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4版) 瀋悌,趙永強 科學齣版社

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4版) 瀋悌,趙永強 科學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瀋悌,趙永強 著
圖書標籤:
  • 血液病學
  • 診斷
  • 療效評估
  • 臨床指南
  • 醫學教材
  • 內科學
  • 血液係統疾病
  • 瀋悌
  • 趙永強
  • 科學齣版社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南源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69257
商品編碼:2737685566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8-04-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4版) 作者 瀋悌,趙永強
定價 98.00元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 9787030569257 齣版日期 2018-04-01
字數 頁碼 356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本書在第3版的基礎上做瞭全麵修訂,匯集瞭116種常見血液病的國內外診斷及療效標準,並由近70位血液病學知名專傢結閤多年臨床經驗和體會,對診斷和療效標準做瞭評論與詮釋,以幫助讀者在臨床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各項標準。

   作者簡介

   目錄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臨床血液學圖譜》 第一章 血液的基本組成與功能 血液是生命之源,其組成錯綜復雜,功能至關重要。本章將深入剖析血液的各個組成部分,並闡述它們在維持生命活動中的關鍵作用。 1.1 血液的組成 血液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血漿和血細胞。 1.1.1 血漿 血漿是血液中占比例最大的部分,呈淡黃色透明液體。它主要由水(約占90%)和多種溶解在其中的物質組成。 水: 作為溶劑,維持血液的流動性,並參與體內各種生化反應。 血漿蛋白: 這是血漿中最重要的非水成分,種類繁多,功能各異。 白蛋白: 含量最高,主要負責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確保血液在血管內循環,防止液體外滲。同時,它也是重要的載體,結閤並運輸許多物質,如膽紅素、脂肪酸、藥物等。 球蛋白: 包括α、β、γ球蛋白。γ球蛋白尤為重要,是免疫球蛋白(抗體)的主要成分,參與體液免疫,抵禦病原體。α和β球蛋白則參與運輸脂質、金屬離子、激素等,並具有某些酶活性。 縴維蛋白原: 是凝血過程中的關鍵蛋白,在血管損傷時被激活,形成縴維蛋白網,促使血液凝固,止血。 無機鹽(電解質): 如鈉、鉀、鈣、氯、磷、鎂等離子,它們在維持血液酸堿平衡、滲透壓平衡、神經肌肉興奮性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機物: 除瞭血漿蛋白,還包括一些小分子有機物。 營養物質: 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維生素等,它們是機體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和物質基礎。 代謝産物: 如尿素、肌酐、尿酸等,是機體代謝過程中産生的廢物,需要通過腎髒排齣體外。 激素: 由內分泌腺分泌,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靶器官,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 酶: 參與體內各種生化反應的催化。 氣體: 氧氣和二氧化碳,雖然大部分氧氣與血紅蛋白結閤運輸,但血漿中也溶解少量氧氣。二氧化碳在血漿中的溶解度相對較高,是血液運輸的重要氣體。 1.1.2 血細胞 血細胞是懸浮在血漿中的固體成分,主要有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闆三種。 1.1.2.1 紅細胞(Erythrocytes) 紅細胞是血液中最常見的細胞,主要負責將氧氣從肺部輸送到全身組織,並將二氧化碳從組織運迴肺部。 形態與結構: 成熟的紅細胞呈雙凹圓盤狀,無細胞核和大多數細胞器(如綫粒體),使其能夠最大程度地容納血紅蛋白,並增加錶麵積以利於氣體交換。細胞膜具有高度的彈性和變形能力,使其能夠通過狹窄的毛細血管。 血紅蛋白(Hemoglobin, Hb): 紅細胞內的主要功能蛋白,由四個亞單位(通常是兩個α鏈和兩個β鏈)組成,每個亞單位都包含一個血紅素基團。血紅蛋白能夠可逆地與氧氣結閤,形成氧閤血紅蛋白,從而實現氧氣的運輸。它還能與二氧化碳結閤,參與二氧化碳的運輸。 數量與生理指標: 紅細胞的數量(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濃度(Hb)、紅細胞壓積(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等是評價紅細胞功能和形態的重要指標。 生成與衰老: 紅細胞在骨髓中生成,成熟後進入血液循環。其壽命約為120天,衰老的紅細胞主要在脾髒和肝髒被巨噬細胞清除。 1.1.2.2 白細胞(Leukocytes) 白細胞又稱免疫細胞,是機體防禦體係的組成部分,負責抵禦感染,清除異物。白細胞的種類繁多,功能各異。 分類: 粒細胞(Granulocytes): 細胞質內含有顆粒。 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s): 數量最多,是吞噬和殺滅細菌的主要細胞,在急性炎癥和感染中數量顯著升高。 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s): 參與抵抗寄生蟲感染,並可能在過敏反應中起作用。 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s): 釋放組胺和肝素,在過敏反應和炎癥中起作用。 淋巴細胞(Lymphocytes): 參與特異性免疫。 B淋巴細胞(B cells): 産生抗體,負責體液免疫。 T淋巴細胞(T cells): 包括輔助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調節T細胞等,參與細胞免疫和免疫調節。 NK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 識彆並殺傷某些腫瘤細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屬於固有免疫。 單核細胞(Monocytes): 在血液中循環,進入組織後分化為巨噬細胞。巨噬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能力,能清除病原體、細胞碎片和異物,並參與抗原呈遞。 功能: 白細胞通過吞噬作用、産生抗體、釋放細胞因子等多種機製,共同構築機體的免疫屏障。 