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湖北新华书店

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湖北新华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亚当·奥尔特Adam Alter,闾佳 著
图书标签:
  • 行为上瘾
  • 数字成瘾
  • 手机成瘾
  • 社交媒体
  • 时间管理
  • 自我控制
  • 心理健康
  • 习惯养成
  • 效率提升
  • 健康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7514
商品编码:2726620183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作者 亚当·奥尔特(Adam Alter)、闾佳
定价 59.00元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1587514 出版日期 2018-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欢迎来到“行为上瘾”的时代!
我们中近半数人至少有一种“行为上瘾”:无时无刻盯着手机,不断刷朋友圈,通宵追看电视剧集,没日没夜打游戏,频繁查看邮件,用太多时间工作……
而那些生产和设计高科技产品的人,却仿佛遵守着交易的头号规则——自己绝不能上瘾。乔布斯的孩子从未用过iPad,Twitter创始人没有给两个儿子买过平板电脑,游戏设计师对“魔兽世界”避之不及,数量惊人的硅谷巨头们根本不让自己的孩子靠近电子设备……
这是因为,上瘾行为带来短期的快乐,却会破坏长期的幸福——
智能手机抢夺我们的时间,危害我们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质量。
电子游戏让千万年轻人沉迷其中,失去了正常交流的能力。
可穿戴设备让很多人运动上瘾,出现了运动伤害。
无处不在的高科技让购物、工作、变得难以回避。
以大量科学研究为基础,本书揭示出一个惊人真相:行为上瘾的生理机制与药物上瘾相同——沉迷于电子游戏时,你的大脑看起来就和吸食者的大脑一样。本书将会说明商业公司利用哪些原理设计出诱人上钩的高科技产品,并且会指导我们摆脱行为上瘾、重获生活掌控权,也帮助孩子远离上瘾、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亚当·阿尔特(Adam Alter)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营销学副教授,同时在纽约大学心理学院任职,曾被评为“全世界40位杰出的40岁以下的商学院教授”。
他的研究领域侧重于判断与决策、社会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等,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刊登于重要学术期刊中,并且出现在全世界许多电视、广播和印刷媒体上。《纽约时报》《纽约客》《经济学人》《连线》《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等重要杂志都刊登过他的文章。他著有两部《纽约时报》畅销书,新且畅销的就是《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译者简介


闾佳 翻译工作者,主攻通俗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经济管理及科普方向的非虚构类作品,历年来已出版多部广受好评的翻译作品。


