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场景模型制作与涂装技术指南2:建筑物及其辅助配饰 | ||
| 定价 | 150.00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4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鲁本.冈萨雷斯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11591313 | |
《场景模型制作与涂装技术指南2:建筑物及其辅助配饰》是即《坦克模型涂装技术指南》和《战机模型涂装技术指南》之后,西班牙AK公司出品的另外一部F.A.Q.系列的经*模型涂装教程。
该系列场景书籍结构紧凑,首先从场景构图理论入手,帮助大家在宏观上对场景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接着为大家详细地讲述地台的种类、特点以及具体的制作方法,然后就是分门别类地详细介绍各种不同类型场景元素的制作、涂装和旧化,包括自然元素(如山丘、沙漠、岩石、土地,以及各种类型的植被)、人造元素(如街道、建筑物、废墟以及各种城市中的基础设施)、人物的涂装以及重要的“如何将以上所有这些场景元素有机地整合成一个具有故事性和张力性的场景模型整体”。
中文版推荐序一
中文版推荐序二
中文版推荐序三
译者序
致谢
序
前言
第6章 场景中的人造元素
一、垂直的人造元素
(一)灯和路灯
1.现代路灯
2.经*的公园路灯
3.经*的电线杆路灯
4.经*的壁式街灯
5.现代的壁式街灯
(二)电线杆
1.木制电线杆
2.由钢梁支撑的木制电线杆
3.金属材质的电线架
4.在混凝土基座上的高压塔
5.带链杆的电线杆
三)标识牌
1.金属标识牌
2.石制路牌
3.木制路牌
4.带混凝土基座的木制路牌
5.有铁柱支撑的交通警示牌
6.固定在墙上的交通警示牌
7.临时性交通警示牌
二、建筑物
(一)小型建筑物
1.木屋
2.被焚毁的木屋
3. 24小时加油站
4.砖墙
5.粉刷过石灰的砖墙
6.房屋的一面墙
7.损毁的建筑物一角
(二)大型建筑物
1.教堂废墟
2.楼房和建筑
3.角落处的楼房
4.两层楼的屋子
5.带着阳台的楼房
6.公寓楼
7.混凝土地堡
三、建筑物配件
(一)门
1.带玻璃窗的铁门(范例1)
2.带玻璃窗的铁门(范例2)
3.带玻璃窗的铁门(范例3)
4.铁门(范例1)
5.铁门(范例2)
6.卷帘门
7.木门(范例1)
8.木门(范例2)
(二)窗户 1
1.带百叶窗帘的窗户
2.窗玻璃和铁制窗框
3.带木制百叶的木制玻璃窗
4.破碎的玻璃和断裂的木框
(三)屋顶
1.金属波纹板屋顶
2.石板瓦片屋顶
3.瓦片屋顶(范例1)
4.瓦片屋顶(范例2)
5.木制屋顶
(四)阳台和露台
1.有煤渣砖护栏墙的露台
2.水泥板露台
3.阳台
第7章 五花八门的杂项
一、地毯
二、新泽西防撞墩
三、化工桶
四、木箱
五、饮料箱
六、海报和标语
七、织物(如窗帘等)
八、脚印
九、木板
十、防水帆布
十一、自动售货机
十二、木制托盘
十三、木栅栏
第8章 人物
一、涂装
二、技法
三、步骤
(一)遮盖过程
(二)遮盖和喷涂过程
(三)笔涂过程
(四)笔涂喷涂综合应用
(五)成品展示
四、协调地整合
(一)人物布局,让人物与场景协调地整合
(二)协调整合的过程
(三)使用旧化土进行协调整合
(四)使用旧化土、油画颜料和珐琅旧化产品进行协调整合
(五)使用旧化土和水性漆进行协调整合
(六)成品展示
第9章 组装和氛围
一、组装
(一)垃圾、废料以及其他一些场景配件
(二)将建筑物进行协调整合
二、氛围
(一)秋天的氛围
(二)冬天的氛围
(三)春天的氛围
(四)夏天的氛围
常见的错误和模型比赛经验分享
精品模型展示
总结
鸣谢
老实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知道很多,但讲不透”。它提到了“建筑物及其辅助配饰”的制作,这本该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我原本希望能够学习到各种建筑风格、不同年代建筑的细节特征,以及如何将这些建筑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场景中。比如,如何根据场景设定来选择合适的建筑风格,如何表现建筑的年代感,如何添加各种细节,如窗户、门、屋檐、管道等等,让场景更加生动逼真。然而,书中对于这些内容的阐述,更多的是一种概述,并没有深入到具体的制作流程。例如,在介绍如何制作一座老旧的砖墙建筑时,书中可能只是简单地说“要注意砖块的缝隙和表面的磨损”,但并没有详细讲解如何通过打磨、蚀刻、涂装等手法来达到这种效果。对于新手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因为缺乏具体的操作示范,很难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不同建筑材料(如木材、石材、金属)的涂装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光影来表现建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但这些内容也相对欠缺。
