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豇豆、菜豆、豌豆、扁豆病虫害鉴别与防治技术图解
定价:28.00元
作者:郭书普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1
ISBN:9787122133861
字数:221000
页码:1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蔬菜病虫害鉴别与防治技术图解系列共11册,本书为其中一册,其他各册分别为: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641614"target=_blank>《西瓜、甜瓜病虫害鉴别与防治技术图解》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700316"target=_blank>《芹菜、香芹、菠菜、苋菜、茼蒿病虫害鉴别与防治技术图解》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641615"target=_blank>《马铃薯、甘薯、山药病虫害鉴别与防治技术图解》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622894"target=_blank>《萝卜、青菜、大白菜病虫害鉴别与防治技术图解》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627193"target=_blank>《西葫芦、南瓜、苦瓜、冬瓜病虫害鉴别与防治技术图解》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627192"target=_blank>《黄瓜、瓠瓜、丝瓜病虫害鉴别与防治图解》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726114"target=_blank>《番茄、茄子、辣椒病虫害鉴别与防治图解》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627191"target=_blank>《葱蒜、韭菜、生姜病虫害鉴别与防治图解》
内容提要
郭书普主编的《豇豆、菜豆、豌豆、扁豆病虫害鉴别与防治技术图解》收录了豇豆、菜豆、豌豆、扁豆常见的病虫害100种,其中病害66种、虫害34种。病害部分介绍了发生与危害、症状识别、病原、传播途径、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虫害部分介绍了发生与寄主、危害特征、形态识别、发生特点、综合防治。为了便于正确识别病虫害,书中配有大量的彩色图片。《豇豆、菜豆、豌豆、扁豆病虫害鉴别与防治技术图解》可供农业技术人员、蔬菜种植者、农业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简单的图文对照。它更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一本“田间医生手册”。在介绍完病虫害的鉴别之后,书中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防治技术。而且,这些技术并非泛泛而谈,而是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对于菜豆灰霉病,书中不仅介绍了其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还详细列举了多种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在农业防治方面,它强调了通风透气、清除病残株的重要性;在物理防治方面,则提到了利用色板诱捕害虫等方法;而在化学防治方面,更是给出了具体农药的种类、用量、施用时期以及注意事项。最让我欣慰的是,书中在推荐化学农药时,也十分注重安全和环保,提醒我们要科学合理地使用,避免产生药害和环境污染。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优点是,它非常注重细节。在介绍每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时,书中都会详细说明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在介绍如何配置某种杀虫剂时,书中会明确指出需要的水量、药剂的比例,以及搅拌均匀的程度。这种精细化的指导,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从而保证防治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豆类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它不仅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指导实践的良师益友。我一定会将这本书作为我农业生产中的宝贵财富,并且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我的农业技术水平。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到,病虫害防治并非简单的“打药”和“杀虫”。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考量。书中对病虫害发生规律的深入剖析,让我恍然大悟。它会详细解释某种病菌是如何在土壤中越冬,某种害虫的卵又是如何附着在种子表面,等待适宜的时机孵化。知道了这些,我们就能在源头上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比如,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在收获后彻底翻耕土地,以减少病虫害的基数。这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理念,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我对农业生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一本好书,尤其是一本关于农业的书,它不仅仅是纸张的堆叠,更是知识的载体,是实践的指南,更是农民朋友们辛勤耕耘的得力助手。我最近有幸接触到了一本关于豇豆、菜豆、豌豆、扁豆病虫害鉴别与防治技术的书籍,虽然这本书的名字非常详细,但我更愿意将它看作是一本“豆类作物健康守护手册”。 首先,我被这本书详尽的图解深深吸引。不同于许多枯燥乏味的文字说明,这本书使用了大量的真实图片,将病害和虫害的各个阶段、各种症状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基层农业生产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时候,我们通过文字描述很难准确地判断自己遇到的具体是什么病或者是什么虫,往往因为辨别不清而错失了最佳的防治时机。而有了这些生动的图片,我们可以对照着观察,迅速地找到问题的根源。比如,当豇豆叶片上出现不明斑点时,我们能够从书中找到相似的图片,并了解到这可能是由某种真菌引起,还是由某种虫子啃食所致。这种直观的鉴别方式,大大降低了辨识的难度,也减少了误判的可能性。 其次,这本书在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方面,提供了非常系统和实用的指导。它不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详细地解释了“怎么做”。从初期的预防措施,到中期的诊断与处理,再到后期的补救与恢复,每一步都讲解得非常到位。而且,它还非常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推荐防治方法时,优先考虑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环保的手段,这对于我们追求安全、健康农产品的今天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化学农药的名称,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各种防治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例如,在介绍某种病害的防治时,它可能会首先推荐一些天然的植物提取物或者微生物制剂,然后在必要时才提及化学农药的选用,并详细说明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再者,这本书对于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的阐述,也让我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解到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做到“防患于未然”。书中会详细介绍不同病虫害在特定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下的发生风险,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空气、雨水、工具、甚至人畜传播。比如,它会分析某种病菌如何在潮湿的环境下快速繁殖,或者某种害虫的卵如何在土壤中越冬。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在农事活动中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比如在雨季来临前加强田间通风,或者在收获后彻底清理田园,以切断病虫害的传播链条。