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男人把生活弄糟的10件蠢事
定价:20.00元
作者:(美)史莱辛尔 ,何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9-01
ISBN:9787508602097
字数:190000
页码:27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男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
他们创造了一个天堂,又破坏了一个天堂。富于冒险、好征服、凡呈想一手搞定的男性冲动本质,是人类文明推进的原动力之一。但他们也同样漠视自己的情感需求,做事不负责任,把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弄得团糟。这令人不禁心生疑惑:真正的好男人要到哪里去找?
男人们,别傻了。你们不是救世主,也不是谁的白马骑士;你们可以是独立的大丈夫,但也需要情的温暖。
现在就抛掉愚蠢的念头和幼稚的做法,真诚地去爱、去表达,勇敢地承担起作为父亲、丈夫和儿子的责任,为了你们爱和爱你们的人。
目录
致谢辞
导言
1 愚蠢的骑士精神
——你既不是中世纪的骑士,也不是谁的救世主。
2 愚蠢的独立
——你是独立的大丈夫,也同样需要感情和温暖。
3 愚蠢的雄心壮志
——你大的雄心壮志应该是成为一个好男人、好丈夫、
好父亲……而不仅仅是拥有金钱和权力。
4 愚蠢的勇气
——控制、力量、暴力、……不是真正的勇气。
5 愚蠢的性
——生物本能提供原始的狂喜和陶醉,但不能带来爱和温暖。
6 愚蠢的婚姻
——一个好女人能成就一个好男人,走入围城前要用健全的心智看等婚姻和女人。
7 愚蠢的大丈夫
——妻子不仅能照顾你的饮食起居,还能带给你感情上那些令人愉快的、感人的经历和温
情。
8 愚蠢的教养
——只要提供一个你就可以当爸爸,然而当“好父亲”却需要很多。
9 愚蠢的孩子气
——长大成为男人不是剪断和母亲相连的生理脐带,而是不再孩子气,
能理解母子感情和夫 妻关系。
10 愚蠢的男子气概
——男性特征不是男子气概,要成为真正的男人而不只是男性。
后记
作者介绍
劳拉·史莱辛尔,美国婚姻及家庭问题咨询专家和广播节目主持人,6本《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现居南加利福尼亚州。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像极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在暴风雨过后,坐在甲板上,一边擦拭着海水留下的盐渍,一边给新来的水手讲述航海的诀窍。那种带着岁月沉淀的幽默感,是年轻作者很难模仿出来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那些严肃话题时,那种毫不拖泥带水的叙事方式。每一个段落似乎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没有一句废话,直击靶心。比如,当他谈到“对失败的恐惧”时,他没有长篇大论地去分析童年阴影,而是用一个简洁的类比——“把生活变成了一场不能有NG镜头的电影”——就瞬间点明了问题所在。这种用精准的意象来传递复杂情绪的能力,让我惊叹。它不只是提供信息,更是在重塑读者的认知框架。我读完之后,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都变得更加务实和落地了。这绝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成功学”,而是一份实实在在、操作性极强的“避坑指南”。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跳脱了传统的性别对立视角。很多探讨男性问题的书籍,往往容易陷入对女性的抱怨或者将问题归咎于社会环境。但这本书,非常聚焦于“自我负责”这一核心。它没有过多地指责外部世界,而是把聚光灯打在了我们自己身上,挖掘那些源于我们自身思维定式和习惯的毛病。举个例子,书中对“过度依赖外部肯定”的分析,让我茅塞顿开。我过去总是在期待老板的赞扬、伴侣的崇拜,一旦得不到,就瞬间士气低落。作者指出,这种把人生的“价值衡量器”交给别人掌握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失控。读完这部分,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建立自己的内在评价体系,这感觉就像是自己从一个被牵着的木偶,重新拿回了操纵自己身体的线头。全书的论调是建设性的,它不是在批判男人,而是在帮助男人更好地成为自己人生的掌舵者,这一点,让我感觉非常受用和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抓人眼球,那种带着点自嘲又有点无奈的笔触,一下子就让人对书里到底会讲些什么充满了好奇。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也没抱太大期望,总觉得这种“男性指南”类的书,十有八九都是老生常谈,无非是劝人少喝酒、多关心家庭那一套。可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直率到近乎残酷的剖析给吸引住了。他不像很多心灵鸡汤作家那样总是端着架子,而是像一个在你身边观察了你很久的老友,用一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语气,把你那些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蠢事”一桩桩地摆在你面前。读着读着,我甚至感觉自己像是在照镜子,镜子里映出的那个手足无措的家伙,怎么就和书里描述的那么相似呢?特别是关于“完美主义陷阱”的那一段,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总是在追求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最佳时机”,结果把真正该做的事情都拖黄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自我审视的契机,让人不得不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到底在忙着把生活搞砸些什么?这种坦诚,在如今这个什么都讲究包装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文字功底扎实,叙事节奏感把握得极佳。作者似乎深谙如何用最日常的语言去包裹最深刻的道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每一个“蠢事”时,都会穿插一些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惨痛教训”,那些片段读起来,既让人忍俊不禁,又从中读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释然。比如关于“情感表达障碍”的那一章,作者没有堆砌晦涩的心理学术语,而是直接描述了他当年因为一句“我没事”而错失了多少次和解的机会。这种细节的描摹,比任何空泛的说教都要来得有力。它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后立刻就能脱胎换骨的“圣经”,而更像是一份详尽的“事故报告”,告诉你哪些路口容易出车祸,让你在开车的时候能多留个神。我甚至会把其中一些句子标记下来,贴在我的办公桌前,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再掉进同样的认知陷阱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你可以安全地审视自己错误的场域,让你在笑声中完成自我修正,这种寓教于乐的手法,高明得很。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次阅读体验,不如说是一次小型的、集中的“认知重塑疗程”。它没有提供什么花哨的情绪价值,它的力量来自于赤裸裸的逻辑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比如拖延、逃避冲突、或者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过度投入精力——系统地梳理成一个个可以被识别和修正的“程序错误”。读到后面,我甚至开始用书中的术语来分析我身边朋友的行为,那种感觉非常奇妙,仿佛突然被赋予了一套新的分析工具。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很有品位,内页的留白恰到好处,读起来一点都不累,让人愿意沉下心来细细咀嚼那些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它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一本值得在未来人生不同阶段反复翻阅,每次都能从中读出新意的“人生维护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