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气功与冥想/yoga入门/瘦身修身养生书/柏忠言/张惠兰/初级入门基础和长期练习瑜伽 rt4y

瑜伽/气功与冥想/yoga入门/瘦身修身养生书/柏忠言/张惠兰/初级入门基础和长期练习瑜伽 rt4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光盘 编
图书标签:
  • 瑜伽
  • 气功
  • 冥想
  • Yoga
  • 入门
  • 瘦身
  • 养生
  • 柏忠言
  • 张惠兰
  • 初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海寻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ISBN:9787500932215
商品编码:26878308654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29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编辑

  跟蕙兰学瑜伽,20年来经典的瑜伽书籍,瑜伽爱好者研习伴侣。
  《瑜伽气功与冥想(21年·纪念限量珍藏本)》将助你:消除压力;恢复体能,增强活力;增加肌肉关节的灵活;获得身、心、灵的健康;不出家门即可练习瑜伽。
  《瑜伽气功与冥想(21年·纪念限量珍藏本)》将为常年练习及初习者的理想之选!
  荣登*佳销售的这本书与悠久古老的瑜伽艺术一样,不但经得起早就通过时间的验证了。由“当代中国瑜伽之母”线蕙兰和柏忠言先生合著的这本内容广博精深的书籍,中国的许多瑜伽教师,不仅自身依循此书练习并以其为教学范本。
  
  商品《瑜伽气功与冥想(21年·纪念限量怎藏本)》有两种印刷封面,随机发货!
  />

内容简介

  《瑜伽气功与冥想(21年·纪念限量珍藏本)》是一本比较完整、内容详尽、颇具性的著作。柏忠言瑜伽大师和他的弟子外籍华人张蕙兰女士是东西方瑜伽学院的创始人,他们多年从事修习和教授瑜伽功法,对瑜伽功法有较深的造诣。本书将助你: 消除压力、获得身、心、灵的健康; 恢复体能增强活力;不出家门即可练习瑜伽; 增加肌肉父节的灵活。

作者简介

  柏忠言,当代造诣深厚正统的瑜伽宗师柏忠言(瑜伽名字是悉达斯瓦鲁普·阿南达)来自于包括了像罗摩奴阁、柴坦尼亚等的历史人物的一脉。这个历史悠久的师徒相传是从初有的薄伽梵史利克尔史讲授瑜伽高层次的文献《薄伽梵歌》开始的。
  柏忠言教授瑜伽超过35年。他有许多学生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还有其他许多国家。
  柏忠言同时还是一位艺术家,他写曲作词、灌唱CD,声韵悦耳并触人心弦、感人肺腑,同时歌词含义都是鼓励人心向善、向上,因而获得了极高的赞评。
  虽然柏忠言也是一位将生命之气提升至头顶并由此逸出的专家(即昆达利尼瑜伽)。但在二十多年前他就不再宣扬这一体系了。他遵从本宗历传师尊的先例,着重在瑜伽语音冥想、业瑜伽(即实践的、无私活动的瑜伽)和巴克悌瑜伽(即爱心服务瑜伽)等方面的教导和传授。

精彩书评

  本书就像在电视台上长期播放的“蕙兰瑜伽系列”和其他蕙兰瑜伽影碟一样,对不同程度的练习者都提供了、完整的指导和资讯。您定能获益匪浅!
  ——YOGI PARAMAHAMSA

目录

导论
把中国气功和印度瑜珈共冶一炉
怎样按本书学习瑜伽
工间瑜伽练习
篇 瑜珈姿势(阿萨那)和瑜珈洁净功法
章 瑜珈姿势练习——导言
第二章 瑜珈姿势学习课程与日常修习计划介绍
节 姿势学习课程
第二节 姿势日常修习计划
第三节 年纪较大者用的特别学习课程
第四节 姿势日常修习计划(年纪较大者用)
第三章 瑜珈姿势功法(阿萨那)
第四章 瑜伽
第五章 结语
第二篇 瑜伽松驰功
第六章 瑜伽休息术——导言
第三篇 超脱于心灵功
第七章 自觉——导言
第四篇 瑜伽冥想及有关功法
第八章 瑜伽冥想的目的
第九章 克服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三态的影响
第十章 瑜伽冥想前的预备功和其他瑜伽冥想法——导言
第十一章 瑜伽师论人的构成和瑜伽经络
第十二章 瑜伽冥想姿势(阿萨那)——导言
第十三章 调息法——导言
第十四章 收束法和契合法——导言
第十五章 提升生命之气——导言
第十六章 瑜伽语音冥想——导言
第十七章 几种不同形式的禅(冥想)
第十八章 瑜伽冥想结语
第五篇 习瑜伽者的生活方式
第十九章 生活方式——导言
全书的结束语
附录 疗效及对人体各门路分锻炼作用的索引
作者简介

