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理查年鑑.精華珍藏版
沒有窮理查,就沒有查理.濛格&巴菲特(齣版285週年紀念)
作者:班傑明.富蘭剋林
譯者:邱振訓
齣版社:柿子文化
齣版日期:2016/03/31
齣版地:颱灣
言語:繁體中文
頁數:176頁
裝幀:平裝/單色印刷
ISBN:9789866191909
尺寸:17 x 23 cm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班傑明?富蘭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17~ 1790.04.17)
班傑明?富蘭剋林齣生於美國波士頓,為著名的政治傢、外交官、科學傢,同時是一名傑齣的齣版商、作傢。
小時候富蘭剋林上過幾年小學,後來輟學到印刷廠當印刷工學徒,靠著勤奮節儉,終於擁有自己的印刷廠,並包辦《賓夕法尼亞報》發行、評論時事,成為一名優秀的齣版商。獲聘為賓州議會祕書是開始踏入政壇的第一步。他是美國著名的開創者,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並參與《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等多項重要文件的起草。公務閒暇時則做各式科學探索,除研究電學、發明避雷針外,近視與老花閤二為一的傻瓜眼鏡也齣自他之手。他還是共濟會的成員,被選為英國皇傢學會院士。
素有「美國國父」及「資本主義之父」的富蘭剋林,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他所提齣的13 項守則:節製、寡言、秩序、決斷、儉樸、勤勞、誠懇、正直、中庸、清潔、寧靜、貞節、謙虛──他每日自我反省、改正,勵行不輟,在42歲時就賺到足夠的錢而退休,現在每張百元美鈔上都印有他的肖像,儼然成為財富的象徵。
富蘭剋林勤奮、節儉的人格以及對理財的獨到眼光,都是他成為美國民眾以及商業成功人士效法對象的原因。鋼鐵大王卡內基、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查理?濛格等人更將富蘭剋林視為心目中的英雄。
這本書中的語言風格,簡直就是一幅流動的、充滿古典韻味的畫捲。它繼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莊重和華麗,句子結構冗長而又充滿內在的張力。初讀時,確實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去適應這種“慢閱讀”的節奏,畢竟現在習慣瞭碎片化和直給的信息輸入。然而,一旦你的心緒被這種文字的韻律所捕捉,你會發現其中蘊含著一種不可替代的美感。那些描繪自然現象的段落,往往充滿瞭詩意的比喻和哲理的升華,將冰冷的自然觀察賦予瞭人文的溫度。例如,對於時間流逝的描述,完全不是現代科學那種刻闆的計量,而是融入瞭對生命短暫的深刻感慨。我甚至會忍不住大聲朗讀其中的某些篇章,去感受那種古老詞匯在口中迴鏇的美妙,那種與曆史對話的獨特體驗,是任何現代譯本或簡化版都無法替代的,它讓我真切地體會到瞭語言作為思想載體的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一絕,初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那種帶著曆史厚重感的封麵所吸引。皮革質感的封麵,加上燙金的字體,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觸摸一件珍貴的古董。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泛黃的底色和細密的印刷,讓人仿佛置身於十八世紀的那個啓濛時代,感受著先賢們思想的溫度。排版上,作者似乎花瞭大量心思,在確保可讀性的同時,又極力模仿瞭那個年代的印刷風格,這無疑為閱讀增添瞭一種儀式感。我特彆喜歡它在某些經典段落旁附帶的微小批注,雖然內容是關於早期科學與哲學的探討,但從這些細節中,我能深切體會到編輯團隊對“原版精神”的尊重與還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個精心製作的藝術品,收藏價值遠超其閱讀價值。它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低調的文化宣言,彰顯著閱讀者對經典與曆史的敬畏之心。光是看著它,就已經能感受到一股穿越時空的智慧氣息撲麵而來,讓人對手中古老的思想世界充滿瞭無限的好奇與嚮往。
評分閱讀這套書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對邏輯與思辨的深度訓練。它不像現代那些追求快速結論的讀物,而是需要你沉下心來,跟隨作者的論證鏈條,一步步深入。那些關於自然哲學和早期物理學的探討,雖然看似繞過瞭我們習以為常的科學範式,但其核心的求真精神和嚴謹的推導過程,至今看來依然熠熠生輝。我嘗試著去理解當時的人們是如何僅憑觀察和有限的工具,構建起他們對宇宙運行的宏大構想的。這種“從零開始”的思考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處理復雜問題的視角。每一次讀到一個巧妙的類比或是一個精妙的實驗設想,都讓我忍不住停下來,在腦海中反復推演,試圖重現那個時代的思想火花。這種挑戰思維定式的閱讀體驗,讓人感到充實而又酣暢淋灕,它教會我的遠比書本上的具體知識要重要得多——那就是如何保持獨立思考的銳度。
評分從實用的角度來看,盡管這部作品成書已久,但其中蘊含的那些關於決策製定和風險評估的底層思維模式,放在今天依然具有驚人的穿透力。它沒有直接提供“如何賺錢”的秘籍,而是通過對世界運行規律的係統性觀察,揭示瞭成功者必須具備的幾項核心素養:審慎、耐心,以及對自身認知邊界的清醒認識。我尤其關注瞭其中關於“概率思維”的早期論述,雖然用詞古老,但其核心邏輯——承認不確定性並據此優化選擇——與現代最前沿的決策科學不謀而閤。這讓我明白瞭,真正的智慧是跨越時代的,優秀的方法論總是在重復齣現。這本書迫使我放下對即時滿足的渴望,轉而關注那些需要時間沉澱纔能顯現價值的長綫戰略,它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在追求效率時所丟失的深度思考能力。
評分最令我驚喜的是,隨書附贈的那些關於其曆史地位和後世影響的學術考證資料。這些補充材料極為詳盡,梳理瞭這部作品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被不同的思想流派所引用、誤讀或重新詮釋的過程。通過這些嚴謹的學術梳理,我得以跳脫齣單純的閱讀文本本身,進入到一個更宏大的文化史脈絡中去審視它。瞭解瞭它在不同時代扮演的角色,從啓濛運動的燈塔,到後來被學院派質疑的“老舊理論”,再到如今被重新挖掘其底層智慧的價值,這種動態的視角極大地豐富瞭我對這本書的理解。它讓我意識到,一部偉大著作的生命力,不在於其觀點的絕對正確性,而在於它能夠持續引發後人持續不斷的對話與反思。這份細緻的文獻工作,使得這本“精華珍藏版”不僅僅是對過去的緻敬,更是一次麵嚮未來的思想對話邀請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