有用了。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更是实践指导,它帮助我从一个“听众”变成了一个能够“设计”音箱的人。
评分当我拿起《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七版)》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预料到它会给我带来如此大的启发。我是一名资深的音频发烧友,对音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也尝试过无数种音箱和设计方案。然而,许多时候,我总觉得声音的表现总是差那么一点点,无法达到我心中理想的状态。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提供了一把“金钥匙”,让我能够深入到扬声器设计的每一个细节,理解声音的本质。作者Vance Dickason先生的讲解,既有深度又不失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欢他对单元参数的深入分析,它让我明白了每一个参数背后的物理含义,以及它们在实际设计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从单元的选择到箱体的设计,从分频器的构建到最终的调试,这本书都提供了详尽的指导。我曾被书中关于不同箱体结构(如密闭箱、倒相箱、传输线箱)的声学特性分析所吸引,它让我能够更科学地选择最适合我的单元的箱体类型。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操技巧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我这样的DIYer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通过这本书,我不仅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更学会了“如何”做得更好,让我离我理想中的声音又近了一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