   目录

目录
楔子 令人上瘾的时代 / 1
部分 行为上瘾是什么
第1章 行为上瘾的兴起 / 10
行为上瘾是什么 / 14
我们离危险越来越近 / 16
近一半人都有行为上瘾 / 17
药物上瘾由来已久 / 21
迷住弗洛伊德的 / 23
与可口可乐 / 26
社交媒体对孩子的伤害 / 28
游戏的超强上瘾性 / 30
第2章 我们所有人的心瘾 / 33
只有5%的士兵复发 / 34
任何人都能成为瘾君子 / 37
快感中枢的强大力量 / 38
诱使人们上瘾的是环境 / 41
重回犯罪现场的危险性 / 42
第3章 行为上瘾的生物学机制 / 48
游戏上瘾的大脑模式与吸毒相同 / 50
上瘾的根源是心理痛苦 / 51
任何体验都可能导致上瘾 / 53
帕金森病患者的上瘾行为 / 56
上瘾不是喜欢,而是渴望 / 59
第二部分 上瘾体验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第4章 诱人的目标 / 64
并不兴奋的世界冠军 / 67
一生落魄的大奖获得者 / 69
追求目标的文化 / 73
目标和记录无处不在 / 75
可穿戴设备导致锻炼上瘾 / 77
数字引发了痴迷 / 78
成功是通往失败的路标 / 80
第5章 不可抗拒的积极反馈 / 84
“点赞”是我们时代的 / 87
输可以伪装成赢 / 90
丢掉了反馈,就丢掉了玩家 / 94
虚拟现实技术神奇而危险 / 97
“差一点儿就赢了”好过“总是赢” / 99
第6章 毫不费力的进步 / 103
钓人的“鱼饵” / 104
人人都厌恶损失 / 106
吸血游戏的机制 / 109
“新手运”是个大坑 / 112
完全无门槛的“傻”游戏 / 114
智能手机拓展游戏世界 / 115
第7章 逐渐升级的挑战 / 118
激励人心的掌控感 / 120
近发展区与玩乐回路 / 123
胜利即将来临 / 126
停止规则为何失效 / 129
第8章 未完成的紧张感 / 134
蔡格尼克效应 / 135
脑内循环的歌曲 / 136
吊胃口的播客 / 137
被掐断的故事 / 141
不可预见更令人愉悦 / 143
令人兴奋的购物体验 / 145
一看到底的剧集 / 147
第9章 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 / 151
评估自我价值的需求 / 154
平衡社会肯定与个性化 / 157
为社交而游戏 / 160
大脑变成了“腌黄瓜” / 161
再也无法适应现实互动的孩子 / 163
第三部分 如何远离行为上瘾
第10章 让孩子远离行为上瘾 / 168
自然交流提升孩子社交能力 / 168
面对面沟通至关重要 / 170
为幼儿设定健康的屏幕使用时间 / 172
让青少年“可持续”地使用数字技术 / 175
家长应该如何做 / 177
陶教授的训练营 / 178
网瘾认知行为治疗 / 180
从改变动机开始 / 182
第11章 改变习惯和行为构建 / 186
使用意志力的人会先失败 / 187
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 189
加速新习惯的形成 / 191
构建远离诱惑的环境 / 193
借助负面反馈的力量 / 196
将提醒任务交给工具 / 199
削弱心理迫切性 / 201
逆向拆解上瘾体验 / 203
第四部分 用行为上瘾做好事
第12章 游戏化 / 208
让正确的事情更有趣 / 209
游戏化促进健康 / 211
游戏化提高学习成绩 / 214
游戏化提升工作效率 / 216
游戏减少疼痛和心理创伤 / 219
游戏化的潜在危险 / 221
尾声 不上瘾,我们能做到 / 225
致谢 / 228
注释 / 230


   编辑推荐

全面揭秘和解决“行为上瘾”的奠基之作
美国分类图书畅销榜*名
行为上瘾是什么?诱人上瘾的体验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如何远离行为上瘾?如何用行为上瘾做些好事?


