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産科病理學診斷綱要 | ||
| 定價 | 188.00 | |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中國) | |
| 版次 | 1-1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4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瀋丹華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0 | |
| 字數 | 0 | |
| ISBN編碼 | 9787030537713 | |
本書特邀多位國內婦産科病理學專傢及美國病理學專傢參編。全書共分17章,分彆講述瞭外陰非腫瘤性和腫瘤疾病、陰道疾病、子宮頸上皮性腫瘤及相關疾病、子宮頸其他少見類型的腫瘤、子宮體上皮性疾病、子宮體間葉性腫瘤、妊娠滋養細胞疾病、輸卵管和闊韌帶與其他子宮韌帶疾病、盆腔腹膜疾病、卵巢上皮性腫瘤、卵巢生殖細胞腫瘤、卵巢性索-間質腫瘤、卵巢其他腫瘤、卵巢非腫瘤性病變及瘤樣病變、胎盤病理和宮頸脫落細胞病理學等相關的病理學診斷知識。每一病種包含臨床特徵、大體病理學、組織病理學、特殊染色、分子病理學、鑒彆診斷、生物學行為及預後等項。附錄中還闡述瞭女性生殖係統病理學標本取材規範、病理學報告模闆和WHO*新版(2014年第4版)的女性生殖器官腫瘤分類。
第1章 外陰非腫瘤性疾病 1
**節 外陰感染性疾病 1
一、梅毒 1
二、性病淋巴肉芽腫 1
三、腹股溝肉芽腫 2
四、軟下疳 2
五、尖銳濕疣 3
六、單純皰疹病毒性外陰炎 3
七、傳染性軟疣 3
八、真菌感染 4
九、其他感染 4
第*節 外陰非感染性炎性病變 4
一、漿細胞性外陰炎 4
二、大汗腺汗管病 4
三、貝赫切特綜閤徵 5
四、外陰剋羅恩病 5
五、外陰毛囊角化病 5
六、免疫大皰性疾病 5
七、銀屑病 6
八、化膿性汗腺炎 6
九、接觸性皮炎 7
第三節 非腫瘤性上皮病變 7
一、慢性單純性苔蘚 7
二、硬化性苔蘚 7
三、扁平苔蘚 8
第四節 外陰色素異常性病變 9
一、色素脫失或減退性病變 9
二、色素沉著過度病變 9
三、色素細胞痣 10
四、黑棘皮病 10
第2章 外陰腫瘤性疾病 11
**節 鱗狀上皮腫瘤及前驅病變 11
一、鱗狀上皮內病變 11
二、鱗狀細胞癌 13
三、基底細胞癌 14
四、良性鱗狀上皮病變 14
第*節 腺上皮腫瘤及相關病變 18
一、佩吉特病 18
二、前庭大腺相關病變 19
三、肛殖區特化腺體相關腫瘤 19
四、皮膚附屬器腫瘤 20
五、一穴肛腫瘤 21
第三節 神經內分泌腫瘤 21
第四節 尤因肉瘤 21
第五節 軟組織腫瘤 22
一、良性腫瘤 22
二、惡性腫瘤 25
第六節 外陰色素細胞病變 26
一、黑色素細胞痣 26
二、惡性黑色素瘤 26
第七節 外陰卵黃囊瘤 27
第八節 淋巴造血腫瘤 27
一、淋巴瘤 27
二、髓係腫瘤 27
第九節 繼發性腫瘤 27
第3章 陰道疾病 28
**節 陰道發育異常 28
一、陰道橫膈 28
二、陰道縱隔 28
第*節 陰道炎性疾病 28
一、細菌性陰道疾病 28
二、病毒性疾病 29
三、原蟲引起的疾病 29
第三節 陰道的其他類型疾病 30
一、軟斑癥 30
二、陰道壁肉芽組織 30
三、放射性陰道炎 30
四、創傷性神經瘤 31
五、陰道間質硬化病 31
第四節 陰道囊腫和瘤樣病變 31
一、陰道囊腫 31
二、陰道瘤樣病變 32
第五節 良性鱗狀上皮性病變 33
一、尖銳濕疣 33
二、鱗狀上皮乳頭狀瘤 34
三、管狀鱗狀上皮息肉 34
四、移行細胞化生 35
五、Brenner瘤 35
第六節 鱗狀細胞癌和前驅病變 35
一、陰道鱗狀上皮內病變 35
二、鱗狀細胞癌 36
第七節 腺上皮性腫瘤及瘤樣病變 37
一、絨毛管狀腺瘤和絨毛狀腺瘤 37
二、苗勒管乳頭狀瘤 37
三、陰道腺病 37
四、子宮內膜異位 38
五、子宮頸管內膜異位 38
六、腺癌 38
第八節 其他上皮性腫瘤 39
一、混閤瘤 39
二、腺樣囊性癌 39
三、腺樣基底細胞癌 39
四、腺鱗癌 39
五、高*彆神經內分泌癌 39
六、未分化癌 39
第九節 間葉性腫瘤 40
一、平滑肌瘤 40
二、橫紋肌瘤 40
三、肌縴維母細胞瘤 40
四、血管肌縴維母細胞瘤 41
五、侵襲性血管黏液瘤 41
六、橫紋肌肉瘤 41
讀到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是“婦科病理學診斷知識”和“病理學報”這幾個詞,我腦海裏浮現齣的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廣度的學術專著。作為一名對細節有著較高追求的學習者,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提供對各種婦科病變的細緻入微的病理描述。比如,對於一些形態上非常相似的良惡性病變,我希望書中能夠通過精細的細胞學和組織學特徵分析,給齣明確的鑒彆要點,並輔以高質量的病理圖片。我還希望書中能夠包含對不同病變在不同年齡段、不同生理周期下的病理錶現差異的闡述,因為這對於臨床診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另外,“病理學報”的齣現,讓我隱約覺得這本書可能還包含瞭對一些新興病變或者診斷標準的討論,甚至是一些國際上最新的指南和共識的介紹。如果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它將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教材,更可能成為一本能夠引領我思考、啓發我創新的“工具書”。
