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 刘宝红 赵玲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5144
上架时间:2018-4-8
出版日期:2018 年4月
开本:16开
版次:1-1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作译者
刘宝红
刘宝红,书《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供应链管理:实践者的专家之路》作者,“供应链管理专栏”(www.scm-blog.com)创始人,西斯执行总监。
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刘先生有十几年的丰富经历,主要来自硅谷高科技界,集中在制造行业。从2000年起,刘先生便在美国学习和实践供应链管理。他先在半导体设备制造行业,从事供应商开发和管理,在采购产品、服务和技术;后转入供应链计划领域,支持一高科技公司每年13亿美元的服务备件业务。他的团队分布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和中国,客户遍及亚太、欧洲和北美。
从2004年起,刘先生致力于介绍、宣传供应链管理,帮助本土企业制定供应链转型战略、完善供应链管理、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他跟海尔、华为和中国移动等有多年合作,并为几十家海内外企业提供内训服务,包括通用电气、诺基亚·西门子、阿克苏诺贝尔、林德、日立、喜利得、中国电信、海信、创维、TCL、长虹、美的、比亚迪、信利光电、视源电子、金风科技、振华重工、三一重工、特变电工、中建一局五公司、海思、上海微电子、北方微电子、中兴、烽火通信、锐捷网络、科瑞集团、国电南自、华润置地、中海壳牌、天珑移动、OPPO、vivo、华为终端、老板电器、威高、西贝莜面村、海鸥卫浴、华孚色纺、安踏、双汇、香飘飘、超威、药明康德等。他的内训客户还包括大批新兴电商,比如找钢网、美菜网、史泰博、Wook、微鲸科技、小米等。
目录
序一:貌似没做到,实则没想到
序二:给读者的几点说明
作者简介
引言:供应链的三道防线 / 1
篇
供应链的道防线:需求预测 / 13
你没法回避需求预测 / 13
【小贴士】推拉结合也离不开预测 / 15
【小贴士】要预测,是因为供应链响应能力有限 / 16
【小贴士】没有预测,意味着有多个预测 / 17
需求预测是“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 / 18
【小贴士】存量来自数据,增量来自判断 / 21
从数据开始:谁的数据 / 23
从数据里面学什么:以发货记录为例 / 26
【小贴士】数据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 30
【小贴士】光有数据,没有判断会怎么样 / 32
由判断结束:谁的判断,判断什么 / 34
寻找和管理“大石头”(一):聚焦重点,好钢用在刀刃上 / 37
寻找和管理“大石头”(二):尽早发现,尽快纠错 / 41
寻找和管理“大石头”(三):他没说,你问了没有 / 50
【小贴士】聚焦重点客户的重点变化 / 53
谁在做需求预测:兼谈计划的进化史 / 56
【小贴士】让听到炮声的人做计划是个误区 / 58
【小贴士】为什么没法建立独立的计划职能 / 61
计划与执行的分离:某快消品公司的组织设计案例 / 63
需求计划做什么:快消品行业为例 / 70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需求计划 / 75
【小贴士】分析能力是可以评估的 / 77
【小贴士】如何提高需求计划人员的影响力 / 79
需求预测汇报给哪个部门 / 80
【小贴士】计划与执行的二度分离 / 83
【小贴士】需求预测汇报给销售vs. 一线销售提需求 / 84
如何做准预测:选择合适的预测颗粒度 / 85
【小贴士】自来水模式的预测机制 / 88
【小贴士】SKU和SKU泛滥 / 93
案例:谁的预测更准,销售还是计划 / 96
为什么一线销售做不好需求预测 / 106
【小贴士】一线销售做预测vs. 主教练兼任总经理 / 108
【小贴士】如何应对向渠道压货行为 / 110
【小贴士】销售目标10万,年中调为8万,现在能做6万,怎么办 / 111
既然做不好,为什么一线销售还在做预测 / 113
【小贴士】即便考核,也没法让一线销售“做准”需求预测 / 115
销售提需求,计划做判断,如何 / 117
需求计划的绩效考核 / 119
【小贴士】要不要考核预测准确度 / 123
【小贴士】销售老总要对需求预测的终结果负责 / 126
【小贴士】按哪个预测评估准确度,非限制性预测还是限制性预测 / 127
预测不是衡量准确性,而是偏差率 / 129
【专题一】长周期物料的预测:需求预测的一大难点 / 133
【专题二】计划体系改进:你不能忽视现状的合理性 / 137
【专题三】改善计划以改善供应链:一个本土企业的变革之路 / 145
本篇小结 / 151
第二篇
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库存计划 / 153
预测之不足,安全库存来应对 / 154
【小贴士】你是怎么设定库存水位的 / 156
安全库存的设置:库存计划的看家本领 / 158