精彩书摘

  第四篇 瑜伽宰相及有关功法
  瑜伽冥想的目的
  瑜伽冥想术的目的在于获致内心和平与安宁。然而实际上远不止此。瑜伽冥想术的目的是达致无限的精神之爱、欢乐、幸福和智慧。在《薄伽梵歌》一书中,克乐史那(Krsna)说——
  当一个人由于修炼瑜伽而使其心灵完全脱离物质性的心理活动时,这么一种瑜伽修炼的至善阶段就叫做入定或三昧境界(Samadhi)。在这种欢乐状态中,人就处身在无限的超然幸福里,并通过各种超然的感官而自得其乐。确定这种状态之后,人就再也不会离开真理,而一旦获得这种成就,他就会认为:没什么能够比这收益更大的了。
  ——《薄伽梵歌》第六章第二十至二十三颂
  我们大家都想快乐幸福,这是极为自然的。有些人地认为:习瑜伽者不要或不关心幸福快乐。习瑜伽者是要幸福快乐的。在这方面,习瑜伽者和别人完全无异。但瑜伽者在谋求幸福上更为合乎科学得多。他分析过:幸福可以在哪里找到,在哪里找不到;或者更确切地说,他分析过:哪里找得到多少幸福,而在别的某处,找到的幸福以是怎样地多得多。
  习瑜珈者的结论是:大多数人在追求幸福中到头来反而落得痛苦不幸。
  瑜伽师说,原因在于愚昧无知。如果不说是大多数人,确实有许多人试图寻求幸福的方法全是尽量多地谋求感官上的快乐感受。但是,就算是那些极为富裕、因而物质感官享受设施应有尽有的人们也还是痛苦不幸的。事实上,这样的富人往往比那些不那么富裕的人还要痛苦不幸些。
  瑜伽师根据他对别人的这些观察心得,以及科学地观察自己从感官享受中得到或没有得到的那些真正而又持久的幸福快乐究竟有多少分量,他就合乎逻辑地判断:从令人愉快地感官经验中获得的幸福分量极为有限。这种幸福极为浅薄,瞬息消逝。
  正如对于一个在沙漠中受着酷热煎熬而濒临死亡边缘的人来说,一两滴水无法解除他的干渴一样,同样地,从感官享受中获得的极度有限的幸福是不可能令人感到满足的。
  而且瑜伽师还观察到:为了争取这一点点分量极为有限的所谓幸福——实际上根本不是什么真正的幸福——人们还在经历如此多的忧患、哀伤,等等。换言下,不仅感官享受不能令人满足,而且,如果人们把实现这样的感官享受认作自己的人生目标的话,他就会受到忧虑、愤怒、懊恼失意等等的百般折磨。这样一名享乐主义者是在为了这么微小的一点东西而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从自己感官享受中获得的细微份量的幸福完全是得不偿失——真的,为追求这种幸福所引起的痛苦不幸已经把这丁点幸福给抵销了。
  享乐主义者总是时刻忧心忡忡。他的忧虑起码有五种直接原因。,他害怕得不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为了从事感官享乐,他需要获得感官享乐的各种对象(事物)。无论他得到了多少,他的欲望总是永远无法餍足,即总是感到空虚,因此,他总是要求更多的东西,得寸进尺。换言之,他总是担心自己所拥有的还不足够。他还老是担心自己值得不到所追求的新“事物”。
  享乐主义者忧心忡忡的第二个原因是追求意中物总有不可避免的失败。这就引起懊恼失意与愤懑心情。
  享乐主义者忧心忡忡的第三个原因是他害怕失去他已拥有的感官享乐的事物。这还包括(但不只限于)他对自己死亡的下意识的恐惧,因为在死亡时他所拥有和眷恋执着的都会失去。这样一个享乐主义者总是时刻都充满极度惊惶恐惧的心情。
  享乐主义者忧心忡忡的第四个原因是他知道,尽管他成功地获得了人生中的各种感官享乐,却还是得不到满足。这使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虚度了,缺乏人生的目的——可是,他还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或者对此采取什么措施,于是,他继续试图说服自己和他人相信:自己是幸福的。
  享乐主义者老是忧心忡忡的第五个原因是他失去某些原已拥有的东西。人的一生自始至终总有一些他拥有的事物不断地被盗、遗失、损坏等等。因此,眷恋着这样一些所有物的人就接二连三地体验到恶劣、痛苦的心情。
  忧虑自然还表现为以下各种情形,或直接引起这些情形:愤怒,懊恼失意、嫉妒、混乱迷惘、说谎、欺骗、偷盗,等等,有时甚至还引起狂暴的行为。