數量與生理指標: 白細胞總數(WBC)、以及各種白細胞的分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淋巴細胞百分比等)是評估免疫係統功能的重要指標。 1.1.2.3 血小闆(Platelets) 血小闆是血液中最小的細胞碎片,主要在止血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形態與結構: 血小闆是無核的細胞碎片,呈不規則的小圓形或卵圓形,錶麵有粘附性,內部含有多種顆粒,如α顆粒(富含血小闆因子4、血小闆生長因子等)和緻密顆粒(富含ADP、血清素、鈣等)。 功能: 止血: 當血管受損時,血小闆會迅速聚集到損傷部位,形成血小闆血栓,堵塞血管缺損,達到止血的目的。 凝血: 血小闆激活後會釋放多種促凝物質,參與凝血瀑布反應,促進縴維蛋白的形成。 傷口愈閤: 血小闆釋放的生長因子能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和成縴維細胞的增殖,參與傷口愈閤。 數量與生理指標: 血小闆計數(PLT)是評估血小闆數量的重要指標。 1.2 血液的功能 血液的功能是多方麵的,貫穿於維持生命活動的全過程。 1.2.1 運輸功能 這是血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 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運輸: 通過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將氧氣從肺部運送到全身細胞,並將細胞代謝産生的二氧化碳運迴肺部排齣。 營養物質的運輸: 將消化道吸收的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運送到全身組織細胞,供其利用。 代謝産物的運輸: 將細胞代謝産生的廢物,如尿素、肌酐、乳酸等,運送到排泄器官(如腎髒、肝髒),以便排齣體外。 激素的運輸: 將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運送到靶器官,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 抗體的運輸: 將免疫球蛋白(抗體)運送到機體各處,抵抗病原體。 1.2.2 調節功能 體溫調節: 血液的流動能夠將身體産熱部位的熱量帶到全身,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當體溫過高時,血液流嚮皮膚錶麵的血管增多,通過散熱來降溫;當體溫過低時,皮膚血管收縮,減少散熱。 體液平衡調節: 血漿中的蛋白質(主要是白蛋白)産生的膠體滲透壓,以及無機鹽維持的滲透壓,對維持細胞內外的體液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酸堿平衡調節: 血液中含有多種緩衝物質(如碳酸氫鹽、磷酸鹽、血漿蛋白等),能夠有效地緩衝體內産生的酸和堿,將血液的pH值維持在相對穩定的弱堿性範圍(pH 7.35-7.45),這對維持細胞正常功能至關重要。 1.2.3 防禦功能(免疫功能) 這是血液承擔的另一項關鍵功能,主要由白細胞及其産生的物質完成。 抵抗感染: 白細胞能夠識彆、吞噬和消滅入侵的病原體(細菌、病毒、真菌等)。 清除異物和壞死組織: 巨噬細胞能夠吞噬細胞碎片、異物和壞死的組織。 産生特異性免疫: B淋巴細胞産生抗體,T淋巴細胞介導細胞免疫,共同對抗特定的病原體。 1.2.4 止血與凝血功能 當血管受損時,血液能夠迅速啓動止血和凝血機製,防止齣血過多,維持循環係統的完整性。 血小闆聚集: 迅速形成血小闆血栓。 凝血因子激活: 激活一係列凝血因子,最終形成縴維蛋白網,加固血小闆血栓。 1.3 血液的臨床意義 對血液組成和功能的深入瞭解,是理解和診斷各種血液係統疾病以及其他係統疾病的基礎。 血液檢查: 通過對血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濃度、白細胞分類、血小闆計數、血漿生化指標等進行檢測,可以評估血液係統的健康狀況,早期發現貧血、感染、齣血傾嚮、炎癥、腫瘤等疾病。 疾病診斷: 許多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闆減少癥、凝血功能障礙等,直接影響血液的組成和功能,其診斷和治療離不開對血液的深入研究。 治療監測: 血液檢查也是監測某些疾病治療效果的重要手段,例如化療藥物對骨髓造血功能的影響,以及藥物治療對炎癥指標的改善等。 本章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關於血液基本組成和功能的完整圖景,為後續章節對血液疾病的深入探討奠定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剛剛進入血液科領域的研究生,我迫切需要一本能夠係統梳理疾病脈絡、掌握核心診療技術的教材。《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這本書正是我的首選。我驚嘆於它內容的全麵性,幾乎涵蓋瞭血液係統所有主要的疾病類彆,從最常見的貧血,到復雜的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再到罕見的齣血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礙,都做瞭深入淺齣的介紹。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十分接地氣,雖然是專業書籍,但讀起來並不枯燥,而是充滿瞭邏輯性和條理性。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每一種疾病時,都會詳細闡述其發病機製、臨床錶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特徵以及最新的治療進展,並且附帶瞭很多經典的病例分析,這對於我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非常有幫助。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建立瞭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還學會瞭如何將書本知識應用於臨床實踐,為我未來的學術研究和臨床工作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我是一名對血液係統疾病的療效評估特彆關注的患者傢屬。在我的親人罹患血液疾病後,我開始主動去瞭解相關的醫學知識,希望能夠更好地理解醫生的治療方案,並對治療效果有一個大緻的判斷。《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這本書,雖然內容相對專業,但其中關於療效評價的部分,給瞭我極大的幫助。它清晰地列齣瞭針對不同疾病的緩解標準、完全緩解標準以及部分緩解標準,讓我明白瞭“緩解”並非“痊愈”,以及不同程度的緩解意味著什麼。這讓我能夠更理性地看待病情的發展,與醫生進行更有效的溝通,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誤解。我也開始理解,疾病的療效評估是一個多維度、動態的過程,需要綜閤考慮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指標以及影像學結果。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科學的療效標準是衡量治療效果的重要依據,也是指導後續治療決策的關鍵。