【小贴士】当需求陡变时,如何量化需求的不确定性 / 159
【小贴士】供应周期如何确定 / 161
【小贴士】你知道缺货的代价,但不缺货呢 / 166
【小贴士】服务水平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 167
【小贴士】承诺的是服务水平,还是库存水平 / 170
【小贴士】适当拔高预测,不就替代安全库存了吗 / 173
会设安全库存,再订货点就很容易 / 175
【小贴士】再订货点法的几个变种 / 177
【小贴士】设再订货点,还是安全库存+预测 / 180
为什么不能一刀切地设置库存水位 / 184
库存计划要学赌场,而不是赌徒 / 188
【专题一】VMI是好东西,对供应商也是 / 190
【小贴士】VMI和寄售没关系 / 191
【小贴士】VMI的库存水位如何设置 / 195
【小贴士】VMI是对供应链三道防线的挑战 / 199
【专题二】“长尾”产品:库存计划的挑战 / 201
库存计划的优化:组织和的博弈 / 218
高库存、高服务水平是怎么来的 / 223
库存究竟多少才算合理 / 226
【小贴士】库存的边际周转率 / 228
【小贴士】优化能力来优化库存 / 230
四分法来识别、管控库存 / 233
【小贴士】所有的短缺,后总是以过剩收尾 / 237
库存控制:应对“打不死的妖怪” / 240
【案例】三管齐下缩短周转周期,降低周转库存 / 244
【小贴士】聚焦成本vs.聚焦库存 / 249
降库存要避免互扣人质的死循环 / 250
降库存是推动意志力极限 / 255
本篇小结 / 258
第三篇
供应链的第三道防线:供应链执行 / 261
催货是有学问的 / 263
【小贴士】虽然抱怨,但其实喜欢的还是催货 / 267
把自己做成大客户,驱动供应商快速响应 / 269
要不要给供应商预测 / 274
【案例】日本供应商供不了货 / 275
计划能随意变动吗:你得尊重供应链的刚性 / 280
人都在忙什么?在做信息的事 / 282
ERP:信息的核心应用 / 288
【小贴士】为什么MRP跑不起来 / 291
电子商务:供应商的电子连接 / 302
【小贴士】采购自动化带来的更快、更多、更便宜 / 312
本篇小结 / 315
后记: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 317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4月11日)
平装: 335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11564393
条形码: 9787111564393
商品重量: 553
定价:69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为三种人写的:职业生涯初始,学习解决供应链问题者;工作了八年或十年后,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但是没法有效推动者;跨越了职业平台期,希望成为供应链专家的精英们。对于职业人来说,要么成为专家,要么成为。结合作者近20年的供应链管理生涯,这本书为职业人士铺就了供应链管理的专家之路。
目录
序一 供应链管理在国内的发展
序二 这是本写给什么人的书
作者简介
引言
供应链管理:认识这个领域1
供应链管理:从“三个三”谈起1
供应链是企业的三大核心职能之一2
改善供应链从改善计划和采购做起5
小贴士 供应链管理是种新思维6
供应链管理是三流集成11
小贴士 信息流和信息技术15
供应链管理是美国“落后挨打”的产物18
供应链管理是“关系经济”胜出的产物22
小贴士 日本企业的光环逐渐散去26
从“愿景”说供应链管理的贡献28
章
初入供应链:打好基础,进入快车道33
供应链管理:大公司与小公司的不同34
小贴士 行业老大的诅咒40
小贴士 我,不是我们43
小贴士 在中小企业,谁在做供应链的核心业务47
供应链管理好的公司49
小贴士 高德纳的供应链25强51
小贴士 当心二流公司54
小贴士 在大公司里学什么57
供应链管理的职业机会67
小贴士 采购的分层和分权69
小贴士 做什么工作好74
小贴士 外行怎么能快速入行76
换工作,开拓更多的供应链领域78
小贴士 计划:供应链管理的另一领域79
小贴士 计划的三道防线81
小贴士 你了解你自己87
供应链管理的职业认证89
侧重采购管理的认证90
侧重运营管理的认证92
哪个认证值得拿94
小贴士 从采购经理到基金经理:认证有多少才够95
学历替代不了经历,经历也替代不了学历97
小贴士 想逃避,创业不是归宿101
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书籍103
采购与供应管理104
生产与运营管理105
物流管理106
供应链管理106
其他108
小贴士 读原著,读透那几个没法回避的人110
做供应链管理的“三语人才”112
小贴士 没有技术背景怎么办113
影响你的那几个人116
小贴士 精心挑选你的敌人120
小贴士 不从众:自己做自己的参照系121
从3C说做人与做事123
小贴士 宁做钝才,不做歪才125
小贴士 原则与利害127
小贴士 的危机是明天的笑话129
22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131
小贴士 耐得住寂寞135
小贴士 活着(Stayin?Alive)136
小贴士 你是你好的广告138
追求卓越,拒绝做差不多先生140