  �敜斦庵钟锹羌坝泄氐母髦智榻幔ǚ吲�、嫉妒、恐惧,等等)也会带来种种身体问题和疾病。从消化功能失调到高血压及心脏等等许多疾病和不适,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一个人潜在的忧虑、紧张、愤怒、恐惧,等等上面。
  此外,人们还认为,这种内心的痛苦和混乱正是使人们转向诸如毒品和酒精一为摧残身心的事物的主要原因。自杀差不多总是内心痛苦的结果,当然是无疑的了。因此,瑜伽师清楚地认识到:要在物质感官享乐中寻求幸福和满足的企图不会导致幸福,而只会导致内部与外部、精神与肉体的痛苦。
  一个有智慧的人不去参与那痛苦的源泉,这痛苦之源是由于与物质感知接触而形成的。昆悌(Kunti)的儿子啊!这样的欢乐有始也有终,因此,智者不以此为乐。
  ——《薄伽梵歌》第五章第二十二颂
  因此,瑜伽师结论说:为了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人就必须摆脱种种物质欲望,并从而摆脱与物质欲望相联系的愤怒、忧虑,等等。
  如果一个人在放弃目前这具躯体以前,就能够按捺得隹种种物质感官的怂恿,并且能遏制住欲望与愤怒的力量的话,他就成为一个瑜伽师,而且在现世中也得到幸福。
  ——《薄伽梵歌》第五章第二十三颂
  并不是瑜伽师对幸福快乐不感兴趣。他是感兴趣的,但他明白到:真正的幸福是在内里的——真正的幸福是品尝到内心和平、智慧和精神之爱的蜜露。
  当一个人内心幸福,内心积极活跃,内心欢欣鼓舞、一片光明,那么实际上他就是至善的神异术士了。
  ——《薄伽梵歌》第五章第二十四颂
  物质欲望藏寓在心灵中,因此,要征服种种物质欲望,即欲念,人们就必须征服心灵。人们必须成为心灵的主人,而不是成为心灵的奴隶。由于心灵是各种感官的君王,要征服心灵或要成为心灵的控制者,就是要成为感官的主人。一个成了心灵的主人的人,梵文就叫“戈斯瓦米”(goswami)。
  凡是想认识瑜伽或修炼瑜伽有所成就的人都应该理解梵语词“戈斯瓦米”及其反义词“戈达斯”(godas)。梵语词“戈”(go)的意思是感官(包括心灵和藏寓在心灵中的各种欲念),“达斯”(das)的意思是奴仆。因此,“戈达斯”的意思是各种感官的奴仆。“斯瓦米”(Swami)的意思是主人。因此“戈斯瓦米”的意思是各种感官的主人。
  做一名习瑜伽者就是要做一名戈斯瓦米。一个“戈达斯”决不是什么瑜伽师,哪怕他自封为瑜伽师也罢!
  当一个人摒弃了物质欲望,他既不为物质享乐而奔忙,也不从事于追求成果的活动时,就可以说已经达到瑜伽境界。
  ——《薄伽梵歌》第六章第四颂
  当习瑜伽者通过修炼瑜伽来制约自己的内心活动,并进入了超然存在的境界(Transcendence)——彻底清除了物质欲念——就可以说,他已到达了瑜伽的境界。
  ——《薄伽梵歌》第六章第十八颂
  这样一个戈斯瓦米,即心灵与各感官的控制者,也称为一名王瑜伽师(raja yogi)。梵语“拉扎”(raja)的意思是国王、君主。心灵是各种感官的君王。如果你控制了心灵,那你也就控制了所有其它的感官。如果你控制了心灵这一个君王,那么你也就成了君王,即心灵各各感官的君王了。
  要成为一名王瑜伽师或戈斯瓦米,也就是要实现入定(Samadhi)境界——而这就是获得解脱。这就是瑜伽师的结论。
  而实现的途径就是瑜伽冥想。
  真实无讹的瑜伽冥想术的终目的都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一名习瑜伽者通过瑜珈冥想来制服心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The Original Cause)直接沟通。这给他以人所能有的高幸福。
  瑜伽冥想自然也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就连一名初学的瑜伽冥想者由于内心更为平静,也会感到自己少一点紧张、怒气,等等。这顺次以意味着,他较少可能患下那许多由紧张与忧虑引起的疾病。在某个意义上说,由于人的免疫是和人的心态紧密相连的,可以说,瑜伽冥想是强有力的性医药。
  瑜伽冥想练习者也更能做到放弃那些对其健康极有摧残力的坏习惯,如饮酒、吸烟、吸毒、不正当的性行为,等等。这样的瑜伽冥想练习者做出为残害身体的行为——自杀——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习瑜伽者深信:瑜伽冥想是确保身体与精神两方面都健康的关键方法。
