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任繼愈談墨子與墨傢
定價:36.00元
作者:任繼愈
齣版社:石油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1832345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任繼愈談墨子與墨傢》是任繼愈先生關於墨子墨傢研究的著作,該書從墨學的産生到成書,從曆史故事深入到墨子在社會中的影響及其現實意義,詳細分析綜述瞭墨子以及墨經形成的認識論與自然觀、>邏輯思想及其曆史地位,介紹瞭《墨經》對於後世科學的貢獻。為讀者展示瞭墨子及其《墨經》的文學魅力與哲學影響。
目錄
作者介紹
任繼愈(1916.4.15-2009.7.11),字又之,山東平原人。哲學傢、佛學傢、曆史學傢、國傢圖書館前館長。師從哲學傢、佛學傢、教育傢、國學大師湯用彤及中國的哲學傢、哲學史傢、黑格爾研究專傢、教育傢、翻譯傢賀麟。1942年至1964年在北京大學哲學係任教,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史課程。1964年負責籌建國傢宗教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
文摘
序言
最近讀到一本非常有趣的關於中國古代哲學體係的書,雖然它著重介紹的並非顯赫一時的顯學,而是一股潛流,但其思想的鋒芒和現實意義卻絲毫不減。書中細緻地描繪瞭一位思想傢如何從民間崛起,如何用一種與當時主流截然不同的邏輯和方法論來審視世界。我被書中關於“尚賢”和“尚同”的論述深深吸引。他提齣的“尚賢”,不僅僅是對有纔能者的認可,更是一種對社會公平和人纔選拔機製的根本性質疑,他呼籲不拘一格地選拔賢纔,這在那個貴族壟斷權力的時代,是一種石破天驚的改革思想。而“尚同”,更是將社會治理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它要求上下同心,意見統一,但這並非愚昧的盲從,而是建立在對共同目標的認同之上。作者的筆觸充滿瞭學術的嚴謹,同時又不失故事的吸引力,他將抽象的哲學理論與具體的曆史事件相結閤,讓我仿佛穿越時空,親曆瞭那個思想激蕩的年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種不一樣的力量,一種源自民間的、務實的、充滿變革精神的思想體係。
評分最近,我被一本關於中國古代思想流派的書籍所深深吸引,其中對一位以邏輯嚴密、論證有力著稱的思想傢及其學派的探討,尤為引人入勝。作者以一種彆具一格的視角,剖析瞭這位思想傢在那個春鞦戰國百傢爭鳴時代的獨特地位。書中關於“三錶”的論述,我讀來頗感震撼。他提齣以“事實”、“理論”、“效用”作為衡量一切言論和主張的三個標準,這是一種何等樸素而又深刻的智慧!在那個充斥著詭辯和空談的時代,這種基於實踐和實效的評價體係,無疑是對思想界的一劑良藥。它告誡人們,任何思想,無論多麼華麗,最終都要經受現實的檢驗。書中所闡述的“名辯”思想,也讓我對語言的精確性和邏輯的力量有瞭更深的理解。他認為,清晰的語言和嚴密的邏輯是認知世界、解決問題的前提,這對於我這樣一個長期從事文字工作的人來說,更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整本書的文字流暢而富有洞見,它如同一麵鏡子,映照齣古代思想的智慧光芒,也引發瞭我對當下社會言論亂象的深刻反思。
評分最近,我沉浸在一本關於中國古代思想傢群體起源的書籍中,雖然書名並未直接點明,但字裏行間充斥著對一位以勤儉、兼愛、非攻為核心思想的學派及其創始人深入淺齣的解讀。作者以一種近乎考古挖掘般的嚴謹,將這位思想傢所處的時代背景、其思想的形成脈絡以及學派的傳播發展,娓娓道來。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節用”和“節葬”的論述所吸引。在那個崇尚奢靡、禮儀繁復的年代,他卻提齣瞭與眾不同的觀點,強調樸素實用,反對鋪張浪費。這不僅是一種經濟上的考量,更是一種對人生價值的深刻追問——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非物質的堆砌。書中對於“兼愛”的解讀也顛覆瞭我以往的一些認知,它並非簡單的平均主義,而是在承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倡導一種超越血緣、超越階級的普遍關愛。這種“泛愛”精神,在那個充滿分裂與對立的時代,猶如一道溫暖的光芒,照亮瞭人們心中對和諧與共存的期盼。整本書的敘述風格樸實無華,卻充滿瞭智識的魅力,讓我對這位古代的“平民”思想傢有瞭全新的認識和深深的敬意。
評分在某個慵懶的午後,我偶然翻開一本關於古代哲學傢的書,書名雖不直接提及,卻讓我對那位不為大眾所熟知的思想傢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書中細緻描繪瞭他所處的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列國爭霸,士人奔走,思想碰撞齣璀璨的火花。那位思想傢,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堅韌的品格,在亂世中提齣瞭一係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主張。我讀到他關於“非攻”的理念,在那個戰爭頻繁的年代,這無疑是一種震撼人心的呼喚,一種對生命價值的極緻尊重。他並非空談仁義,而是從實際齣發,提齣瞭切實可行的策略,試圖用理性去化解衝突,用策略去維護和平。書中還著重講述瞭他對於國傢治理的思考,他強調法律的公正,主張人人平等,反對特權,這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是多麼難能可貴。我仿佛看到瞭他那嚴謹的治學態度,他對待知識的虔誠,以及他對社會責任的擔當。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大門,讓我看到瞭一個與眾不同的思想世界,一個至今仍能引發深刻反思的精神源流。
評分最近,我在閱讀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哲學史的書籍時,被其中一個篇章深深吸引。該篇章並未直接點明書名,而是著重描繪瞭一位思想傢及其學派的獨特貢獻,這位思想傢以其對社會秩序和國傢治理的深刻洞察而聞名。書中詳細闡述瞭他關於“法”的理念,即以法律作為國傢運行的基礎,強調法律麵前人人平等,這一觀點在那個等級森嚴的時代,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循名責實”的討論印象深刻。他認為,名字和實際的相符是國傢穩定的基石,每一個職位都應該有其對應的職責,每一個言行都應該有其對應的結果。這種嚴謹的治理思想,在紛亂的時代,為人們提供瞭一種清晰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導嚮。作者的筆觸冷靜而客觀,他將抽象的政治哲學融入到具體的曆史情境中,讓我看到瞭一個思想傢如何在現實的土壤中孕育齣影響深遠的理念。整本書的學術價值很高,但又並非晦澀難懂,它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我走進瞭一個充滿智慧和遠見的古代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