小贴士 “差得多”遇上“差不多”—日本同事的沮丧142
第二章
工作了八年或十年后,日子不好也不坏147
工作了八年或十年后,日子不好也不坏148
你不是那个悲惨的人150
你缺的不是经验155
小贴士 从IBM裁老员工说起158
小贴士 谈的都是当年之勇161
缺能力,还是缺意愿163
小贴士 局外人的残忍167
小贴士 老板是对的—当元老遇到新老板时171
跨出一步172
不作为也是175
小贴士 鸣笛与驱雾178
维德必危:不做人人都喜欢的人179
不但要放枪,而且要瞄准181
应对两难,避免单向思维和单一指标184
经济增长的拐点,职业人士的良机187
从外企到民企,如何192
乔布斯:不要被一份工作害了197
小贴士 死亡是人生抉择的试金石200
从哈佛大思想说比你大的事202
小贴士 没有理想的一代204
小贴士 问你可以为别人做什么205
小贴士 远见、自律和激情206
对贡献有激情,对回报有信心208
贡献和回报208
回报和坚持208
网站的贡献和回报210
对贡献有激情的时候,还要对回报有信心210
回报是贡献的影子211
学点新东西212
小贴士 你不能不知道什么是好的213
小贴士 3+3+1215
会干活,不会表现,怎么办217
听从你自己的建议220
退一步海阔天空222
小贴士 善待自己223
小贴士 家庭成功224
小贴士 成功的含义226
第三章
成为专家:实现范式转移,从有知到有知231
供应链的根本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同232
小贴士 车联网、电商和传统制造业的供应链236
小贴士 电商的根本是个库存计划问题238
我为什么不谈供应链的发展趋势240
小贴士 博大、博新244
不关努力,而是不同245
小贴士 苹果的“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251
不是知易行难,而是知不易、行不难253
要改变行为,必须改变能力257
小贴士 新产品开发中,供应链的速度太慢怎么办263
你没法“确保”绩效—兼谈和流程267
持久结果需要持久投入269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协作273
小贴士 都是别人的错277
竞争:不是太少,而是太多279
小贴士 备份不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案280
垄断不是问题,应对垄断的方法是问题288
小贴士 “垄断”供应商怎么管293
不确定性:那只还没有落地的鞋子295
小贴士 建立计划的三道防线,应对不确定性297
小贴士 人的天性是喜欢确定性,你的供应链伙伴也是299
小贴士 不确定性的三种应对方法302
订单和预测:由谁来承担不确定性的304
小贴士 投篮与预测308
小贴士 什么时候订单驱动,什么时候预测驱动310
做个好客户,也符合自己的利益313
整合供应商,尽量增加规模效益314
加强计划性,少给供应商制造额外麻烦316
协作互助,多与供应商共同解决问题318
你看到了客户钱多,但没看到客户人傻320
标杆和标杆研究:不要太把对标当回事323
小贴士 烂行业的标杆也是“矬子里的将军”326
学习成功,还是避免失败328
后记
要么成为,要么成为专家333
“采购就是花钱买东西”“采购是肥差”,各种对采购不正确的认识严重阻碍采购人的职业发展和采购价值的发挥。
采购缺少被认可!采购缺少化!
为何要出版《中国好采购》?
1. 是让采购人“表现”一下!
华为不承认“茶壶里的饺子”,只有真正表现出绩效结果才会被认可。很多采购人是“茶壶里的饺子”,这极大地影响采购人的职业生涯。“中国好采购”给采购人提供了表现绩效的平台。
2. 是让采购人读读商学院!
哈佛MBA学生为何牛?因为他们要研读800多个案例,这些案例涵盖各种情况。哈佛商学院不培养“知识分子”,而培养“能力分子”,能力是通过研读案例、情景演练形成的。
3. 是让采购人与同行切磋!
、苹果、通用的那些成功案例不见得对每个采购人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选取的案例不够“高大上”,而像“邻家小妹”,有些熟悉,又有些距离。我们的目的不是探讨别人如何成功,而是让你思考自己的答案。
《中国好采购》所集案例是从全国几百个案例中经过初选,再由现场18位专家评委、1000多位采购经理人共同评选出来的。《中国好采购》由47位专家学者与高管点评,有大学教授、管理咨询专家,还有采购与供应链专家、采购总监以及总经理,期望从不同角度给采购人以启发。
中国采购商学院期望出版《中国好采购》案例集,让采购价值被认可,推动中国采购化!
宫迅伟
中国采购商学院院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核心专家,《中国采购发展报告》编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分会理事,中国采购与供应链工作坊主教练,上海管理科学学会精益六西格玛委员会专家,美国ISM采购经理职业认证C.P.M./CPSM指定培训师,德国莱茵TüV咨询顾问,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交通制造行业中心总经理。
序一 (董明)
序二 、靠谱,中国好采购是个好例证(顾建党)
序三 成长性的中国企业需要好采购(刘红旗)
序四 中国好采购,好在哪儿(孙国武)
前言 讲述采购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利用剩余产能,实现成本·优 1