评分这本书的“三维场景制作”方面,让我感觉有些名不副实。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场景制作书籍,应该能够引导读者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地搭建一个完整、有故事感的场景。这包括对场景主题的选择、构图的规划、地形的塑造、道具的制作与摆放,以及最终的环境烘托等方面。我希望看到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思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场景的思路,比如如何通过场景来讲述一个故事,如何利用道具和人物来营造氛围,如何通过不同比例的元素来增强场景的真实感。然而,书中关于场景制作的篇幅,似乎更多的是对一些通用技巧的罗列,而缺乏将这些技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的指导。我翻阅了很多页,都没有找到一个能够让我眼前一亮的完整场景案例,并详细剖析其制作过程。
评分这本书在“辅助配饰”的制作方面,也显得有些薄弱。一个精美的场景,往往离不开各种精细的辅助配饰,它们能够极大地提升场景的细节度和真实感。我期待看到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常见的辅助配饰,比如路灯、邮箱、垃圾桶、围栏、告示牌、树木、草地等等,并提供详细的制作方法和涂装技巧。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精细刻画的细节,比如金属的纹理、木材的年轮、玻璃的反光等,我希望能够看到书中提供更深入的指导。然而,书中对于这些配饰的提及,更多的是一种“顺带”的性质,并没有专门的章节来详细讲解它们。即使有提到,也只是简单地说“可以使用XX材料制作”,而没有给出具体的尺寸比例、制作工艺和涂装方法。这使得读者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有效地制作出与主场景相匹配的精美配饰。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倒是挺有吸引力的,封面色彩搭配和谐,图案也很有专业感,一看就知道是关于模型制作的。不过,当我拿到书,翻开第一页,就有点失望了。标题很长,显得有些罗嗦,让我对内容的聚焦性产生了疑虑。我本来期待的是一本能让我迅速掌握核心技巧,并且能够学到一些独门绝技的书籍,但打开后,发现它更多的是一种泛泛而谈,虽然提及了“场景模型制作”和“涂装技术”,但具体到某个案例的深度分析,或者某个特定材质、某种特定效果的制作方法,都显得有些浅尝辄止。我尝试着去找一些关于如何制作逼真旧化效果的详细步骤,比如如何模仿风化、雨蚀、锈迹斑斑的感觉,或者如何运用多种媒介来表现不同材质的表面质感。但书中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似乎都停留在“你可以尝试使用XX颜料”或者“多观察现实”这样的建议上,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和案例示范。很多时候,我需要自己去搜索引擎上查找更详细的教程,或者翻阅其他更专业的模型制作书籍来弥补这里的不足。
评分这本书在“技术指南”这个定位上,可以说是一半合格。它确实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技术信息,但距离“指南”的深度和实用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本好的技术指南,应该能够涵盖从基础到进阶的各项技能,并且能够提供清晰、易懂的操作步骤。我希望看到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模型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详细介绍,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型类型和制作需求,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例如,在介绍如何使用模型胶水时,我希望看到书中能够解释不同类型胶水的特性、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技巧,而不是简单地说“用模型胶水粘合”。同样,在介绍喷笔的使用时,我希望能看到关于如何清洗、保养喷笔,以及如何调节气压、出漆量等更详细的指导。