   文摘

   序言

《数字迷宫:在信息洪流中寻回专注与自控》 一、 时代浪潮与隐形枷锁 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指尖轻触,海量资讯便如潮水般涌来,社交媒体、短视频、网络游戏、直播平台……它们以其精心设计的用户体验和即时反馈机制,如同巨大的磁场,牢牢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我们渴望连接,渴望了解,渴望娱乐,却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些数字内容编织的网所缠绕。 从清晨醒来的第一眼,到夜幕降临前的最后一瞥,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现代生活的“标配”,早已成为我们延伸的感官。它们带来的便利与丰富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更为隐蔽的“成瘾”正在悄然滋长。它不像传统意义上的物质依赖那般显性,却同样侵蚀着我们的精力、时间和意志力。我们常常发现自己陷入了“刷屏”的循环,明知时间宝贵,却无法自拔;我们渴望深度阅读和思考,却被碎片化的信息打断;我们想要与现实世界建立更真实的连接,却沉溺于虚拟的互动。 这种“行为上瘾”,并非简单的是意志力薄弱,而是触及了人类心理深层的奖赏机制。算法的精准推送、社交的期待、即时的虚拟奖励,都在不断地刺激我们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形成一种难以摆脱的生理和心理依赖。它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专注力、人际关系,甚至我们的自我认知。我们可能变得焦虑、易怒,难以集中注意力,也可能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感到疏离和不安。 然而,面对这股强大的数字浪潮,我们并非只能随波逐流,任由其裹挟。人类的智慧和韧性,在于我们能够认识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正是基于对这个时代深刻的洞察,以及对个体自我成长的关切,《数字迷宫:在信息洪流中寻回专注与自控》应运而生。这本书不是简单地批判技术,也不是贩卖焦虑,而是试图为身处“刷屏时代”的每一位读者,提供一份清晰的“导航图”,帮助我们穿越数字迷宫,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 二、 洞察深层机制:为何我们难以自拔? 本书的开篇,并非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带领读者深入剖析现代行为成瘾的根源。作者认为,理解“为什么”是改变的第一步。我们之所以会对数字内容产生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并非偶然,而是技术设计者与人类心理机制巧妙结合的产物。 多巴胺的陷阱: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大脑的奖赏回路,以及社交媒体、游戏等如何通过“间歇性强化”和“即时满足”来不断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形成一种“停不下来”的体验。例如,社交媒体的点赞、评论、新的通知,就像是小型赌博机,每一次的期待和奖励都强化了我们继续操作的动力。 算法的“投喂”: 揭示了背后强大的算法如何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精准地了解我们的偏好,为我们推送最能抓住我们注意力的内容。这种“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送,让我们感觉“被理解”,但同时也让我们更难接触到多元化的信息,并被困在信息茧房之中。 社交的焦虑与 FOMO(错失恐惧): 探讨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社交焦虑,以及在信息爆炸时代,害怕错过“热门话题”、“重要信息”的心理。这种“害怕被落下”的心理,驱使着我们不断地刷新和查看,生怕漏掉什么。 逃避与补偿: 分析了行为成瘾有时也是一种应对现实压力、焦虑或不确定感的方式。沉浸在虚拟世界,可以暂时逃避现实的烦恼,获得一种虚假的掌控感或成就感。 通过对这些深层机制的细致剖析,读者将不再简单地归咎于自身“没毅力”,而是能够更客观、更深刻地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力,为后续的改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摆脱“刷屏”:重拾专注与自控的实操指南 在理解了成瘾的根源之后,本书的核心部分便进入了“如何做”。作者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性强的策略,帮助读者逐步摆脱数字成瘾的束缚,重拾专注与自控。这些方法并非一蹴而就的“灵丹妙药”,而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实践和调整。 “数字排毒”与“数字清洁”: 详细介绍了如何规划“数字休息期”,从短暂的几小时到更长的几天,让大脑有机会从持续的刺激中恢复。同时,也强调了“数字清洁”的重要性,即审视和优化我们使用的App、关注的账号,删除不必要的内容,减少信息干扰源。 建立“边界感”: 强调在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建立清晰的边界。这包括设定使用手机的具体时间段,例如在工作和学习期间、用餐时、睡前一小时,以及与家人朋友相处时,尽量远离手机。本书会提供具体的技巧,例如设置App使用时长限制、开启“勿扰模式”的智能用法等。 “有意识地使用”: 引导读者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选择”和“有目的地使用”技术。当拿起手机时,问自己“我真正想做什么?”,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滑动。学习如何高效地获取信息,而不是被信息淹没。 重塑“奖赏机制”: 鼓励读者将注意力从虚拟世界的即时奖励,转移到现实世界更有意义的、长期的奖赏上。这可能包括培养新的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锻炼,学习新技能,与亲友进行高质量的互动,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等。 培养“深度工作”能力: 借鉴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理念,教授读者如何创造不受干扰的环境,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专注工作。这对于提升学习效率、工作产出以及满足感至关重要。 “微习惯”的养成: 鼓励读者从小处着手,逐步建立健康的数字使用习惯,而不是试图一步到位进行剧烈的改变。例如,每天尝试减少15分钟的刷屏时间,或是在睡前阅读10分钟的纸质书籍。 应对“复发”: 深刻理解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复发”现象,并提供应对策略。本书强调,一次的“失控”并不意味着失败,重要的是从中学习,并继续前进。 四、 找回生活的掌控感:数字时代的个人成长 《数字迷宫:在信息洪流中寻回专注与自控》的最终目标,并非要我们彻底告别数字技术,而是要我们成为技术的主人,而不是奴隶。通过学习和实践本书中的方法,读者将能够: 提升专注力: 摆脱频繁被打断的困扰,能够长时间专注于一项任务,提升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改善情绪状态: 减少因过度使用电子设备而产生的焦虑、烦躁和倦怠感,获得更平和的心态。 重塑人际关系: 增加与家人、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和质量,建立更深厚、更真实的连接。 找回自主感: 重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再被动的被算法牵引,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实现个人成长: 将原本用于“刷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学习、创造和体验中,实现真正的个人成长。 在这个信息洪流滚滚而来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航向。《数字迷宫:在信息洪流中寻回专注与自控》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用清晰的语言,严谨的分析,和实用的方法,为迷失在数字海洋中的我们,指明了通往彼岸的方向。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反技术”的宣言,而是一份关于如何在拥抱技术的同时,守护内心宁静与自我主宰的智慧指南。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如何“少玩手机”,更是学习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数字时代,成为一个更加清醒、专注、有力量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常常感到自己像一个被操纵的木偶,每一次对手机的“召唤”都无法抗拒,每一次打开应用都像是一次失控的冒险。这种“欲罢不能”的状态,让我既感到无奈,又感到恐惧。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沉迷,都在消耗着我宝贵的生命,都在悄悄地偷走我实现梦想的时间。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点燃了一丝希望。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对问题的描述上,更能提供深入的解决方案。是关于心理调适的方法,还是行为改变的策略?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识别那些让我们沉迷的“诱饵”,以及如何建立起有效的“防火墙”。湖北新华书店的推荐,让我相信这本书的价值,我希望它能成为我摆脱行为上瘾困境的利器,帮助我重新找回掌控自己生活的力量,不再被无止境的刷屏所奴役,而是能够真正地活在当下,享受真实的生活。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题目,我的脑海中立刻闪现出许多画面。深夜里,我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对着手机屏幕,手指机械地滑动着;工作中,时不时会被弹出的新消息打断思路,一次次地努力重拾专注;和家人朋友相处时,也常常因为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眼前的真实连接。这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就像是一种无声的剥夺,慢慢地榨干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留下空虚和焦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告诉我,这种沉迷是如何产生的,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心理机制在运作。是社会环境的压力,还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读者能够切实理解和操作的知识?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具体的“戒瘾”方法,那些能够帮助我摆脱手机依赖,重新掌控自己时间和注意力的实用技巧。湖北新华书店的推荐,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给我带来真正的改变,让我能够找回生活的平衡。