有效使用采购技术,确保机械手项目落地 13
优化包材供应链,共享新增值 29
刘诗诗和吴奇隆婚礼鲜花采购案例 42
推动集中采购,实现闭环管理 55
改善废料处理,勿以利小而不为 69
引入采购模型,探究物料供应管理 86
用真诚和应对供应商虚高报价 100
中小企业如何实现连续三年降本超过10% 111
如何正确使用电子招标 125
NPI新项目的供应商开发与管理 141
帮扶供应商,移植幸福共创未来 154
阳光导入器项目,如何快速实施国产化 169
采购体系重建,通过战略采购赢得价值 181
应对井喷式需求,确保户外柜出口项目 197
“‘8·12’天津港爆炸”采购控制纪实211
运用信息,再造采购流程 224
商务与技术协同,实现专项降本目标 236
后记 249
附录A 诗朗诵:中国好采购,我的梦 252
附录B 中国好采购之歌 254
十年沉淀全新升级版
中国移动、三一重工等企业采购部人手一册
★这是一本干过活儿的人写的书。
——程晓华
伟创力前供应链管理总监
《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作者
★仔细看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觉得有很多实务案例分析,对国内工商企业供应链管理很有参考意义。尤其可贵的是书中有很多真知灼见,是国内人云亦云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类书籍缺乏的。
——杨达卿
《现代物流报》副主编
★供应链管理是实践科学,它来自于实践、发展于实践、应用于实践。脱离了实践,供应链管理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本书总结了一个供应链管理人士的长期实践与深刻思考。
——李洛庆
阿克苏诺贝尔供应链经理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卓越的采购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利润贡献的重要性。刘宝红老师的这本专著无疑为企业如何提升采购供应链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
——汪希斌
南京贝思格企业
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谁能打造更加高效、富有弹性、富有竞争力的供应链,谁就能掌握行业的先机。本书通过对多个案例的剖析,深入浅出而又富有哲理地说明了供应链管理优化中基本、简单、深刻的道理。值得从事供应链管理的各个层面的实践者阅读!
——陆宇新
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
华为成功案例,参考性强
紧扣中国企业发展脉搏,实战性强
与时俱进,探讨"互联网+"下的供应链信息化和可视化
理论总结,见解独到;实践验证,卓有成效
本书是一本供应链管理的实战书,书中包括大量的实战方法与技巧,是作者多年供应链管理技巧与经验的总结。本书实用性强,讲解原理的同时,穿插大量的图表、案例,栩栩如生,发人思考,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的编写体例十分贴合供应链管理的实践。
殷绍伟
四川洪雅人。200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同年进入四川长虹,次年离开,赴深圳加入华为技术。
制造工程背景,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经验。有幸参与见证了中国化先锋企业在化突围中的艰辛,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徘徊与成长。
《精益供应链:从中国制造到供应》思想起源于2010年供应链问题处理,2012年成型。身处战斗一线,对问题的感知更为直接和敏锐,实战性更强。
前言
1 第1章
什么是供应链:供应链解构
13 第2章
遭遇战:打出来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方向
55 第3章
转型大变局:供应链时代已经来临
75 第4章
如何建设供应链:全景路线图
88 第5章
合作伙伴管理:从婚姻中学到什么
122 第6章
化组织,流程IT平台能力建设
141 第7章
产品是核心,配置是灵魂:产品可供应性设计
180 第8章
供应模式设计和运营能力建设并重
199 第9章
计划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218 第10章
打通堵塞的·后一公里:拉式供应链
226 第11章
税务筹划、供应链金融和PEST环境分析
238 第12章
互联网+:供应链插上信息化翅膀
256 后记
智慧,本土应用
这是一本干过活的人写的书,不但分析为什么,而且讲解怎么办。
实践者写给实践者
不但分享传统制造业,而且分享高科技、快消品、小批量行业的*佳实践。
如果你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本书可以帮助你找到供应链绩效改进的着力点;
如果你是基层人员,本书可以帮你从更高层次了解供应链对企业的价值和作用。
