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节能,煤炭卷
定价:85.00元
作者: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0302993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节能,煤炭卷》是《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丛书之一。节能战略的主要内容分为节能综合报告、建筑节能、照明节能、交通节能、工业节能、社会节能和系统节能七个部分,在剖析整体能源系统和重要终端用能领域面临的节能挑战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制度、系统和技术三个层次着眼的系统性节能战略和对策措施。煤炭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炭综合报告和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专题报告两部分,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了我国煤炭资源量、保障度等六方面的基本判断,提出了煤炭开采向科学产能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建议;建立了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的指标体系,给出了评价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程度的相关概念及其定量判据,提出了我国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节能,煤炭卷》适合、能源领域企业和研究机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大专院校能源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其他对我国能源问题感兴趣的社会公众阅读。
目录
前言
篇 节能战略
章 综合报告
节 节能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节能的发展形势
第三节 节能潜力的估计
第四节 节能的战略措施
第二章 建筑节能
节 建筑节能概论
第二节 中国建筑能耗现状
第三节 中外建筑能耗对比
第四节 2030年中国建筑能耗预测
第五节 一些重点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照明节能
引言
节 我国照明用电基本现状
第二节 照明技术及照明需求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照明节电潜力情景分析
第四节 主要研究结果和政策措施建议
第四章 交通节能
节 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现状
第二节 交通运输节能潜力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中长期(2030、2050)节能战略和目标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中长期(2030、2050)节能措施
第五节 总体目标(结语)
第五章 工业节能
节 工业节能的重大意义和节能的新思路
第二节 造成高能耗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某些重要产业工业节能的现状和进展
第四节 工业节能的发展方向
第五节 对工业节能的有关建议
第六章 社会节能
节 能源消费态度的社会学分析
第二节 节能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第七章 系统节能
引言
节 我国节能的内涵剖析
第二节 我国节能的实现途径分析
第三节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二篇 煤炭战略
第八章 综合报告
节 课题要求与指导思想
第二节 主要研究结论——煤炭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第三节 煤炭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
第九章 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专题报告
引言
节 目前煤炭利用的主要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技术
第三节 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技术对环境贡献的评估
第四节 实现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的技术路线
第五节 煤炭的高效洁净化利用评价指标研究
第六节 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彩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觉得,对于一个国家能源的未来进行战略研究,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任务。特别是涉及到2030年和2050年这样相对遥远的时间节点,其研究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本书的作者们,想必是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和智慧,才能勾勒出如此宏大的蓝图。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书在分析煤炭的未来发展时,是否充分考虑了地缘政治、技术革新、国际合作等多种复杂因素?要知道,能源问题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地根植于全球经济格局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比如,在煤炭的清洁利用方面,是否存在着某些尚未被广泛认知或推广的技术突破?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细节,并评估其大规模应用的潜力和可行性?我希望它能不仅仅停留在宏观战略的层面,也能触及一些微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同时,“节能”作为一个核心的战略方向,它与煤炭这一传统能源的结合,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是意味着要大幅度压缩煤炭的消费总量,还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降低煤炭的绝对消耗?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这两种可能性的细致分析和权衡。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更理性地看待煤炭在我国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角色,避免简单化的标签化,而是理解其背后复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考量。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建立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视角?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节能,煤炭卷》,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中国能源发展的画面。煤炭,这个曾经支撑起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能源,如今在“双碳”目标下,它的未来走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描绘煤炭在中长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是会着重于如何逐步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还是会探讨如何提升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数据和分析,来支撑其观点。例如,在“清洁煤炭”的技术路径上,是否有具体的突破和进展?是否会提及煤炭地下气化、煤制氢、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等多元化利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我对于“节能”这个战略方向同样充满期待。我认为,节能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在国家层面,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政策、技术和市场化的手段来推动节能工作的。它是否会触及到工业、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的能效提升潜力?又或者,它会如何引导消费者的节能行为,形成全社会的节能共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中国能源转型的宏大叙事中,“节能”与“煤炭”之间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关系,而是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协同与制约,需要通过周密的战略设计来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评分当我看到《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节能,煤炭卷》这本书时,就觉得它一定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毕竟,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好煤炭这个传统能源,并大力推进节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审视煤炭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未来定位。它是否会着重于煤炭的“减量化”发展,还是会强调煤炭的“清洁化”和“高效化”利用?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具有前瞻性的技术路径。比如,在发展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制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技术方面,是否有新的突破和发展机遇?或者,是否会大力推广煤炭燃烧的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同时,“节能”作为与煤炭相并列的战略方向,我希望书中能够给予它足够的重视。我期待看到,在国家层面,是如何通过制定严格的能源效率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发展节能型交通工具等方式,来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它是否会为各行各业设定明确的节能目标,并辅以有效的政策激励和监管措施?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在保留一定能源弹性的同时,积极拥抱绿色低碳发展的,而“节能”与“煤炭”的协同发展,又将扮演怎样的关键角色。
评分读完《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节能,煤炭卷》的书名,我立刻就被它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能源的报告,更是一次关于国家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我一直觉得,煤炭在中国能源版图中扮演着一个极其复杂的角色。它既是工业发展的“血液”,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挑战。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煤炭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清晰的战略方向。它是否会深入探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技术前景?比如,在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转化效率方面,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是否会关注煤炭作为战略性化工原料的价值,以及其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潜力?同时,“节能”这个关键词,我认为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国家层面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节能潜力。它是否会为不同行业设定量化的节能目标,并提供可行的实施方案?我尤其希望能够了解到,在推动煤炭转型和实施节能战略的过程中,两者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理解,中国在平衡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所进行的艰难而又必要的抉择?