評分我一直對“女性生殖係統病理學”這個領域抱有濃厚的興趣,因為這直接關係到女性的健康和生命質量。市麵上關於這個主題的書籍不少,但真正能讓我感到眼前一亮的卻不多。這本書的書名中包含瞭“女性生殖係統病理學”,讓我對它寄予瞭厚望。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羅列各種疾病的圖片和文字描述,而是能夠深入地探討女性生殖係統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不同時期、不同因素對其病理特徵的影響。比如,在講解子宮內膜異位癥時,我希望它能結閤內分泌、免疫等多個角度來闡述其病理機製,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形態學描述。在講到卵巢腫瘤時,我希望它能對各種類型卵巢腫瘤的早期診斷、分級分期進行更詳盡的介紹,並提供一些最新的分子病理學研究進展。此外,我非常關注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關於女性生殖係統惡性腫瘤的預後評估和復發監測方麵的病理學依據。如果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有所建樹,無疑會成為一本極具價值的參考書,對我理解和掌握女性生殖係統疾病的病理變化提供重要的幫助。
評分這本書的扉頁上就帶著“瀋丹華”這個名字,這讓我立刻想起瞭那位在婦産科病理學領域備受尊敬的專傢。雖然我手上拿到的這本書,書名相當冗長,似乎涵蓋瞭多個維度,但我最期待的還是其中關於“診斷綱要”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清晰、係統化的診斷思路,幫助我這個剛入門的醫學生能夠快速掌握婦科常見疾病的病理診斷要點。有時候,教材裏的圖片雖然精美,但缺乏對診斷過程的細緻拆解,很容易讓人感到茫然。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填補這方麵的空白,比如在講解某一種腫瘤時,不僅要列齣其典型的病理形態,更要強調如何通過觀察不同層麵、不同區域的組織變化來排除鑒彆診斷,以及常用的免疫組化標記在診斷中的作用。如果能配上一些示意圖,清晰地標齣關鍵的診斷區域,那就更完美瞭。當然,我清楚醫學書籍不可能麵麵俱到,但一個好的“診斷綱要”,至少應該能為初學者指明方嚮,讓他們在麵對復雜的病理切片時,不至於無從下手。我對這本書在這一點上的錶現充滿瞭期待,希望能真正領略到瀋丹華教授的學術風範和臨床智慧。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的“知識”和“規範”這兩個關鍵詞吸引瞭。作為一名在臨床一綫工作的年輕醫生,深知準確的病理診斷對後續治療方案的製定至關重要。而婦科病理,由於其組織結構的復雜性和病變的特異性,往往需要更加精細化的知識和操作。我迫切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更深入的“婦科病理學診斷知識”,不僅僅是停留在教科書式的描述,而是包含一些臨床實踐中的“乾貨”,比如一些容易混淆的病竈的鑒彆要點,或者是一些罕見病變的診斷思路。同時,“標本取材規範”這一點也讓我眼前一亮。我見過太多因為取材不當而導緻的診斷延誤或誤診,這不僅浪費瞭資源,更可能耽誤患者的治療。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地講解不同婦科病變標本的取材原則、注意事項,甚至是一些具體的取材技巧,比如如何保證切取到病變的最有代錶性區域,如何正確固定和運送標本等。如果這本書能在這兩方麵都做得齣色,那麼它將成為我案頭必備的參考書籍,幫助我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診斷。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裏提到瞭“病理學報”,讓我聯想到它可能蘊含著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和前沿的病理學理念。作為一名對學術前沿保持關注的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復述經典的病理診斷知識,更能夠體現齣“婦科病理學”在近年來所取得的突破和進展。我期待它能介紹一些新興的病理診斷技術,比如高通量測序、數字病理學等在婦科病理診斷中的應用前景。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針對疑難病例的討論,或者是一些對爭議性病竈的解讀,能夠幫助我拓寬視野,提升自己的臨床判斷能力。如果書中能引用一些權威的“病理學報”上的經典文獻,並對其研究成果進行提煉和解讀,那麼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將會大大提升。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本精選的“病理學報”一樣,讓我能夠快速瞭解該領域最前沿的研究動態和最權威的學術觀點,從而為我的學習和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