经济增速放缓后,成本压力大、库存水平高、投资回报低的问题就更加严峻。《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推动设计优化,控制产品的复杂度,降低复杂度驱动的成本;提高选择和管理供应商的能力,借助供应商资源,走轻资产之路;改善供应链计划,有效地匹配需求和供应,降低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
结合作者在北美十几年的供应链管理实践,以及这几年帮助本土企业改进供应链的经验,《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通过众多的案例,探讨本土企业快速发展后的诸多问题,比如生意越做越多,钱越赚越少,表面上赚了,其实都赚到库存里去了,并从产品管理、需求管理和供应管理方面提出多角度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旨在形成公司层面的供应链改进战略,推动跨职能协作,从高层次解决本土企业的高成本、高库存和重资产运营问题。这是一本实践者写给实践者看的书。
《如何做采购》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和“接地气”。它不像一些理论书籍那样,将人淹没在复杂的模型和术语中,而是用非常直白、易懂的语言,一步一步地教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采购员。从最基础的寻源、比价、议价,到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再到供应商的绩效评估,书中都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操作指南。 我特别喜欢书中提供的那些“小技巧”和“实操建议”。比如,在与供应商谈判时,作者会给出一些具体的谈判策略,告诉你如何掌握主动权,如何避免掉入陷阱。在选择供应商时,书中也列出了详细的评估维度和方法,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软技能”的培养,比如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了一套可以立刻上手操作的工具箱。它让我对采购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充满了信心去迎接挑战。
评分《采购与供应链》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它就像一本字典,几乎涵盖了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所有关键领域。从最基础的采购流程、供应商管理,到更复杂的库存控制、物流配送,再到战略层面的供应链协同和风险管理,这本书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对于我这样对供应链管理有初步了解,但希望系统性地梳理和巩固知识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藏。 我特别欣赏书中逻辑清晰的结构。作者首先从采购的定义和目的讲起,逐步深入到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然后上升到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模块,但又彼此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模型和图表,将复杂的概念可视化,使得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例如,关于需求预测的章节,书中介绍了多种不同的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这对我日后在工作中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非常有帮助。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严谨,适合作为一本参考书,随时翻阅查阅。
评分《中国好采购》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你采购技巧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懂采购的人”的心灵指南。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采购流程、谈判技巧的书籍,但往往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只是掌握了一些“招式”,却少了“内功”。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作者从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角度切入,讲述了采购工作的核心不仅仅在于比价和压价,更在于建立信任、理解需求、以及如何在供应商和企业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 书中有很多关于“情商”在采购中的重要性的论述,比如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供应商沟通,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是如何在不损害商业利益的前提下,展现出企业的诚信和担当。