评分坦白说,当我看到“2030、2050”这些数字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承载的不仅仅是当下的思考,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规划。而“节能,煤炭卷”这个副标题,更是直接戳中了我的好奇点。煤炭,这个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几十年的能源,它在未来的能源图谱中,将如何被定位?是扮演一个逐渐衰退的角色,还是有转型的可能?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关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深入探讨。比如,它是否会介绍一些前沿的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或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进展和潜力?这些技术能否让煤炭在排放压力日益增大的当下,依然保持一定的竞争力,或者说,为我们争取到更多宝贵的能源转型过渡时间?同时,“节能”这个词,我理解它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清晰地阐释,在未来的能源战略中,节能如何与煤炭的利用相结合。是说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对煤炭的整体需求?还是说,在煤炭的消耗过程中,通过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节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理解国家层面是如何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中,权衡煤炭与节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制定出长远的战略。
评分我拿到这本《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节能,煤炭卷》时,脑袋里冒出了无数个问题。关于煤炭,我总觉得它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它承载着中国过去的辉煌,也带来了一些环境的“旧账”。所以,当看到这本书专门开辟“煤炭卷”的时候,我既好奇又带着一丝审慎。我特别想知道,在这本战略研究中,作者们是如何看待煤炭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地位的?是把它视为一个必须逐步被淘汰的“旧时代”的产物,还是能够通过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让它焕发新的生机?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建议。比如,在煤炭的开采、加工、利用的各个环节,有哪些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措施?是否会提及一些诸如煤炭地下气化、煤制油气等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如何?另一方面,“节能”这个词,我认为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国家层面,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市场激励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全社会的节能。它是否会触及到工业、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的节能潜力评估,以及具体的节能技术路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我国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煤炭与节能这两者之间,究竟是相互对立,还是可以找到一种巧妙的平衡与融合。
评分我拿到这本《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节能,煤炭卷》的时候,就有一种“大部头”的感觉,仿佛里面藏着无数关于国家能源命运的秘密。我对煤炭这个词,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在我的成长记忆里,煤炭代表着工业的轰鸣,代表着经济的腾飞,但也伴随着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标题中有“煤炭卷”时,我第一反应是,作者们是否在试图为煤炭的未来寻找一条出路?或者说,是在探讨如何“告别”煤炭,但又必须在过渡期内妥善处理?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节能”的部分。节能不只是节约用电用水,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我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在未来的能源战略中,节能是如何被量化、被执行的。它会不会涉及一些具体的节能技术和模式?比如,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交通节能等等,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领域,在国家层面的能源战略中,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而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它又将在怎样的节能框架下被审视?是被强制性地“瘦身”,还是被引导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种启发,让我明白,节能不仅仅是为了减少能源消耗,更是为了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一望便知其份量。《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节能,煤炭卷》,光是听名字,我就觉得里面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宏大的规划。我对于煤炭,一直抱有一种复杂的感情。它曾经是中国工业化的基石,但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所以,这本书里的“煤炭卷”,我非常期待它能给出一个关于煤炭在中国未来能源体系中角色的清晰答案。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技术?比如,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燃烧效率等方面,有哪些突破性的进展?或者,煤炭是否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转化为更清洁的能源载体,比如合成气、液化天然气等?这些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如何?我同样关注“节能”的部分。我认为,节能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国家战略层面,是如何规划和推动节能工作的。它是否会涉及能源效率提升的目标设定、政策工具的选择,以及技术创新的支持?特别是,当节能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时,它将如何影响煤炭的消费结构和总量?是意味着煤炭的消费将不可避免地被压缩,还是通过提高利用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退出的步伐?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种启发,让我看到中国能源发展道路上的理性权衡和前瞻性布局。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节能,煤炭卷》这本书时,我就知道,这一定是一本充满了深度和前瞻性的著作。我一直对中国的能源未来感到好奇,特别是当“节能”和“煤炭”这两个关键词被放在一起时,更是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煤炭,作为中国能源结构中曾经的“主力军”,它在未来的能源战略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逐渐淡出舞台,还是会有新的使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地分析煤炭的转型路径。例如,是否会探讨煤炭气化、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技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又或者,是否会重点关注煤炭的“清洁化”利用,例如发展高效煤粉燃烧技术、推广煤炭加氢气化技术、以及大规模部署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这些技术能否为煤炭在能源转型中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同时,“节能”这个概念,我认为是贯穿始终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在国家层面,是如何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标准、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以及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方式,来提升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它是否会为不同行业设定具体的节能目标,并给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路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理解,在复杂的能源转型过程中,煤炭的未来并非简单的“取与舍”,而是需要一系列精密的战略设计和技术支撑,而“节能”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它将如何与煤炭的发展协同,共同塑造中国能源的未来。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节能,煤炭卷》,我心中怀揣着对国家能源未来走向的极大好奇。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并非能源领域的专家,但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能源,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经济乃至国家的宏伟蓝图,我始终保持着一份敬畏和探索的欲望。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透着一股厚重感,预示着它将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探讨,而非浅尝辄止的科普。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缓缓道来中国能源发展历程中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对于那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扮演着“顶梁柱”角色的煤炭,这本书将如何描绘它在中长期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我想知道,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我们是否还能看到煤炭的身影?又会是以何种姿态出现?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还是以一种全新的、更清洁、更高效的方式继续发挥余热?这本书会给我一个清晰的答案吗?我尤其关注“节能”这个词,它与煤炭的组合,让我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张力,似乎预示着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将是破解煤炭困境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有详实的论证,而不是空泛的口号,能够用数据说话,用事实阐述,让我看到一条条清晰的路径,指引着我们走向一个更可持续、更绿色的能源未来。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理解,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将扮演一个怎样的过渡性角色,或者说,它是否有潜力转型为一种新的能源形态?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颠覆我可能固有的某些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