评分

我一直认为,科技的进步本应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但如今,它似乎在无形中成为了束缚我们的枷锁。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各种推送、通知、更新不断地争夺着我们的注意力。这种持续的刺激,像是一种不断被强化的多巴胺回路,让我们的大脑渴望着下一次的“奖励”,从而陷入了“欲罢不能”的恶性循环。这本书的出现,恰好触碰到了我内心最深处的痛点。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是深入剖析成瘾的机制,还是从社会文化层面进行解读?亦或是结合了大量真实的案例,让我们感同身受?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是如何一步步侵蚀我们的专注力、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改变我们的人际关系。我相信,只有深刻地理解了问题的本质,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找到解决之道。湖北新华书店的推荐,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不像市面上那些浮光掠影的“鸡汤文”,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着一丝丝荧光绿的线条,仿佛在暗示着一种沉迷与挣扎。当我拿到这本书时,一股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迫切地想知道在这“刷屏时代”的漩涡中,究竟有何解脱之道。书名“欲罢不能”四个字,精准地概括了许多现代人被屏幕绑架的日常,从早晨醒来的第一眼,到深夜入睡前的最后一瞥,手机、电脑、平板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身体的延伸。我常常在刷短视频、浏览社交媒体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几个小时,那种感觉就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牢牢吸住,即使知道浪费了时间,也难以自拔。这本书似乎正是我在迷失中寻求解脱的指南针,我期待它能揭示行为上瘾的根源,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帮助我重新掌握生活的主动权,摆脱被算法操控的被动状态。湖北新华书店的推荐,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有了初步的信心,毕竟作为一个老牌的书店,他们的选书眼光还是值得信赖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够提供一些触手可及的练习,让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尝试,一点点地找回专注和内心的平静。

评分

“欲罢不能”这四个字,精准地击中了现代人的痛点,尤其是身处“刷屏时代”的我们。我最近常常在反思,为什么自己会如此沉迷于手机和网络,明明知道这样做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甚至还会产生负罪感,但却依然无法停止。这种矛盾的心情,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这个问题的机会。我期待它能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剖析行为上瘾的根源,揭示我们是如何一步步陷入这种“欲罢不能”的泥沼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例如,如何识别自己的成瘾模式?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如何重新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湖北新华书店的推荐,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有了信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解药”,帮助我摆脱屏幕的束缚,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和掌控感,让我的生活回归真实而有意义的轨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