  第九章 克服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三态的影响
  为了更多地认识克服物质观念的瑜伽冥想方法,你就必须很好的掌握古代瑜伽关于物质自然界三种状态的传统概念,即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尽管你可能不赞同这些概念)。
  根据瑜伽师们的说法,自我,即人,由于受到自然界三种状态的蒙蔽,所以是受控制、受支配的。如果一个人处于愚昧无知状态的影响、支配下,就会希望获得某一特定类型的感官享受——例如,他可能想睡眠或被麻醉。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处于激情状态的影响支配下,他可能要作性的享乐。而如果他是处于善良状态的影响支配下,他可能要享受在公园或农村度过和平宁静的。因此,在所有这些情况下,人的欲念的性质是由物质自然界中哪一种影响、支配着他的状态(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来决定的。
  按瑜伽师的看法,只要一个人仍然是受到物质自然界的三种状态即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的支配,他就不是自由的——还没有从物质欲念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要从物质欲念中解脱出来,他就必须超脱自然界这三种状态的影响。
  按瑜伽师们的看法,每一个人都被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所蒙蔽着。可是,在任何特定时刻这三者中总有一种占着主要地位。例如,的某一时刻,一个人有可能受愚昧无知状态的影响多于受激情良善影响。而在另一个时刻,他就更多地处于激情状态的影响下。因此,虽然这三者经常总是有点活跃,但在特定时刻,总有一种或另一种状态是主要的状态。克乐史那在《薄伽梵歌》里说——
  婆罗多族的儿子啊!有时候,激情状态盛极一时,就把善良状态克制下去了;有时候,善良状态比激情状态更强大;而另一些时候,愚昧无知的状态又占统治地位,压倒了善良和激情状态。这么一来,物质自然界这三种状态之间总存在着谋求高统治地位的竞争。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十颂
  《薄伽梵歌》一书透彻地描述自然界三种状态的特点。据说,愚昧无知(梵文tamas,音译塔玛斯)是低下和坏的。
  婆罗多族的儿子啊!愚昧无知引起了生灵的幻觉妄想。这种状态的结果是疯狂、懒惰和睡眠,这些结果束缚住受制约的自我。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八颂
  俱卢(Kuru)族的儿子啊!当愚昧无知状态有了增长时,疯狂、幻觉妄想、怠惰和黑暗就都表现出来了。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十三颂
  人们认为,处于激情状态下的影响是一种比处于愚昧无知状态下影响更高的境界。然而《薄伽梵歌》说得清楚,处于激情状态影响下确实是不足取的——
  �敜斃ャ�(Kunti)的儿子啊!激情状态是从无限制的欲念和渴望中产生出来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才被限制在追求物质成果的活动中啊!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七颂
  婆罗多族的首长啊!当激情状态有了增长时,重大执着、不可控制的欲念、追求和紧张的努力的种种征象也就都表现出来、发展起来了。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十二颂
  处于善良状态的影响下比处于愚昧无知和激情这两种状态的影响下无限优越。《薄伽梵歌》把这点说的很清楚——
  当智慧的光照亮了人体的所有门户时,人就能体验到善良状态的各种表现了。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十一颂
