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定价:45元
作者:萧冬连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9763247
字数:225000
页码:2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内容提要
本书以简明清晰的文字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作了逻辑梳理。作者认为,从执政党的建国方略、发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考察,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经历了从实行新民主主义开始,途经仿效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五次历史选择。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正途大道。
作者介绍
萧冬连,1950年10月生,湖南省衡东县人,中国当代史研究学者。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1978-1886年间,先后在南开大学和政治学院主修中国近现代史和经济学。1979-2000年,在政治学院、国防大学任教,从事中共党史和当代中国史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史、中国改革开放史。著有《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五十年国事纪要--外交卷》、《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三次危机与中国改革的缘起》等。
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大得惊人,但绝不是那种堆砌术语的晦涩之作。它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套异常清晰且具有穿透力的分析框架。每当我觉得某个历史节点似乎已经定论时,作者总能从一个全新的、刁钻的角度切入,揭示出此前被忽略的潜在变量和深层动力学。我必须承认,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某种程度上是一次对自己既有认知的“重塑”过程。它强迫你放下预设立场,用一种更加动态和演进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交织。合上书本后,我发现自己看新闻、读其他相关资料时,分析问题的视角都变得更加立体和多维了,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沉淀。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稳大气的封面所吸引。纸张的质感非常出色,厚实而细腻,翻阅起来有种温暖而扎实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反复摩挲。字体排版也十分讲究,大小适中,行距留白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如今很多快餐式阅读中已经非常少见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和读者体验的尊重。无论是作为案头陈设还是作为馈赠亲友的选择,都显得品味非凡。看到这样的实体书,就更能感受到作者和编辑团队对这部作品倾注的心血,那种对知识的敬畏感也随之油然而生。
评分这本书的史料运用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明显是下了大功夫进行田野考察和档案挖掘的成果。我感受到的不是二手资料的简单拼凑,而是一种扑面而来的“现场感”。作者似乎总能找到那些不为人知的微观叙事,将那些冰冷的宏观数据和抽象理论,与具体人物在特定时间点上做出的艰难抉择紧密地联系起来。正是这些鲜活的细节,使得那些历史的抉择不再是书本上的僵硬教条,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挣扎与博弈。这种对一手材料的执着和精妙的嵌入技巧,极大地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和历史现场感,让读者仿佛亲身参与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程,体会到决策者们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评分阅读过程体验非常流畅,作者的叙事风格如同高明的导游,带领我们穿梭于历史的长廊之中。他的语言功底深厚,时而如清泉般涓涓细流,将复杂的概念娓娓道来,逻辑严密却不失温度;时而又如磅礴大雨,在关键转折点上笔力千钧,掷地有声,令人深思。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宏大叙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克制,他似乎总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度”,既能勾勒出时代脉络的恢弘气势,又不至于淹没了个体命运的细微声响。这种游刃有余的文字驾驭能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分析,读起来竟有了引人入胜的张力,让人一页接一页地往下读,仿佛在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智力探险。
评分对于一个长期关注社会发展变迁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参照系”。它不是要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成熟的、跨越周期的思考工具。读完之后,我对“发展”这个词汇的理解不再是线性的、单向度的,而是充满了复杂性、路径依赖和非均衡的动态过程。它教会我如何去评估不同选择背后的代价与收益,以及如何在历史的巨轮转动中,去理解那些看似“慢”或“偏离主流”的探索,它们自身的内在逻辑和长期意义。这种由内而外建立起来的、审慎而富有洞察力的历史观,远比任何单一的结论都来得珍贵和受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