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一次成功的采购,背后是无数次真诚的沟通和对人性的洞察。作者还分享了许多他在实践中遇到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虽然不是直接的采购经验,但却深刻地阐释了“合作共赢”的理念。它让我明白,一个“好采购”不只是一个事务性的执行者,更是一个懂得链接资源、创造价值的战略伙伴。这本书读起来轻松愉快,但每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供应链管理》这本书,读起来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殿堂。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堆砌,而是深入探讨了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和核心驱动力。他强调,供应链的最终目标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不仅仅是降低成本。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全书,让我对供应链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书中关于“价值流”的分析让我印象深刻。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识别和优化供应链中的每一个价值创造环节,以及如何消除那些不增值的活动。这种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供应链环境,思考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此外,书中关于“协同”的论述也极具启发性。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协同关系,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一个相互连接、动态变化的整体。它给了我一种宏观的视野,让我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找到提升整体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点。
评分《刘宝红供应链的三道防线》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的书名吸引了。虽然我对供应链管理这个领域算不上专家,但“三道防线”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很有力量,让我觉得这本书会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能够应对风险的解决方案。读完之后,确实没有让我失望。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供应链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并提出了三个层次的防线来应对:第一道是风险预防,侧重于识别和规避;第二道是风险缓释,强调建立备用方案和降低损失;第三道是风险恢复,聚焦于在危机发生后的快速响应和重建。 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精彩,举的都是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比如供应商断链、自然灾害、甚至是地缘政治的影响。刘老师没有空泛地讲理论,而是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三道防线”是如何在实战中发挥作用的。他特别强调了信息透明化和协同合作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构建有效防线的基础。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的内容,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来预测潜在的风险,并提前采取措施。这对我理解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非常有启发。总的来说,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希望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应对能力的企业管理者和从业者,它提供了一个清晰、可操作的框架,帮助我们建立起稳固的供应链“防火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