  无罪的人啊!善良状态由于比其他状态更纯洁,是光辉四射的,它把人从罪恶报应中解脱出来。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培育、发展智慧,但是他们却受到幸福这一概念的制约。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六颂
  从《薄伽梵歌》这一则论述来看,人们可能奇怪:瑜伽师为什么要善良状态,或为什么认为有必要这种状态。答案可以在克尔史那的这段论述的后一句话里找到。
  处于善良状态的人仍然只是对自己的幸福感兴趣。换言之,虽然他的欲念,譬如说,要比处于愚昧无知或激情状态的人的欲念更纯洁些、更微妙些,但他仍然是以私已为中心的。换言之,他与基本的关心只在于自己的幸福——获得启发的幸福——即处于善良状态。换言之,当愚昧无知状态或激情状态而不是善良状态开始影响他的身心,从而剥夺了他从善良状态所获得的幸福时,这样的人就会感到非常难过和沮丧。他还没有超脱所有这三者的影响——对于这三种影响的自然活动,他不能够保持作为一个不受影响的、超脱的见证人的地位。他还没有达到对整体作出爱心服务的那个台阶的高度上——因此,他并没有真正获得解脱。
  (只有)当这个被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能够这三种状态时,他才能从出生、死亡、衰老和此三者的痛苦中解脱,而在今生也能享受甘露。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二十颂
  只有对自身幸福不感兴趣的人才能够真正幸福,这个见解,在愚昧无知的人看来,似乎是怪论,令人糊涂——但是,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则是合乎逻辑和容易理解的。
  《薄伽梵歌》中,阿乐朱那(Arjuna)问克尔史那——
  我爱的老师,从哪些征象可以知道这一个人已超脱了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三种状态呢?这样的人有些什么行为呢?他又是怎样超脱自然界这三种状态的呢?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二十一颂
  克乐史那回答说——
  当一个人面对着启发(善良状态的影响)、眷恋执着(激情状态的影响)和幻觉(愚昧无知状态的影响)时,并不憎恨它们,而当它们消失时,也不想望它们;当一个人像一个毫无关系者那样稳坐着,处于自然界三态物质反应范围之外,他知道只有这些状态在起作用,而自己则保持坚定不移,不为所动;当他对欢乐与痛苦一样看待,对一块泥土、一颗石头、一锭黄金都投以相同的眼光;他是明智的,把赞扬和诋毁同等对待;他宠辱不惊,对所谓私敌、所谓挚友一视同仁,他放弃仅仅旨在为他谋取私利的活动——据说,这样一个人就了物质自然界的三种状态了。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二十二至二十五颂
  实现瑜伽至善境界的人就是这样的人: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状态在他的身心上发挥作用时,他意识到这种情况,但却体会到自己超脱这种影响或不为所动。这样的一个人既不对这些影响惟命是从(即不对自己的身心惟命是从),也不因为这些影响正在发挥作用而感到憎恶。他是作为一个超脱的见证人来体验这的。如果说,他既不把注意力放在这些影响的命令要求上,也不对这些影响惟命是从,那么,他又注意什么,听命于什么事物呢?回答是他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对整体的服务上,因为他受到精神之爱的力量的鼓舞或推动,而这种力量是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等状态而与它们迥然不同的。这样一个解脱了的瑜伽师可以比喻为一个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工作而对天气不太在意的人。可能是阳光普照的晴天(这个可以比拟为善良状态),或者云霾密布的阴天(这个可以比拟为激情状态),或者是雨天(这可以比拟为愚昧无知状态)。虽然他知道:“啊,有太阳!”或者“啊,下雨啊!”但他仍然埋头做自己的工作。
  ……



