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奴役之路》
作者:海耶克 出版社 : 香港商務印書館
ISBN: 9789620765841 出版日 :2017年03月
語言版本:中文(繁) 頁數 :280 頁
版次: 第1 版 裝幀 :平裝
分類: 政治學
內容簡介
《通向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既令海耶克(Friedrich A. Hayek)聲名大噪,也同時令他聲名狼藉。英文版一推出銷售量逾35萬冊,摘要單行本發行達100萬份。
英文讀者又為何熱切追捧?
經濟學家何以認為海耶克不務正業?
離《通向奴役之路》首次出版已70多年,為何人們繼續閱讀此書、繼續研究海耶克的思想?
★ 經濟計劃實踐失利,如何使統治者走向極端?
《通向奴役之路》----歷久常新的政治哲學經典
《通向奴役之路》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1899-1992)z廣為大眾所熟悉的政治哲學著作。
海耶克在書中指出,福利主義國家並非自由主義在太平盛世的延續,而是朝著專制的方向進發。所以他認為,追求計劃經濟的結果定必是極權主義。海耶克一再重申其堅信的古典自由主義,並反對各種形式的計劃經濟。他不反對政府的行為,但認為這些行為必須是適度的,且要符合他的法治觀念。他又同時指出,一個良好的社會需要一套建全的法律制度,以及一個道德的框架,才能有效維持。
本書出版逾七十年,惟其影響至今未衰。可以說《通向奴役之路》有著永恆的意義。
作者簡介
海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於奧地利,來自維也納一個知識份子家庭。海耶克先後在維也納大學取得法律和政治學博士學位。海耶克是二十世紀z偉大的經濟學家之一,著作等身。《通向奴役之路》是他z廣為人知的著作。
譯者簡介:
滕維藻(1917-2008),江蘇阜寧人,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和教育家。194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農業經濟系,1944年西南聯大學經濟學碩士。1946年開始在南開大學工作,1981年至1986年擔任校長。滕維藻曾任中國美國經濟學會會長,且是中國第位獲聯合國委任為高級顧問的專家。2008年在天津逝世。
朱宗風(1893-1974),重慶巴縣人。早年在重慶廣益學校就讀,後在上海聖約翰大學預科畢業。回重慶後先後在廣益學校、美國駐重慶領事館工作,亦曾任職於湖北宜昌鹽務稽核處,及在重慶民生公司任盧作孚的英文秘書。抗戰後長期在重慶中國銀行從事英文翻譯工作,曾任該行英文組長,負責該行金融和經濟資訊資料編譯工作。1950年退休後長居天津。
这本《通向奴役之路》仿佛开启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截然不同的思想世界。海耶克的文字如同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析了二十世纪集权主义盛行的根源,以及那些看似出于善意的政策如何一步步将自由社会推向深渊。阅读过程中,我不断被书中精辟的论述所折服,也时常为自由的脆弱而感到警醒。他对于计划经济的批判,以及对个人自由与市场机制的辩护,至今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书中的每一个论点都经过严密的逻辑推敲,每一个例子都发人深省,让我深刻理解到,看似微小的权力扩张,最终可能带来的却是不可逆转的奴役。
评分初次接触海耶克,便被他冷静而深刻的洞察力深深吸引。他描绘的“通向奴役之路”并非一条充满恶意阴谋的捷径,而是一条由无数看似善意的、却缺乏远见的决策铺就的幽暗小径。他对知识分散性的强调,对中央计划的根本性批判,以及他对个人责任的推崇,都构成了他对自由主义最坚实的辩护。读罢此书,我对于“自由”二字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政治口号,而是上升到了一种对个体尊严和基本权利的捍卫。这种捍卫,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不被那些以牺牲自由为代价的“宏大蓝图”所迷惑。
评分《通向奴役之路》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海耶克的思想,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在迷雾中辨别方向。他关于个人自由的珍贵,关于集权主义的警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也让我更加警惕那些试图以集体之名,剥夺个体自由的种种企图。它不仅仅是一本政治哲学著作,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守护个人尊严和自由的生存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与其说是激昂的呐喊,不如说是冷静的审视。海耶克以一种近乎学术的态度,剥开了意识形态的外衣,直指权力运作的本质。他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的强调,以及他对“规则”在维护自由中的关键作用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理解,真正的自由,并非无政府状态下的放纵,而是在明确、公正的规则约束下,个体能够自由追求其目标。他对“价值”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区分,也让我对许多社会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理论层面。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那些看似无可厚非的集体行动,那些为了“公共利益”而牺牲个体权利的呼声,在海耶克的笔下,都染上了危险的色彩。我开始质疑那些过于宏大的叙事,那些将个体淹没在集体意志之下的“进步”口号。海耶克提醒我,真正的进步,应当是以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个体的自由为前提。他的警告,如同一个响亮的警钟,在耳畔不断回响,告诫我要时刻警惕权力不受约束的扩张,以及那些以“效率”或“平等”为名,实则蚕食自由的企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