这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理念,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讲解技术的同时,还融入了一些农艺栽培的知识。它并非孤立地讲解病虫害防治,而是将病虫害防治置于整个农业生产的大环境中去考量。比如,它会提到合理的播种密度、适度的施肥、以及轮作制度对于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性。这些看起来与直接防治病虫害无关,但实际上却有着深远的预防作用。健康的作物本身就具备更强的抗病虫能力,而良好的栽培管理能够为作物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降低病虫害的侵袭几率。这种“治未病”的思想,在农业生产中同样适用,并且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 从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来看,它显然是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和科学总结。作者对于豆类作物的病虫害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将复杂的科学知识,以一种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无论是对于初涉农业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都能从中获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在田间地头,在农事操作的关键时刻,都能给予我们最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综合防治”的理念。它没有推荐单一的、万能的防治方法,而是强调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以及当下的环境条件,灵活运用多种防治手段。这体现了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也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单一的防治方法往往容易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或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综合防治则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防治效果,降低成本,并保护生态环境。书中对各种防治措施的组合搭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建议,都非常有参考价值。 另外,这本书在对常见病虫害的描述中,还穿插了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历史和区域分布的信息。虽然这部分内容可能不是最核心的防治技术,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病虫害的“前世今生”,理解它们为何会成为豆类作物的“敌人”。这种宏观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提升对病虫害的认识高度,也能够对未来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更深远的思考。比如,了解某种病害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的,能够让我们更加警惕边境的疫情输入。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朴实易懂,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朋友,也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它不像某些学术专著那样高深莫测,而是真正地根植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用最贴近农民的语言,讲解最实用的技术。这种“接地气”的风格,正是农业技术书籍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易读性于一体的优秀农业技术书籍。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鉴别和防治豆类作物病虫害的有力武器,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科学的、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理念。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我一定会将这本书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并且积极地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种植出健康、优质的豆类作物而努力。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病虫害图片。它们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病害的初期症状、发展过程以及晚期表现,还有各种害虫的成虫、幼虫形态,以及它们对植物造成的破坏痕迹。这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以往,我们在田间看到一些异常情况,往往只能凭经验去猜测,一旦判断失误,就可能延误治疗,导致损失。但有了这本书,我就可以对照着图片,对症下药。比如,书中对豇豆白粉病的描写,不仅有病斑的图片,还详细说明了病斑的颜色、大小、形状,以及在叶片、茎秆上的分布情况。这使得我们在实际观察时,能够更加精准地辨别。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农业技术书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热情。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通过生动的图片和通俗的语言,将原本枯燥的病虫害知识变得有趣起来。同时,书中提供的各种实用技术,也让我充满了尝试的动力。读完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的农田里,看看能否取得更好的效果。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结构也非常合理。它将不同作物的病虫害信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方便读者查找和阅读。例如,在一个章节中,它会集中介绍豇豆可能发生的各种病虫害,并一一给出鉴别和防治方法。这样的编排方式,使得我们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快速地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案,而不会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
评分让我感到特别受用的是,这本书在讲解病虫害防治技术时,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某一两种作物,而是涵盖了豇豆、菜豆、豌豆、扁豆这几种常见的豆类作物。而且,对于每一种作物,都根据其特点,详细地阐述了可能发生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这意味着,我可以在一本书中,找到我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而不需要东奔西走,翻阅多本资料。这种集成化的知识体系,极大地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也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评分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理念。它并没有提倡单一的防治手段,而是鼓励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例如,在防治某种害虫时,书中可能会建议我们结合使用物理诱捕、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这种多元化的防治策略,不仅能够提高防治效率,还能够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保护生态环境。
评分这本书的图文并茂,是它最大的亮点之一。那些高清的图片,真实地反映了病虫害的各种形态和症状,让我在辨别时更加自信。同时,书中对文字的解读也十分到位,通俗易懂,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这种“小白”也能看懂的风格,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农民来说,非常友好。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你遇到难题时,耐心细致地为你解答,让你茅塞顿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