探寻身心灵的和谐之旅:呼吸、体式与静心的奥秘 踏入一个旨在唤醒内在潜能,重塑身心平衡的静谧境界。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健身指导,而是一场深刻的自我探索,一次与古老智慧的对话,一次将活力与平和注入日常的旅程。我们即将展开的,是对瑜伽、气功与冥想三大瑰宝的深度解读,它们是历经岁月沉淀的东方养生精髓,是通往健康、宁静与内在力量的绝佳途径。 第一章:瑜伽——身体的觉醒与灵魂的舒展 瑜伽,这个源自古印度梵语的词汇,意为“结合”或“连接”。它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塑形运动,升华为一种连接身体、意识与灵魂的哲学与实践。在这里,我们并非追求竞技性的高难度体式,而是致力于引导您以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去感知身体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去释放长期积压的紧张与僵硬。 1.1 基础体式:大地般的稳固与流水般的柔韧 初学者将从最核心的体式入手,这些体式如同生命的根基,稳固而充满力量。我们将一一解析“山式”的站姿,感受双脚与大地的连接,培养身体的直立与平衡;“婴儿式”的放松,让您在短暂的休憩中卸下疲惫,回归宁静;“猫牛式”的脊柱律动,模仿动物的本能,为脊柱注入生命力,改善其灵活性;“下犬式”的伸展,不仅能强健手臂和腿部,更能通过倒立的姿势,让血液循环更加顺畅,为大脑带来充沛的氧气。 我们还将学习“战士系列”,它们象征着内在的力量与决心,通过不同的站姿与手臂的延展,唤醒身体的活力,同时锻炼平衡感和核心稳定性。“三角式”的侧身延展,打开胸腔,拉伸腿部内侧,让身体线条更加流畅。“眼镜蛇式”的温和后弯,能够强化背部肌肉,改善驼背,同时刺激腹部器官,促进消化。 每一式体式,我们都会强调“对齐”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关注身体各部分的正确位置,以避免受伤,并最大化体式的益处。我们将通过详细的图文指导,或生动的语言描述,让您清晰地了解每一个体式的要领,如肩膀的下沉、核心的收紧、呼吸的配合等。 1.2 呼吸的力量:生命之气的引导 在瑜伽练习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伙伴。它不仅仅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更是连接身心的桥梁。我们将深入探讨“腹式呼吸”,感受腹部随呼吸的起伏,促进放松,降低心率;学习“胸式呼吸”,体验胸腔的扩张与收缩,为身体带来更多的氧气。“乌加依呼吸”(胜利呼吸)将引导您通过喉部的细微调整,产生一种轻柔的潮声,带来温暖与平静。 我们会教授如何将呼吸与体式完美结合。例如,在吸气时延展身体,在呼气时深入体式或放松。这种有意识的呼吸练习,能够帮助我们平复思绪,将注意力从外界的纷扰拉回到当下,从而达到深度放松的效果。 1.3 身体的感知与修复:聆听身体的声音 瑜伽并非是为了达到某种外在的标准,而是为了让你与自己的身体建立更深的联结。在练习过程中,您会被鼓励去感受身体的限制,不去强求,而是尊重它的当下状态。这种“不强求”的态度,是瑜伽智慧的核心之一。通过规律的练习,您会逐渐发现身体的僵硬点,并学会如何通过体式和呼吸来舒缓它们。 长期练习瑜伽,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缓解肩颈腰背的疼痛。它还能促进淋巴系统的排毒,提升免疫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纠正长期不良姿势,重塑健康的身体线条,达到“瘦身修身”的自然效果,这并非通过极端的节食或高强度运动,而是通过身体内在的平衡与活化。 第二章:气功——生命能量的调养与升华 气功,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术,强调对“气”的调养和运用。这里的“气”,并非简单的空气,而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和能量。通过特定的姿势、呼吸和意念,气功旨在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2.1 动静相宜:形与气的和谐统一 我们将介绍几种经典的简单气功功法,它们既包含静态的养生,也融合了动态的练习。例如,“八段锦”,这套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的传统养生方法,动作舒缓流畅,易学易练,却能有效地调理全身气血。“易筋经”,则通过抻拉筋骨,强筋健体,能够显著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我们也会接触一些更侧重于“静”的功法,比如“内养功”,通过意念导引,使全身放松,气血流通,达到“以意导气,以气养神”的目的。在练习这些功法时,我们会强调“身正、气顺、心静”三者的和谐统一。身体的姿势要端正,避免僵硬;呼吸要自然、深长、均匀;意念要集中,但不紧张。 2.2 疏通经络:为生命能量注入活力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它们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当经络受阻时,便会出现各种不适甚至疾病。气功练习通过特定的动作和意念,能够有效地疏通这些经络,使气血畅通无阻。例如,“甩手功”,通过简单的甩动手臂,带动全身气血的流通;“揉腹功”,则能温和地刺激腹部器官,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学习气功,不仅仅是学习一套动作,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去感受身体内部能量的流动。在练习过程中,您可能会感受到身体某些部位的温热、酥麻或胀满感,这些都是气感,是生命能量正在被激活的信号。 2.3 涵养内在:平静的力量源泉 气功对心灵的滋养同样不可忽视。通过长期的练习,人体的神经系统会得到调节,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心境变得更加平和。这种内在的宁静,是应对生活压力的强大武器,也是提升生命品质的关键。 第三章:冥想——意识的净化与内在的宁静 冥想,是通往内心深处的一条道路,是与自我对话的仪式。它并非是“什么都不想”,而是学会将注意力导向一个焦点,从而净化杂念,培养觉察力,达到深度放松和心灵的澄明。 3.1 专注的艺术:从纷繁到澄净 初学者将从基础的“呼吸冥想”开始,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呼吸的进出。感受气息掠过鼻腔,腹部的起伏,每一次呼吸都成为安抚心灵的锚点。当思绪飘散时,温和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不评判,不抗拒。 我们将探索“身体扫描冥想”,引导您依次将注意力集中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去感知那里的任何感觉,无论是轻松还是紧张,只是如实地观察。这种练习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身体觉察力,识别并释放身体的压力。 