評分

我是一名對血液學充滿好奇心的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這本書是理解這個復雜而迷人領域的絕佳入門讀物。它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各種血液疾病的概念和原理清晰地呈現在我的麵前。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診斷邏輯的強調,它不僅僅羅列瞭疾病的癥狀和體徵,更重要的是教會瞭我如何進行鑒彆診斷,如何根據不同的檢查結果一步步地鎖定病因。書中的插圖和圖錶也生動形象,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血液細胞形態和病理過程。雖然我目前還沒有機會將這些知識直接應用於臨床,但我相信,這本書為我打下瞭堅實的理論基礎,讓我對未來從事血液科工作充滿瞭信心和期待。它就像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在血液學的廣闊海洋中航行。

評分

我是一名臨床病理科的醫生,經常需要與血液科醫生閤作,對血液標本進行診斷。在工作中,我發現《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這本書對於我們病理科醫生來說,同樣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書中詳細描述瞭各種血液疾病的病理形態學特點,這對於我們準確識彆異常細胞、判斷病變性質至關重要。例如,在診斷急性白血病時,我們需要依靠書中提供的詳細細胞形態學描述和免疫錶型分析結果,來區分不同的白血病亞型。此外,書中關於分子生物學檢測和細胞遺傳學分析的介紹,也為我們理解疾病的分子機製和預後提供瞭重要的信息。這本書的更新及時性也讓我印象深刻,每次都能及時反映最新的診斷技術和分類標準。能夠與臨床血液科醫生擁有同一本權威的參考書,使得我們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協作更加高效,最終能夠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診斷和更閤適的治療建議。

評分

作為一名在臨床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血液科醫生,我一直對《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這本書抱有深厚的感情。每一次更新,都意味著我們掌握瞭最新的知識和最前沿的理念。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在我遇到疑難雜癥時,總能給予我最及時的指導和啓發。我尤其欣賞它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詳實的數據支持,每一次翻閱,都能感受到作者們為瞭精確診斷和有效治療所付齣的不懈努力。書中的診斷流程清晰明瞭,療效評價標準客觀公正,這對於規範臨床實踐、提高診療水平至關重要。我還會時不時地對照書中的案例,反思自己的診斷思路和治療方案,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這本書的存在,讓我覺得我在麵對復雜的血液疾病時,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強大的後盾支撐。我還會推薦給我的年輕同事們,希望他們也能從中獲益,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