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对模型制作领域的一个初步介绍,对于一些完全没有接触过模型制作的读者来说,或许能提供一些基础的概念和方向。但对于已经有一定模型制作基础,或者想要深入学习特定技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实用性都显得不足。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获得一些能够指导我进行实际操作的宝贵经验,并从中获得灵感。但这本书并未完全满足我的期待。它更像是一本“点到为止”的概述性书籍,缺乏深入的讲解和详实的案例。我仍然需要继续寻找更专业、更具指导性的模型制作书籍,来充实我的知识体系和提升我的制作技能。
评分我最看重的是模型涂装这部分,毕竟“模型涂装教程”是书名中明确提到的。涂装是赋予模型生命的关键,也是我最想提升的技能。我期待看到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涂装技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比如,如何进行底漆处理,如何使用喷笔进行大面积上色和渐变,如何使用笔涂来表现细节和肌理,如何制作干扫、渍洗、渗线等效果,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油漆类型(水性漆、油性漆、珐琅漆)来达到不同的表现效果。然而,书中对于这些技术的讲解,给我一种“点到为止”的感觉,很多时候只是提一句“可以用XX方法”,但并没有深入地解释“为什么”以及“如何做”。比如,在介绍如何制作金属的旧化效果时,书中可能只是提到了“用咖啡色和铁锈色表现锈迹”,但却没有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分层涂装、渍洗、干扫等技巧来模拟真实的锈蚀过程,使得最终效果可能显得比较生硬和不自然。
评分这本书在“三维场景制作涂装”这个融合了场景和涂装的概念上,似乎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原本希望这本书能够将场景的构思、搭建与涂装的技巧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制作流程。例如,在一个战争场景中,如何根据地形和环境来表现坦克的旧化程度,如何根据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来设计其涂装风格,如何通过光影效果来烘托整个场景的氛围。然而,书中关于场景和涂装的结合,更多的是一种平行叙述,并没有形成一种有机的联系。很多时候,我需要自己去思考如何将书中提到的涂装技巧应用到特定的场景元素上,或者如何根据场景的需求来调整涂装的风格。这种割裂感,使得这本书在整体性上有所欠缺。
评分这本书的“正版”字样,在某种程度上也引起了我的一些联想。我原本期待一本“正版”书籍,应该在内容质量、排版设计、印刷质量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水准。在内容方面,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我在很多地方都觉得不够深入和详尽。在排版设计上,这本书的版式设计显得有些陈旧,字体大小和行间距的设置也并非最优,阅读起来有时会感到比较吃力。印刷质量方面,虽然勉强可以接受,但一些图片和图表的清晰度并不高,特别是那些展示涂装效果的图片,很多细节都无法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对于学习涂装技巧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我始终认为,一本优质的模型制作书籍,应该在视觉呈现上也做到位,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并帮助他们学习。
评分这本书的“斯经模型涂装教程”这一部分,让我对“斯经”这个词产生了好奇。我不知道这个词是否代表了某种特定的模型制作流派或者技术体系。如果是的话,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对此进行详细的解释和介绍,并且能够展示出这种“斯经”风格的代表性作品和制作方法。然而,在翻阅全书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斯经”的解释,也没有看到任何能让我联想到独特风格的案例。它似乎只是一个普通的标题组成部分,并没有赋予内容特殊的意义。这让我觉得,如果“斯经”代表着某种独特的价值,那么书中却未能体现出来,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反之,如果它只是一个普通的词语,那么出现在标题中,反而会显得有些突兀和不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