3.2 培养觉察:看见内心的风景 冥想的核心在于培养“觉察力”,即不加评判地观察当下的念头、情绪和身体感觉。我们并非要压制它们,而是学会看见它们,理解它们,然后让它们自然地流淌。就像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它们来了,它们去了,天空依旧是那个天空。 我们会学习如何处理“杂念”。念头是意识的自然产物,出现时不必感到挫败。关键在于如何回应。冥想 teaches us to notice the thought, acknowledge its presence, and then gently return our focus to our anchor (like the breath). 这种练习能够逐渐减少我们被负面情绪困扰的时间。 3.3 深层放松与心灵成长 通过规律的冥想,您可以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深层放松。这种放松不仅仅是身体的舒缓,更是心灵的释放。长期的练习有助于降低压力荷尔蒙,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冥想还会开启我们内在的智慧和创造力。当心灵平静下来,我们更容易听见内心的声音,洞察问题的本质,做出更明智的决定。它帮助我们 reconnect with our true selves, discover our inner peace, and cultivate a more fulfilling life. 结语:融会贯通,开启身心灵的和谐之旅 瑜伽、气功与冥想,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瑜伽打开身体的僵局,气功激活生命能量,冥想净化心灵的尘埃。将它们融会贯通,您将开启一段深刻的身心灵和谐之旅。 这趟旅程,没有终点,只有持续的探索与成长。它邀请您放下对外在功利的执着,回归内在的宁静与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您会收获更健康的体魄,更平和的心境,更清晰的觉知,以及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生命光彩。这是一种真正的“瘦身修身养生”,它关乎的是生命本身的蓬勃与美好。 愿您在这段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唤醒内在的智慧,拥抱一个更加健康、充满活力与喜悦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瑜伽和气功有点模糊的概念,觉得它们是高深的、只适合有天赋的人练习的。但这本书的开篇就以非常亲切和易懂的语言,打破了我对这些运动的刻板印象。作者们仿佛是你身边最了解你、最想帮助你的朋友,他们没有直接扔给你复杂的体式和口诀,而是先从最基础的呼吸和意识入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气”的讲解,它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感受,就能让你切身体会到身体内部能量的流动。特别是其中一个用掌心感受温度变化的练习,简直太神奇了!而且,书中不只是讲理论,还穿插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指导,每一个步骤都拆解得非常细致,配上清晰的插图,让我这个零基础的人也能跟着学。最棒的是,它没有强迫你一定要做到某个标准,而是鼓励你倾听自己的身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探索自己的身体和内心。这本书真的让我对瑜伽和气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继续往下看。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抱着一种“看看热闹”的心态去翻这本书的,毕竟“瘦身修身养生”这种字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夸大其词的宣传。但是,这本书的实在和接地气,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大肆宣扬所谓的“速成”法门,而是把重点放在了长期的、可持续的练习上。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体式”的讲解。那些常见的瑜伽体式,在书中并没有被描绘得高不可攀,反而通过细致的分解和讲解,让你明白每个体式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比如,做一个简单的拜日式,书中会详细说明身体各个部位的感受,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呼吸来加深体式的效果。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身体“觉察力”的训练,这让我意识到,瑜伽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对身体的深入了解和关怀。它不是为了“瘦”而“瘦”,而是通过调整身体的平衡和内在的和谐,自然而然地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我感觉这本书是在教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己身体和谐相处的方式,这比单纯的减肥课程要深刻得多。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设计真的很贴心!它没有那种大部头的、让人望而生畏的感觉,而是相对轻巧,方便携带。封面设计也很素雅,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很符合瑜伽和冥想的主题。翻开书页,你会发现里面的排版非常清晰,文字和图片搭配得恰到好处。插图的质量非常高,每一个体式都展示得非常标准,而且动作的分解也做得非常细致,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太重要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柏忠言”和“张惠兰”这两位大师的名字,这让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分量,而且是经过专业人士认证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泛泛的介绍,而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特别是关于“长期练习”的篇章,让我对瑜伽的认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这本书让我觉得,我购买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个通往身心健康的“入门指南”,它给我带来了信心和方向,让我更加期待未来的练习。

评分

作为一个平时很少运动的人,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打鼓的。不过,这本书的内容真的是“傻瓜式”的入门,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复杂。它从最基础的放松和热身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你进入更深层次的练习。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养生”的介绍,它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本身,还融入了一些中医的理念,比如通过某些体式来疏通经络,或者通过呼吸练习来调理身体。书中还给出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实践的小建议,比如如何通过简单的动作来缓解久坐带来的疲劳,或者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配合瑜伽练习。这些内容都非常实用,而且很容易被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当中。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瑜伽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爱护自己身体的指南。它让我明白,健康和美丽是相互促进的,是通过科学的练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一些所谓的“捷径”。

评分

我之前尝试过一些网上的瑜伽视频,但总感觉跟不上节奏,而且很多动作解释不清,弄得我腰酸背痛。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救星!它的“初级入门基础”部分做得太棒了!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引导着我一步步来。从最基础的坐姿、站姿,到简单的伸展,每一个动作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冥想”的章节,以前我觉得冥想就是发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冥想其实是一种非常主动的“专注”。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冥想方法,比如通过感受呼吸的起伏来平静思绪,或者通过想象美好的画面来放松身心。我试着用书中的方法进行了几次冥想,虽然刚开始有些走神,但慢慢地,我真的感觉到内心的平静和清晰。而且,书中的语言非常鼓励人心,不会让你因为做得不够完美而感到沮丧。它反复强调“长期练习”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这本书让我觉得,练习瑜伽和冥想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去实现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